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徐山的传说
文化
徐山的传说
2024-02-0617

徐山的传说

村南的徐山,海拔87米,面积1平方公里

据《史记》载,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在巡游胶东半岛的归途中,曾二登琅琊台。秦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又在巡视丹阳、钱塘、浙江、会稽等郡县后,从江乘县登船北上,三登琅琊台,此间,秦始皇梦想成仙、长生不老,曾谴方士徐福率男童女数千人,入海东渡求药。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云:“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遗麻姑与搔背,不能留命在桑田。”

据考,徐山即是徐福受命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药之集会处。《增修胶志》载:“小珠山又东徐山,方七徐福将童男女二千会此,人海采药不返。”《太平赛字记》亦载:“秦始皇令术士徐福求不死药于蓬菜方丈山,而福将童男女二千人于此山集会而去,因曰徐山。”徐山因徐福而得名。

相传,方士徐福出游到徐山,见山虽然不高,但风景秀丽。山上长有奇花异草,草药漫山遍野。还有一个奇特的天然石洞,洞口朝正东,两米多高、一米多宽。从洞口进去逐渐向西北延伸,至四五米深处向西南拐,又出现一座石屋。屋南面有一个长三米、宽二米高近一米的大平石炕。石炕的北面是一块平石板,约有两个石炕大。屋西北角有一个一米见方的通气口,由此洞口也可进人洞内。此石洞,后因徐福而得名“徐福洞”。徐山也因此又名西洞山。石洞后被采石者毁坏。在石洞南边有一块长十几米、宽三四米的大躺石,是休息乘凉的好地方。离石洞不远处有一山泉,水质清澈甘甜。徐福非常高兴,认为是个炼丹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在此山安家。

一日,徐福带领两个爱徒,推着装满炼丹用具的小车从东北角上山。走到半山坡时,遇到一块大石片挡住去路,徒弟推不过去。徐福说:“真是无用,看我的。”随手接过小车往后一倒,又往前用力一推,小车从大石片上推了过去。从此,大石片上就留下了一道很深的车辙印和几个脚印,直到现在还清晰可见。师徒二人在徐山住下后,就专心采药炼丹。

并在寻找长生不老某日,听说秦始皇到了琅琊台,见到始皇后,献上之药。徐福便带上仙丹去了琅琊台。今献于大王,大王仙丹,说道:“此丹乃我亲手所炼,”始皇大喜,赏给徐福黄金百两,问:可延年益寿矣。“汝有不死药乎?”徐福忙借机答道:“臣闻东海有二神山,名曰蓬菜、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始皇大悦,道:“遣汝代朕求之,何与童男女求之。”如?”徐福应道:“然也。”

秦始皇随即下令抓造船工匠和童男童女。后徐福带领工匠来到徐山,在周围山上伐木,在辛安后河造船,故辛安后河古名“船底”。为防止工匠逃跑,有大批军队看守,并养了大量的马匹。东小庄村以东、台头村以西,为古养马城。此地曾出土过铜剑和古陶器。船造好后,徐福令童男童女在徐山齐长城以北、石屋洞以南的山顶平地上进行集结和编队,然后在东海(胶州湾内)进行航海训练。后带领工匠、童男童女从徐山东长城岭头起航,人海求仙。当船队行至“高浪头”(即今青岛团岛以东)时,遇上大风,遂转舵至崂山东头“登瀛村”避风多日,后跨海去了今日本。

自徐福出海后,留守的两个徒弟就专心在山上采药、看守洞府,等候师傅回来。一年过去了,没见师傅回来。又一年过去了,仍没见师傅回来。他俩再也无心采药,常站在徐山顶上眺望。一个站在石屋洞山顶上,一个站在离海不远的高山坡上。年复一年,经日晒雨淋,酷暑严冬,他们变成了石头人,依然站在那里盼着师傅回来。后人把东高坡上的石头人叫做鬼石(现已被国风药业建设征用),把石屋洞山顶上的石头人叫做道人石。后来,道人石陷人土里。再后来,修路时把大躺石打成石块用了,却又见道人石露了出来。远远看去道人石似仍在面东眺望。

徐福人海求药不返的故事广为流传。

本文选自《黄岛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