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中捉蒋第一人——张学良副官
徐治范
聊城市冠县徐增学
徐治范(1904-1977)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王屯人。他身高1.83米,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性格坚毅。
清光绪三十年(1904)七月十九日,徐治范出生在黄河故道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他边种地劳动,边跟着叔父习学武术,几年间,徐治范的长拳、大小洪拳等已炼的炉火纯青,尤善七节鞭、三节棍、大刀等武技。1922年,家乡闹灾荒,村民们纷纷闯关东逃生,徐治范也离开到家乡流浪到北平,投靠了陆军武术队。1926年,他辗转到了关东,在察哈尔省立国术馆武术队任教练,曾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皇姑屯事件后,受聘任少帅府武术教师。1931年,徐治范晋升为张学良将军上尉副官,成为少帅的贴身保镖,从此,他的命运就和张学良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跟随少帅走南闯北,并多次参加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武术擂台赛。有一次,他随少帅到了上海,正赶上上海滩举行全国武术擂台赛,在少帅的示意下,他上台参赛,接连击败了数十名高数,一举夺魁,轰动了上海滩。《大公报》、《新民报》等报刊争相报道“文质彬彬少帅副官,身手不凡武林豪俊”,“副总司令驾临上海滩,侍卫官夺魁擂台赛”等标题充满报头,徐治范大名由此远扬。张学良高兴之际,还特制了内装三两黄金的七节鞭送他,以示奖励。徐治范非常喜爱,常常随身携带,爱不释手。
1936年,徐治范跟随张学良到了西安,此时的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到蒋介石拒绝。张学良见劝蒋无门,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12月11日晚,张学良把徐治范等叫到身边安排行动,然后徐治范带上近身几个人坐在第一辆车上,通过了华清宫第一、二、三道岗,到了第四道门岗时,侍卫人员拦道不让进,徐治范开枪打了进去,等冲到蒋介石卧室时,蒋介石已不在,只见桌子上放一口假牙,一摸被窝还是热的,马上报告了张学良,张学良说:“快搜,蒋若跑掉,拿你们的头来见我。”徐治范破窗而出,带头冲上后山搜查,急步接近卧鳖石附近时,蒋介石的侍从探头观望,被徐治范一枪打到,蒋介石躲在石后大喊“不要开枪,我在这里。”徐治范立即跑上去,看到蒋介石低着头,从石缝中钻出来,穿着睡衣,一副狼狈的样子,上前一把抓住了蒋介石的胳膊,说“副总司令让我来保护您”,而后交给了张学良,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徐治范为事变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12月15日,周恩来应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之邀,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来西安共商大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确保周恩来人身安全,张学良再三斟酌,特意选派徐治范保卫周恩来。周恩来非常喜欢这位“小山东”经常和他拉家常,谈家世,使徐治范深受感动和敬仰,侍卫工作做的非常到位,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徐治范随东北51军在337团当了一名连长,参加了山东沂蒙等多次战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徐治范被强迫退役,移居西安。在西安居住期间,多次受到国民党特务组织的通缉。为求生存,隐姓埋名,靠一身武艺,先后到多家杂技团和武术队进行杂技表演,靠武艺混饭吃,在饥寒交迫中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历尽了人生的艰辛。解放后,身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在日理万机中,仍不忘解决西安事变中担任过他的侍卫的“小山东”,派人多方查询,才知道徐治范在“云和班”杂技团四处流浪,正在新疆演出。周总理委托西安的地方组织找到了他,徐治范回到西安,受到政府热情接待,并当选为西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根据他本人的意愿,继续留在杂技团工作。1957年11月,徐治范又随云和杂技团到了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县进行表演,因出色的武技,被聘用留在了江油杂技团,之后,被推荐为江油县政协第二届、三届委员,江油县是闻名神州的海灯法师的故乡,徐治范曾多次与海灯法师及武术名家同台表演,切磋技艺。1966年,“文化大革命”革命风暴开始,红卫兵在徐治范陈旧的皮箱中发现了蒋介石与张学良的照片,还发现了发了黄的上海报纸,徐治范特殊的政治背景和身份,很快地成了挨整治的重点。戴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清理出革命队伍,被押送到山东老家王屯村,让贫下中农监督劳动改造。回村后,乡亲们都相信他,仰慕他的为人和武艺,纷纷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学艺,他不厌其烦,热心传授,十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店子野马庄,柳林大界牌,临清八岔路,河北码头,北陶肖城,以及周边村庄都有他的弟子。
几十年过去了,徐治范时刻思念着远在台湾的张学良将军,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早日能够与将军见面。然而,无情岁月,让他未能如愿,造成了终生遗憾。1977年10月9日,徐治范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时年73岁。1979年11月9日,中共江油县委发出通知,为徐治范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