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文化 > 深入挖掘打造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的若干思考
文化
深入挖掘打造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的若干思考
2024-05-1520

深入挖掘打造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的若干思考

  文 |史 斌

      徐偃王,是西周时期徐国国君,相传由于奉行“仁 义之政”而隐学于宁波东钱湖畔。徐偃王历史传说文 化是宁波名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城市人 文精神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年代久远,文 物发掘和文献记载资料缺失,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在 宁波的传播度和知晓度并不高。进一步深入挖掘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对于推进东钱湖以及宁波地区的旅 游开发具有积极意义。鉴于浙江多地都散落有徐偃王 传说遗迹遗址,宁波亟须在进一步深入挖掘徐偃王历 史传说文化 IP 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深入挖掘打造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是东钱湖名人文化的重要 组成。徐偃王,是西周周穆王时期徐国第三十二代国 君,统辖今鲁苏沿海一带。相传由于徐偃王奉行仁义 之政,徐国的疆域不断扩大,成为东夷中最为强大的 国家,逐渐引起周穆王的不满。公元前 988 年,周穆 王联合楚国出兵讨伐徐国。徐偃王考虑到战争会给百 姓带来生灵涂炭,出于仁义弃国避战。相传其最终逃 亡到宁波东钱湖畔隐学定居。据清时鄞籍学者徐时栋 撰写的《徐偃王志》记载,徐偃王一行“过会稽之水, 投玉几砚焉。遂老于甬东,既薨,是葬之隐学之山, 群臣谥之,曰‘隐王’”。隐学山上至今仍然保留有徐 偃王墓冢。据考证,隐学山、玉几山的名称来历也与 徐偃王历史传说息息相关。徐偃王历史传说为人文荟 萃、星光熠熠的东钱湖文化增添了又一抹亮色,徐偃 王与范蠡、王安石、史浩等历史文化名人一起,是构 成璀璨的东钱湖名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是宁波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 来源。徐偃王主张“修行仁义,以怀诸侯”,认为“圣 人不可杀人以呈己欲”。徐偃王的“仁义”思想是儒 家“仁义”学说的重要来源。孔子诞生于古徐故地曲阜, 比徐偃王晚出生 441 年,孔子曾评价徐偃王“躬行仁义, 远近悦服”;《荀子 • 非相篇》甚至将徐偃王与尧、舜、禹、 汤、周公等并称。徐偃王隐居甬东后,把语言、文字 等先进的中原文明带进了当时尚处于蛮荒时期的浙东 地区,一举结束了宁波地方的史前史,可以说是宁波 人文的开化之祖。徐偃王“仁义”思想代代相传,流 传至今。宁波城市“四知”精神中的“知书达礼、崇 德向善”、新时代鄞州“四先”精神中的“大义当先”等, 都可视为是徐偃王“仁义”思想的一脉传承。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是传承宁波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佐证。从 7000 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 2500 年前越王勾践建立句章城推行“於越文化”, 宁波的历史文化曾经出现过空白和断层。有史学家 认为虞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传承,但据曾担任过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长的邵九华在《河姆渡文化和 舜耕历山的再认识》一文中的考证,“河姆渡文化 和虞舜文化不仅在时间和地点上相距遥远,而且 在文化内涵上也有质的差异,二者根本不能相提并 论。”20 世纪 30 年代,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 研究》中提出,“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意思是,春秋初期的江浙地区,虽说不等于徐国,却 相当于徐文化、徐势力活跃的区域。因此,徐偃王 及其创立的徐文化,是链接起河姆渡文化与越文化 之间的重要佐证。深入挖掘徐偃王历史文化传说, 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清晰自上古以来宁波历史文化发 展脉络,彰显宁波“文化自信”。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是建设更具魅力文化强市的重要支撑。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建 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 的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市民凝聚力 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日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 重要内容和保障。徐偃王历史文化传说,根植于四 明大地千年古邑的历史和薪火相传的文脉,是宁波 人民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凝聚的 智慧结晶,是宁波传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 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宁波文化 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提供 了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 

      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挖掘打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说故事的发掘传播效度尚不够深。一是缺乏 知晓程度。由于徐偃王的事迹距今实在太过遥远,相 关的文物发掘和文献记载资料也较为缺失,因此在历 史上,徐偃王一直是一个亦人亦神般的人物。关于他 的传说故事,虽然也有“鹄苍衔卵”“有筋无骨”“目 可瞻焉”“掌有偃纹”“隐居传学”等故事流传,但缺 乏相应的传播度和知晓度,仅仅流传于部分宁波徐氏 宗亲和地方文史爱好者中,广大普通市民对此知之甚 少。二是缺乏深度挖掘。讲好名人故事,是有效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前提。当前关于徐偃王传说以及 徐文化故事传播,缺乏相应的深度提炼、有效总结, 甚至是略带夸张的适度演绎。如何将“徐偃王与隐学 文化”“徐偃王传说与徐福东渡传说”等传奇故事讲 透讲好,是推动文化传播深入人心的关键所在。三是 缺乏有效载体。缺乏相应的影视、文学、曲艺乃至旅 游宣传、布展设计等载体进行传播推广。舟山、台州、 龙游、绍兴等浙江多地都流传有徐偃王传说,都散落 有徐偃王遗址遗迹,如何树立和打造好宁波徐偃王文 化的 IP 和品牌,需要进一步探索思考。 

