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文化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2023-04-084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一、创作背景

徐昌图生活于五代末至北宋初年,其词作现存仅三首,风格近于花间词,多写离愁别绪。此词可能作于词人仕途奔波之际,通过描写离别场景与旅途所见,抒发了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蕴含着乱世文人的命运悲歌。

二、内容赏析

上阕:别后所见,景中藏愁

  •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开篇点题,“离亭” 点明离别之地,“西去” 交代行迹方向。“浮生” 一词化用《庄子》“其生若浮”,将人生比作漂泊的蓬草,奠定了全篇身世浮沉的悲凉基调

  • 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 烟柳重重:回头望去,烟柳遮蔽视线,既写出离别的渐远,又以 “柳” 谐音 “留”,暗喻留恋难舍。

    • 淡云孤雁:天上孤雁远飞,既是实景,亦象征词人孤身漂泊的境遇。

    • 寒日暮天红:暮色中残阳如血,“寒” 字点染秋意,“红” 色对比鲜明,以暖色调写冷心境,倍增苍凉之感。
      上阕以景传情,通过 “烟柳”“孤雁”“寒日” 等意象,层层递进地渲染出离别后的孤独与怅惘。

下阕:夜泊伤怀,愁绪更浓

  •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 以设问引出羁旅之思,“画船” 写漂泊之姿,“潮平”“月朦胧” 描绘夜泊淮河的迷茫景象,既是写实,亦暗示心境的混沌难辨。

  •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 酒醒人静:酒宴散去,孤独更甚,“奈” 字道尽无奈,愁绪如潮水般涌来。

    • 残灯孤枕:微弱的灯光、孤独的枕头,勾勒出旅舍的冷清;梦中或许重温旧景,却被五更风浪惊醒,以动(浪)衬静(夜),更显愁肠百结。
      下阕通过 “孤枕”“残灯”“轻浪” 等细节,将离愁别绪推向极致,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密集,情景交融
    全词以 “离亭”“烟柳”“孤雁”“寒日”“残灯” 等意象贯穿,将离愁别恨融入自然景物,达到 “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效果。

  2. 虚实结合,层次分明

    • 上阕 “回头烟柳” 是实写眼前景,“淡云孤雁” 是虚写想象之境;

    • 下阕 “潮平淮月” 是实景,“残灯孤枕梦” 是虚梦,虚实相生,拓展了词作的时空维度。

  3. 语言凝练,含蓄深婉
    如 “浮生长恨飘蓬” 一句,以 “长恨” 二字道尽人生感慨,简洁而意蕴深长;“轻浪五更风” 以景语作结,余韵袅袅,耐人寻味。

四、词作价值

此词虽非宋词名篇,却展现了宋初婉约词的典型特征:以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情感,以简淡的语言传递深挚的愁思。它既继承了五代词的含蓄婉转,又融入了文人对人生的哲思,为后世柳永、李清照等婉约词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读之如见天涯孤客,在烟柳暮云中踽踽独行,其漂泊之苦、思念之切,穿越千年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