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偃王传奇 第二十章 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文化
徐偃王传奇 第二十章 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2023-08-241

第二十章 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周穆王联合诸国,再次向徐国发起进攻的消息早已被徐国探得一清二楚。

      徐偃王根据周、楚、徐三国新的形势,将兵力进行了合理调整再一次动员全国的老百姓,能上前线的上前线,不能参战的在后方搞好生产多产粮米和布匹刀枪,支持前线。眼睁睁一场恶战就要临头,徐国上下全都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云之中

      一日偃王邀国师五子傅 楚国二太子鄂王、九头鸟等人一同吃了早饭便到后宫去看望从前线撤回来的伤病员。

      自从卫国战争打响以来 姜王后便将后官整理出来,找来许多床铺和木板集中全国最好的郎中和药品架起了几十口大锅熬药煮饭。姜王后还亲带官中妇人宫女,帮助郎中照料伤病人员。

      偃王等人进了后官,他的后面跟着一只黄犬一一它正是龙儿龙儿曾经跟随彭城王宝衡出击麒麟谷。为救主人,它赤胆忠心,勇袭楚将“双锤将”被击昏还阳后,又引领武侯铁柱收回了彭城王宝衡的尸骨。从此,偃王对它爱得如同心肝宝贝一般,形影不离。龙儿也似通人性,处处伶俐乖巧。偃王每逢见了龙儿,就像见了儿子宝衡一样。偃王见后官内人来人往,十分忙碌:有的送来伤员,有的送来米粮有的打水做饭,有的熬药煎汤。有些轻伤的,在宫内散步。伤重的卧床静养。

偃王等人走进一间屋子只见姜王后左手臀将一名重伤员揽在怀里,右手拿了调羹,正在细心地往伤员口中喂食汤药,旁边站着造女和兰儿。

      姜王后见偃王进来,就要起身施礼,偃王双手示意:罢了。自亲自坐在床边,接过姜王后手中的伤员,说道:“请王后歌息一会儿,我来试试。可好? 

      姜王后站起身来,将伤员让于偃王,她接过造女手中的药碗递到偃王面前。偃王将药汤一滴滴送进伤员的嘴里,不一会儿,那伤员便睁开了双眼。他看了看周围,气喘吁吁地问:“我这是在哪里?我的兄弟呢?别拦我,我要去救他。2?

      国师五子傅安慰他说:“孩子,别怕,你这是在王宫里。这里没有敌人,别怕,别怕!”

      那伤员仔细看了看周围,见自己躺在偃王怀中,心中实在不忍,便要挣扎起来。口中说:“我要给偃王磕头,我要给王后请安..。。

      姜王后拿一块热毛巾慢慢地擦着伤员的双手,耐心地说:“孩子,别动,你受伤了,躺着别动!”

      楚国二太子鄂王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他环视周围,见姜王后身旁站着一对母女模样的人,仔细打量那女孩觉得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那女孩也看了鄂王一眼,脸马上红了,急忙低了头,躲在了母亲的身后。

      鄂王经细心打听,方知原来她就是当时女扮男装,帮徐国太子宝宗在磨盘山绑缚他的那员小将。便打趣的对她说:“你不陪太子宝宗到前线去杀敌,却跺在这里躲安逸也不害臊!

      “去你的!”兰儿躲在母亲身后,不再言语。

      偃王见那伤员清醒过来,便将其放在床上,嘱咐他安心养伤争取早日康复,便走出门外,来到了另一间较大的病房。

      这里有十来张病床,每张床上都躺着一名伤员。他们有的在喝水,有的在吃药。郎中和义工在旁尽心照料着。

      偃王来到了一个病床前,他坐在床沿上 .拉着伤员的手,轻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偃王,您好!”那伤员急忙挣扎着要坐起来““我叫黑牛。"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武侯,叫了声“父亲”。

      偃王吃惊地问:“你是武侯黑柱的儿子?你也受伤了?”

