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英雄,是时代青年的楷模,原本是西安音乐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被誉为“战地百灵”。1985年,他弃笔从戎,在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左大腿负伤截肢。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他坐在轮椅上,与王虹一起深情高歌《血染的风采》,从此他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叫徐良。
他们也曾是英雄,1982年,他们这些来自陕北黄土地上的热血男儿,响应祖国的召唤,坐着解放牌卡车到了部队,开始了他们的绿色军营生活。在老山前线,他们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誓死与阵地共存亡。复员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恪尽职守,现大部分已下岗失业。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困难,但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祖国和人民分忧解难。他们的名字叫田凤来、高振有、郝成祥、崔成忠、李鹏宇……
23年前,徐良和其他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并肩战斗,生死相依,亲如兄弟,其中田凤来还是徐良的班长。自从徐良负伤以后,他们中很多人就再也没有见面。22年后,徐良专程坐飞机从北京飞抵榆林,来看望他一生的战友,昔日的老班长和战友们。
22年来,他们从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40多岁的中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坎坷,有的战友不幸离开了人世,但战友情、兄弟情还是把他们的心联在一起,把北京和榆林联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在榆林短暂相聚,共叙战友和兄弟情谊,一时多少感慨涌上心头,思绪又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南疆岁月--
1982年11月,田凤来和其他榆林籍的战友入伍后,在兰州军区47军某部当步兵,1983年新兵训练整一年,1984年田凤来开始任班长。1985年,徐良到部队驻地渭南慰问演出时,要求报名参战,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入伍。
当时,徐良是中国较早参军的大学生之一,也是47军惟一自愿要求入伍的学生。9月14日,他们开赴云南省麻栗县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路上,除良给战友们唱歌,开导战友们的心情,被誉为“战地百灵”。据班长田凤来介绍,因为徐良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在临战训练时,班里对徐良在军事、体能和战术等方面要求严格,而徐良也特别能吃苦,经过3个月艰苦训练,他已经从一名大学生蜕变成合格的战士。
1986年除夕刚过,部队正式上了阵地。到了阵地后,徐良和其他战友一样蹲在猫儿洞内,一蹲就是3个月。他主动要求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哨位放哨。前沿哨位距越军阵地只有10多米,双方阵地之间只隔一条战壕,越军的一举一动我军都能看清,有时甚至可以听到越军阵地上说话的声音。
战斗打响后,徐良在班长田凤来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1.17”、“4.28”等多次阵地反击战。在“4.28”战斗中,越军大约400多人,乘着夜色偷袭我前沿阵地。徐良所在的九班当晚驻扎在148阵地,后被班长派往一班所在的145阵地左六哨位,支援战友打反击。据原师直属高炮营火力队战士郝成祥介绍,当晚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郝所在的观察哨对整个战场看得一清二楚。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震天。由于是晚上,双方火力交织成火龙,像广场夜晚彩灯一样染红夜空。战斗从晚上9点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6点才结束。我军炮兵阵地8门火炮将60多吨炮弹不断倾泄到敌军阵地上,几乎是一平米一平米地往过轰炸。炮管炸红后自动弯曲下来,一晚上就更换了3次。
在这次战斗中,徐良左大腿不幸被敌军高射机枪子弹击中,顿时血流如注,昏死过去,被战友从阵地上抢救下来。据参与抢救徐良的战友高振有介绍,他所在的卫生队接到徐良负伤的消息后,火速和战友张剑峰一同赶到徐良所在的左六哨位,对他进行急救措施,更换了止血带,清创了伤口。之后,组织担架队一行8人,用简易担架历经4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把他安全送到4公里之外的救护所,经过简单救护以后,又火速送往139师医院。
