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偃王传说的演变研究
指导教师:尹笑非 副教授
学位申请人:梁景率
内容摘要
现存徐堰王传说的结构由八项功能组成:“奇异诞生”,“接受考验”,“通过考验”,“成为首领”,“战败”,“逃亡”,“建设当地”,“死后成神”,这些功能以徐夷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为历史根源。自少昊时代起至西晋末年晋室南渡,功能的数目随着徐夷发展阶段的更迭而逐渐增多。但直至当代,八项功能的排列顺序仍保持不变。本文第二章探讨了第一、二、三项功能的产生与演变。徐堰王传
说最初只是流传于徐夷内部的祖先诞生传说,其中蕴含了徐夷源出东夷集群的文化传统,以及与黄河流域的西夏集群和北狄集群的文化交融。第三章探讨了第四、五项功能的产生与演变。从商代晚期到春秋中期,随着徐夷的对外扩张以及与中原王朝和楚国的频繁交锋,徐堰王传说逐渐扩展为称雄东方却又遗憾落败的英雄传说,其中蕴含了徐夷与黄河流域的西周王朝和江汉流域的楚国的碰撞、交流。
此外,西周至春秋时期,徐堰王传说开始传播到徐夷外部,之后被正史与诸子著作有选择、有改动地加以记载,使徐堰王由霸主演变为仁君;到唐代,此种改写又因儒家思想的正统性而从书面文本进入口头文本,反映了徐夷对中原文化以及官方文化的接受。第四章探讨了第六、七、八项功能的产生与演变。从春秋中期到西晋末年,徐夷先退守淮北的祖居地,因被吴国攻灭而迁往江南,之后历经数代繁衍,在江南发展出多支宗族。这些徐氏宗族为了强调本宗族为徐堰王之后裔,根据各自的迁居情况对徐堰王传说进行了增改,使传说进一步扩展为各地分化的宗族源流传说,其中蕴含了徐夷对江南部分地区文化的吸收。徐堰王传说的演变轨迹反映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淮北地区的氏族部落发展为江南地区的多支宗族的过程,为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交叉性与流动性,以及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交融提供了立体的视角。
关键词:徐堰王传说,演变,徐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