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都洛阳仁和商号的总管刘一手和楚都仁和商号的总管钱百万,近日向巧王禀报说,自从周、楚两国联谋伐徐两年多来,两国的一批批精壮青年源源不断地送上了前线,精粮马匹也一刻不停地运往前线国库已经空虚,已无青壮年可派。后方留守官员万般无奈,只得以虫粮瘪谷、瘸马瞎驴、老夫少年、病男弱夫充数。楚生和赵飞燕一家也来禀报说,据他们探知:周楚两国军营里,已经闹起了粮荒。有的周军甚至开始意食战马。更有甚者.楚军中的南越兵丁,竟然以煮食俘虏的尸体果腹·.....种种迹象表明:周楚两军对徐国的威胁,正在大大地减弱。因此,巧王花巨资从徐国的友好国家一一朱国、郑国、灏预国、根牟国、琅环国舒国等国,买来大量的牛羊和米面。早在两年前,周、楚两国联谋伐徐战争开始的初期,巧王就令周都洛阳仁和商号总管刘一手,和楚都郢都仁和商号的钱百万,令他们雇人遍访两国伐徐的将帅兵丁们的家眷,将这些家眷们写给前线官兵们的家书,一一送到巧王的手中。
巧王命人杀羊宰牛,和面煮米,熬汤烧水。又派了千余人,担了羊肉汤和“肉夹馍”以及将士们的家书,一并送往周军营地。巧王又将红烧水牛肉和香喷喷的白米饭以及楚军将士们的家书,又一并送往楚军营帐。
周、楚两军将士,早已数月未见大米白面和牛羊肉了,今日却吃到了好心人送来的美食。两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将士们正要好好地谢谢那些好心人,却接到周穆王和楚王熊绎的命令--追杀那些送饭送肉之人一-抓一个、杀一个,决不能留情原来,周、楚两军的将士们,吃了好心人送来的的饭菜,读了各自的家书,不但没能鼓起作战的士气,从将军到士兵,一个个反倒因思念家乡的亲人,顿生厌战情绪。有的哭天嚎地,有的拍胸顿足有的藏枪弥刀,有的甚至换上民服,寻机逃出了军营,潜回了故乡.....
周、楚两军的将帅,这时候再派人去追杀那些送肉送饭的“好心人”哪里还能找到他们的踪影?
这一切,全由楚生、赵飞燕等人向徐偃王作了详细禀报·.....
却说那徐偃王,面对周穆王及任、邹、滕、薛等十三国同荆楚八蛮、九夷联军压境之势,调兵布阵,毫不惊慌。他同时派出了楚国鄂王,西周大将造父的女儿造女,各自回国做些罢兵息战的说服工作,又不失时机地向周、楚两国发出了正式文牒,要求三国坐下来谈判。
周穆王接到徐偃王罢兵息战的文牒.心中暗喜。他想到面对我多国联军,那徐偃王今天算是怕了。他要求和,我就要让他割地于我。他急忙同楚王私下里进行了密谈。楚国的三太子楚鄂王回国后,将自己在徐国的所见所闻,如实向父王熊绎作了详细报告。称赞徐国举国同仇敌忾,军民同心,势与国家共存亡的民气。又介绍了自已虽然沦为战俘,偃王不但不打不罚,还认为义子,送儿回国等情节。他说,这样的君王,这样的国家我们为何与之为敌?
熊绎听了,沉思半响,未置可否。
一日,楚王熊绎正端坐在中军帐内,忽听大帐之外,人欢马叫,人声鼎沸。突然,一名将校喜滋滋地闯了进来。他乐不可支地禀报道:“王爷,您的好友前来劳军来了|”
还没等熊绎明白过来,巧王设在楚国郢都的仁和商号掌柜钱百万,带着民间豪侠虎王帮帮主赵大胆、狮王帮帮主刘大锤涌进了楚王的大帐,后面跟着无数担酒抬肉的民夫们。
“哎呀,我的兄弟--”楚王熊绎急忙站立起来,迎着钱百万等人哈哈大笑说,“诸位仁兄---你们千里劳军,我熊绎实不敢当
呀-看座---看座!”
