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驻军商丘(今河南商丘市附近),附近原徐国的几个同盟诸侯小国,如陈国(在今河南省准阳附近)、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附近)、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西南)等,迫于周穆王的巨大压力,只好弃徐投周,参加联军伐徐。
楚王熊绎驻军八公山(在今安徽省淮南市附近),率长子句王,领步兵两万余人,战马五千余匹,战车一千余乘,战象一千余头,沿淮水一线驻扎.准备伺机向泗州徐都发起攻击。
楚王次子鄂王.大将九头鸟,联合九夷之兵,率步兵两万余人战马五千余匹,战象一千余头,驻那(在今安徽省滁州市附近).沿池河一线.伺机向徐都发起攻击。
楚王三子越章王.国师李光禄,率步兵两万余人,战马五千余匹,战车一千余乘,战象一千余头,驻太和(在今安徽省阜阳市附近),准备向彭城发起进攻,待击败徐国后,再伺机向周军进攻,与周军争夺地盘。
楚王次子鄂王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做“九头鸟”,此人身高八尺,武艺过人.勇猛无比,实乃楚军第一战将。每每争战,他必身先士卒。他善使战马,也可巧驱战象。最拿手的是步战。此人胸前挂着一个死人头骼骸腰插两根人腿骨做成的“金锤”。口能喷火,耳能冒烟。一日杀人敌阵,擒获敌兵,必先挖其心肝,生而吞之,并吸食人血,大叫狂笑不已。九头鸟此番跟着鄂王,骑战象离了哪琢,一路向徐国泗州王城进发。
楚鄂王率军沿池河一线,率先来到了石门山(今安徽省明光市附近),但见石门山上红旗烈烈,山下鼓角相闻,便知此地是徐国的
一大要塞,不敢轻举妄动,着人前往打探。消息官回来报告说:石门山有重兵把守,山上万余兵丁,易守难攻。鄂王便派一万步兵将石门山围了个水泄不通,自己亲率九头鸟,绕过石门山,沿石坝方向往五河(今安徽省五河县)方向进发,企图与兄长--楚国太子句鲁王的队伍会合.而后向徐都进攻。
楚王熊绎稳坐八公山,调度三路兵马。
句亶王离了八公山,沿淮水一路东进,试图绕过临准关,在五河(今安徽省五河县)同弟弟鄂王会师.包抄驻扎在临准关的徐国太子宝宗及二叔仁王的队伍。
长子句弯王率一万兵马.作为先头部队作试探性进攻。
为了加强仁王及太子宝宗所属队伍的防御能力,偃王抽调大批蛇军、牛军、羊军、火军、军 工军等特种部队供其使用,今其充分利用水网之利,克楚军之车、马、象、骑之兵,以已之长,克敌之短,奋力镇守住国门。
再说那九头鸟,本想先去攻打石门山,而鄂王却要他绕过去心里已是不满。当他率兵来到女儿湖(在今安徽省明光市北)地区见这里路狭水宽,池塘相联,有一支徐国队伍.挡在面前。九头鸟呐一声喊,一马当先,冲向敌阵。但见那徐国兵十如惊弓之鸟,又像炸了营的蚂虾,见九头鸟率军冲来,一个个像是长了翅膀,连飞带跳地窜进路两旁的水中不见了踪影。九头鸟正在纳闷,又见前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队人马。九头鸟不由分说,率了马队、象群一路冲杀过去,待到近前,那帮徐兵又忽然不见了
鄂王见状,觉得有些蹊跷,他急令九头鸟稳住阵脚,原地待命接着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不久,消息官回来报告说:眼前这条长堤,有五十多里,两旁水塘相联,一望无际,并无兵丁。前面五十里外,有一座小山,山上似平并无徐军把守。
