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徐夷内部的祖先诞生传说
第一节奇异诞生:从无父卵生到有父卵生
第一项功能“奇异诞生”在各篇异文中有如下表述:
“徐君宫人娠而生卵。”96
“古徐国宫人娠而生卵。”97
“徐堰王降生时是一个肉蛋蛋。”98
“徐国国君有一个妃子,怀孕了十二个月,一日生下了一个怪物:一只圆
圆的肉团。”99
“徐堰王是徐国的宫女生的,当时生下来是一块血卵。”100
徐堰王的诞生在逻辑进程上对应于徐夷的起源,诞生之奇异是为突出起源之古老。第一章已指出,徐夷源自东夷集群;作为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东夷集群的形成时间在考古学上一般“定位于大坟口文化中晚期阶段”101‘。‘,约等于“传说古史上的太昊、少昊时代”102。此外,《左传·嘻公十七年》《史记·秦
96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哪道元撰.陈桥骚点校.水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6.
97干宝,陶潜撰.搜神记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
98赵勇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泅洪县资料汇编【M].宿迁:泅洪县广播电视文化局,2009:104.
99麻承照编.东钱湖的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4.
100台州市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路桥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6.
101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18.
102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
本纪》《文献通考,封建考第五》均记载徐夷为赢姓,103赢姓传说是东夷集群中的少昊集团104之姓,105所以,少昊时代正是徐夷的起源阶段,也是“奇异诞生”这一功能的历史根源,
现存异文中的“卵”、“肉蛋蛋’,、“肉团’,、“血卵”均含有卵形物之义,因此该功能唯一的表现形式是卵生。顾领刚认为,徐堰王卵生与简狄吞卵生契、女修吞卵生大业、侍碑得鸡卵状气团附体而生东明、佛库伦吞朱果而生布库里雍顺是类似的,都源于东夷集群的鸟图腾崇拜。106本文基本赞同此观点。结合少昊时代徐夷的鸟图腾崇拜来看,可以确定卵生就是“奇异诞生”这一功能的原生形式。
东夷集群普遍崇拜,’以燕、凤为最高代表的鸟类图腾”‘。了,“夷”、“赢”、“堰”等字的“本音即出自‘燕笋的方言古称”108。由此推侧,作为少昊集团某支系的徐夷也崇拜鸟图腾109fi这可以在哪州市一带出土的考古材料中找到佐证。比如,刘林遗址“。
图2.1.1鸟形石雕(大汉口文化,刘林遗址)笔者于2019年4月30日拍摄于邢州市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所建的农耕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农耕文化博物馆)。
出土的一件大汉口文化早期的小型石雕(图2.1.1)x“‘其形状好似一只敛翅伏地的
103“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赢,蔡姬}f(杨伯峻编.春秋左传注第一册[M口北京:中华书局八990:373.)
“赢姓,共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郊氏……”(司马迁.史记〔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34.)
“徐,赢姓。”(马端临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整理.文献通考第7册[[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91.)
104少昊集团原先是最早兴起的东夷氏族部落之一,后来发展为主导东夷各氏族部落、与中原势力相抗衡的部落集团:“古夷人的氏族部落,以传说中的太昊、少昊为最早。”(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5.“这两个名称所代表的,应是东夷集群先后相继的两大占主导地位的部落集团。~~二少昊集团,一随着势力的扩张,~~二成为与中原势力抗衡的主要势力集团。”(同上:I06.“少吴集团的后裔,自炭尤、题项以下,大都有专号,凡在古文献中少昊之名晚于这些专号者,仍只能当做东夷总名来对待。”(同上::19'7)
105“《说文》:‘赢,少昊氏之姓。’可为证明,《通志,氏族略》首氏条下‘赢姓,少昊之后也’亦可为证。71P'张淑一,先秦姓氏制度考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8;44
106“东夷之族每托始祖于鸟生。故商有玄鸟,夫余有朱蒙,清有朱果;“·…秦为东方民族之西徙者,则此等传说正与殷商、夫余之祖先传说汰靡一气。、二,..徐国,与秦同为赢姓,·”一亦以鸟为图腾,故有卵生之说。”(顾领刚.浪口村随笔〔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54-155. )“徐堰王卵生的传说,无疑是和商、秦始祖传说有着血缘的关系。”(顾领刚.徐和淮夷的迁、留—周公东征史事考证四之五[M] //文史第三十二辑.北京:中华书局,1990:比)
107}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0.
