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偃王传奇 第十八章 大战李光禄 血染麒麟谷
文化
徐偃王传奇 第十八章 大战李光禄 血染麒麟谷
2023-08-242

    徐偃王传奇 第十八章 大战李光禄 血染麒麟谷

      却说楚国大将李光禄,领了楚王熊绎的命令,辅佐楚王三太子越章王,离了太和(今安徽太和县附近),兵分三路进攻。一路由“西越王”谷来率领南蛮之兵5万余众进攻彭城,第二路由“东越王”居水领南蛮之兵五万进攻宿城(今安徽省宿州市附近),第三路由中越王路弟领八万蛮兵向龙城(今安徽省肖县附近)进攻。李光禄协同楚王三太子越章王紧随其后,一则督促这些蛮兵打头阵,二来可根据战斗的进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此时的徐国举国上下极备战。徐偃王视百姓为父母兄弟深得民众拥戴。听说周楚来犯,民众个个义愤填膺,积极参战。青年壮丁,自报奋勇,投军从戎。老人妇女,送军粮捐军服,实乃全国“上下同心”者也。徐国二王子彭城侯宝衡在三叔谋王的指导下调整布局,加强彭城宿城、龙城等战略要地的防御以便抵御楚王三太子和李光禄的进犯。

      一日,偃王同武侯黑柱消息卫德五等人正在研究军情,忽然接到二王子彭城侯宝衡的报告,说是彭城和宿城一线遭遇楚军的攻击。偃王即刻传令:“只守不攻”。

楚军连攻数日,因彭城和宿城皆城高兵利无法攻取,两军呈相持状态。

      二王子彭城侯宝衡年轻气盛,多次要求出城迎敌均被三叔谋王劝阻,并及时向偃王报告。

      一日,消息卫又向偃王报告:“接谋王报.彭城侯急于出战,很难阻拦,请偃王示下”

武侯黑柱向偃王施过一礼,认真地说:“启禀吾王,彭城侯年轻

气盛,有时不听谋王命令。如不加约束,今后可能闯出祸来。”

      偃王听了,大声说:“传我的命令:第一,彭宿龙三城之战,没有我的命令,只准防守,不准进攻。第二,没有谋王口喻,不准彭城候随意行动。第三,要多用智取,少用强攻。”

      谋王得了偃王三条禁令,要求宝衡牢牢记住,不可违抗。18岁的彭城侯宝衡活像一头小牛犊,如何上得“笼嘴”(古代人们为了控制小牛犊,将一个小笼子套住牛嘴,上系缰绳。)?表面上看似服从而他内心却似一团烈火,实在难以控制。

      近日来,驻扎在八公山的楚王熊绎,他万万没想到,伐徐之战刚刚开始,就被徐国俘去了自己的次子鄂王和大将九头鸟,心中+分烦躁。他一怒之下,便派三太子越章王同国师李光禄,要他们全力攻击彭城和宿城;又派长子句王进驻接管二太子鄂王的防地。

      楚王熊绎不时派出少量兵马.袭扰徐国百姓。他们有时杀人放火有时掠夺财物。他们采取打了就走.抢了就跑的策略、八公山一线虽然战事不断却并未发生较大的战事。

偃王坐在大殿之上.对众人分析道.“从日前的情势看,南蛮攻我彭城龙城宿城是攻我战略要点,他们是同周穆王争夺我徐国地盘活”

      消息卫问道.“周穆王北赴任国.联合邹滕薛等国,并未威胁到楚国吗!”

      偃王说:“阿满的目标是攻占我郑城。他本打算以楚国南蛮之兵为主力挫我精锐之师。待楚军破我,他便从郑城南下,将南蛮挤出徐国,这样他便可一人独占徐地。”

“那楚军为何不继续攻我徐都呢?”消息卫问道。

      偃王说.“熊绎狡猾奸诈,他深知,那阿满好大喜功,一心想独霸天下。阿满同荆楚世代结冤,阿满的父王周昭王领兵伐楚,全军复没,自己也葬身汉水。阿满称帝后,也曾数次伐楚,每次都是攻而不克,战而无胜.现在只好合谋伐我。

      武侯黑柱为偃王送上一杯茶,接着偃王的话茬说:“周穆王真正的目标,第一个就是郑城。他的如意算盘是:让楚军从正面向我进攻,破我城池,耗我主力。待楚军同我斗得两败俱伤,然后他再同楚军争夺地盘。周穆王时时以宗周为家天下,势必让楚国称臣。那楚王熊绎也是野心勃勃。从目前的走势看,楚王并不想灭我,只想弱我。当前他布兵、八公山、太和一线,若向我全面进攻,同周穆王南北夹击,我国将会防不胜防。、八公山的楚军,是在等待周穆王占领郑城后才会向我发起进攻,目前我徐城是安全的。”偃王说:“目前,阿满尚在邹、滕之间。郑城守军兵强马壮,唯独彭城一线有被敌攻破的危险!”

