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偃王传奇 第十五章 周楚联谋合力伐徐
文化
徐偃王传奇 第十五章 周楚联谋合力伐徐
2023-08-242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转来转去,转到了周穆王当政时期。那年,周穆王三十五年,徐偃王三十二岁。

      再说,当年周穆王西游回国之后,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他整顿世风,重整军备,颁布了不少新政,使医力和军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便决定联合楚国,共同伐徐。

      听说楚国国君熊绎决定助周犯徐,巧王同郡主商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到了楚王宫中。熊绎见妹妹、妹夫前来,急忙离座迎接。

      “哎呀我说小妹、妹夫,你们一大早就来看我,带什么礼物给我呀?”熊绎笑嘻嘻地说。

      “大哥,”郡主坐下说,“听说您决意联周伐徐?”

      “是呀,这有什么不对的么?”

      “就是不对!一-我问你,徐国偷你了,还是抢你啦?“他们敢偷我抢我吗?”

      “没偷你,没抢你,那你为何联周犯徐呀?

      “不是“联周’,只是“助周’。”

      “我不管你是“联’还是“助’我就是不许你犯徐!“耶喝,我的小妹--你今日如何成了太上皇了!

      “我就是太上皇。我就是不许你犯徐!”

      “那倒为何?”

      “徐国是我婆家!”

      “耶哈!小妹何时改嫁他人啦?为兄为何不知啊?-这不,驸马不是还还在这里吗?”

      “你别揣着明白装糊涂一-马是徐国的巧王!”

      “耶哈!”楚王熊绎离了王座,来到台下。他围着巧王转了两圈又回到自己的王座上。只见它怒目圆瞪地指着巧王,对着门外大声喝道,“来人一-给我将这敌国的奸细拉出去斩了!”

      “是!”卫士们呼啦一声围了上来

      “慢!”巧王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道,“我徐国历代君王皆奉行以仁治国,以礼待邦的邦交政策。你既然视我为徐人,那就应该以国礼相待.岂可如此无理?”

      “耶呵!”熊绎又走下王座。又围着巧王转了两圈儿。他掂量着手中的护身宝剑,阴风阳气地说,“我说小子唉一-那年你不明不白地偷了我小妹的绣球,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成全了你们。不想你却是敌国的奸细。好大的胆子!今日不杀你,还等何时?

      “哈哈哈哈!”巧王仰天大笑说,“熊绎,你小子看我是个怕死的吗?

      “那好,今日我成全你--来人!即刻将这小子拉出去碎尸万段I

      “遵命!”卫士们高声答道。

      “大哥!”郡主拉着熊绎的手,哀求道,“大哥,你若杀了他,你叫小妹如何做人呀?”

      “国事大于天.国事高于情--今日不杀他,我就不是楚王!

      “大哥!”郡主跪在熊绎脚下,哀求道,“大哥!我求求你了,他毕竟是我的相公啊!你不能杀他呀!大哥!”

      “怎么啦,怎么啦!”官外传来一位夫人的声音-原来郡主临来之前打发人禀报太后,说是王宫里出大事啦,请她火速赶来。太后不明就里,单知事情定然不小,因此火速赶来。太后进得门来,见女儿跪在儿子脚下,赶紧走了过去,气急败坏地推了儿子一把,扶起女儿,心疼地说,“孩子,你这是怎么啦?

      郡主指着巧王说:“娘一一我哥要杀他!”

      太后一听,怒目圆瞪,大声对儿子说:“我的女婿--谁敢杀他!

      “母后!”熊绎急忙跪下来,一边不停地给母后磕头,一边用手从背后示意卫士们赶快撤下去。

      “娘!”郡主一头扑进太后的怀里,万分委屈地说,“娘--杀了驸马,孩儿我也不活了!我这就去死!”

      “起来,起来,快起来!我在这里,我看谁敢杀他?”

      “娘!娘!哼!”

