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西街与县人民小学校道前,有一座围屋,名为燕治堂,曾经是康王汪海洋指挥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指挥机关。清同治四年六月九日,太平军康王率余部9万多人,由福建武平岩前等处进入镇平(蕉岭) 县城。康王入城后,住在燕治堂,并把指挥部设在那里。
燕治堂于清嘉庆年间由徐粥亭所建。粥亭名安国,徐姓蕉岭开基祖徐探玄三房第十六世孙,至政使理问,敕授儒林郎,曾捐千金建京都镇平会馆,倡捐桂岭书院膏火 (给学生的津贴费用) 。嘉庆年间,徐姓人丁兴旺、徐粥亭谙堪舆,先在“宝树堂(老谢屋)”后面约100米处,东西两边各挖一口水井作为奠基,等待吉日才进行房基铺设、立柱、架构。不久建成三进院落,为四合院式客家围屋,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命名燕治堂,与其始祖墓在石窟河西燕岌山有关。坟墓人称“燕子伏梁”,为蕉岭四大古墓葬之一。“燕岌”与“燕治”蕉岭话谐音,《诗·大雅·文王有声》:“治厥孙谋,以燕冀子。”同治年间燕治堂改名为“荣禄第”,有匾挂于大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