108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9-130.
109本文所讨论的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成个人的象征物,它或是亲属的象征,或是祖先、保护神的象征,或是作为相互区分的象征on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6.
110位于邪州市戴庄镇。参见孔令远.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2002:38一 39.
111关于农耕文化博物馆各藏品的介绍和讨论参见附录二访谈记录(四),后文不再单独说明。
小鸟。而与少昊时代相对应的大汉口文化中期和晚期的遗存中,有更多物件在造型和纹饰上包含鸟图腾元素。这一阶段的遗存在鲁南苏北地区主要分布于廊州市的梁王城遗址112和大墩子遗址113及新沂市(西临那州市)的花厅遗址“4。 115梁王城遗址与花厅遗址出土了大量陶背(如图2. 1. 2-2. 1. 5)0陶餐从侧面看犹
如一只引颈长鸣的鸟,石兴邦认为这种造型模拟了“鹤、雁或鸡等鸟类的形
112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李好村西。参见徐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徐州市志1978-2005[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1553.
113位于邳州市四户镇。参见孔令远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2:32.
114位于新沂市马陵山南部的高地上。参见来丰实.大泣口、良诸文化的汇聚点—读《花厅—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报告》[J].文物,2004 (04) :93.
115“以梁王城遗址为代表的大汉口文化遗存,应该是苏北地区大坟口文化中晚期的一个地方类型,或可名之为梁王城类型。梁王城类型的分布范围主要在苏北鲁南地区,包括鲁南枣滕地区,东到临沂沂河附近,西达微山一带,北部覆盖滕州全境,南部包括江苏的郊州、新沂及徐州市区,安徽萧县和宿州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王区州博物馆编.林留根主编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上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577-578.
象”1160梁王城遗址还出土了鹰形唬泊饰物(图2. 1. 6)、鸟嚎形陶鼎足(图2. 1. 7)。鸟咏形陶鼎足的表面有一道纵向起伏的纹路,在纹路左右两侧靠近上缘的“鹰类鸟头的塑形”119。
在大墩子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枚表面阴刻鸟纹的玉环还有一件太阳鸟陶饰(图2 .I.的,鸟背上连着一个圆台状支架,(图2. 1. 8)。118其上有一枚红色小球,整体看来宛若鸟背负着太阳,与《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119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在徐夷的观念中,于高空飞翔、于日出鸣叫的鸟类就是运载太阳的使者。东夷集群的活动地域在史前分
布着广裹的森林与草地,120这为鸟类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为鸟
116山东省《齐鲁考古丛刊》编辑部编.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M].山东:齐鲁书礼1986:33.转引自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33.
117山东省《齐鲁考古丛刊》编辑部编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M],山东;齐鲁书社,1986:33转引自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
118材质为那州当地的软玉。王老师认为这件藏品是玉纺轮,但是从边体宽度与圆孔直径的比例以及内壁的平滑程度来看,应该是玉环、首先,纺轮的圆孔较小,大坟口文化时期的纺轮圆孔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而且边体宽度明显大于圆孔直径,边宽至少是孔径的1.5倍,一般是2到3倍(参见王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山东地区纺轮浅析〔D].山东大学,2009.。环的边宽等于或略小于孔径(参见李给云,于炳文主编.文物收藏图解辞典〔M].杭少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48-51.此外,边宽远小于孔径的称为缓,边宽略大于孔径的称为璧)。王老师的这件藏品孔径在2厘米以上,边宽比孔径稍小,符合环的特征。其次,纺轮的圆孔多为单面钻成,内壁平滑(参见郑建明史前玉璧源流、功能考〔J],华夏考古,2007(01)8}.)0新石器时代玉坏的圆孔则是从两面对钻而成,内壁留有对钻痕迹。(参见李给云,于炳文主编文物收藏图解辞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4$-49)王老师的藏品孔内明显凹凸不平,应当是对钻而成,符合玉环的特征。
119刘故编.陈默译注.山海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221.
