徐永椿,树木学家,林业教育家。他在树木分类学壳斗科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该科新种20余个、新组合20余个,对我国壳斗科研究做了很多订正补充工作;他是西南林学院树木标本室的创建人;主编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树木学分支和《云南树木图志》;编写了《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中国树木志》中的壳斗科和其中某些属。
徐永椿,字介群,1910年11月26日生于江西省新建县赐福乡,祖籍江西省龙南县。父亲徐绍师,税卡职员。徐永椿从小念了10年私塾,能背诵四书五经,并且学会了珠算。1927年春,始入小学读书,后入南昌市第一中学,毕业后报考了中央大学森林系。
森林系是中央大学学生较少的系,徐永椿那一班只有3个学生:徐永椿、朱济凡、袁同功。因学生少,师生接触较多,关系比较密切,得到老师的教导与帮助也比较多。当时教树木学的是树木学家郑万钧教授,杨衔晋是助教。1935—1936年,徐永椿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杨衔晋指导下,把中央大学森林系标本室的标本都看了一遍,有时还到郑万钧工作的中国科学社去看标本,系统地学习了树木学。1938年徐永椿毕业后,经郑万钧介绍到中国木业公司四川分公司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除全面了解公司所在地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森林垂直带及树种分布外,还为公司改进了运输木材的滑道,解决了阔叶树材的水运问题。1939年7月,徐永椿应我国第一代林学家张福延(字海秋)教授的邀请,到昆明参加筹建云南大学农学院,从此开始了50余年的教学生涯。1939年8月1日云南大学农学院宣布成立。该校森林系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森林系之一,是云南林业高等教育的开端,也是西南林学院的前身。徐永椿除1948—1949年在台湾台中农学院任教半年外,一直在该校从事教学和教学领导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该校历经抗战时期的搬迁,50年代的院系调整,60年代的下放疏散和70年代与北京林学院合并、分离等多次变迁,直到1983年改为西南林学院。徐永椿从30年代开始筹备建校,直到80年代该校成为初具西南特色的、培养多层次林业专门人才的高等林业学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始终热爱林业教育。在50年的教学生涯中,直接教过学生1000多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林业科技人才。徐永椿是云南林业高等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为表彰他为林业教育作出的贡献,1985年6月,昆明电视台曾拍摄他的事迹专题片,并相继在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映。1985年,中国林学会给他颁发了“从事林业工作50年”荣誉证书。1988年中国植物学会给他颁发了“从事植物学工作50年的科学家”荣誉证书。
1993年8月15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