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人物 > 东晋著名经学家徐邈徐广
人物
东晋著名经学家徐邈徐广
2019-03-20IP属地 山东100

徐邈、徐广,晋都水使者徐藻之子,祖籍东莞郡莒北境。《宋书》记为东莞姑幕人,徐邈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骁骑将军,徐广是宋武帝刘裕的中散大夫,虽生于乱世,兄弟俩潜心静读,为一代经学大家。

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兵攻陷京师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之后,北方沦陷,无数北人流离失所,渡江南迁,其间大批东莞莒人也加入了这一迁徙洪流。徐邈、徐广祖父徐澄之和同乡臧琨等率子弟及乡邻千余家南渡,落户于京口(今江苏镇江)。

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由于东晋统治者安于江南,不以恢复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同时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也就在这个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第一次移向长江流域,改变了以前重北轻南的文化格局。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为后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奠定了基础。其中,徐邈、徐广等东莞郡莒徐氏宗族作为南迁士族后裔,对东晋文化繁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邈(343-397年),字仙民,史书记他姿性端雅,博闻强记,文才闻名。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招延儒学之士”时,经太傅谢安举荐,徐邈于44岁时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对皇帝提出有关文学方面的问题,徐邈不是循章逐句地去讲,而是“开释文义,标明指趣”,因此很受器重,升任散骑常侍。

谢安去世后,朝廷中是非议论很多,徐邈劝中书令王献之对谢安的葬仪加殊礼,对稳定局势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同事好友豫章太守范宁,欲派议曹到下属县了解情况,并给予“讯问官长得失”的权力。徐邈致书范宁,对他的做法婉转地提出了不同意见,并说君子之行,不要靠耳目打小报告办事,“自古以来,欲为左右耳目者,无非小人,皆先因小忠而成其大不忠,先借小信而成其大不信。遂使君子道消,善人舆尸,前史所书,可为深鉴”。后来,徐邈升任中书侍郎,专职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当时太子尚幼,皇帝非常钟爱他,东宫文武官员,虽皆一时之俊,但他却以徐邈为东宫太子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教授太子经。徐邈虽在东宫,却仍朝夕入朝,参议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缺,皇帝对他的做法非常满意,经常表扬他处事极其谨密。

396年,晋孝武帝司马曜薨,安帝司马德宗即位,徐邈担任侍中骁骑将军一职,不幸刚上任不久便于隆安元年(397年)病逝,年仅五十四岁。徐邈对五经颇有研究,且著作丰富,遗有《周易音》、《谷梁传注》、《谷梁传义》、《答春秋谷梁义》、《正五经音训》和《五经同异评》等。徐邈长子徐豁,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曾就官太常博士秘书郎。

徐广(352-425年),字野民,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年,徐邈之弟。

徐广对百家学说以至数术无不通晓,初任谢玄州刺史之西曹,又为谯王司马恬镇北将军府参军。东晋孝武帝任命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后转员外散骑侍郎,仍兼校书郎。晋安帝隆安年间,改任祠部郎。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时,徐广为中军参军,后升领军长吏。桓玄辅政时,任大将军府文学祭酒。刘裕灭桓玄,命徐广撰军服仪注,任其为镇军咨议、参领记室,封乐城县侯,复任员外散骑常侍,领著作郎。406年(义熙二年),皇帝命以徐广为主,撰写国史。410年(义熙六年)迁散骑常侍,领徐州大中正。后转大司农,仍领著作郎。416年(义熙十二年)《晋纪》写成,共计46卷。

刘裕代晋建宋后,于420年(宋永初元年)封徐广为中散大夫。徐广忠于晋室,胆识过人,敢于表露自己的感情。在桓玄篡晋,晋安帝出宫时,他不惧桓玄的淫威,痛哭流涕,哀动左右。刘裕代晋,晋恭帝逊位时,他不怕刘裕反感,又涕泗交流。谢晦对徐广的表现提出质问,徐广说;“我与你不同,你有佐命兴王之功,正遇千载难逢的佳运。而我世受晋恩,实在眷恋故主,因而悲伤。”

425年(宋元嘉二年),徐广病逝,时年七十四岁。其著作有:《毛诗背隐义》2卷、《礼答问》2卷、《礼论答问》8卷、《三礼杂答问》4卷、《史记音义》12卷、《晋纪》46卷、《车服杂注》1卷、《弹碁普》1卷、《屠仪注》39卷、《孝子传》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