      “我的儿------”

      却说当时的西周,辖地一千余里,人口已达两千余万,年产粮食六千余万担,年人均粮食三百余斤,全国已是衣食无忧,这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已是少有匹敌的大国了。

      西周共有军队二十余万人,其中战马一万余匹,甲马两千余匹,战车五千余乘,步兵十万余众。周穆王亲率造父,司马孙,造父的儿子造子,领战马三千,战车三千,步兵五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向徐国杀来。

      楚国国君熊绎,虽地处八百里蛮荒之地,人口也有一千余万之多。全年产粮三千余万担,年人均粮食三百五十多斤。

      楚人好斗,全国拥兵二十余万人,战马三千余匹,战象五百余匹,战车三千余乘,步兵十万余人。

      楚王熊绎亲率谋士李光禄,长子句夏王,次子鄂王,三子越章王,领战马一千五百匹,战象三百乘,战车两千乘,兵士十万人,并携八蛮五万余人,九夷五万余人,兵分三路,向徐国扑来。

      当时的徐国,辖地一千余里,水网良田,国富民强,人口两千余万,兵士二十余万,铜盔铁甲,铁矛钢剑,领先于周、楚。每年产粮八千余万担,年人均粮食四百余斤,富抵周楚。全国共有水军三万,烟火军三万,袍军三万,水牛军三万,蛇军五千,路桥军五千,步兵十余万.战车五千,战马两万。

      周楚两军已经来犯的情况,早已被巧王设在周国都城洛阳的

仁和商号总管刘一手和设在楚国国都郢都的仁和商号总管钱百万探得一清二楚。他们俩分别派出了精细之人,骑了快马,星夜兼程赶赴彭城,向巧王禀报。巧王急令武侯黑柱带了两名信使,急赴泗州徐国王城,向王兄偃王禀报去了。

      徐国国君徐偃王得了周、楚两国的详细情报,心中大喜。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徐偃王胸有成竹地调兵遣将,有条不紊地排兵布阵。他特命:

      左路军:

      泗州侯太子宝宗,二弟仁王,驻扎临淮准关(今安徽省临淮关附近),率水军一万人,烟火军一万人.碗军一万人、水牛军一万人,蛇军两千人,路桥军两千人,步兵三万人。重点抵御楚国二太子鄂王大将九头鸟及九夷诸军.力保国都徐城。

      右路军:

      郯城侯偃王三子宝明,四弟勇王,驻扎郑城(今山东郑城南),负责抵御周军,守郑城。率水军一万人.烟火军一万人,砸军一万人,水牛军一万人,蛇军一千人,路桥军两千人,步兵三万人。

      中路军:

      彭城侯偃王次子宝衡,三弟谋王,驻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率水军一万,烟火军一万,军一万,蛇军一千,路桥军一万,骑兵五千,步兵八万。主要负责抵御楚国太子句夏王、谋士李兴禄及八蛮诸军.左保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右护彭城。

      徐偃王率军师武为。武侯黑柱,消息卫德五.守徐城(在今江苏省泗洪县附近).号令三军。

      偃王布军停当,单等敌军来犯。就这样,三年的卫国战争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楚王熊绎有一位谋士,名叫李光禄。此人熟读兵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能征善战。他在当时的周楚徐三国之中,号称第一谋十早已驰名天下,尽人皆知。

      楚军离了楚都丹阳,到了蜀山(今安徽省合肥市西),主力便不再前行。他只派了数万九夷兵马,直奔泗州徐城。又令八蛮数万人马.直奔彭城。

      周军路途遥远,目前对徐国尚不能构成威胁。

      设在周、楚两国国都的两家仁和商号的信使,向徐偃王禀报完这些军情,便返回了彭城。巧王设盛宴款待他们,并以重金犒赏他俩及其他们的商号总管。

巧王给两只灵犬一-黑眼圈儿和白眼圈儿的脖子上,各带上了一串铃铛--这种铃铛,是巧王亲自着人打造。它外如铃销,内无铃锤,可藏书信密匝。

      巧王将两只黄犬交与两个商号的信使,认真叮嘱他们:这黑眼圈儿和白眼圈儿是我的命根子,务必细心伺候。并命他们返回各自的商号后,要向自己的总管禀报清楚.日后遇有紧急军情,即刻将情报装入铃销之中,交两只黄犬送回彭城。