鄂王听了,令九头鸟率军前往,继续向前面的无名山头进发。
鄂王沿着大堤,跟在九头鸟后面,向前行进。他无意中发现堤坝两旁的水中,卧着无数的水牛。只见那些水牛,一个个全都伏在水中,只露出牛头和两只牛角,觉得十分奇怪。再往前走,又发现产苇从中水波涌动,似有鱼群集聚,心中正在纳闷,不觉已到山前。
楚鄂王抬头一看:见这座山头并不太高,却是古树参天,遮天蔽日。树下藤萝漫绕,兵马难行。林间小路,曲折迁迥。便急令大部队停了,令九头鸟带领几百马步兵丁先行。过了半日,他不见异常动静,便知九头鸟一路顺利,这才率领主力前行。
鄂王进了山林,觉得冷风飕,越走越怕。直觉告诉他,这一定是进了生死之地.他便命令部队回头。谁知,这时不知从哪里突然窜出了许多毒蛇和马峰。树上、地下,到处都是毒蛇,天空中密密麻麻地飞舞着成千上万的毒蜂。那些毒蛇,十分奇异,一个个能飞会跳。那些毒蜂,见人便叮。一时之间,吓得楚兵们哇哇乱叫,鬼哭狼嚎。那些被咬伤叮伤的步兵,一个个口吐白沫,一伸腿一瞪眼,也就魂归故乡报到去了。那些骑着战马的十兵.也都纷纷跌下马来。一个个全被毒蛇缠了身手,作垂死挣扎之状
鄂王招来九头鸟,准备后撤。只见那九头鸟带了自己的精兵一个个口吐烈火,耳中冒烟,杀出了一条血路,回到了山林之外。
鄂王清点兵马,发现除了象军未进山林,毫发未损外,一千骑兵伤亡过半,最可怜的是那些步兵.他们被遍地的毒蛇缠绕,被满天的毒蜂蛰刺,不死即伤,溃不成军。鄂王觉得,这种不见敌人,只遇虫蛇的摸明其妙的仗,无法再打。他急令撤回石门山,再作道理。
鄂王率军离了山林,沿着大堤往回撤退,忽见堤边水中冒出了一人,立即被九头鸟用钩联枪挑上岸来。鄂王正待向那人打听情况,早被九头鸟一劈两半,他不顾一切地伸手掏出了那人的心脏张口便咬。正在此时,忽见芦苇丛中三下子冒出来无数的徐兵。只见他们一个个扔掉含在口中的苇管,抄了弓箭,向楚军射来
鄂王急带马兵、象兵,紧急突围。走不多远,又遇大堤两边水中的水牛,只见它们一个个浮出水面,牛身上装了长枪,牛角上安了短剑,它们一个个昂首红眼,奋不顾身地向楚军冲来。马队受惊,纷纷落入水中,又被徐军士兵按入水中擒获。鄂王等人只好弃马乘象,继续后撤。看看五十里长堤快到尽头,心想,这回终于可以逃出烦人的这鬼地方了,可谁曾想到,走在前面的战象,一个个全都仰面朝天地跌进了陷阱,大堤上又出现了一支铜盔铁甲的徐军挡住了去路。两旁水中的水牛,也都涌上堤来。大堤前后两头的路,全被徐军截断。不到半响工夫,鄂王一万兵马,死的死、伤的伤,所剩无几。鄂王骑着战象,正待逃命,忽见水中飞出一条套马索,呼喇喇套在了他的脖子上,身不由己地被拉下了战象,即刻被一群徐兵团团围住。鄂王一见,知道今日定然无法再逃,只好束手就擒。
“看样子,你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国鄂王啦|”
见有人问话,鄂王睁开了眼睛。他见站在面前的是一高一矮两位英俊的小将。他猜想,那位高大一些的,可能就是徐国的太子徐宝宗,那位精巧一些的,就不知到是谁了。一名徐国战将向那高大99英俊的将领报告说:“启禀太子.此人便是楚国二王子楚鄂王。
没等徐国太子宝宗发话,站在他身边的那个精巧少年,尖声细气地呐一声喊,不由分说地三下两下就将鄂王捆了个结结实实。徐国太子宝宗见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对手下说:“快快给鄂王松绑。”只见那精巧英俊少年,怒目圆瞪,心有不甘地瞪着楚鄂王。将士们呼喇喇为楚鄂王解开了绳索,推上了战船,连同九头鸟一起被送往徐国王城去了。
