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铭(1824~ 1899) 清左都御史,经筵讲官。
異名 | 種類 | 出處 |
---|---|---|
伯瀓 | 字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6008號 |
壽蘅 | 字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6008號 |
伯澄 | 字 | 詞林輯略, 卷6, 頁375 |
伯徵 | 號 |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 下冊, 頁1249 |
澂園 | 號 | 詞林輯略, 卷6, 頁375 |
Xu Shuming | 漢語拼音 |
[清] 字寿蘅,湖南长沙人。生年不详,卒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道光二十七年(公元一八四七年)进士。尝督杭州学政,以荐俞樾降二极调用。补官后,又以弹李鸿章词连枢官,失实罢归。以左宗棠荐,起为编修。光绪二十五年,擢工部尚书。明年,拳祸起,适疾作,遂死。树铭状貌严肃,音吐宏亮,论事慷慨。惜不达外情,拳祸起,以为洋人必灭。工诗,著有《澂园诗集》,传于世。
出身:
道光24年甲辰科舉人
道光27年丁未科2甲3名進士
專長:收藏(鐘鼎書畫)
引文出處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6008號 戴錫章纂輯 臣工列傳 徐樹銘列傳 徐樹銘字伯澂…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7647號 徐樹銘列傳 徐樹銘字伯… |
詞林輯略, 卷6, 頁375 徐樹銘,字壽蘅,湖南長沙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四川鄉試。咸豐二年,遷中允,簡山東學政。累遷內閣學士,授兵部右侍郎。督學福建,按試興、泉。適莆田、同安呂、黃二氏械鬥,勢洶洶,樹銘喻以大義,手書勸諭文付二氏,躬祭鬥死者而哀之,二氏愧悔;復為立型仁、講讓二塾,訓其子弟,二氏愈益和。秩滿,乞歸養。同治五年,起署禮部左侍郎。明年,督學浙江,以薦舉人才中列已罷!編修俞樾,嚴旨付吏議,謫遷太常寺少卿。 光緒初,除鴻臚寺卿,遭父憂,終喪,起授通政司副使。十年,晉太常寺卿。永定河決,詔樹銘往勘,既至,奏罷河工酌用民力及折價交土章程,民德之。法越事急,念海道梗阻,迺疏請漕糧改歸河運,敕直隸總督治南運全河。十二年,補左副都御史。時議廢當十錢,復制錢,民心惶惑。樹銘言於戶部尚書閻敬銘,請發倉廩,俾民以當十錢購粟,糶平而錢不廢,民迺安。十五年,授工部右侍郎。歷充順天、浙江鄉試正副考官,會試總裁。二十年,中東搆釁,樹銘數上封事,皆不報。旋遷左都御史,充經筵講官。疏請行蠶政,敕督撫令有司營辦,以從違為舉劾,上嘉納,下其疏各省。二十五年,拜工部尚書。旋病卒,予優卹。 樹銘幼穎異,問學於何桂珍、曾國藩、倭仁、唐鑑諸人。生平無私蓄,惟嗜鐘鼎書畫,藏書數十萬卷,雖耄猶勤學不倦云。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清史稿.列傳, 卷442, 頁12425-12426 徐樹銘,字壽蘅,湖南長沙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四川鄉試。咸豐二年,遷中允,簡山東學政。累遷內閣學士,授兵部右侍郎。督學福建,按試興、泉。適莆田、同安呂、黃二氏械鬥,勢洶洶,樹銘喻以大義,手書勸諭文付二氏,躬祭鬥死者而哀之,二氏愧悔;復為立型仁、講讓二塾,訓其子弟,二氏愈益和。秩滿,乞歸養。同治五年,起署禮部左侍郎。明年,督學浙江,以薦舉人才中列已罷!編修俞樾,嚴旨付吏議,謫遷太常寺少卿。 光緒初,除鴻臚寺卿,遭父憂,終喪,起授通政司副使。十年,晉太常寺卿。永定河決,詔樹銘往勘,既至,奏罷河工酌用民力及折價交土章程,民德之。法越事急,念海道梗阻,迺疏請漕糧改歸河運,敕直隸總督治南運全河。十二年,補左副都御史。時議廢當十錢,復制錢,民心惶惑。樹銘言於戶部尚書閻敬銘,請發倉廩,俾民以當十錢購粟,糶平而錢不廢,民迺安。十五年,授工部右侍郎。歷充順天、浙江鄉試正副考官,會試總裁。二十年,中東搆釁,樹銘數上封事,皆不報。旋遷左都御史,充經筵講官。疏請行蠶政,敕督撫令有司營辦,以從違為舉劾,上嘉納,下其疏各省。二十五年,拜工部尚書。旋病卒,予優卹。 樹銘幼穎異,問學於何桂珍、曾國藩、倭仁、唐鑑諸人。生平無私蓄,惟嗜鐘鼎書畫,藏書數十萬卷,雖耄猶勤學不倦云。 |
履历
履歷 | 任期 | 出處 |
---|---|---|
翰林院庶吉士 | 道光27年-道光30年 | 清實錄:宣宗成皇帝實錄, 卷442, 頁534 |
翰林院編修 | 道光30年-咸豐2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四川副考官 | 咸豐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賞換頂戴 | 咸豐2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山東學政 | 咸豐2年-咸豐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右中允 | 咸豐3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翰林院侍講學士 | 咸豐3年-咸豐4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翰林院侍讀學士 | 咸豐4年-咸豐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內閣學士 | 咸豐5年-咸豐7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禮部侍郎銜(內閣學士兼仍留學政) | 咸豐5年-咸豐?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文淵閣直閣事 | 咸豐5年-咸豐?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兵部右侍郎(署) | 咸豐6年-咸豐7年 | 清代歷朝起居注合集, 卷33‧咸豐六年十二月條, 頁16 |
兵部右侍郎 | 咸豐7年-咸豐8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福建正考官 | 咸豐8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福建學政 | 咸豐8年-同治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兵部左侍郎(仍留學政) | 咸豐8年-同治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開缺養親 | 同治1年-同治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禮部右侍郎(署) | 同治5年-同治?