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诞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弟弟、妹妹以及“奇勇卫”黑柱的“解放奴隶军”和瘸五的“乞亏帮”一行几千人,列队前行。徐诞的队伍浩浩荡荡,惊天动地,进了徐城。那种父子团聚、母女情深,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这一切,全不在话下。经国君徐绥批准对徐诞等人各有封赏,并特别加封“奇勇卫”黑柱为“奇勇侯”。令其组建“龙啸军”,驻扎在五松亭,着意训练“奇勇军”和“蛇军”,并将黑妞赐给他为妻。徐王重新宣布:正式解放全体被徐诞解放的奴隶。德五也被封为“消息卫”,总管“消息营”,负责侦察敌情,传递消息。徐诞带回的几千人马,各有封赏。那些穷人和新解放的奴隶们也是人人有屋住、个个有衣穿、家家有田种、户户有牛羊,很快就融进了徐国王城的百姓之中。
进城以来,徐诞始终十分关注造父及其两个孩子的动静,他虽然曾多次派遣德五四处打探消息,然而却始终没有一点音信,造父
父子他们也没有在徐城出现。
造父的深藏不露,造子、造女又神秘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的一切,都令徐诞十分纳闷,百思不得其解。徐诞将上述情况向父王作了详细报告,徐绥王十分警觉,令各方人等,务必严加防范,精心打探,一有情况,立即报告。神犬大黄的子女们已经长大,徐诞着消息卫德五在每个哨口各配一只小黄犬,用以传递信息。他要求“奇勇卫”黑柱和“消息卫”他们,表面上仍要坚持“低调建国,伏首称王”的建国方略,对西周的暗探,不可打草惊蛇,只许暗地里加强军备,以防西周来袭。
在徐国,历代徐国君王都有中秋拜月观圣像敬财神的习俗。今年的中秋,正值徐诞回都,徐绥王决定借此机会好好地乐一乐,便令人早作准备,计划在八月十五中秋夜率民拜月观圣。
历代徐国君王,都实行爱民裕民政策,徐国百姓富足殷实。百姓们不但对历代徐王无比敬重,还将徐国的先祖伯益当作财神来供奉。--当年,伯益辅佐舜帝和大禹管理天下山林农牧钱粮期间,天下各国的臣民家家富裕,国库充盈。普天之下的人民,夜不避户.路不拾遗。自从那个该死的夏启将伯益杀害,天下的臣民穷困潦倒,国空民穷。后来,人们十分怀念先祖伯益,纷纷供起他的神像。不料,但凡供起伯益神像的人家,一个个全都富裕起来。于是普天下的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各家各户全都将伯益当着财神供奉起来。
因年年都要拜月观圣,前来参加者越来越多。人们为了能够看到君王和财神像,每年都会用土石加高“拜月观圣台”。后来竟然形成了一种习俗:凡来参加拜月观圣者.不管是来自城里城外,还是他乡外地,他们总是顺手捎上一包土石--有从路边取的,有从山上拾的一一十分虔诚地放在“拜月观圣台”上。一则能够加高台子便于观看君王和财神像,二则也可表示一种“万心归徐,全国一家和求财避祸”的心意。成千上万的人都坚信.这样做,不但可以祛病避灾,延年益寿,多子多孙,而且还能够招财进宝,富裕安康。就这样,年复一年的积累。于是,这个台子也就渐渐地高出了房顶,慢慢地又高出了城墙。你若站在“拜月观圣台”上面,全城景色尽收眼底。除了拜月朝王的日子,就连寻常日子,台上也是人来人往,甚至外国来宾一旦来到徐城,往往也到台上来观赏徐城风光。
时间过得真快,八月十五这一天转眼就到了,人们早早地集聚在台子周围,单等着拜月观圣活动的开始。
月上东山,晴空万里,秋高气爽,拜月观圣的时辰终于就要到了。只见拜月观圣台上下,竖立着百余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高高地悬挂着一只大红灯笼。成千上万的百姓,人人也都提着自家做的灯笼,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的灯笼上全都写着自家的姓氏或名字,借以展示各自家族的人丁兴旺和财富。
只听得一阵鼓响,接着是器乐响起,万众仰首瞻目,终于看到徐绥王一步步走上拜月观圣台来,后面跟着巫师史官和八大卿及徐诞兄弟们。
