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人物 > 徐惠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人物
徐惠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2013-04-20433
   徐惠(627-650),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贞观元年生,出生五月即能言,四岁通《论语》及《毛诗》,八岁已善属文。其父徐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文辞典美,孝德大惊,知其才不可掩,所作遂盛传。太宗闻之,纳为才人。入宫后遍涉经史,手不释卷。太宗益礼顾。俄拜婕妤,擢徐孝德为水部员外郎(徐孝德墓志载为礼部员外郎),徐惠再迁充容。贞观末,太宗频征高丽,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征伐、土木之烦,太宗善其言,优赐之。太宗卒,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及连珠以见意。次年亦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人物生平
家世渊源
徐惠出身东海徐氏,为南朝梁慈源侯徐整四世孙,陈始安太守徐综之曾孙,延州临真令徐方贵之孙,唐果州刺史徐孝德长女。母金城郡君姜氏。弟弟徐齐聃,侄子徐坚,史书并有传。妹妹为高宗婕妤,亦有文藻。 时人因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众,将其比作汉班氏。另有一弟徐齐庄,事迹无载,玄宗朝授长城县子。[1]
入宫对于勤学好读的徐惠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宫中的藏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极旺的她得以有机会遍 览群书,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是个极有品位的人,对身边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学,他也十分高兴,对她十分照顾,没多久就把她由 五品的才人晋迁为三品婕妤,后来又晋升为二品充容,并将其父擢升为礼部员外郎。而徐惠反赠给李世民的却是许多的快乐。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来见自己, 本来兴致挺高,结果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好心情变成了一肚烈火。当徐惠姗姗到来的时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脸如冰,她虽然知道了丈夫的不 快,但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了一首诗送给了丈夫的面前: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首诗就是后来进入《全唐诗》的《进太宗》。李世民读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消失了。
上疏极谏
除了文学造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李世民统治后期好大喜功,多次兴兵攻打高丽,劳民伤财,民间怨声载道。贞 观二十二年三四月间,太宗巡幸刚落成的玉华宫,御前伴驾的徐惠认真写了一份奏疏交给他,明确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有道之 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希望太宗皇帝停止对高句丽用兵,停止大兴土木,克勤克俭,还百姓以安宁。李世民读完后,“善其言”,对徐惠重重奖赏 了一番。这篇奏疏(即《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被收入两《唐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多部经典,得到了历代史家的高度评价。
忧郁早逝
然而红颜薄命,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去世,徐惠悲痛忧思成疾,却婉拒太医诊治,病危中,还写下七言诗和连珠诗,寄托对 太宗的深厚感情与追思。永徽元年,也就是太宗去世后的第二年,徐惠告别人世,终年二十四岁。高宗念其贤德,下诏追谥“贤妃”。并按其遗愿,葬于昭陵石室, 了却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边”的心愿。
旧唐书太宗贤妃徐氏,名惠,右散骑常侍坚之姑也。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其父孝德试拟《楚 辞》,云「山中不可以久留」,词甚典美。自此遍涉经史,手不释卷。太宗闻之,纳为才人。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俄拜婕妤,再迁充容。时军旅亟动, 宫室互兴,百姓颇倦劳役,上疏谏曰:
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 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网罗千代者矣。古人有 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已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 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 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 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妾又闻为 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此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 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 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 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 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苞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 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惟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则令名 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
