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田 記
後宅房若溪公派下立
《學記》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帝王建國君民,教學焉先。家有塾,黨有 庠,術有序,國有學。其所以佑啓之者,意良厚也。予族後宅本十五若溪公諸嗣孫立膳延師,夫 亦深知禮意乎?蓋族自宋評事金蒙肇跡以來,逮遷三元,詩禮流傳,文章紹述,接踵登第,代不 乏人。故西山吟社舆會之人四十有二,雖連結吟社所在多有,大都鸠合異姓,而未有出於一姓 者,孔村各地其有以夫!逮歷元明,以至國朝,采芹歌鹿,繼繼承承,相沿不絕。乃知涵育薰陶 以成名士,仰赖於賢師儒者,非一朝夕也。迄晚近教學式微,文風不繼,非子弟難以造就,亦非 父兄之不樂玉成,誠以分門别户,豐裔不齊,延師傅每憚於供膳。倘费可出於常給,則豐者固樂 於誦肄,即啬者亦自勉而從學矣!若溪公公産饒裕,計給祀典外,割田若干畝,以焉膳费。公派 下“鶯麟熊翎”四房子蛭讀書者,小房尤盛。乃合房長相議,各欣然立據以成其事。安見英才濟 濟,日就月將,不可媲美前徽乎?予自戊戌忝應西席,幸掇一衿。諸翁咸焉予賀。予曰:“是安 足慶?所可慶者,翁等新立膳规,深合禮意。所以紹接三元,焉一族光者,此舉乃深焉可慶耳!” 通者葺修家史,徵予言以志厥事,业開産號以垂永久,因不揣算鄙而樂焉之記。時乾隆五十八 年葳次癸丑暮春之吉,前山房慶行烈撰。
附記:丘墾開後
本都四保
一千五百四十四號 土名金門屋上從田貳釐五毫
一千五百四十五號 同 從田贰分八毫
一千五百四十六號 同 官田二畝二分九鼇六毫 共田六十秤
一千五百五十九號便丘叁拾 從田壹畝三分二螯
(徐契蕃等纂修《[浙江東陽]三元徐氏宗譜》 1920年木活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