      “没事!”那黑牛蛮不在乎地说,“我们都是二王子彭城侯属下的精兵,这点小伤算什么。过几天伤好了,我再上前线,跟着彭城王去杀敌,一定把那些龟孙南蛮子杀回老家去......哎哟,疼死我了。”

      偃王听了,心里一紧,心疼地问他:“伤哪儿啦?”

      黑牛指指自己的胸脯,大大咧咧地说:“这儿,小伤。过几天就好一-哎哟。当时我跟随彭城侯在龙城同南蛮交战,不到两个时辰便将那帮龟儿子赶出了龙城。没想到一箭射到我这里,害得我躺在这里睡大觉。

      偃王看到床边站着一位同黑牛年龄相仿的妇女,笑着问黑牛这是谁?”

      “我媳妇!”黑牛兴奋地说:“你看长得俊吧!”

      “去你的”那媳妇羞得满脸通红,看了看偃王,又看了看自己的公爹武侯黑柱笑笑说.“受了伤也不老实,真不害臊!”

      “害什么臊?”黑牛瞪大眼睛对偃王说,“我要让我媳妇给我早日生孩子。我要让她生上十个八个的。我教他们习武,教他们习文待他们长大了好跟那帮南蛮子们干!”

      偃王笑着说.“好啦!你先安心养伤,等伤好了再说,不然你媳妇要打你哟。”

      “不会的!”黑牛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她舍不得打我!”偃王等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偃王离开黑牛的病床,来到另一个伤病员床前,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初来!”

      “西方人?”

      “俺是西周人,是周穆王的奴隶。因不愿跟随周穆王西征,又听说徐国解放奴隶,就来到了徐国。

      “你来徐国多少年啦?”

 

      “十多年啦一-俺来到徐国,原没名没姓,太子泗州侯赐我姓初,取名初来。太子还分给俺三亩稻田,两亩旱地,一头黄牛。”初*指着床边的一名妇女和一个孩子,继续对偃王说,“这是俺妻子,这是俺儿子。”

      偃王问:“你伤着哪里啦?”

      初来指着自己的左臂说:“这儿!”

      偃王掀开被子,见初来左臂绑着纱布,显然伤势不重,便安几句.让他好好养伤,等伤好了,再好好种地,养育儿子成材,将来再为儿子找个好媳妇!初来十分感激地说:“俺在西周的亲朋好友们听说我在徐国过得很好,几十口子全都投奔俺来了。等俺的伤好了,俺再为他们要几亩地,领几头牛,一块过日子!”

      “好!好!”偃王一边答应着,一边走向另一张病床。

      这一张床上的伤员名叫狗儿,是个山区的农民,今年十九岁父亲和妹妹在旁照料。

      偃王拉着那老人的手,热情地问道.“老人家今年多大岁数啦I”

      “五十啦!"老人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家儿子腿上受了一点箭伤,不几日就好啦。他能喝能睡,比回来时胖多了。”

      狗儿插话说:“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过两天,等伤就好了,我再到营里找我的哥们去!--我想上茅厕。”

      偃王笑了。他扶着狗儿,让他坐了起来。这时,一直跟在偃王身后一言不发的九头鸟走到偃王面前说:“我来帮他!”

      偃王点了点头。

      只见那楚国猛将九头鸟伸出左臂,毫不费力地将狗儿提起,轻轻举过了头顶,送他往茅厕方向走去。那狗儿被人举着,也不老实大声嚷道:“这小子劲头真大,等我的伤好了。跟他干一场比试比试1”

      人们听了全都笑了起来。

      还有一名伤员名叫富贵,是个商人的儿子。他祖上世代都是工

匠,不知为百姓打造了多少犁楼锄耙,也不知为徐国锻造出多少刀枪剑载。他父亲最拿手的是造枪。那举世闻名的徐氏长枪,历代都是他家所造。富贵是随父到前线检修兵器时受的伤。这时,他嘴里却嘟嘟嚷嚷地说:“我家祖祖辈辈打枪造刀,不料却被刀砍了,哎哟...哎哟......”

