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人物 > 徐经(1473-1507)字衡父
人物
徐经(1473-1507)字衡父
2021-04-14IP属地 山东51

徐经(1473-1507),字衡父,又字直夫,自号西坞。南直隶江阴(江苏江阴市)人。徐霞客的高祖。

在其祖父徐颐、父徐元献的影响下,自幼酷爱诗书,乐学不倦。一切家计,都由其母薛氏与妻杨氏掌管,自己则埋头于举业。平时足不出闾,目不窥市。家富藏书,梧塍徐氏所筑"万卷楼"中藏有大批从宋、元两代兵荒马乱中幸存下业的古文献。其中有不少天文、地理、游记之类的著作。

经历

他的友人钱福在《万卷楼记》中说:"兹楼也,储川岳之精,泄鬼神之秘,究古今之奥,焕斗牛之躔,知不可以金谷、平泉视也。"这样丰富的藏书,为徐经提供了优越的涉学条件,故弱冠即中弘治乙卯(公元1495年)乡试举人。有人说他与唐寅同榜。唐寅系弘治戊午(公元1498年)解元,而徐经则是弘治乙卯第四十一名举人,其中举时间比唐寅为早。徐经与吴郡文士多有交往,与唐寅最为莫逆,欲以才名相引重。至弘治己末(公元1499年)大比之年,两人相约同船赴京会试。抵京,客于施舍,"六如文誉籍甚,公卿造请者阗咽于巷。徐有优童数人,从六如日驰骋于都市中,都人瞩目者已众矣"。

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以自娱。

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

徐经是徐霞客的高祖,他是梧塍徐氏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对徐氏家人影响颇大。特别是弘治己未会试科场大狱,是徐氏家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事,对徐霞客的思想不可能没有一定的影响。徐经有三子:徐沾、徐洽、徐治。


徐经(1473年—1507年[1]),字衡父,又字直夫,明朝人,是江阴巨富,进京参加会试带了6名戏子,与唐寅友好。

生平

弘治八年(1495年)中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天纵英才的唐寅考前狂言预测试题,徐经按照唐寅的猜题去念书几乎全部考出而顺利及第,得意忘形的徐经逢人便说唐寅猜题如神,超高调的愚蠢举动惹来其他落第士子恻目而闹到中央,言官华昶想向明孝宗邀功而诬陷两人贿赂主考官礼部侍郎程敏政的家僮以取得考题,与唐寅一起涉案押入大理寺狱。

后来李东阳复阅后发现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2],徐唐二人并无贿赂程敏政索要考题,但在更早之前确实有透过门路求见程敏政提拔。

最后明孝宗判处徐经、唐寅有“夤缘求进之罪”,除去二人功名只给二人县衙小吏的职务,徐唐二人皆不屑而辞职回家;程敏政遭罢官,蒙受不白之冤忧愤而亡;华昶则因乱报一通遭降职踢出北京,改任南京太仆寺主簿。

返家后的徐经因科场失意导致身体变差。直到明孝宗死后,徐经一心期盼新任皇帝可以大赦天下让他重返官场,便一边旅游一边北上京师等待赦令发布之时,但虚弱多病的身子不堪舟车劳顿,最后客死北京,得年三十五岁。

家庭

中国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是他的曾孙。

注释

1、 《徐霞客先祖与唐伯虎的情缘》[永久失效链接],江阴日报数字报。

2、东阳遂奏曰:“日者给事中华昶劾学士程敏政私漏题目于徐经、唐寅,礼部移文,臣等重加翻阅去取。其时考校已定,按弥封号籍,二卷俱不在取中正榜之数,有同考官批语可验。臣复会同五经诸同考连日再阅,定取正榜三百卷,会外帘比号拆名。今事以竣,谨具以闻,幸下礼部看详。“(《明孝宗实录》卷一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