120参见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
图腾崇拜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据《尚书·虞夏书·禹贡》记载,古徐州(相当于以今ifs l}Uf市为中心的鲁南苏北及皖东北地区)有一座羽山,当地贡品之一就是山谷中长尾锥的鲜艳羽毛。‘欢虽然《禹贡》成书于西周中期至战国时‘22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徐夷活动地域的生态环境。雄锥进入繁殖期会在日出时分发出高亢的叫声,‘23大概雄难就是徐夷心目中太阳鸟的原型期后
之一。
大墩子遗址还出土了一块刻有特殊符号的陶鼎足残片(图2.1.10)。这个符号大体上形似一个顶端带O的“不”字,其中,横线、竖线和分列左右类似一撇一捺的两条斜线是阴刻,顶端的O是立体的(据王如坤老师推测,O应当是制作者用陶土捏好圆球后,趁其未干时按压在横线上方的),O中央
还阴刻一个“v”形符号。王老师认为,这个符号是“邱”字初文“王”字的象形文字,其形音义都与鸟有关:就字形而言,O代表太阳,横线代表天空,横线以下左右两条斜线代表鸟展开的双翼,竖线代表鸟的躯干和尾巴,整个字形模拟了鸟从低处腾空而起的样子;就字音而言,“王”字的发音取自鸟挥动双翅时的破空之声,今那州方言仍以“偏”字(}Pi})形容这种声音;就字义而言,本义是鸟展翅腾飞的动作,后假借为地名。本文认为,该符号虽然未必就是象形文字,但的确可能与鸟图腾崇拜有关。联系太阳鸟陶饰的造型特点以及《山海经·大荒东经》的记载来看,这个符号相当于太阳鸟陶饰的平面化变体,它以简洁的线条与形状勾勒了飞鸟托举着太阳将其放入高空的样子,是飞鸟负日升空形象的抽象化。“少昊”的“昊”在古籍中大多写作“啤”、“皓”、“晖”等字,这些字的本义“都与日出相关联··~~后来借用‘昊’字,也未尝不可表示太阳经行于天’“2‘。据此推测,陶鼎足残片上的符号的含义可能也与日出有
121“徐州……厥贡……羽吠夏翟。……羽吠,羽山之谷也;夏翟,堆具五色,其羽中族旎者也。”艾南英辑.禹贡图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40-44
122参见施忠连主编,四书五经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013:3T9.
123“繁殖季节,雄难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彭黎立,张登萍主编.禽言兽语真奇妙动物的交流艺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190.
124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99.