“哪里哪里!王爷劳师千里,征战多年,深得国人敬仰。”钱百万一边说着,一边指挥随从们摆好了酒宴。他亲手斟满了一大碗酒双手高举过头顶,口称:“王爷辛苦啦!”钱百万的随从们,也随之呼啦啦跪倒一片......
“哈哈哈哈!”熊绎从钱百万手中接过酒碗,一饮而尽,接着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钱百万等人是奉了徐国巧王之命,借劳军之名,行劝楚退兵之实。
此番,钱百万不但带来了无数的美酒佳酿和生熟牛羊肉,还带来了楚剧戏班和民间杂耍。倾刻间,军营内外,官兵们开怀畅饮,一片欢腾。这边厢,杂要艺人“不怕辣”和“辣不怕”。两位俊美乖巧的小女子,正同官兵们比赛吃辣椒:那边厢,“嘴流油”和“大肚汉”两名壮汉,也在同官兵们赌吃肥膘和瘦肉。戏台上下,欢笑声、大叫声,一阵高过一阵......
钱百万陪着楚王熊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干杯一-好-干杯!”“哈哈哈哈!”
钱百万在楚王身边一连住了数日。凭着他与熊绎的私交和友谊,推心置腹地劝他不要再与徐国交战,不要持久不退。钱百万提醒熊绎一一目前楚国国内空虚,青壮年一批批派往前线,家里只剩
了一些老弱残疾,良田荒芜,牛羊病死,如何支撑得太久?钱百万还告诉能绎--他是生意人,他同西周穆王的交情也不浅。他曾多次亲耳听到周穆王合计伐楚事宜。若穆王借伐徐之名,行偷袭楚国之实,楚王你将如何应对?防人之心不可无
送走了钱百万,熊绎沉思良久。他的心里一直在打鼓一一这个喝-
一日,楚王熊绎接到了徐偃王的息战文牒,又在儿子鄂王一再钱百万,他到底是在替谁效力的哪.....劝说下,也像博地渐生休战之意。他想到:自从周、楚联谋伐徐,已
近三年。楚军驰地千里,革车万乘,带甲十万。就连粮草也要从千里之外运来。仅这数十万兵马,每日的粮草之费,兵士们的口粮,将帅们的俸禄,宾客们的招待,车马的修造,盔甲战袍的增补,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要增加百姓多大的负担?三年以来,楚国损兵折将,夜征战,至今仍未能占领徐国的一寸土地。即使将来有朝一日周楚共灭徐国,西周必然转而以我为敌。只要徐国不灭,西周很难伐我。我同徐国实乃唇亡齿寒之关系也。想到这些,他立即派人照会周穆王:“同意罢兵息战。”
周、楚两国同意罢兵,在谈判的地点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徐国坚持周、楚两国各派使者,赴泗州徐国都城谈判。楚王主张三国派员前往楚国营内谈判。而周穆王却一再坚持,必须在徐国彭城境内的九里山谈判。最后.徐、楚两国作出了让步.按照周穆王的意见.在彭城九里山拉开了谈判的大幕。
选址九里山,周穆王自有他的道理:他亲率二十万兵马,同徐国交战将近三年,他不但未能攻取郑城,还在泗水被淹,自己还差一点丧命“胶舟”。就此罢兵,他心有不甘。想借谈判之际,采取缓兵之计,麻痹徐国。自己趁机暗派精兵.包围彭城,希望能将徐偃王和楚王熊绎一并捉拿诛杀。这样一来,既可占领徐国,又可报多次伐楚败多胜少、先王命丧汉水的世代怨仇。想到这些,周穆王咬了咬牙,吩咐调兵遣将,向九里山进发。
这九里山本来就是徐国彭城的地盘。周楚来此谈判,他们的营盘事实上就已经占据了徐国的土地。周穆王后悔当初误听了造父的谗言,误攻郑城。结果不但未获郑城,还在泗水受淹。当初若依巫师之计,先取彭城,这九里山不早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了吗?说不定现在徐国已破,可以班师回朝了。想到这些,心中顿时对造父充满了怨恨,决心借此番三国谈判之机,打它个灭徐弱楚的漂亮仗。这次在九里山,他一定要设下精兵,一定要将徐偃王、楚王熊绎一并诛杀.决不留情。
按照三国的约定,徐偃王率兵在九里山南侧安营扎寨,周穆王
进入徐国国界,在九里山北侧屯兵,楚王熊绎在九里山西侧,找了块合适的地方,住了下来。
