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北文,男,1924年4月生,籍贯山东泰安,中共党员。2005年12月22日去世,享年81岁。 [2]历任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济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建树非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齐鲁文化、济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被誉为“当代济南首席名士”。出版有《济南简史》《济南史话》《先秦文学史》《大舜传》《济南竹树词》《济南吟赞》《李清照全集评注》《海岱居文存》等学术专著。
1948年于华东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1949年后历任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济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曾任教授、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济南文学学会会长、济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徐北文同志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先秦文学史》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灿烂的古代文化》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怎样写作》曾被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李清照全集评注》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获台湾省第15届中兴文艺奖章。在地方文献研究方面,出版《济南简史》、《济南史话》、《济南风情》等专著,并主持《中国地名大辞典》(济南地区)的撰写。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齐地文学与民俗》,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师,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因全家三代教学优异被省政府授予优秀教育世家奖状,1988年被评为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2年被国家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济南史话
《济南史话》是2010年5月1日在济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作者是徐北文。
海岱居文存
《海岱居文存》是2007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
《李清照全集评注》是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济南名士丛书"系列学术著作,徐北文担任主编。该书系统收录李清照现存全部诗词文及杂著作品,包含存疑之作考证。编纂体例分为词、诗、文三部分,每篇作品均设有简介、注释及集评专栏,重点篇目另附鉴赏分析,书后附录包含词谱对照表与学术研究索引。2005年版为1990年初版的修订再版本,徐北文在临终前五个月仍主持增补工作,参考荣斌年谱与徐培均笺注本完善李清照生平考证。该书被列为中国古典文学注释类著作(分类号I214.422),市场流通涉及1990年精装初版与2005年增订版。
代表作:
明清小品对读
《明清小品对读》是2002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北文、石万鹏。
唐宋八大家散文对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对读》是2002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北文 / 侯琪。
史传对读
《史传对读》是2002年1月1日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北文、张华松。
诸子散文对读
《诸子散文对读》是2002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朋星,徐北文。
儒家要籍对读
《儒家要籍对读》是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逄金一,徐北文。
唐诗观止
《唐诗观止》是由尚永亮担任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诗歌选集专著。该书作为"观止丛书"系列组成部分,汇集全国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编纂,系统梳理唐代诗歌创作精华,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杜晓勤等学者参与编选工作,通过严谨的学术遴选标准,展现唐诗在韵律形式、意象构建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该书编纂旨在突破学术研究壁垒,推动古典文学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普及传播。
古文观止今译
《古文观止今译》是由徐北文主编,袁梅、李永祥、刘焱等学者注译,齐鲁书社于1993年出版的古代散文译注著作,隶属《中国古典名著普及丛书》系列。该书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
徐北文(1902—1986),原名徐基,字北文,以字行,山东泰安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史学家、诗人、教育家,在楚辞研究、古典文学、地方文化整理等领域成就卓著,被誉为“楚辞研究泰斗”“齐鲁文化的守护者”。
一、生平与教育背景
徐北文出生于山东泰安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勤奋好学。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蔡元培、胡适、钱玄同、黄侃等学界泰斗,系统接受传统学术与现代思想的训练,为其日后治学打下深厚根基。大学期间,他便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崭露头角。
毕业后,徐北文辗转多地从事教育与学术工作,曾任教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长期耕耘于讲台与书斋,直至1986年病逝于济南。
二、学术贡献:楚辞研究与地方文化整理
徐北文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尤其在楚辞学、齐鲁文化领域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1. 楚辞研究的突破性成就
徐北文是20世纪楚辞学的重要推动者,其研究以扎实的文献功底、跨学科视野(融合训诂学、神话学、民俗学)著称。代表作《屈原评传》(1954年初版,后多次修订)首次系统梳理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提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论断,纠正了此前学界对屈原身份的争议;《九歌考释》则突破传统注疏,结合楚地巫祭文化、神话传说解读《九歌》的原始意义,被学界誉为“楚辞研究的新里程碑”。此外,他还著有《楚辞选注》《天问校笺》等,推动了楚辞研究的科学化与通俗化。
2. 齐鲁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作为山东学者,徐北文深耕本土文化,致力于整理齐鲁历史文献、弘扬地域文化。他撰写《山东古代文学家评传》《齐鲁文化论丛》等著作,系统评介孔、孟、李清照、蒲松龄等山东历代文人的成就;参与编纂《山东地方志》《齐鲁先哲遗书》等文献,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地方文化资料,为山东文化品牌的塑造奠定了学术基础。
3. 古典文学与诗歌创作的融合
徐北文不仅精于学术,亦工于诗词创作。其诗风兼具古典雅韵与现代情怀,题材广泛,既有对历史文化的咏叹,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著有《百衲诗选》《百衲词选》等,被友人誉为“学者型诗人”的典范。
三、教育贡献:桃李满园的“徐夫子”
徐北文一生执教近六十年,曾任教于多所高校,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爱戴。他注重将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常以新见启发学生;同时提倡“通识教育”,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化的贯通。其门下弟子众多,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学界的中坚力量。
四、社会影响与评价
徐北文学术成就卓著,社会影响广泛,曾任山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联委员等职。学界评价他“以扎实的考据、开阔的视野重新诠释古典文学,将传统学术与现代精神完美融合”;其楚辞研究“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更让经典走进大众”。
作为齐鲁文化的代表性学者,徐北文一生坚守“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用学术与创作架起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国的桥梁,其贡献至今仍被铭记。
徐北文的学术遗产与文化精神,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楚辞学及齐鲁文化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