关:或许就是日出之意,又或许是光明、白天之意,还有可能表示日出之地,是崇拜鸟和太阳的徐夷对本群体祖居地的代称,之后演变为专指邱州市一带的地名。
顾领刚关于卵生源于鸟图腾崇拜的论断是很有见地的。不过,包括顾领刚在内的研究者都只注意到了徐堰王传说与契、大业、东明、布库里雍顺传说之间的相似性,忽略了差异性:徐堰王是卵生,契等人物是由母亲吞卵而生,后者比前者更为鲜明地体现了图腾授孕观念。图腾崇拜主要流行于母系氏族社会,125彼时,人类尚未认识到男女性行为是女性怀孕的必要条件,他们“相信胎儿是由图腾魂或图腾物所变化而成的。因此,妇女若要怀胎,就必须接触、目视图腾或图腾象征物,或吞食图腾物”126。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必会发现鸟卵能够孵出幼鸟,加之孕妇隆起的腹部在外形上与浑圆的鸟卵有相似之处,于是在他们的认知中,女性怀孕是吞食鸟卵的结果,故而产生了吞卵生子的传说。古徐州既然盛产长尾锥,那么徐夷也会有类似的观察与观念;然而在徐堰王传说中,“奇异诞生”这一功能并未表现为吞卵生子的形式,而是始终表现为卵生的形式,图腾授孕的色彩不甚鲜明。而这与少昊时代图腾崇拜的影响力有关。从社会组织形态上说,少昊时代(大汉口文化中晚期)“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27;鉴于图腾崇拜盛行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己逐渐趋向衰落”‘28,则过渡阶段的图腾崇拜的影响力自然弱于之前纯粹的母系氏族社会,图腾授孕观念也随之淡化。
“奇异诞生”这一功能的历史根源是作为徐夷起源阶段的少昊时代,徐堰王的卵生与少昊时代徐夷的鸟图腾崇拜相关,所以,卵生确实是该功能的原生形式。作为传说中的徐夷祖先及英雄,徐堰王被塑造为像鸟一样卵生的神异之人,这种设定隐含了群体与图腾之间的一致性,呼应了徐夷以东夷为源头的基本史实。同时,卵生这一原生形式在各篇异文中所保持的极高稳定性表明,尽
125“图腾主义是母系氏族的宗教。”参见海通著.何星亮译.图腾崇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中译本序3.
126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62.
127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2.
128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4.
管图腾授孕的观念趋于淡化乃至消除,徐夷及后世的徐氏宗族对鸟图腾的情感认同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与“奇异诞生”相关的其他成分是“生子者”,即徐堰王之母。该成分在传说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徐君宫人129”、“古徐国宫人”、“后宫娘娘”、“徐国国君有一个妃子”、“徐国的宫女”130。的表述来看,该成分的表现形式有二,一是男性最高统治者的多名女性配偶之一,二是为男性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女性仆从,两者均是男性特权阶级绝对统治之下的产物,而少昊时代的徐夷社会中恐怕还不具备相应的产生条件。在生产关系方面,家族私有制尚未发展壮大,氏族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聚落内部未见明显的贫富分化、阶级分层,呈现出一种较为平等有序的发展态势。”‘131‘在婚姻制度方面,虽出现了“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但“在对偶婚制充分成熟的条件下,突出表征也不过是由 ‘男嫁女’改变为‘女嫁男”,132,更不可能出现一夫多妻制。133
因此,现存异文中“生子者”这一成分的两个表现形式均是派生的。至于该成分的原生形式是什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对偶婚制己经能使子女确认自己的父亲;134其二,下一节论述将表明,传说中的徐堰王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该成分的原生形式也许是徐夷中某位尚未婚配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年轻女子(例如首领的女儿),这种无夫状态相当于“变相的处女”135。在徐堰王传说的流传过程中,随着男性特权阶级的崛起、氏族部落体制的解体、原
129 “女官名,汉置,也是皇帝的妃子之一,位次美人,高于采女。《后汉书·皇后纪》:‘及光武中兴,祈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缓,傣不过粟数十解。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己。’”贺旭志编.两汉职官辞典[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2008:355.
130。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丽区道元撰.陈桥骚点校.水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6.干宝,陶潜撰.搜神记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赵勇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泅洪县资料汇编〔M].宿迁:泅洪县广播电视文化局,2009:104.麻承照编.东钱湖的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4.台州市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路桥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6.
131‘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邱州博物馆编.林留根主编.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上[M_.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5 79.
132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1-192.
133 “无论专偶制家族或父权制家族……基本上都是近代的产物。……父权制家族……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摩尔根著.杨东药,马雍等译.古代社会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381-382.
134 “对偶婚。……子女既可确定母亲,也可确定父亲。”孙国华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45.