三国军队安营妥当,周穆王便派巫师和造父前来向偃王问安还假惺惺地送来了酒食和礼品。偃王心里明白:周穆王这是派巫师前来看看我偃王是否亲自前来。只怕有诈,他是派造父和巫师共同前来公证的。
楚王熊绎也派了认识徐偃王的人前来侦察。三国君王,斗智斗勇。九里山前,战云密布。士兵们刀枪出鞘,将帅们马不离鞍。他们一个个剑拔弩张,虎视眈眈。表面上说是来和谈的,可背地里,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送走了周穆王和楚王派来的使臣,偃王对身边的将帅们说“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君王无道,百姓受苦。周穆王穷兵默武,连年征战.国力耗尽,民不聊生。他这是“其盛也快,其败定然也疾’。过不了多久.西周的山河犹在,穆王的故国将要无存。一一盛极必衰,贪极必亡。”众将帅听了,无不点头称是。
偃王接着说:“周穆王雄居一方,称霸天下。八百诸侯,无不俯首称臣。穆王并不以此为满足。在他的心目中,他尚未得到的,都是好的。他得了西方望东方,得了北方望南方。他这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此番他联楚伐我,时近三载,已是兵亏将寡,自顾不暇。目前他的败局已定,不可扭转。纵观西周的所做所为,皆因穆王的贪心一-“贪’是万恶之源:万恶“贪’为本。单单一个“贪’字,不知让多少好人变为恶魔:同样一个“贪,字,致使无数诸侯国破家亡。唉一-这个“贪’字呀!”
偃王最后说:“凡事皆有“度,-“度量天下’,以“度’分好坏以“度’量多寡。“度,是天秤,度,是地称。水可润田,亦可毁田;火可熟食,亦可焚宅:兵可强国,亦可灭族;财可富家,亦可乱国。“越度’则为“过,。凡事需防“过’。“过’则滥,滥则败一一万事败于过’,“度’为万事表。西周不顾国计民生,极尽全力犯我,实为“越度’,大“过’也.其败不日尔!”
将帅们听了,无不感慨万千,并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此刻,周、楚、徐三国各扎营寨,各国信使往来穿梭,匆匆如过江之鲤,急速地传达着各方的述求。如此这般,虽经反复谈判,三方依然各持已见,仍然达不成任何协议。
首先,周穆王坚持要求:徐国必须割让彭城、郑城及两城所辖地域,赔偿西周战马一万匹,牛五万头,羊十万只,粮四百万担,稳王便罢兵回朝。
楚王熊绎坚持认为:徐国必须割让彭城、宿城这南北两城及所辖地域,赔偿楚国战马一万匹、牛十万头、羊二十万只。
徐偃王坚持:只可赔偿两国军马各一万匹、耕牛五万头、羊+万只,城池、土地一寸不让。为了给周楚两国君王面子.徐国可宣布为战败国。偃王可以舍弃君王地位,隐身而退。但是,周、楚两国不得占据徐国的一寸土地,不得掳夺徐国的一兵一民。三方要各自放回对方的战俘,自行班师回朝.永不再战。
三国各持已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决定,以比武定输赢。三国一致同意:若西周赢了徐、楚,徐国割让郑城、彭城并赔偿牛羊给西周,楚国自动返回;若楚国战胜徐、周.徐国则割让彭城、宿城,并赔偿财物给荆楚,周穆王也应空手返回西周:若周、楚同赢徐国,再由周、楚另决雌雄。周若胜楚,可得彭、郑二州及赔偿;楚若胜周,可得彭、宿南北两城;若周、楚同败于徐国,三国互不赔偿,各自罢兵回国,从此互不侵犯,军民世代友好,三国永不再战
三方按照约定,在九里山前摆开了比武的战场
首先比试马战。
首先上场的是周、楚两军战马各五百匹。双方你争我夺,决斗半日,楚军败下阵来,周军摇旗呐喊,锣鼓震天,欢呼首战取胜。第二场也是马战,由周、徐对阵,周军地处高原,战马举世无双。徐国地处水网,牛多马少,战马不强。然而徐国训马有方,指挥有力,几个回合下来,周军反倒败在了徐国的手中。
第三场比赛是象战。周、楚各派战象一百头,双方撕杀起来,只