武侯黑柱说:“我是否可带精兵驰援彭城,请吾王指示!”

      偃王说:“很好!你赴彭城告诉谋王和二王子:对待李光禄这个老贼,要多动脑筋,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武侯黑柱领了君令,选了精兵良将,直奔彭城而去。

      武侯到了彭城,传达了偃王的命令,又同谋王、彭城侯商量再三.决定重新调整兵力布署由武侯守宿城谋王和彭城侯守彭城武侯接替了彭城侯在舒城的防区,在宿城一带重新布署了兵力。他一边仔细侦察敌情一边将情况及时派人向偃王禀报。

却说那李光禄,他驱赶着西越王谷来东越王居水、中越王路弟加紧向彭城宿城及龙城一线发起了进攻。半月后楚军终于将龙城攻破,使彭城更加暴露宿城也置于楚军的包围之中。偃王命令太子宝宗领兵去解宿城之围,又令二王子宝衡出击龙城,务必夺回这一战略要地。并特命宝衡:龙城之战夺回便守不可再攻。为了防止宝衡冲动误事,偃王特派“第十三谋士”作为宝衡的“参军”随行献谋。

      却说徐国二王子彭城侯宝衡,奉了父王之命挑选了精兵强将.出了彭城南门,佯装往南向宿城进发,去解宿城之围,走到半夜,他却突然掉转了方向,一路向西,直奔龙城。宝衡除了率领自己的兵马,后面还追随着一大群黄犬。宝衡受封为"彭城侯"那日,消

息卫德五送给他一群大黄犬。其中有一只全身金黄,脊背上,从脑后到尾巴尖儿,有一条青黑色的长长的鬃毛,活像一条青龙。看上去,它龙头虎脑,样子十分威风可爱,遂得名“龙儿”。喜得宝衡整天家将它楼在怀里,不肯放手。此刻,这群“虎狼之师”正跟在兵马之后,冲向了龙城。

      这龙城距彭城只有几十里路,不到半夜宝衡率兵便到了龙城东门外。宝衡令人即刻发起攻击。倾刻间,号角齐鸣,杀声震天。宝衡令“冲击车”冲击城门,令“攀城车”攀登城墙,令“火”轰击城内。不多时,“冲击车”冲开了城门。宝衡第一个领兵冲进城去。只杀得南蛮之兵四处奔逃。龙儿也虚张声势地带领它的龙子龙孙们扑向了敌群....··。宝衡很快就占领了龙城,俘敌两万余人。中越王路弟杀开一条血路,冲开龙城西门,拼命地往西南方向逃窜。宝衡轻而易举地破了龙城,正杀得性起,却见中越王路弟逃了,便不顾父王“只守不追”的命令,不由分说,带了千余人马,去追击中越王路弟。随行的参军“第十三谋士”急忙劝阻说.“启禀侯王:偃王有令在先夺取龙城只守不追请王切记!”刚刚杀出兴头宝衡哪里肯听?他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挥舞着长枪,直追中越王。不管“第十三谋士”如何劝说,宝衡就是不听。

宝衡等人出了龙城西门.天已大亮。他们见路边到处都是中越王的残兵败将。宝衡也不理睬,只顾追杀而去。紧跟在其后的龙儿看见楚军一路丢了不少破旧军服,刀枪棍棒便寻迹而追。宝衡他们追了半日.见前面似有楚军,只是看不清踪影。宝衡急令兵马加快速度,极力追赶。参军“第十三谋士”一把拉住宝衡的马缰,极力劝阻说:“侯王:偃王之命您忘啦?不要再追啦,赶紧回头吧!”宝衡历声喝道:“把手放开!"高举长枪,严令兵马继续追击。

      前面是一个山口,这就是有名的麒麟谷。进了谷口,楚军似乎就在前面,他们的影子已经依稀可见。宝衡勒紧马缰,加快了追击,到了谷内,宝衡真真切切地看见一队楚军就在前面逃命,他哪里肯饶?宝衡一马当先,直追上去。前面的楚军也加快了逃亡的速度,一