      两名信使得了巧王密令.分别带了黑眼圈儿和白眼圈儿,匆匆回去复命去了。

      今日的徐国王城泗洲,高大坚厚。此时的徐城,红旗烈烈,气势如虹。王宫之中,偃王升殿,众人谈笑风牛。

      仁王王公大臣们语重心长地说:“想我徐国,立国已千年有余我历代君王,均以爱民立国,以仁义治天下。我王兄偃王爱民如父母兄弟,不忍以人民的血肉之躯争名逐利。然而,宗周亡我之心不死,荆楚更是毫无信用,今日为友,明日为敌。八蛮九夷虽然大多曾与我结盟,然而,他们出于对周、楚的惧怕.也只好为虎作怅,帮凶伐我。王兄自临朝以来,虽以农立国,然一日也没有忘掉研读兵书思虑兵事。兵者,我之大事也。周、楚时时急欲犯我,不知用兵之事何知治国之道?今三国争战,迫在眉睫。我与周楚相比,独具五利-一天、地、将、道、法。天者,我具天时也,目下,时至初夏,雨季来临,我可多用水战;地者,我具地利也。宗周旱兵.不习水性,楚军马队象群,不适我稻田泥塘;将者,吾兄弟几人,能征善谋,三个王子也已长大成人。老将武侯,既可运筹于帷幄之中,又可决胜于千里之外。由他号令全军,我王兄之左膀也。军师武为,自幼以兵事为生命,今恰逢用武之际,实乃我王兄右臂也;所谓道者,周、楚犯我师出无名,为无义之战也。我防周、楚,为防之有道,可得天下民心实乃至胜法宝也;所谓法,我徐国上下同心,君民同忾,将帅同令号齐令同,此乃我致胜又一法宝也。”

      军师武为接过话题说:“我王近日废寝忘食,同我等研究三国兵势,日夜庙算,我算多于周、楚之算。今朝三国之战,我必胜无疑。”

      谋王接着对各路将校们说;“军师所言极是。然而,用兵之魂诈诡之道也。你们用兵之时,要强而示其弱、弱而示其强、巩而示其守、亡而示其攻。尤其对待那些八蛮九夷之兵,他们互不隶属、互不服气、语言不通、号令各异。我们对那些贪功好利的,要以功利诱而歼之,对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要迅速击之。要注意回避强敌之锋,对那些脾气暴躁的侯王、将校,要激起他的火气,待机而攻之。周、楚之兵,多数立足未稳,你们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南蛮九夷和楚军,皆嗜血好战,不怕死伤,但又奸诈多疑。我们可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分而击之。我们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可以围而歼之:我们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可以将敌人击溃:我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可分而击之;若兵力与敌人基本相同.就可以跟他干;我们的兵力,若少于敌人,要能够有办法逃跑。”

      勇王也对他们说:“你们驻扎军队,要注意背山面水,不要背水面岭。对待被你击败的敌人,不要跟随其前进。对那些佯装逃跑的敌人,.重要多加小心。对敌人的精锐之师,不要随便攻击,更不要去食“饵兵’。千万记住:归师勿遏、穷寇勿追。我们要多派消息卒,深人敌后,打探敌情。要了解敌人的将帅之间是否团结,君侯之间是否有隙,士卒是否有戚,上下是否同心。要了解敌人每个将帅的性格、脾气和习惯的用兵之法。要知敌情、我情、友情。要分析敌我之间可战不可战,可胜不可胜。要知敌的众与寡,所以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军师武为接着说:“兵形若水,水形制于器也。兵器乃君、将、法也,君不同,将不同,法不同,则兵亦不同也。周、楚、徐三国,君不同.将亦不同.兵法各异。周军犯我,意在逐名,楚军朝周,重在驱利也。名与利,国君欲之,将师欲之,兵民亦欲之。逐名驱利,取之应有道也。古今征战,拥兵百万,驱车万乘,千里讨伐,十人九亡,伍不全卒,是何故也?皆因“名利’二字所驱使也。周军重名,楚军驱利,我应视周、楚之军若不同之水,察其形,洞其异,分而击之。周军犯我三玉子宝明御之,二王子宝衡辅之;楚军犯我,太子宝宗、三王子宝明共御之。目前楚之先锋及九夷、八蛮之兵,争先犯我,我可乘敌之立足未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斩楚军爪牙,挫其锐气,而后集中优势兵力,抵御周、楚主力。”

