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2015 年/11 月/20 日/第 005 版 中国村官周刊
浙江省常山县彤弓山村 修复宗祠原貌 构筑公共空间
方钧良 陈颖姬
“这是我们根据村里的《徐氏宗谱》记载及相关画像复原建成的文昌阁,主体刚落成,周边 还有修复的掬水古街、徐氏祠堂等。”11 月 18 日下午,笔者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彤弓山村看到, 村庄东南角已矗立起一幢八角三级砖木结构的亭阁,门楣高悬“文昌阁”牌匾,随行的同弓乡乡 长助理王昊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
彤弓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魅力十足的古村落。“彤弓”一词,始见于《诗经》,意为红色 弓箭,意指天子赐封给有功诸侯的奖赏。彤弓山村以徐姓为主,宗谱记载是徐偃王后裔。为纪念 先祖“天赐彤弓”的传奇,族人专门建起议事大厅,命名为“彤弓山舍”,村庄亦由此得名。
彤弓山村入选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后,投资 1600 多万元,积极打造国 家 3A 级旅游景区。2014 年上半年,村里启动包括民居外立面改造、徐氏宗祠修缮、掬水古街修 复、古树群保护等 10 多个子项目,致力于民居资源的改造与村落保护性开发。 同 弓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与施工方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徐成火等多次约谈,明确“民居 如景、村景如画”的巧建理念。不仅将任务分解到每位村干部,还由乡纪委介入日常监督,确保 项目质量、施工进度如期推进。
村里充分利用政府惠民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宣传并鼓励农户参与民房外立面仿古改 造,指导群众办理各类报批手续,根据群众意愿,组织施工队伍针对 26 栋民房外立面进行仿古 改造,外观设计遵从民意,选取以“白墙黑瓦马头墙”为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简约样式。改造完 工后,“雕窗高墙大翘角”的传统民居,已成当地乡村一景。村民徐勳勇家 3 层楼房外立面仿古 改造完工比较早,他说:“现在感觉自己像是住在‘大宅门’里,客人来了也都说漂亮。”
徐海忠在村里开办起“老樟树农家乐”,是洁美庭院建设典型户。他高兴地说:“现在,村里 古色古香的房子多了,我们开办‘农家乐’也跟着受益,档次提升了,游客也明显多起来。”
发掘民居资源,彤弓山村注重巧建与复建相结合,充分挖掘典故与传说,还修复了徐氏宗祠, 令其发挥出景区节点的公益功能,布设起文化礼堂,成为村里开展公共议事和党员活动等的场所。 不仅如此,修葺一新的徐氏宗祠也成了游客集散地,每逢节庆又成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用同弓乡党委书记饶祖根的话说就是:“我们通过项目联动,促成民居如景、村景如画,推进了 彤弓山魅力乡村建设。”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