却说那楚王长子句夏王,率领一万兵马,告别父王熊绎,离开八公山,沿着淮水,直奔五河。他受命与二弟鄂王会师后,将驻扎在临淮关的徐国太子围住,伺机行事。
句亶王率领大队人马,不走大路、不住城邑、不扰百姓。他们昼伏夜行,未遇抵抗,不日便来到了临淮关以北地区(今安徽省蚌埠市附近)。前面是一座磨盘山,主峰形似磨盘,四面山高林密,山下荒草丛生,现在正当天气干燥。为防遭遇火攻,句弯王令兵马依小溪宿营扎寨,早早歇息,准备次日再行。
句亶王环视四周,见山上松柏与杨柳相间,中间一片平地,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此时正值黄昏,落日将林间树叶,山间茅草染上一片黄色光芒。句夏王猛然醒悟,自觉陷人了“危地”,急令人马快速撤离。
再说徐国太子宝宗,刚刚破了楚军的骑兵和象群,又见另一支楚军已经进人了磨盘山。
这磨盘山下有个簸箕谷,这里是徐国的重点防御阵地之一。此地山高林密,周围水网密集,是楚军犯徐的必经之地。宝宗早已在此埋伏了万余兵马,单等楚军深人山林,再作攻击。谁知楚军句富王只派先头部队千余人进了簸算谷,便现出犹豫之状,有逃跑之态。宝宗当机立断,一声命令:“放火”,便见四面火起,倾刻间,大火将楚军团团围住。山谷中的荒草,树林中的枯叶,连成一片只烧得楚军鬼哭狼嚎乱作一团。
楚军句童王并不惊慌。此次犯徐,父王有令:徐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楚国要借周楚联谋伐徐之机 弱徐强楚。他们不但要消灭徐国的有生力量最重要的是要占领徐国的一些地盘。这场战争必然持久,不可操之过急。此番句王亲率千余人马,袭击磨盘山是想刺探徐国的虚实找到徐军主力再作打算。今见徐国早有埋伏,便一个“撤”字翻身上马 率队往外冲击。
徐国泗州侯太子宝宗见楚军要撤,便急令军发(当时的一种先进武器)。
当时的徐国.不但富可抵周,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他们制造出一种碗一将一长杆支在木架上,一头放上石块,一头拴了绳索,三人拉绳即可将石块猛然抛向敌阵。这种,既能抛石块,也能抛火球。只要将破布蘸了火油,裹上一石块头,一同抛出,便可在数丈之外置敌于火海之中。
楚国句夏王不敢恋战。他一马当先,冲出火阵,回八公山去了徐国太子泗州侯宝宗,见句宣王已经带领兵马逃走,便觉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只好俘获了数百楚军,着人继续防守磨盘山,防敌再犯,自己回徐都向偃王禀报去了。
仁王和太子宝宗,巧布水牛阵、毒蛇阵,破了楚军,生擒楚鄂干和九头鸟,又以碗火阵破了句王的先头部队。他们一边向徐偃于禀报,一边加强防守,重新调整部署,防止楚军主力的进攻。
却说楚王熊绎此番与周联军伐徐,他自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是想借伐徐之机,达到既能破徐,又能弱周的双重目的。经过战争,如若周徐相残,必然两败俱伤。他名义上是联周伐徐,而实际上并不想灭徐。他深深地懂得:一旦破徐,周军便会伺机攻楚。因周穆王好大喜功,一心想独霸天下,岂能容熊绎与之平起平坐?所以,熊绎本来是考虑虚张声势,谁知次子鄂王不识父意,中敌奸计,被敌擒获心中便十分烦恼。他想来想去,只好令自己的三子越章王及国师李光禄向彭城方向进攻。熊绎命令他们,务必攻占彭城。他认为:只要占了彭城,一则可以占据徐国地盘二则又能够防止周穆王虎口夺食,战后侵占彭城。