杀得黄尘滚滚,日月无光。从早上直杀到中午,周军象队终于败下阵来。楚军赢了周军一局,三军杀了个平手,各胜一局。
徐军因无象队,算作周、楚两军各再胜一局。现在还需要徐楚、周各再一战。若徐国取胜,周、楚、徐三国便都是两胜两负。三国只好从头再来,乖乖地重新进行新一轮比赛。
周穆王无心观战,他让造父代理他作三国比武的总裁判,自己私下里准备好了两路兵马,换了夜行衣,准备今夜悄悄地潜人徐楚两军大营,单等偃王、楚王回帐,便将两人诛杀。
这边厢.周、徐、楚二军的战将.在马上地下,你来我往,浴血奋战。他们都深深地明白:今日不是一般的比武。胜则得地、败则失国。三国的将领们全都使出了传家的法宝,用尽了浑身的解数,誓在三国君王及王公大臣面前为国争光,为民争利,为王效力。国家的荣辱,全在一个胜负之上了。
那边厢.周穆王趁人不在意,悄悄地离了总裁判台,偷偷地换了一身便装。他压低了帽檐,弯腰低头,避开了人群,悄悄地离了大帐。他只带了几名心腹侍卫,.暗暗地来到了九里山下。他早就听人说过,在这九里山上,有个白云洞,洞里住着一位仙人,能为人指点迷津,灵验无比。周穆王十分相信鬼巫之道,经常派人占天卜地,炙龟焚甲。今日.正好趁着徐、楚撕杀之机.他独上九里山白云洞,专程拜访那个活神仙。他希望那个活神仙能为他的前途卜上一卦,心中好早早有些底。如有什么不测,也可早作些准备。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周、楚、徐三国军队在九里山前的比武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时,天上忽然飘来无数明亮的悬空灯。这些奇形怪状的灯笼,有的像牛羊驴马,猪狗鹅鸭。有的像老头老太,村妇女娃,还有的像锅碗瓢勺。一个个全都长着一幅娃娃脸有的慈眉善目.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含羞带笑,有的憨态可掬。每个灯笼上都写着一些大字,分别是:“和”、“和为贵”“归”“回家”“阖家团圆”“家人盼你归”等等。
周楚两军的士兵们看了,一个个无不唏嘘抽噎,泪流满面......
再说那周穆王,他神秘兮兮地来到了九里山前,迎面就看到有一座牌坊,上书“白云洞”三个大字,两边各有一副对联。只见上联写道:“天幽幽、地幽幽,天地幽幽,怎辨人间恩怨”;下联是:“神冥冥、鬼冥冥,神鬼冥冥,何了世上情仇。”穆王看了,若有所思,觉得有些滋味。正当他在疑惑之间,忽然间,从山门里边走出来几位仙童。他们一个个秀美灵巧,散发着仙风道骨的稚雅气息。他们款款地向穆王施礼道.“我师傅早知有贵人来访,特令我等前来迎接。”
穆王心中一惊:想来他师傅的道行真的不同一般。不然,连我自己才刚刚决定今日要到这里来,他却偏偏早已知晓,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他不由得跟了童子.走上山去。
到了洞口.又有两排童子列队迎接。他们齐刷刷地全向周穆王鞠躬致意,口中共颂一个“请”字。穆王便在童子引领下,进了洞口。
进了洞门,穆王看到:进门就是一个大厅,其厅高大宽敞,能够容下数百人。正面一座仙台,上绘太极八卦图形。此刻,正有一童颜鹤发的老者.端坐在那神仙台上。只见他紧闭双目.幽幽地说道贵客是否由西方而来?”
穆王打了一愣,急忙忍不住回答.“正是!”
只见那老者睁开了一只眼,拿那只眼随便看了穆王一下,又闭上眼睛说:“我见客人双眉紧锁,似有关系天下的重大心事|”
穆王随口说:“您老猜猜看。”
只见那老者沉思良久,慢慢地说:“客人心系天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瞻前顾后,二马难骑也|”
穆王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便问道.“大师是否有可解之法?“解法是有的,”那老者缓缓地说,“解龙还需系龙人。好马只能骑一匹。共骑双马,这世上无人可能。
“那我将如何?”穆王问。
那要看你欲骑西马,还是欲骑东马?