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浙江學政 | 同治6年-同治9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太常寺少卿 | 同治1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丁母憂 | 同治11年-光緒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鴻臚寺卿 | 光緒1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稽察右翼宗學 | 光緒4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大理寺少卿 | 光緒4年-光緒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丁父憂 | 光緒5年-光緒[8]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通政使司副使 | 光緒9年-光緒10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光祿寺卿 | 光緒10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太常寺卿 | 光緒10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稽察東西旗覺羅學 | 光緒10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宗人府府丞 | 光緒10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署) | 光緒11年-光緒12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 光緒12年-光緒1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工部右侍郎 | 光緒15年-光緒19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兵部右侍郎(兼署) | 光緒17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順天鄉試副考官 | 光緒17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 | 光緒17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武會試較射大臣 | 光緒18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 | 光緒19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兵部右侍郎 | 光緒19年-光緒2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武會試較射大臣 | 光緒2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紫禁城騎馬 | 光緒21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兵部左侍郎 | 光緒21年-光緒23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刑部右侍郎(兼署) | 光緒22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經筵講官 | 光緒22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管理馬館事務 | 光緒23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浙江正考官 | 光緒23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浙江學政 | 光緒23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吏部右侍郎 | 光緒23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都察院左都御史 | 光緒23年-光緒2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會試副考官 | 光緒24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戶部尚書(暫署) | 光緒24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國史館副總裁 | 光緒24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工部尚書(署) | 光緒24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管理三庫事務 | 光緒24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西苑門內騎馬並乘坐船隻拖牀 | 光緒24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工部尚書(署) | 光緒25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工部尚書 | 光緒25年-光緒26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直年河道溝渠大臣(管理溝渠河道事務) | 光緒25年-光緒?年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 702002452-1號 |
关系
稱謂 | 姓名 | 稱謂 | 姓名 | 稱謂 | 姓名 | 稱謂 | 姓名 |
---|---|---|---|---|---|---|---|
子 | 徐愨立 | 子 | 徐敬立 | 孫 | 徐本棠 | 孫 | 徐祥麟 |
孫 | 徐嘉麟 | 孫 | 徐寶麟 | 孫 | 徐本懋 | 師 | 何桂珍 |
師 | 曾國藩 | 師 | 烏齊格里倭仁 | 師 | 唐鑑 |
徐树铭清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九
徐树铭,字寿蘅,号澄园,长沙人。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有《澄园遗集》。
清长沙县人。字寿衡,一作叔鸿。生年不详。少时读书长沙城南书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出主四川乡试。咸丰二年(1852)任山东学政。后擢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又被派往福建任督学。时蒲田、同安二县吕、黄两姓械斗,其势汹汹。他书写劝谕两姓停止械斗文,又亲往祭悼械斗死者,使双方各自愧悔,事遂平息。又为两姓设立型仁、讲让两学塾,教育子弟,使两姓趋向和好。任满,乞养回籍。同治六年(1867),起复为署礼部右侍郎。明年,督浙江学政,因所奏荐中有被罢编修俞糙,由此受劾,贬三级调为太常寺少卿。
光绪初年,徐树铭任鸿胪寺卿,旋遭父丧守制。后为通政司副使。光绪十年(1884),晋太常寺卿。时永定河堤溃决,受命前往勘察,多采有利于百姓诸治河措施。中法战争发生后,因海道将受阻扰,又奏请将漕粮改由河运,应由朝廷下令直隶总督修浚南运河。十二年,补左副都御史。时廷议废当十钱,恢复制钱,一时民心惶惑。因向户部尚书阎敬铭建言开仓,让百姓用当十钱买粮,使民心安定。十五年任工部右侍郎,又曾先后充任顺天、浙江乡试正副考官,会试总裁。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后,徐树铭多次上疏奏事,皆不报。二十三年由吏部右侍郎改左都御史,充任经筵讲官。上疏请求实行蚕政,由清廷谕令各省督抚责成有关部门营办,按官员从违态度进行考核。清廷采纳,下令各省实行。二十五年受命为工部尚书。旋病卒。
徐树铭生平不事积蓄,惟嗜爱钟鼎书画,藏书数十万卷。垂老好学,暮年犹卷不释手。著有《澂园诗集》《
澂園遺集》
本站收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