这楚国的国师李光禄原是楚国先王楚昭王的谋十。李光禄教太子熊绎自幼习文练武,智谋超人。熊绎承袭楚国王位后,便拜李光禄为国师。此番攻徐,作为楚军主力,李光禄辅佐楚王三太子越章王,以彭城为战略目标。他也深知,一旦占领了彭城,一则可占徐国之土,二来可拒周与楚争利。徐国彭城才是楚王熊绎的主要战略目标,而长子句夏王次子鄂王的战略目标,主要是想抢占徐国的部分地盘,掠夺徐国的财物人马,并不打算随便攻占徐国国都。
这李光禄乃兵家之后,祖上世代习武。李光禄自幼熟读兵书精通易经八卦。天文地理,烂熟于胸.曾为楚国屡立战功。不但楚国王子们对他敬重有加,就连楚王熊绎也都处处让他三分。
李光禄屯兵太和(今安徽省阜阳市附近),他并不急于行动。他对周、楚、徐三国军队早已了如指掌。他虽见楚军句夏王、鄂王已向徐都进攻,他却坐山观虎斗。他要再等一等,看看周穆王到底如何行动,再作道理。不料楚王这么快就传来命令,令他进攻彭城。他也只好不慌不忙地调兵遣将,有条不紊地向彭城讲发。
却说周穆王驻军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附近)便令大将造子出奇兵,绕过彭城,由夏邑(今河南省夏邑县)北上,先联合任国(今山东省济宁市附近),过峰山(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再联合滕国(今山东省滕州市附近)薛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地区),直插郑城(今山东省郑城县南),从侧后向徐国进攻。这一招很厉害一它不但可陷徐国于被动,而且还可将正面的徐国主力让与楚国。待楚破徐成功,他便视机同楚国共同瓜分徐国,并可乘机将任、滕邹薛等国,纳人周朝版图。周穆王的这一战略思想,受到造父的极大影响而成。
造父乃周朝老将,在周穆王承袭王位以来,他一直忠心耿耿,鞍前马后,四方征战,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屡立战功。他是穆王最得力的战将。
造父的妻子姜氏同徐国先王绥王王后姜氏,本是一母同胞两姐妹。徐绥王是造父的姐夫,徐偃王是他的外甥,令其伐徐,于心何忍?然而臣佐君王,责为其主。这是中国千古定理,不可违抗。造父奉献此计不在灭徐而在弱徐。周穆王若得任邹滕薛等国也许不会再将徐国致于死地。所以,造父私派女儿和外甥女化妆潜人徐国,意在促徐不要过分激怒周穆王,以便日后与周穆王周旋和谈。
造子是造父的独生子,同妹妹造女一母同胞自幼常去徐国一则徐国王后本是他们的姨娘,二则自己和妹妹同徐偃王及几位王子年龄相仿,趣味相投。俗话说:血浓于水,几个孩子虽属两国却格外的亲密友好,只是后来领了穆王之命,成为周穆王的间谍造子造女这才有了同徐国王子们之间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亲若仇的尴尬局面。
为了不至于引起周穆王的猜疑,后来,徐国公主六姑竟以民女的身份,悄悄地嫁给了造子,并为造家生育了两个胖小子。这也不枉造子同徐国六姑在徐庙山拜天地,五柳村一路追求的奇缘·.....
今日的造子自幼聪慧过人,又得父亲的真传,文韬武略,均在众人之上。此番受周穆王之令伐徐,实在于心不忍。怎奈王命难违只好领了兵马.日夜兼程,向任、滕、邹、薛等国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