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风
[近现代]一九一七年生。广东丰顺人。擅美术理论。西安美术学院。
古人云:有钱难买少年贫。自古以来,由于少年家境贫寒,磨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培养了品格,立志成才,其后大有建树者不胜枚举。大画家徐风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徐风出生在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家里排行第三,父亲给其取乳名为尧三。他的两个哥哥都过早地学了泥瓦匠,只有他几经辍学才勉强读完了私塾。在读书期间,小徐风酷爱画图。有一次,小徐风看到翘着八字胡、戴着老花镜的老师讲课时很有趣,就信手作画,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至老师来到跟前还浑然不觉。老师勃然大怒,一把抓起画纸要撕个粉碎。骤然间,瞥见画纸上的画像,出于好奇,他强压住怒气,把抓皱的画纸展开揉平。老师惊呆了:画像竟然是自己。翘着八字胡,尤其是镜片后面的眼睛更是传神。老师平静地看了看吓得呆若木鸡的小徐风,小心翼翼地收起画纸。课后,老学究把小徐风叫到身边,了解到徐风平时喜欢画画,在家割草、放牛时,总是用树枝或土块在地上画小孩、路边的行人、地里劳作的农夫、地上的花草树木、天空中的飞鸟……老师沉吟许久后说:“老师无力使你得以深造,但你要坚定学画的信心,只要长期坚持,终有所成。自古王冕学画……”小徐风对老师的话似懂非懂。但他知道老师要他坚持学画。
读完私塾,家里再也供不起他上学了。徐风没有忘记老师的话。白天帮助家里干活,晚上走村串户,到处结识画友,切磋画技,刻苦练习,常常到深夜。有时画兴浓时甚至到天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徐风的画技日臻提高。尤其是人物画,更是出类拔萃。画友中有人提议到无锡看看山水和城市风貌,能开阔视野,对写生作画大有裨益。
一天,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无锡惠山游人如织。几个青年在山石后、花从中给游人作画,引得许多人围观,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人从中一位头戴礼帽、西装革履、颇具绅士风度的中年男士,也在驻足观望,并不断点头赞许。徐风画完后,这位男士极有礼貌地对徐风说:“先生,能否给我画一张?”徐风脸微微一红,点头应诺,矜持地恭请中年男士上座。中年男士脸带微笑,正襟危坐。徐风凝视片刻,只寥寥数笔,中年男士的神采便跃然纸上。男士惊奇不已,便和颜悦色地与徐风交谈起来。原来这个中年男士叫方义,是当地一家公司的老总,他也十分喜爱画画。方经理得悉徐风贫困的家境和求学的志向,感慨万千。他看着这个腼腆谦恭的小伙子心想:这样的可造之才得不到深造,甚为可惜,玉不琢不成器啊!沉思良久,便说出了要资助徐风继续读书的意愿。徐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与方经理只是萍水相逢,怎能受此厚赐?推辞再三,被方经理真心诚意地说服了。徐风感激不已,连连向方经理鞠躬致谢。随后,徐风便住进了老总家,当晚两人促膝长谈至深夜。
当年九月,徐风进入了省无锡师范学习,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刻苦勤奋,方经理也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徐风的成长。光阴荏苒,一九二八年,徐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进入艺术的殿堂,徐风不但加强了基本功的训练,而且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作画功底深受徐悲鸿大师的赏识。在大师的悉心指导下,徐风如鱼得水,进步更快。许多作品经常在校内展出。其后,徐风又受占凤子、江采白、张书旗、潘玉良等名师的熏陶,得以博采众长而成就大业。
走上工作岗位后,徐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前辈,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工作,报效祖国。他长期在无锡洛社师范从事教育工作,所育桃李遍及全国,作有“松壑飞瀑”、“探枫晚归”、“大白菜”等名画。一九八三年八月,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刘海粟为其题词,军区政委杜平手书“当代大画家”,给予极高的评价。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