“骑西马怎么说,骑东马又怎么讲?”
“这西方盛产良马,何况客官对西马已经驾轻就熟。
“若骑东马怎么说法?”
这东马,生在东方、长在东方。饮的是东方之水、吃的是东方之草。若不识东马性,以驾西马之法而驭东马,实违天意也!”
“那我若骑跨西马,手牵东马,会怎么样?”
“东马不识客官缰法,而西马已被客官骑乘多年。孰轻孰重,客官自己斟酌。
穆王还要接着询问,那老者却显得十分关心地说,“我看客官的冠缨不齐、身影不正,家中似遭盗贼,马厩可能失火。鄙仙奉劝客官,还是早早赶回老家,到后院去看看吧!”
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从门外忽然跑来了几个周兵。他们急切地附在穆王耳边,一阵窃窃私语。穆王听了,脸色一变,起身便往外走。到了门口,他觉得有些失态,便又回过身来,向台上的那个老神仙拜了几拜,急匆匆地下山去了。
原来,刚才那几个周兵向穆王禀报说.“京城洛阳周围那十几个诸侯小国,趁穆王东征之机,竟然扯旗造反,自立为王了。穆王若不早早西归.后果不堪设想。”穆王叮嘱来人,千万保密,不许声张不然格杀勿论。
穆王出了白云洞门.来到了九里山前,见徐、楚两军争战已经结束。最后的结果是.周、楚两国俱败,徐国得胜。这就意味着,自己辛辛苦苦伐徐三年,却因这一场小小的比武,竟让我寸土不得,实
周穆王想到这里.心中十分气愤。他转念一想:还有一个最后在难以咽下这口气。的机会,今夜我便派人一齐动手,劫杀了徐偃王、楚王,平定徐、楚两国,再回西方收拾那帮贼寇。他抬头看了看徐国大帐,见偃王似乎仍然端坐在那里.心中便十分放心,觉得今夜诛杀徐、楚两王,十
周穆王离了比武场,气呼呼地回到九里山北面的大营。他令人拿九稳。早早吃了晚饭,匆匆打点行装,急急地派人盯梢徐、楚两国君王,嘱咐千万别让他们跑了。
时过三更,穆王派造父前去攻打楚营,自己亲带兵马将徐营围了个水泄不通。
穆王一声令下,周军先是向徐营猛射一阵火箭,见徐营火起便高声呐喊,带头冲了进去。
面对周军的疯狂进攻,徐营之中并无一人抵抗。穆王这时才发觉上当,后悔当初在比武场上,何不诛杀徐偃王。现在后悔晚了。此刻.他只好回到九里山大营.打人骂人去了
原来徐偃王早知穆王今日必下毒手,自己不管胜负如何,总逃不出这一劫难。他便让国师五子傅在白云洞装扮成仙人,意在迷其心窍,动其意志。没想到周穆王诛杀偃王之心已定,不可动摇。偃王便乘周穆王探访过白云洞,回到九里山北面的周军大营之机,便同国师五子傅一道,从白云洞中逃走。
这白云洞原是一座天然溶洞,千百年来一直是徐国的秘密工事。这白云洞从九里山地下穿过,蜿蜒三百余里,直通东海。此刻徐偃王早已穿过洞穴,从东海走出洞口.来到郑城,又换了快马,日夜兼程,向泗州徐都飞奔而去。却说造父领了穆王诛杀楚王之令,心有不忍。他率部到了楚营前佯装进攻,只是虚张声势。那楚王熊绎也是心知肚明,顺水推舟。他
快马扬鞭,率部撤往琅那楚国大营去了.....·。
周穆王在九里山比武败于徐国,夜袭徐偃王又扑了一个空.他又闻西周镐京周围十几个诸侯小国目无宗周,死灰复燃,趁穆王联楚伐徐之际,东山再起,扯旗造反,各自为政,自立为王。周穆王由此又回想到:联楚伐徐,前后已愈三年。他虽然第二次又组成了十六国联军,但也未能即刻灭徐。他又退一步想了想:九里山比武时楚国侵占彭城、宿州这南北两徐州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即使当初能够灭徐,楚国也必然抢占两徐州,进而攻占泗州徐都。九里山之夜,若能将徐堰王和熊绎一并抓获,斩尽杀绝,灭徐弱楚一箭双雕,我还能有机会再展宏图。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个九里山白云洞,却帮了徐偃王的忙。我竟然被那个该死的假神仙活活地骗了
