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人物 > 徐至展(中国科学院院士)_常州当代人物专题
人物
徐至展(中国科学院院士)_常州当代人物专题
2019-04-22IP属地 山东71
  • 人物行业:热点人物
  • 全名:
  • 本名:
  • 性别:
  • 别名:
  • 字:
  • 号: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出生地:
  • 祖籍:
  • 家族信息:
  • 逝世地:
  • 安葬地:
  • 配偶:
  • 父母:
  • 子女:
  • 毕业院校:
  • 国籍:
  • 所处时代:
  • 主要成就:
  • 主要作品:
  • 最高职务:

 

徐至展

  徐至展(1938.12.16 —)
       江苏常州人。 激光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8年12月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早年丧父、孤身求学。1962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67年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至今。-期间不改初衷、80年代奋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历任全国政协八届委员,政协九届、十届主席团成员及常委,中国光学学会第五届领导班子副秘书长,《光学学报》自1981年创刊以来的主编,《中国科学》物理学编委会编委。
       徐至展教授的专业领域是激光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在激光核聚变方面,长期主持研究工作,是各个阶段实验装置和物理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在实现激光打靶发射中子、微球靶压缩、建立总体计算机编码和建成六路激光打靶装置等项重大成果中均有重要贡献。在强激光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特别是在非线性或不稳定性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X射线激光物理方面,1981年已实现粒子数反转并发现新反转区,实现105.7埃软X射线激光,实现国际上第一次用类锂硅离子和类钠铜离子方案获得五条新波长的X射线激光,最短波长已达72.2埃,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是,在泵浦功率很低的水平下,发现新的跃迁能级。在强激光场中原子物理,特别是电离阈值以上的多光子电离和强场诱导自电离的研究方面,以及激光拍频波粒子加速器物理等研究上也皆有成果。1980年在国际激光会议上宣读的学术论文《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和靶压缩研究》,详细报告了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成就,受到与会激光学家的重视。
       徐至展教授的研究工作多次获得国家荣誉,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988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和1990年自然科学二等奖,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2年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主持的“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列新技术”取得超强超短激光研究的重大成果,荣获199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有译著《激光核聚变译文集》(合著),自1981年来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8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