个个身伏马背,急速逃命。宝衡带领千余人马,紧跟其后。眼看快要追上,楚军又加快速度,宝衡只好继续追赶。当他们冲过十里山谷快要追出山口之时,前面的楚军却突然停了下来,并且很快调转了马头,回杀过来。宝衡先是一愣,急忙挺枪御敌。这时,后面的徐军也跟了上来。徐楚两军即刻撕杀起来。只听得刀枪相击,人喊马嘶犬吠狗咬。不到半日功夫,宝衡的千余兵马.竟将楚军数千兵马几乎斩尽杀绝。徐军虽有死伤,但是仍有千余兵马足见徐军之精良宝衡喘了口气.清点了队伍,刚要回头,忽见两面山坡上忽然杀声阵起,数万楚军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两军又展开了一场恶杀。他们从早晨一直杀到中午,两军都已是人困马乏,双方也都死伤过米

      宝衡收拢人员,调整了兵力,打算杀开一条血路,向东突围。他却没有想到,他们刚走几步,又被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对面的旗帜上有一个“路”字来人正是楚军龙城守将中越王路弟。宝衡便知遇上了劲敌。急忙跃马挺枪直刺路弟,两旁的楚国兵将像潮水般掩杀过来。只见路弟手持一把大刀,在半空中抡了一个圆.对准宝衡,迎头便劈,宝衡挺枪迎敌。两人从山沟杀到山坡,从马上杀到马下,整整杀了两个时辰,也不见胜负。那中越王路弟见不能取胜,便虚晃一刀,提马便逃。“侯王·.....宝王......”参军“第十三谋士”极力劝阻说,“宝王·....侯王·.....千万不能再追啦!”

      宝衡哪里肯听?他二话不说,紧接着催马追了上去。追了不足半里,又有一彪人马挡住去路。宝衡抬头一看,见战旗上大书“越章”二字,便知遇上了楚王三太子越章王。宝衡用战袍擦了一把汗挺枪便刺。越章王翻身躲过,接着便是戈矛相击,兵刃拼搏。

      一个是徐国的二公子彭城侯宝衡,一个是楚国的三太子越章王。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九岁。两员小将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他们两人从午后一直杀到黄昏,仍不分胜负。

      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只见那越章王打一声嘟哨,便有一队人马冲击过来,越章王趁机逃得无影无踪。

      宝衡所带人马,到这时只剩下了一百余人。就连参军“第十三谋士”,也不知怎么搞得浑身是伤,紧紧跟在宝衡身旁。宝衡草草收扰了人马,左冲右突,继续往东突击,准备向彭城方向继续冲击。

      前面就是麒麟谷的东部出口。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宝衡心想也许这回可要冲出重围了,他刚刚松了一口气又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宝衡定眼一看:在松明火把的映照下只见那人身高八尺两眼炯炯有神,手持两把宝剑,怪声叫道:“徐家二小子,认得老夫吗?”

      宝衡笑道:“你难道不是老奸巨滑的李光禄吗?”

      李光禄听了哈哈大笑:“好小子,算你有眼力,赶快下马受降吧1”

      宝衡透过火把,见李光禄站在那里,两手掂着双剑,得意的狞笑着。便大声骂道.“你这奸贼认贼作父1我徐国跟你有何冤仇?你破我城池杀我百姓,掠我财物该当何罪?”

      “黄口小儿”李光禄冷笑道:“你乳嗅未干,竟敢口吐狂言,还不下马受死1”

      “老匹夫!”宝衡骂了一句挺枪便向李光禄刺去。李光禄将手中的宝剑一挥四面的兵将便立刻掩杀过来。

      楚军依仗人多势众肆无忌惮地向徐军不停地发起轮番攻击那位手无俘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第十三谋士”早已不知葬身何处了。此刻,宝衡身边只剩下十余名兵丁了。宝衡自昨夜收复龙城,今日又从早上杀到中午,从中午一直又杀到天黑,一天一夜滴水未进。此刻他纵燃有天大的本事,一人怎敌数万兵马?更可惜的是宝衡的战马也死于刀枪之中。宝衡失了战马,只好弃了长枪,从腰中抽出短剑。且战且退,直退到了“麒麟谷”那块巨大的“麒麟石旁,这才停了下来。宝衡见四面团团围满了楚军,松明火把照得如同白昼。那李光禄在众兵将簇拥之下,十分得意地狞笑着,他掂着手中的宝剑说:“我说徐家二小子,你若投降于我,就放你一条生路;如若再作抵抗.必是死路一条!”