太宗善其言,优赐甚厚。及太宗崩,追思顾遇之恩,哀慕愈甚,发疾不自医。病甚,谓所亲曰:「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因为七言诗及连珠以见其志。永徽元年卒,时年二十四,诏赠贤妃,陪葬于昭陵之石室。[2] 
新唐书
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 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於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 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
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 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 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 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 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惠之弟齐聃,齐聃子坚,皆以学闻,女弟为高宗婕妤,亦有文藻,世以拟汉班氏。[3]​
资治通鉴
充容长城徐惠以上东征高丽,西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 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之所致 乎!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也。”又曰:“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又曰:“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 绣,实迷心之鸩毒。”又曰:“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上善其言,甚礼重之。[4]​
贞观政要
贞观二十二年,军旅亟动,宫室互兴,百姓颇有劳弊。充容徐氏上疏谏曰:贞观已来,二十有余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帝,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 桓公,小国之庸君,尚涂泥金之事。望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网罗千代者 矣。然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 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年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覆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 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祸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害,肆情纵欲?遂使悠 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雨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遂兼。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非惟构架之劳,颇有 功力之费。虽复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 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心斯悦矣。
夫珍玩技巧,为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鲜靡,如变化于自然,职贡奇珍,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 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夫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 以制后?伏惟陛下,明照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亡衰乱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 目围之内,乃宸衷久察,无假一二言焉。惟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著,体逸于时安。伏愿抑志裁心,慎终成始,削轻过以添重德,择今是以替前非,则鸿名 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泰![5]​
唐会要
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十三日。造玉华宫于坊州宜君县之凤凰谷。正门曰南风门。殿名玉华殿。皇太子所居。南风门东。正门曰 嘉礼门。殿名晖和殿。正殿瓦覆。余皆葺之以茅。意在清凉。务从俭约。至永徽二年九月三日。废玉华宫以为佛寺。苑内旧是百姓田。并还本主。至二十二年四月二 十四日。太宗以新造离宫。务从卑俭。终费人力。谓侍臣曰。唐尧茅茨不翦。以为俭德。不知尧之时。无瓦为盖。桀纣之为。若于无瓦之晨。为茅茨者。未为俭德。 不翦之言。盖书史粉饰之耳。朕今构采椽于椒风之日。立茅茨于有瓦之时。将为节俭。自当不谢古者。昔宫室之广。人役之劳。切以此再思。不能无愧。其月。徐充 容上表曰。妾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工。不可兼遂。北阙初见。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复兴。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 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疲民。假使和僦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所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 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6]​