      楚国二太子鄂王见富贵疼得满脸冒汗,便走到床前帮他翻过身来,又见背上的刀伤已经发炎红肿。楚鄂王学过医道,初知药理这时,他从怀中掏出两个药葫芦。只见他从那绿葫芦里倒出一些药水,将富贵的伤口洗了个一干二净。接着,他又从那个黄葫芦里倒出一些药膏,给富贵敷了,再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膏药,贴在了伤口上。那富贵立时感到伤口的疼痛轻了许多,便一叠声地对鄂王说.“大哥谢谢你大哥谢谢你。”

      正在这时.门外走来一位老太太,后面跟着一大群大姑娘小娘妇。老太太嘴里骂骂咧咧地嚷道:“我对你说,那些该死的南蛮子俺们徐国招你惹你啦?俺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南蛮子却打上门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你看这些孩子们.让那南蛮子害得多苦.一个个不是断胳膊就是少腿。这往后的日子让他们怎么过啊!”老太太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这才发现偃王来到这里,便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你看我这人老眼花,不知偃王驾到请偃王恕罪!”说完又连连磕头。那群姑娘媳妇也在门外跪倒了一片。

      偃王笑了笑,走上前去,双手扶起老妇人,让她在床边坐了,拉着她的手说:“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日夜照料伤病员,实在太辛苦啦,我来看看您!”

      老太太兴奋地说:“我对你说:要说辛苦,姜王后那才是真辛苦哪!她没日没夜地照料伤病员,亲自喂水喂药,还要分派儿百人造饭煮茶,烧水熬药。这里里外外,还不全仗了姜王后的支撑。

      偃王拍拍老妇人的手说,“有你在这里帮衬着,姜王后不是省心多了吗?”

“我老太婆中什么用?我对你说,这帮女孩子们倒帮了姜王后不少的忙。”老太太说着说着,忽然头一歪,身子一沉,就昏了过去偃王急忙扶住老太太。楚鄂王手疾眼快,立即从偃王手中接过老太太.将她放到一张空床上,侧耳听了听老太太的心声,说了-句:“没大碍!”鄂王用手指掐了掐老太太的“人中”穴,轻轻地按了按,过了片刻,老太太长出一口气,便缓过气来。接着,鄂王又在老太太手上、头上扎了几根银针。老太太慢慢苏醒过来,有气无力地问道:“我这是怎么啦?”

      “娘......娘·.....”狗儿兄妹哭着问,“你这是怎么啦?”

      鄂王对偃王说:“她这是饿昏啦!”旁边有人插话说:“老太太-天水米没打牙啦!”

      偃王令人端来一碗米汤,鄂王一手将老太太揽在臂弯,一手巴了米汤,轻轻地送进老太太的嘴里。半碗米汤喝完,老太太的脸上很快就现出红润之色,身上也觉得有了力气,他便坐了起来,拉着鄂王的手,问偃王:“这是谁家的公子这么好心肠,还懂医道一我的那三个儿子,在战场上全被南蛮子杀害了,身边只剩下狗儿和这个女儿啦!”

      老太太紧紧地握住鄂王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儿子就好啦!”

      鄂王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太太面前,流着眼泪说:“您老人家若不嫌弃,就收我这个儿子吧!”说完,他伏在老太太膝盖上呜鸣地哭

了起来。

      老太太双手摸摸鄂王的头,高兴地说:“我又有一个儿子啦,我又有一个儿子啦·.....”在场的人也都忍不住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

      偃王走过来,将鄂王扶起,认真地问道.“鄂王,你别一时感情用事,这事你要慎重啊!”

      鄂王站起身来,郑重其事地对偃王说.“请偃王为我作证,从今日起,老太太就是我的亲娘。我要为她老人家养老送终!”说着从腰中拔出短剑,从自己头上割下一缕头发,交到偃王手中。他郑重其事地接着说:“我若有二心,就像这缕头发,身首异处!”