      “你这老匹夫!”宝衡咬着牙说,“你使计骗我,算什么英雄?有种的跟我一对一拼个你死我活!”李光禄嘿嘿冷笑两声,恶狠狠地说:“你想得倒美!你看看这周围,哪里用得着我老夫动手?”话音刚落,站在李光禄身旁的那位双锤虎将,,飞步冲至宝衡面前,冲着宝衡举锤便砸。说是迟,那是快,随着一声撕心裂肺地惨叫声,双锤将“呼塌”一声跌倒在宝衡面前。他的右臂被义犬龙儿死死地咬住,接着被撕下一块肉来,鲜血直流。双锤将急忙腾出左手,挥动大锤,对准龙儿的脑袋.死命一击,龙儿应声倒地,一声不吭十分痛苦地抽搐着,曲卷作了一团。龙儿的儿孙们见了,嗯啦啦冲了上去,围住双锤将一阵乱咬。这时,只听李光禄大喝一声:“刀斧手何在?”“有!”随着一阵呐喊,一群刀斧手咆喇喇一涌而上,对着狗儿们一阵乱砍。可怜的义犬们,一个个脑崩体裂,为主而亡了。宝衡见了,心如刀绞转身要与双锤将拼命。“哈哈哈哈·.....”李光禄狂笑着说,“我说徐家二小子,今日可知你李光禄大爷的利害了吧?你给我在地下磕三个响头我可饶你四两小命!不信你朝四周望望。”

      宝衡回头看了看只见四周弓箭手一个个搭箭在弓:刀马手刀剑出鞘;滚刀手举刀欲砍。直到这时宝衡才明白.今日绝无逃生之路不觉落下泪来。他叶咂一声跪倒在地下向东南方向连连磕了三个响头,大声呼喊道:“父王孩儿未听从您的教诲,不听参军的劝告,一味争胜好强,上了李光禄这个老杂毛的当。今日儿子死在麒麟谷,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再与荆楚决一死战。孩儿到了阴朝地府,也要带领牛头马面小鬼无常,向李光禄这个老杂毛索命...·..”说完,扬起手中的短剑自刎而亡。可怜这个十八岁的小将,自幼习文练武,领兵数万,在徐楚之战中勇破九夷,智抵八蛮,勇立头功。只可惜年轻气盛,一时大意,中敌奸计.虽勇战路弟、越章王终因寡不敌众,血溅麒麟谷,实乃惊天动地,憾鬼泣神。一代战神限落麒麟谷,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遗憾.....

      自从李光禄向彭城一线发起攻击以来,徐偃王便知这必然是一场恶战。楚王进攻彭城,意义重大。偃王令武侯黑柱协助谋王和彭城侯宝衡镇守彭城,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着棋。他知道:彭城或者宿城一且失守,周、楚两军便成南北夹击之势。龙城一且失守,彭城及宿城必然陷入被动。所以,偃王派出主力战将武侯黑柱驰往彭城助战,又令太子宝宗驰援宿城,那意思就是必须固守,决不可失守当偃王听说二王子宝衡夺回龙城时,便接连派出三批传令兵,反复命令:“只可固守,不可出击。”后来又听说宝衡出城追敌,便知大事不好,急令武侯黑柱倾尽全力,快速驰援。

      却说黑柱率领由 108 勇士组成的勇士团,奋力冲出宿城的围闲之敌,直奔麒麟谷,迎面遇上了义犬“龙儿”。原来“龙儿”被“双锤将”一锤击昏后,它借了“地气”,竟然又活转过来。它见主人已死无比痛苦地围着宝衡转了几圈儿,看看实在无望,这才鸣咽着返回徐国彭城报信,顶头遇上了黑柱。待它引领黑柱赶到麒麟谷时为时已晚。黑柱收拾好宝衡的尸骨,带了义犬龙儿,同谋王一起,回徐都负荆请罪去了。

      偃王见了宝衡的尸骨和义犬龙儿,不觉泪如雨下。他将龙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他扶摸着龙儿受伤的皮毛无比伤心地说:“我儿一十八岁,命伤麒麟谷,这也许是天意吧!衡儿自幼刚强,虽也聪慧过人,有时往往感情用事。彭城防务,我最担心的就是衡儿。破九夷战八蛮,初战获胜,首先增加了他的轻敌观念--衡儿,我徐国之衡器 也。我失儿子,国失衡器,徐国失衡也。如若楚王熊绎此刻在、八公山全线东进周穆王再从郑城方向南犯,我徐国便危在旦夕了。你们回去后务必先解宿城之围,再作道理。对付那个李光禄,我衡儿也不是他的对手。你们不要难过,赶快回去加紧守城,不要轻易出击。李光禄奸诈多变,诡计多端。必出奇兵,使妙计,方可破他!”

      事已至此,实在无奈。谋王、武侯二人拜别了偃王,回到彭城竭力固守城池誓保徐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