个底朝天。还有那个该死的造父,在最紧要的关头,他竟然对楚王熊绎心慈手软,网开一面,侥幸让那小子溜了。我这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煮熟的鸭子又让它给飞了。然而,回过头来又细细地想了想:当初我即使把徐偃王和熊绎全都杀了,抢占徐国尚有能力,若同时占领荆楚,那就的确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既然徐、楚两王已经逃回国内,我若再不趁此机会返京,一旦徐楚两国回过头来联谋伐我,那就追悔莫及了。想到这里,周穆王窝了一肚子火,只得不声不响,连夜拔寨起兵回国去了。
天亮了,初升的太阳依然照耀在彭城大地上,同昨天的太阳没有什么两样。
九里山前,昨夜还是刀枪如林、兵马如潮、旗鼓相闻、人吼马嘶刀枪剑影、杀气腾腾。今日却呈现出一派和平景象一满地的荒草随风飘动,天上的鹰雀,盘旋在空中。只有那草间的积血,沟内的断臂残肢,坡上的断箭废枪,才见证着昔日的征战·.....
徐国的军队,撤回了彭城,他们关闭了城门.只守不攻。楚军也急匆匆拔寨而归。
却说周穆王的先头部队离了彭城,不久便到了芒硕山下。周军将士们廖战三年,早已疲惫不堪。今日休战,将士们一个个归心似箭。他们身穿破衣烂衫,肩扛残枪断剑。他们有的伤痕累累、有的残肢断腿。到了山脚下,见路边一座草棚下,一溜排着几十口大缸,一帮老弱百姓,正在殷勤地向士兵们赠送温热的开水喝。周军多日未得饱食,此刻正又饥又渴,士兵们放开肚皮开怀畅饮。此番,兵士们喝了一肚子白开水,又走了几里路,更觉饥饿难忍,忽见道路两旁站着两溜百姓,他们正向过往的士兵发放“肉夹馍”和熟鸡蛋。士兵们见了“肉夹馍”好像见了亲娘一样,一个个双手捧着“肉夹馍”,嚎啕大哭起来:“我的亲娘,三年没见这物件儿啦,一到家啦一一到家
突然,一个骑马的将官跳下战马,冲到正在发放“肉夹馍”的毛啦___”蛋面前,一把抓住毛蛋的肩膀,大声说:“好小子,当年我带人奉穆王
之命在九里山前摆开战场,你小子给我送来家信和饭菜,涣散我西周军心,穆王命我追杀你们,不想却在这里让我碰见你啦一
“住手,放下他!”那将军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小姑娘,手举木棍,对着自己吼道,“你放下他----不知好歹的东西---拿食儿喂狗,那狗还知道摇摇尾巴呢一-你连一条狗都不如--我打死你!”
毛蛋推开将军,大声吼道:“你滚开一-她是我媳妇!”这小姑娘原来是小梅。
那将军躲过小梅的棍子,扑通一声跪在了毛蛋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说:“小兄弟,时至今日,卑将才明白徐国为何强国,我西周为何战败!”说完,他解下腰间佩戴的宝剑.双手举过头顶真诚地说“小兄弟,你若不嫌弃,就留下这把剑,做个纪念吧!”
。。。。。。。。。。。。.。。
至此,周、楚、徐三个国家廖战三年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那一日,彭城仁和商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鲜艳的彩旗随风招展。进进出出的人们,一个个全都喜逐颜开。巧王今日更是特别高兴一-今天既是毛蛋和小梅新婚大喜的日子,又是巧王正式收毛蛋和小梅为义子、义女的日子还是三侄子彭城侯和四哥勇王前来颁布大哥偃王表彰巧王大功的日子一-三喜临门,好不热闹!鞭炮声、欢笑声、锣鼓声、喧闹声、声声震耳。大红喜字,大红灯笼,大红旗帜,大红厅堂,红遍内外。
“通-”一声巨响,一只“望天猴”腾地飞上了天空 ......“啪的一声炸响,天空中开满了五彩的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