大唐新语
徐充容,太宗造玉华宫于宜君县,谏曰:“妾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切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所营翠微,曾 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无功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 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作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不用而息之,则人胥悦矣。”词多不尽载。充容名惠, 孝德之女,坚之姑也。文彩绮丽,有若生知。太宗崩,哀慕而卒,时人伤异之。[7]​
大唐传载
上都崇圣寺有徐贤妃妆殿,太宗曾召妃,久不至,怒之,因进诗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此段同见《唐语林·贤媛》。)[8]​
情史
唐太宗,尝召徐贤妃(妃名惠,湖州人,八岁曾拟《离骚》),不至,怒之。贤妃进诗曰: “朝来临镜台,妆罢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以娇语解围。[9]​
诗女史纂
徐惠,唐太宗充容也。惠,湖州人孝德女。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毛诗》。八岁晓属文,父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 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太宗闻之,召为才人,迁充容。手未尝废卷而辞采赡蔚,文无淹思。帝 益礼顾。尝召充容,久不至,怒之,因进诗曰:“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帝大悦。[10]​
拟小山篇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11]​
(注:此诗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女童诗,徐惠写此诗时年仅八岁,写作背景见《旧唐书》[2]等。)
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11]​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11]​
(注:函谷关是往返长安和洛阳的必经之路。参考唐太宗在贞观十年后的行程,只有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十月亲征辽东时去洛阳的那次是在深秋季节,故可以肯定,该诗作于此时。)
赋得北方有佳人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11]​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11]
(注:此诗写作背景见《大唐传载》[8]等。)
奉和御制小山赋
惟圣皇之御宇,鉴败德於前规。裁广知以从狭,抑高心而就卑。惧逸情之有泰,欣静虑於无为。於时季春移序,初光入暑, 露溽池台,烟霏林篽。睿情悒以无欢,怀仁智而延伫。思寓赏以登临,非骋丽於茅宇。殊华岳之削成,异罗浮之移所。尔其表玩宸衷,故作离宫。含仁自下,带崄非 崇,分上林之卉木,点重峦之翠红。叶新抽而不树,花散植植而无丛。杂当窗之带柳,交约砌之圭桐。纤尘集兮朝岭峻,宵露晞兮夕涧空。影促圆峰三寸日,声低叠 嶂一寻风。风轻兮拂兰蕙,日斜兮荫阶砌,蝶留粉於岩端,蜂寻香於岭际。草临波而侧影,石莹流而倒势。虽蓬瀛之蕴奇,故未留於神睇。彼昆阆之称美,讵有述於 天制。岂若数篑之形,讬於掖庭,俯依绮槛,仰映朱楹。耻岩崖之鄙薄,荷眺瞩之恩荣。期保终於一国,奉天眷於千龄。[12]​
(注:此赋作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初夏的翠微宫,为奉和唐太宗《小山赋》而作。见《唐太宗全集校注》。[13])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露沁新诗—徐贤妃

  露沁新诗—徐贤妃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 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 暴,有国常规,然默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 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 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 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於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 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 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 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 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12]​
(注:此文写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玉华宫。见《唐会要》[6],《资治通鉴》[4]等。)
历代名贤确论