      偃王说:“凡事皆有因、有表、有果。人性决定意念,意念决定理念;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正邪;正邪决定成败。而成败又验证行为,行为验证理念,理念验证人性。周、楚伐我之举,皆因穆王、熊绎本性使然。”

      “正是,正是。”众人附和说

      偃王接着说:“凡事皆从无至有、从小至大、从大至强、从强至盛。而又由盛至损、由损至衰、由衰至败、由败至腐、由腐至亡、由亡至无、有无又可至有一-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似若鸡生蛋、蛋生鸡。种变芽、芽变苗、苗变禾、禾生种、种生苗。”

      偃王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生与损俱来,相伴相随: 长与抑俱来,相伴相随;强与腐俱来,相伴相随:盛与衰俱来,相伴相随;极与亡俱来,相伴相随。过贪、过奢、过强、过盛,即刻至损,至腐、至弱.至衰、至弱,至无。“过’为万恶之首。日下,你别看周、楚两国“来势测汹’,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去势匆匆’。他们“盛极无朋’,很快就会“至于无踪’。他们虽然已经“登峰造极’结果必然·土崩瓦解’。千百年来,有多少盛极一时的泱泱大国,突然危机四伏,瞬间消失。有时,生与死、盛与,只在一线之间尔。”

“那是那是!”众人附和说。偃王接着说:“纵观千秋万代,世无不死之人,史无不亡之国。周、楚、徐三国交兵,既是三国将帅兵丁的搏杀,又是三国君臣百姓们人性的比拼--穆王贪、群臣奢、百姓争;熊绎暴、群臣狠百姓夺。而我徐国仁、群臣义,则百姓勇。三国军旅,不战而胜负已分也!”

      偃王最后说:“天地间一切生灵,首要的是生存,是繁衍后代为了生存,为了延续物种,可拼尽一切力量一-这是一切生命现象终极的本质。草与草争、树与树争。虫与虫争、鸟与鸟争。豺狼虎豹飞禽走兽,无不为生存、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死之搏。人与人争、国与国战,无非是为生存、为后代而大动干戈。生生相延、代代相袭人生之旅,坎坷崎岖,国家之旅,腥风血雨。当前,我徐国突现危机面临生死之战、存亡之争。而我文明之国、富裕之邦、仁义之师,倾举国之力,与之决战。我是“以战抑战,守为本,攻为辅。以守为攻以攻为守,攻守相辅。以守待敌、以攻败敌,极力拒敌,败兵勿追.只要我们举国上下同心戮力,战胜周楚进犯,则大势已定也!偃王的一席话.使侯王将帅们大受鼓舞.无不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却说彭城侯宝衡领了父命.离了徐城,同三叔谋王一起,带领一千骑兵,正飞驰在前往彭城大营的路上。当他们来到汴水(汴水在今安徽省固镇东)东岸之时.正遇上一群九夷之兵也在那里涉水过河。宝衡便同三叔谋王商定:将兵马分成三路:一路隐于丛林,右两路从汴水上下游分路过河,形成包围圈。宝衡一声号令,将士们四面出击.不到一个时辰,就将数千九夷之敌歼灭在汴水之中,汴水之战.干净、麻利、快。打响了徐国卫国战争的第一仗。

      彭城侯宝衡同三叔谋王马不停蹄,率骑兵继续向彭城进发。他们到了龙王庙(今安徽省宿州市南)地方,又见一群九夷之兵,他们趁着夜幕的掩护,正在那里卸车扎营、埋锅造饭。宝衡不由分说.一马当先。他呐一声喊,率兵直闯敌营。随着一阵刀劈马踏,夷兵被杀得哭爹叫娘。宝衡率兵横冲直撞,往返杀了几个来回,便将这帮夷兵扫荡一空。宝衡令人烧了夷兵的营寨,掠了敌人的马匹,继续往彭城大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