拜月祭祖台的正中,供奉着先祖伯益财神的圣像。巫师身着玄衣,手持法杖,口中念念有词。拜月活动先由巫师在台上作法,然后再由徐绥王焚香叩头,他首先虔诚地向天上的月亮焚香跪拜,接着再向徐国的先祖伯益神像敬香跪拜,贡献祭品和牺牲。最后再由两位公主登台抛药一-所谓抛药,就是将预先准备好的草药.按照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的配方配好,同药方一起,用红布包好,抛向人群谁家捡到了药包,即意味着可以驱除这种病疫,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若谁的家人中一旦生有某种疾病,便可对症下药,一般都能药到病除。
此刻,只见两位美丽的公主,款款地登上了拜月观圣台。她们笑嘻嘻地拿起药包,远远地向台下抛去。人们伸出双手,总想接到第一个药包。待两位公主抛了几包,几位王子和八大卿也上来帮忙。一时之间,台上台下,药包飞舞,君民百姓,笑声一片。
抛药完毕,王后走上台来,陪徐绥、王子、公主和史巫、八大卿观月听曲,与民同乐。
这时,只见一队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台来。他们手持弓箭,箭头裹了布,随了油,燃着了火,一齐向远处的灯柱射去。结果箭无虚发,每只火箭都在空中像飞龙一样划过一道红光,飞向远处的灯柱,柱上的灯笼立刻被击落在地。人们立刻欢声雷动,乐队也
接着,在拜月观圣台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出现了四位壮汉。他们每人手中各执一根高高的竹篇,竹篱上各拴一根长绳,绳趁机击鼓助威。端系着一只铁笼,笼内装满燃红的木炭和砸碎的废铁。只见四位壮上用力摇起竹篇,竹篇播动,那绳子带动铁笼,在空中旋转。铁笼里的火球越烧越红,开始冒出了火花。那竹嵩越摇越快,铁笼也越来越红,火花越来越多。顷刻间,空中好像四条火龙在飞舞,引得人们一阵接一阵的高声欢叫。
突然,一只火笼飞出几块火团,接着,所有的火笼也都飞出了火团,火团越飞越多,竹嵩越转越快,到后来,四条火龙几乎连成了一片,整个宫中,火笼飞转,火花飞溅,流星一般。人们的喊声、叫声、欢呼声像海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
突然,一团巨大的火球飞出了宫墙,接着又有三个火球飞向了远方。竹篱停了,满天的火花落了下了,人们又欢叫起来。
这边厢刚刚安静下来,又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声,接着出现了一条巨大的蟒蛇灯笼。灯笼内,灯火通明。巨大的长龙,晶莹剔透,活灵活现只。见奇勇侯黑柱高举着蟒头,十几个士兵举着蟒身和蟒尾,随着锣鼓家什的敲击声,边跑边舞。后边紧跟着无数的蛇灯。连那些鱼灯、虾灯、羊灯、鬼灯、怪灯、鸡灯、鸭灯,也接二连三地走上台来。他们围着国王、王后、史巫八卿和王子公主们转了几圈,又向宫门外的大街上跑去了。
月过中天,时过半夜,人们的兴致依然未减。这时,人们又在官门外的广场上燃起无数篝火,他们纷纷将各种灯笼拨得更亮。有人将那些上写“病”、“魔”或形同蛇、虫、蚊、蝇的灯笼,全都投进了篝火里,那篝火越烧越旺,人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
王后命人用白面做了一种像月亮一个模样的圆圆的面饼,里面装了芝麻杏仁儿花生和糖,人们将它称作"月影"。王后带领两位公主和王子们将“月影”分发给民众,希望人们吃下这种"月的影子”,能够消灾祛病,益寿延年。
最后,由几名壮汉抬起徐国先祖财神伯益的圣像,徐绥王与史巫八卿和王子公主们跟在后面,走下台来,让人们瞻仰财神和王公贵族们的神采。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最后,人们举着灯笼火把,跟着财神圣像和国君大臣们,在王城的大街小巷里,游行狂欢,直到天明,方才各自回家歇息。徐国已经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势力慢慢地强大起来,逐渐形成了西周、荆楚、徐国三国强于华夏其他 300 多个诸侯小国的局面。
按当时中华大地上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西周最为强大,他自称是宗子国,其他国家只能作为它的子国。徐国的和平崛起,必然会引起西周的警觉。按照历代周王朝的做法,西周对徐国始终采取百般压制的措施。徐国的国富民强,正有可能为她引来西周的打压。这种担忧,时时压在徐绥王的心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