      偃王扶鄂王坐下,耐心地对他说:“我知你这是真情实意。但认母之事,最好还要获得父王的许可,我看这样吧·.....”偃王转身对老太太说,“你这女儿不知唤作何名,芳龄几何,有无婚配?如无婚配,今天由我来作主,将你这女儿许配于他吧。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子,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老太太高兴地拉着偃王的手,高兴地说:“那感情好--我这女儿,今年一十八岁,唤作秀儿,至今尚未婚配,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鄂王听了.便仔细打量秀儿。见秀儿身材苗条,眉清目秀,婀娜多姿,活脱脱一个东方美女。让那看惯了九夷八蛮之女的鄂王,眼前不觉一亮,口中轻轻地说:“全凭老太太做主!”

      “成啦!”老太太高兴地一手拉了鄂王,一手拉了秀儿,“从今天起,我又两儿一女啦--你们日后要对得起我老太太啊,可对?哈哈哈哈......”

      义犬龙儿跑前跑后.跑里跑外,忙得不可开交。

      一日,偃王、国师、鄂王、九头鸟等人集中在大殿上,研究军情。

      近来,偃王时时将鄂王、九头鸟带在身边,与他们同吃同饮,不分彼此。他们一同下乡体察民情,一同到军营视察防务。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一般。

      鄂王深感偃王对自己的信任,恨不得马上率领徐国之兵,到前线与周军捕一生死。这时,有消息卒前来报告前线军情,见鄂王、九头鸟在侧,便不敢禀报。偃王令他们直说无妨。原来,这几日军情十分紧急,各方谍报频传:周、楚百万大军压

      偃王听了,对鄂王说:“做人、做事、治国、理政,一要防“过’,境,大有一举灭徐之势要防“欠’。过可至祸,是万恶之源。欠’和“不及’,皆可误国、误事误人。最难掌握的是一个“度’字。“过度,和“不及’,皆不可取。周

穆王好大喜功,一心称霸天下,今日之势,是其多年的夙愿,怎可善罢甘休?而你父也想借此机会攻徐弱周,壮大自己。他们的行为经“过’。而我徐国经过两年多的争战,国库已经开始空虚,加上损兵折将,国力大大减弱。同周、楚百万联军对峙,很难有全胜的把握--这就是“欠’。杜“欠,防“损’,以弱胜强,正是当前的大计也今日招集众位,也是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大家的意见。”

偃王对鄂王及众人说:“徐军,徐国民之子也;周军,西周民之子也:楚军,楚国民之子也。周、楚、徐三军,天下民之子也。军军相争.实民民相搏也;若无战事.各国军民,和平相处,各自为政,政通人和,民富国强。一旦战争开始,攻者伤兵,守者伤士。胜者损兵折将,败者亡国伤民,实乃祸国殃民也。本王想送鄂王你们二位回国说服楚王罢兵息战,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鄂王说:“偃王陛下,敞人在徐国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偃王待我恩重如父母。我只图报效偃王,杀敌立功,从未想过再回荆!,

      偃王说:“你此番归国,实乃重任在肩。回国后,你只把在徐国所见所闻,据实报告父王,并代我转告他:我徐诞并无心与楚争利只想富国富民。”

      鄂王仍然坚持说.“我实在不想回去,只想为徐国出力。

      偃王说:“这些我都明白。你若早想回国.谁也拦不住你,十个鄂王也走完了。此番你是为了徐国的百姓,促使你父王罢兵休战收兵归国,从此咱徐、楚两国结为友好,世代和平相处。”

鄂王听了,低下头去,思虑半日,方才抬起头来,对偃王说:“这副重担,我怕担当不起来偃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非你莫属-一别再犹豫啦!望你早点收拾行装,带老太太母女早日回国成亲,完成罢兵休战大业,再来看我。”

      鄂王双膝跪下,向偃王拜了又拜,含着眼泪下殿去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偃王等人同鄂王同乘一车,直至淮水岸

边,这才下了车。龙儿一会儿围着偃王转两圈儿,一会儿围着鄂王转两圈儿,显得十分焦急不安。这时,河中早已预备好了一首大船,船上一面楚国大旗烈烈飘扬。从徐国选拔出来的十余名楚国来徐的工匠客商,专程护送鄂王返楚。

      等了一会儿,秀儿母女的车也到了。偃王催促鄂王快快登舟鄂王两眼含泪,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地走到岸边,又停了下来。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徐偃王,两行热泪流了下来。过了半响,他又跪在了偃王面前,伤心地说:“这次回国,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今日您老人家就收我为义子吧!”