      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力度尚不够大。一是文物 古迹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宁波地区与徐偃王直接相 关的历史文物并不多见,相传徐偃王的宅居、传学场 所和墓冢都在东钱湖畔的隐学山上,由于年代久远, 目前仅保留有墓冢遗址,且墓室内已多次被盗。尤为 可惜的是,徐偃王墓冢上的原墓碑在“文革”时遗失, 至今仍未找见。此外,鄞州区云龙镇前徐村徐偃王宗 庙由于福泉大道的施工建设,面临着整体拆迁等问题, 亟须加强保护力度。二是文物古迹的开发力度有待加 强。据本地文史专家楼稼平(水银)先生考证,出土 于韩岭的“青铜编钟”和云龙甲村著名的“羽人竞渡 纹铜钺”,虽然在时间上属于春秋战国,要晚于徐偃 王时期,但都属于徐文化在鄞州的重要遗存,亟须进 一步加强研究和开发。此外,2015 年发掘的鄞州横 溪钱岙商周文化遗址和 2017 年发掘的奉化下王渡商 周文化遗址,都出土了与徐文化相关的考古文物,对 于发掘徐文化在甬东地区的流传具有重要考古价值, 也亟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开发。 

      进一步深入挖掘打造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的设想和建议

      加强理论研究。一是成立研究学会。建议由宣 传部门牵头,成立徐偃王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文 化史料,加强学术研究,充分挖掘、传承和发展徐 偃王历史传说和隐学文化,将其作为宁波优秀传统 文化的一部分予以继承弘扬。二是深化理论研究。 加大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建立专家 库、设立专项课题、给予专题资助等方式,进一步 加大对徐偃王历史事迹的发掘和研究,如开展“徐偃王与仁义文化”研究,“徐

偃王与鄞、甬、鄮等 鄞州上古地名关系”研究等。三是加强交流合作。 加强与山东、江苏、浙江各地徐偃王(徐文化)研 究机构以及日本、韩国等徐文化研究机构之间的交 流合作,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合 作研学等方式,深入推进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和徐 文化的交流传播。 促进文旅融合。一是大力开发东钱湖隐逸文旅 IP。隐逸文化是指以简单朴素及内心平和为追求的 文化现象,包含了审美、养生、研学、遁世等丰富 内涵,与旅游价值不谋而合,近年来大火的山水旅游、 乡村休闲游就是隐逸文旅的一种体现。东钱湖地区 拥有远离尘嚣的自然风景、清新自由的空气氛围, 有了徐偃王隐学 IP 的加持,是打造隐逸文旅的最佳 选择。建议以隐学山庄和隐学寺为基地,通过与浙 江其他遗存有徐偃王活动遗址遗迹城市合作,开发 隐学旅游线路。大力发展铁皮石斛等健康养生、医 药养生产业。二是大力打造徐氏宗亲文化。徐偃王 是天下徐氏宗亲共同祭奉的始祖,至今在鄞州区云 龙镇前徐村仍生活着大量徐姓后裔,保留有徐氏族 谱和徐偃王宗庙。建议围绕农历正月廿日“徐偃王 诞辰纪念日”,积极举办“徐偃王诞辰公祭”节庆活动, 建造徐姓名人博物馆,整合徐姓名人资源。 创新宣传推广。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加强对考 古发掘的徐文化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议在隐学山上 复建徐偃王宅居,作为推广隐学文化的传承基地。 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文旅企业等多方力量, 积极推进“徐偃王历史文化传说”申报市级非遗项 目。二是加强文艺创作。积极创作“徐偃王传说故 事”;筹拍徐偃王历史传说电视连续剧 ;开展“一人 一艺杯”民间故事大赛,推动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 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不断形成文化 认同感 , 实现文化品牌和城市精神的增殖效应。三 是加强创意开发。深入发掘徐偃王历史传说文化内 涵价值,将云龙镇打造成为“徐偃王文化小镇”;将 徐偃王历史传说与伦理道德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结 合起来,每年评选“徐偃王道德模范”;将徐偃王传 说故事融入小游戏、小视频 ;发布徐偃王 VI 设计 形象,设计推广徐偃王 Q 版形象冰箱贴、拼图、文 件套、胶带等文创作品 ;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 媒体平台推广徐偃王系列表情包,将徐偃王历史传 说文化 IP 做深做实做透。 (作者单位 :宁波市社科院) 责任编辑 :杨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