战斗结束后,全班只有徐良一个人负伤。徐良负伤以后,全班战士在阵地上整整战斗了一年半,参加大小战斗13次,誓与阵地共存亡,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1988年,田凤来、高振有、郝成祥等相继复员回榆参加工作,其中田凤来被分配到商贸办下设的榆阳区镇川镇批发站工作。1998年下岗后,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榆林,在榆林租房居住,以打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其他榆林籍的战友现在也大部分下岗,从事着各自不同的职业。
自从徐良负伤,田凤来等复员回榆以后,这些昔日曾经生死与共、亲如兄弟的老山前线的战友们,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没有见过面。20多年来,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演绎着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无论身在何处,他们仍然不忘战友,不忘战友之间的兄弟情谊。多年来,当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榆林籍战友们,经常会在一起聚聚,但他们时常惦记着徐良,惦记着他曾经给战友们多次演唱的《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歌曲,战友们多么盼望能够再次见到徐良,再次亲耳聆听他唱歌。
1995年,田凤来去北京办事时,终于从其他战友处打听到徐良的联系方式。田凤来在去北京前,特意为徐良带了陕北的红枣馍。两人在北京见面后,有说不完的热情话,当时的情景记者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徐良了解到昔日的老班长生活仍然困难时,眉头皱成了一颗疙瘩,他当即要求老班长回去后,给他提供银行号码,他好每月寄生活费来。从1995年9月1日起,直到1996年9月止,徐良每月都会按时将500元生活费打到田凤来的卡上,徐良说,钱虽然不多,但代表的是一名战士的一片心意。后来,田凤来实在过意不去,在他的多次拒绝下,徐良才停止打款。
在离开北京前,田凤来盛情邀请徐良能够来榆林转转,因为榆林还有不少战友在日夜思念着他。
10月22日,徐良坐飞机从北京来到榆林,一下飞机便受到了昔日战友们的热情欢迎。在登记宾馆时,徐良无论如何也不愿让榆林的战友们为他出资,自己出钱登记了房间。听说徐良来到榆林,远在银川和延安的战友们,也千里迢迢赶到榆林,看望徐良。见到昔日的老战友,徐良别提多高兴了,他不顾旅途的劳累,和战友们整整促膝长谈了一个晚上。23日晚,徐良坚持要到田凤来的家里看看,当他看到田凤来一家居住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里时,他柱着拐杖,托着空空的裤管,用拐杖敲开房主的门,为他预交了全年4200元房费,看到徐良如此热心帮助老班长,在旁的战友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10月24日晚上,榆林的20多名战友一起为徐良接风洗尘,在红石峡生态酒楼设宴款待徐良。席间,战友们轮流为徐良敬酒,大家一致提议,让徐良再次为大家高歌一曲。徐良没有拒绝,站起来为大家再次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听着徐良动情地歌唱,大家合着拍子,也一起开口唱了起来,有的竟然激动得再次流下了热泪。在介绍完来宾后,榆林的战友们在席上致了欢迎词,同时将一幅榆林汉画像石拓片赠送给徐良。为了回赠榆林战友们的深情厚意,徐良余兴未尽,再次为战友们唱了《骏马奔驰保边疆》和《心雨》两首歌。徐良说,他已经很多年不唱《血染的风采》了,但见了战友,他还要唱。
徐良说,以前大家都说他是英雄,其实在他心里根本就不是,他最想做的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英雄。在他的一生中,他见了领导不紧张,见了媒体不紧张,唯独见了战友紧张,好比大树见了太阳不紧张,见了自己的根就紧张,其实战友就是他的根,而他徐良什么也不是。20年前,他徐良成了英雄,到处做报告,到处演讲,后来又到处唱歌演出,但后来他发现人们来看演出时,并不是冲着他的歌来的,而是冲着英雄的桂冠来的,英雄是美的化身,是神的化身,难道观众来看一眼英雄,还需要花钱看吗?于是,从此,他淡出了观众视线,退出了演艺舞台,成了普通的人。
徐良最后说,这么多年来,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是需要别人的忌妒。人应该有能力,为明天的一生奋斗。对于战友,宁可不给他一顿饭,但可以给他一条路。他希望榆林的战友们互相帮助,各自拿出一份力来,让各自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作别英雄往事,风波淡定后月明风清。可以看出,现在的徐良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过平静的生活,做一个好人,而不愿做别人所说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