      鄂王从腰中抽出短剑,双手捧着,对偃王说:“你若答应,就收下这把剑,日后见剑如见儿面。今天您若不答应,儿就死在您老人家的面前!”说着鄂王拔剑出鞘往自己胸口便刺。偃王急忙夺下宝剑,扶起鄂王深情地说.“今天我又得了一个儿子!”不觉泪流满面。

      这时,造女母女的车也到了。两年前造女的女儿兰儿,随母来徐后,便到太子宝宗的军营,她女伴男装,同宝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宝宗计擒鄂王和九头鸟时,兰儿就是宝宗身边的那员俊秀的小将。这时,兰儿同秀儿一同,扶着老太太走到鄂王面前。兰儿打趣地说:“今日我把老太太和秀儿交付于你,你要好生侍奉,若有半点差错,我同宝宗还要把你缚了,丢进这准水里喂鱼。”

      鄂王听了,扑哧一声笑了,立即反击她说:“不称太子,也不称泗州侯,一口一个宝宗--宝宗。这是哪家的规矩? 还不快快向偃

王请罪!”

      “遵命!”兰儿在偃王面前拜了两拜,调皮地说:“请父王治罪!”鄂王笑出了眼泪,他指着兰儿的鼻子说:“还没过门呢,就一口一个父王,一口一个父王一还不知太子要不要你呢。还不赶快回去盯住泗州侯!泗州美女如云,太子一且娶了别人,看你到哪里哭鼻子去|”

      “我打你!”兰儿连打带推,送鄂王上了船。她又同秀儿扶了老

太太慢慢地走到大船上。兰儿服侍她坐稳,这才走下船来。

      眼看大船就要开了,鄂王又跳下船来,一把抱住龙儿,呜鸣地哭起来。众人好说歹说,才将鄂王劝上了大船。鄂王双膝跪在船头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发疯地拍着船板,不停地向岸上磕头·......

      大船慢慢地离开了岸边,往西开去。鄂王和秀儿双双跪在船头,仍然不停地向偃王等人磕头行礼。偃王等人向大船频频招手这一去,人海茫茫,生离死别,何日才能再相聚,实在希望渺茫.....。

      偃王送走了楚国鄂王和楚国猛将九头鸟,回到宫中,又打发兰儿母女回国。造女小时侯随父经常来往徐国。开始是走亲戚,先王后是自己亲姨娘。到后来,又是随父王造父来刺探徐国军情。军政大事,是国家大事,小孩子只是贪玩。官内官外,殿上殿下,全都是偃王与造女这般儿童的天地。他们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后来阴差阳错,各自为人妇,为人夫。随着年龄的增长,造女深感日光如梭,无比可贵。自己今生虽不能同偃王结为夫妻,但日日能够伴在姜王后身边,时常能见到偃王的音容笑貌,听听偃王的欢声笑语,也是自己一生的大幸。今日离别偃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也许就是永决。想到这些,不觉流下泪来。

      姜王后安慰她说:“妹妹,你此去关系重大。徐国百姓的身家性命,全系你身。回国后,要辅佐父亲劝阻穆王,能够早日罢兵息战咱姐妹好早日重逢。今日由我作主,将兰儿留在我身边。将来同宝宗完了婚,我带孩子们去看您。”

      造女听了,只是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妹妹,"姜王后拉着造女的手,亲热地说,“回去后,代我多多向六妹问好--自从她出嫁至今,没回过一次娘家,真是难为她啦!        造女说:“六妹一家过得很好。两个孩子已经长大。他俩今番随他父亲跟随穆王到了郑城。只是不便前来向舅父舅母请安问好。来日方长--待战争结束,我再带他们前来看望里父舅母.....”造女说完,忍不住又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