孙之翰曰:帝王於后宫恩宠过厚,非贤徳者鲜不干预时事。著名於外,葢宠过厚,则言易入;言易入,则事可动。后宫於帝 王可动事,则奸邪附之。著名於外,又况亲族窃恩竞为气势,内宠至此,小则破家之祸,大则为国之患,此必然之势也。太宗在位嵗久,於后宫不无宠嬖,但外不闻 何人尔。惟徐充容以恩顾称,绝不干预时事,复能谏争君失,则贞观宫壼之政可知也。宫政如是,后代不能遵守。神龙中上官昭容等招权於外,广树奸党;天寳中杨 妃専势於时,务强亲属。国事既乱数,妇人及其家皆不免诛戮矣。噫!上世淳风既往,人主之尊为天下所奉。制度必如古帝之简朴,或不能也。宫室服用既异於上世 矣,虽英明之君,为外物所诱,必有侈乐之意。意有侈乐於后宫,岂无所嬖!在人情未为大过也。既嬖之,居处服玩充其欲,足矣。何必容其私谒至干国事,使戚属 倚之以作势,奸人附之以窃权? 气熖既成必至患祸而后已。则人君於后宫,或有嬖宠,能以贞观为法,不惟不扰时事,亦足以保安之也。[14]​
《贞观政要》集注
愚按:人臣进谏于君,古人拟之以之批鳞,虽士夫犹以为难,况妇人女子乎?其见之史传,则邓曼论莫敖之败,成风请须句 之封,班姬辞共辇之载,刘氏救元达之刑,寥寥千载,不多见也。太宗纳谏之德,冠绝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内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夹辅之矣。宫妾之 中,复有如徐氏者焉。观其谏疏,有老师宿儒不能远过者。呜呼贤哉![15]​
全像评林古今列女传
唐徐充容

国画中的徐惠
国画中的徐惠(2张)
文而有行
落笔成文,轻染云笺皆锦绣。
报君厚遇,愿先犬马侍丘园。
[不贵其文辞之豊典,而贵其上书言息兵罢役,而贵其自言曰:“得先犬马侍寝园。”是实行之笃,允孚其文辞之工称矣也固宜]也。
颂曰:
徐氏充容 史书其通 。 文属蚤岁 于诗亦工 。
太宗为礼 陈谏于宫。 愿侍寝园 虽死亦荣。[16]​
幼学琼林
曹大家续完汉帙,徐惠妃援笔成文,此女之才者。
徐贤妃却天子召,露沁新诗;谢道韫解小郎围,风生雄辩。[17]​
青溪暇笔
洪武初,欲于南京狮子山顶作阅江楼。楼未造,太祖先令儒臣作记,即曰文成,上览之曰:“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 战斗,宫人徐充容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又曰:“昔与君同 游者皆和而不同,今与我游者皆同而不和。”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18]​
弘道录
夫妇之义
徐惠妃以上束征高丽,西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又服玩华靡,上疏谏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 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从欲之所致乎。珍玩技巧,乃丧国 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后。上善其言。
录曰:太宗之世,一贤妃而显名,何也。盖唐之兴者,反隋之旧也;致治之美者,从谏之功也。故人人不以为讳,亲疏不以为渎召,则骨经纲纪之臣变为脂韦唯偌之行,何况闺门之淑女哉。[19] 
闺范
吕氏曰:贤妃非女谏官耶。世言宫妾不可近,妇言不可听,顾其人其言何如耳。如贤妃者,朝夕在侧,食息受言,非耽女宠矣。宫闱近御,孰谓无正人君子哉。[20]​
国朝宫史
乾隆御撰徐妃极谏赞:
每岁十二月张挂门神、春联之日,宫殿监传知十二宫首领,将各宫钦定宫训图敬谨张挂。次年二月收门神之日,仍行收贮。
承乾宫徐妃直谏图 御制赞曰:元成有言,愿为良臣。流风不振,乃自宫嫔。徐妃上书,东征抗陈。惜哉唐宗,纳而弗断。外事征讨,内营宫馆。顿忘初年,如圜斯转。[21]​
(注:自乾隆年始,每逢春节,东西十二宫都会分别悬挂乾隆钦定的宫训图十二幅。分别是:景仁宫:燕姑梦兰,承乾宫: 徐妃直谏,锺粹宫:许后奉案,延禧宫:曹后重农,永和宫:樊姬谏猎,景阳宫:马后练衣,永春宫:班姬辞辇,翊坤宫:昭容赋诗,储秀宫:西陵教蚕,启祥宫: 姜后脱簪,长春宫:太姒诲子,咸福宫:婕妤当熊。承乾殿的西壁张挂"徐妃直谏图",东壁张挂乾隆御撰、大臣梁诗正敬书的"徐妃直谏赞"。)
全史宫词
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简释:《新唐书·后妃传》载,太宗贤妃徐惠,八岁晓属文。父孝德尝使离骚为“小山篇”,太宗闻之,召为才人。 《全唐诗》载,太宗尝召贤妃不至,怒之。进诗曰:“朝来临镜台,妆罢且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22]​
载酒园诗话
徐贤妃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岂徒宫闱中,士之变塞者类然也。此语殆参透人情。
贤妃诗饶有气骨,殆非上官婉儿可比。[23]​
德育课本
徐惠匡君
贤妃徐惠。上疏纠绳。帝崩哀慕。愿侍园陵。
唐徐贤妃、名惠。湖州人。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能属文。遍涉经史,手不释卷。贞观中。纳为充容。每应 制诗文诰敕,挥翰立成,词华绮赡。太宗晚年好土木,动干戈,海内骚然。徐充容上疏,陈词宛转,竭尽忠忱,帝纳其言而止。帝崩,哀慕成疾,进药不服。曰: “上遇我厚,得先狗马,永侍园陵,足矣。”卒年二十四。
长孙后以善谏辅君,后崩,太宗以此后入宫不闻规谏为恸,乃继其后者复有徐妃。其疏曰:“守初保末,圣哲罕兼。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实为千秋不朽之名言,因附录焉。[24]​
青岩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谚云:八月桂花香,桂花香时人团圆。桂花又名木犀、丹桂,花朵细小,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浓郁突出。《瓶史.月表》中说,桂花为八月花之盟主,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关于桂花花神的传说很多,最广为传诵的,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自小聪慧过人,长大后更能 说会道,琴棋书画样样不落于人。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选为妃子。李世民十分欣赏徐惠的才华,常和她一起吟诗作画,她也为后人留下了“仰幽岩而流盼,抚桂 枝以凝想。将于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等诗篇。唐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最终成痴,年仅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追随唐太宗而去。后人因她才情出众,而且 写过咏桂花的诗篇,就封她为桂花的花神。徐惠的故事令桂花香平添了一份沁心蚀骨的深情,一缕幽思自此绽开在八月的心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