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业,字健庵,号丹岑。原阜宁县六套镇善友庄(今响水县六套乡善友村)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徐家为阜邑北区名门望族。徐开业祖父为太学生,父辈兄弟6人,其父徐伸为邑庠生,堂兄徐开府为郡庠生,赠昭武将军。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廷为祝嘉庆帝花甲大寿举行盛典,特开己卯恩科殿试。时年32岁的徐开业,以江南省贡士前往京城应试。试前,在城郊校场试骑射。开始,手不撩衣,足不踏带,飞身凌空,直落马背,长袍覆罩。其时宁太子亦琝\宁太子亦微服在校场习武自娱,初见徐开业骑技不凡,继而又见徐试射,射法且不同一般。太子策马上前,询问其籍贯姓名,印象颇深,后又在大学士汪廷珍宅相遇,倾谈尽日,太子对徐更加器重。
殿试期间,比多场试较,徐开业技压群雄,被确定为是年武科一甲一名(即武状元)。在殿试传胪宣布登第武进士名次的早朝时,徐开业因故迟到误班而被降甲,任御前一等花翎侍卫。
道光初年,新疆回教白山党首张格尔,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据南疆西四城作乱,继而东侵。徐开业因武科通籍,谙熟孙吴之学,且文武兼务,经后部推荐,任陕西都阃府宜君营参将,以扼白党东犯。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党东侵至陕西,陕西全省戒严,徐开业被钦点任潼关的协镇,督率精兵数千,坚守隘关。时徐开业“抚绥练兵,军民协和,抚将士而爱民众,勤军务而忠职守,身先士卒,亲临阵地,日夜防卫,不曾疏虞”,因其军务劳累,体弱精疲,致感伤风疾,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2月24日在阵地戴甲而终,时年43年。经天长县状元、时任陕西督学使臣戴兰芬上谕,清廷恩准从优议恤,诰授武功将军,晋封武显将军。奉旨棺柩入城,长子崇干迎柩回原籍,葬于徐氏宗词。
徐开业工吟咏,善诗词,诗才高绝。他认为大丈夫志在四方,身当许国。空有气吞胡虏之志,而无文武兼备之才,难以遂其愿,逞其志;武不通文,为无深谋远略的匹夫之勇。故博览群书,钻孙吴之学。与其同乡举人赵干和《咏向日葵》诗“几番旧梦萦丹陛,一种深情恋太阳”等句,曾邀呈道光帝宸赏。时人称之有“儒将之风”。不少社会名流与之唱和,有的则结为文学之交。如与淮安解元潘德舆、山阳举人鲁一同、天长状元戴兰芬等人的和唱诗词盛传一时。惜徐开业天年不永,身丧边关,生平诗作诸多散失。
徐开业训子侄以忠为先,移孝为忠,承祖训重武崇文,为国为民。继徐开业之后的徐门中,报国尽忠者多以勇武而著名,且皆为国事成仁。其子徐琳,武监生,道己酉年(1849年)举人,受浦口营六合千总,后升守备。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围攻六合,于4月4日殉于战场。
徐开府之子,开业侄徐锦堂,道光乙酉年(1825年)武科中举,任崇明守备,后调三江营守备、江宁都司。鸦片战争期间,随制军牛鉴驻宝山抵拒英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牛鉴怯战师溃,徐锦堂率亲众力战太久,伤病不起。侄徐锦城,道辛巳(1821年)武科举人,任浙江领运千总,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冬,英军由广东分犯浙江沿海,其时徐锦城在金衢领运湖属八帮漕船,得战讯,日夜催漕赶运,每日一餐,积劳呕血,带病事职,次年4月,病殁于任。侄徐锦江,一名镇海,道光戊子(1828年)武科举人,历任庙弯营千总、句容千总、狼山中营守备、北河口千总、仪征守备等职。咸丰五年(1855年),曾随苏北抚吉尔杭阿攻粤军堡垒21座。咸丰六年(1856年)2月,率军进炭诸,战殁于沙场。侄锦荣、武庠生,县首入泮。此四兄弟时称“一门四杰”。
徐开业孙彝鼎、侄孙汝磺、汝涟、汝弼、汝衡等都以能武善战而著称,史志称“徐氏以武世家国,独英有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