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偃王传奇 开篇
文化
徐偃王传奇 开篇
2023-07-199

徐偃王传奇 代征得作者同意即可发布

       此时,正当公元 2004 年清明节的前一日,一位旅者,身着休闲装,胸前挂着数码相机,立于彭城徐山之侧,足踏古代徐国偃王的息战之地。此山并不太高,方圆 800 余亩,东、西、北三面各有一座高山。东面的叫作“黑山”,西面的叫做“马山”,北面的叫“草料山”当地百姓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左黑山,右马山,北面靠着草料山,徐山坐落在中间,偃王不忍斗其民,千秋万代永流传。”

站在徐山之巅,环顾四周,马山、黑山、草料山之对于徐山,呈众星捧月之状、趋百鸟朝凤之势。这里背风向阳,青山绿水,的确是一片风水宝地。有一位朋友曾经这样赞美说:“徐山之隐,状若盘龙,十里之外,视而不见,及至近前,肃然仰止,浩浩天宇,巍巍如斯,葱郁蜿蜒不见首尾。”这徐山,三面环山,四面水绕。你若置身徐山之侧,定会被这种四方向心,天地合一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你的心灵,

忽然,在蒙蒙细雨之中,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歌声从远处传来,缥缥缈缈,迷迷茫茫,时断时续,若有若无,如诗如画,恍然如梦,使人隐隐地感受到;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沧桑的变幻,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也,忧也,忿也,悲也,皆如这眼前的过眼烟云一般

只听那歌声唱道:

日出又日落,月圆月又缺,

沧海变桑田,春花伴冬雪,

弹指数千年,任人来评说,

盛盛与衰衰,分分与合合,

我中本有你,你中亦有我,

千古征战事,故事汇成河,

不忍斗其民,偃王古徐国。

      这歌声,让我们不由想起了我国古代的一个诸侯王国,它是古代东方的文明之国,经历夏、商、周直至春秋,经四十四代国君,持续 1649年,这在古今中外的建国史上,也是少有的。

翻开古代徐国的历史,一幕幕翻天覆地的活剧,渐渐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关于徐国和徐氏最早源头的说法不少,其中一种说法是:相传,在我国的古代社会,人文初祖黄帝,出自有熊氏。黄帝曾居住在一个名叫轩辕的土丘上,所以,人们称他为轩辕氏。

黄帝娶了一个名叫螺祖的人做妻子,他们一共生了十二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得了一个姓氏,其中一个儿子名叫昌意。到了皇帝七十七岁那年,黄帝命昌意到一个名叫若水地方去居住。昌意迁到了若水,娶了当地蜀山氏的女儿昌仆做妻子,后来昌仆生了个儿子叫项。再后来,昌意带领全家又往北迁到中原,建了一座昌意城(在今河南南阳西北),他的儿子题做了一个部落的首领,在帝丘(今河南濮阳)建立了国都,称为高阳氏。

相传,高阳氏灏琐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拣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就怀孕了,生了个儿子叫大业。再后来,大业的儿子大费(读所bi)娶了东夷部落“少典氏”名叫“女华”的女儿为妻,生了个儿子叫益。

在沂蒙山麓,沂水流域,自古便有一处神秘的土地叫做“像地”,也叫“徐方”。是“少典氏”的主要领地之一。伯益长大之后,袭了“徐地”的“领主”

      伯益成人后,被舜帝封为夏禹的相国,因伯益协助大禹治术机功,按照尧、舜时代传统的禅让制,舜帝根据伯益的能力、盛历、绩、社会形响等因素,指定他做大画的轻抵其准护为夏帝。后来大禹

病死在会稽,伯益在箕山安葬了大禹,并依照老规矩守大禹陵墓三年,让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帝位,自已退居到箕山的南面的山林里隐居起来。后来,因夏启对伯益始终放心不下,终于找了个理由杀害了他。从此,中国帝王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子承父业的私有制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发生在公元前 1988-前 1979 年之间的事。

夏启在公元前2101 年登上了夏朝王位之后,封伯益的第二个儿子若木当了当时的诸侯国一-徐国的国君。

      如前所说,自我国有人类活动之始,在祖国东方沂蒙山下的沂河(古称颖川)流域便有徐人(“徐”字古时曾被写作“余”“”等字)部落活动,其活动地域被称作“徐地”或“徐方”。“徐人”同其他东方部落都是“少典氏”的后代,被后世称作“东夷”伯益及其先祖均代表徐人参与同其他部落首领所组成的华夏部落联盟。伯益不但曾经做过舜帝的重要助手,而且也曾做过大禹的第一助手.并被帝指定为大禹的法定接班人。

伯益的次子若木,作为徐国被夏启认可的第一世国君,最初在徐人的发祥地一-“徐地”建立了徐国第一个被夏启认可的国都起初主要活动在今山东省费县、郑城一带地方。后来逐渐扩展到今江苏的邱州、睢宁、东海,以及山东省的滕州、邹城一带地区;再后来,又将国都迁至江苏泗洪、安徽泗县一带,其实际控制地域扩大到长江以北的整个苏北地区以及安徽的东部、南部、西南部地区河南的东部,以及山东的济宁、临沂大部分地区。到最后,“徐国都城地方五百里”,以现在的江苏泗洪、盯胎、睢宁、州、东海,安徽泗县、灵璧、凤阳一带为中心,建立起最兴盛时期的徐国。

      从此,徐国历经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四个时期,存续 1649 年,传承四十四代国君。

      在徐国四十四代国君中,徐偃王是一位十分了得的国王。周穆王时期,徐国国君传到了第三十二世时,国君的名字叫做诞,世人都称他为徐偃王。国都在现在的江苏泗洪、安徽泗县一带地方。徐偃王以仁待民,以信待人,以义待友,以礼待邦,以智治国历精图治,富国强兵,把徐国建成了一个国富民强,可与西周相匹敌的东方文明大国,为中华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幻化出许多丰富动人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