135 CAMPT3FT,T, T. The Masks of God: Occidental MvtholoevfM一New York:Vikine Press.l964:73.
始社会的终结,讲述者用男性特权阶级统治下的社会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形式取代了原生形式,这是现存异文中的两个派生形式的由来。
第二节接受并通过考验:从母弃水边到父弃野外,从犬龙相救到犬 相救
第二项功能“接受考验”与第三项功能“通过考验”在历史根源上紧密相联,因此在本节一并予以分析。两项功能在各篇异文中有如下表述:
“以为不祥,弃之水滨。独孤母有犬,名鹊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东归。独狐母以为异,覆媛之,遂蝉成儿。”136
“以为不祥,弃之于水滨。孤独母有犬,名曰鹊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媛之,遂成儿。”137
“宫女以为是不吉利的东西,丢到泅水之滨,被独孤母的一只狗叼去。独孤母用火将血块烘暖,血块破裂而出一小孩子。”138
“那妃子以为肉团是不祥之物,怕被徐君知道后自己要失宠,就命手下偷偷把肉团抛到河边。国君的夫人名叫独孤母,从没怀孕生产过,心地善良,为人仁慈,养有一只宠物猎犬,取名叫鹊苍。这日,猎犬鹊苍到那河边去走走,正好碰上那被人丢弃的圆圆肉团,便将它衔拖到家里,交给主人独孤母。独孤母左瞧瞧右望望,看勿出啥名堂,便以为是奇异之物,叫手下人升起火炉,搭起架子,将肉团搁在火上烘。烘了七日七夜,肉团里忽然爆出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139。
“徐君和宫中文武都认为是不祥,便密令将其撂到荒郊野外。宫中的一条谁也说不清它的年岁的老黄狗,竟于夜深黎明前,将肉蛋神不知鬼不觉地含回宫中,还径直地放到后宫娘娘的闺房床前。曙光启明,肉蛋破了浆,其中是个鲜活的男婴。”140
“以为不祥,弃之水滨。有犬,名鹊苍,衔卵以归。遂生)。”‘141
136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
137哪道元撰.陈桥释点校.水经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6.
138台州市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路桥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6.
139麻承照编.东钱湖的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4.
140赵勇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泅洪县资料汇编【M].宿迁:泅洪县广播电视文化局,2009:104.
141干宝,陶潜撰.搜神记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
“接受考验”这一功能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被抛弃,与该功能相关的其他成分是“执行考验的角色”与“执行考验的地点”。“通过考验”这一功能的表现形式有三个:一是被衔走后在温暖的环境下破卵而出,二是被衔走后在日出时分破卵而出,三是被衔走后破卵而出。与该功能相关的其他成分是“帮助徐偃王通过考验的角色”,有研宄者以该成分在《博物志》中的表现形式是犬为依据,得出徐夷文化因受到北狄文化的影响而蕴含犬图腾元素的结论。142结论固然没错,但论据不够准确,论证也流于表面。若立足于徐偃王传说的结构进行分析,可知这两项功能及相关其他成分的历史根源是“五帝”时代143徐夷所参与的部落融合过程,即徐夷的奠基阶段。
徐夷所直接源出的“伯益部是‘五帝’时代后期原东夷少昊集团后裔的总
代表”144。“五帝”时代部落之间的战争、结盟、通婚促进了“文化间的多元流动与交汇”145,为徐夷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正因如此,伯益或伯益之子若木才会在流传于世的多部徐氏宗谱中被奉为徐氏始祖。《锡山徐氏宗谱》卷四《凡例》记载:“伯益公为始祖。”146《江西辽宁徐氏宗谱?黄埠徐氏宗谱叙》载:“伯益,其始祖也。”147《江苏吴江徐氏宗谱》卷二《姓源》载:“大费是为伯翳,……大费生子二人,……一曰若木,若木之后夏时封于徐。”14S《四明细岭徐氏宗谱》卷一《姓氏溯源》载:“系伯益之子若木后裔,伯益佐禹治水有功,遂封其子若木于徐。……若木为国君,子孙以国为姓,若木便成徐姓始祖。”149
142参见王政.关于淮夷、徐夷文化中审美基因的初步考察[J].考古与文物,1994(04):78+81.
143“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6.)
“大体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由传说的炎、黄、蚩尤之间的三次部落大战拉开序幕,……首次在黄河流域建立起以黄帝部为首的大联盟;颛顼部、帝喾部相继主盟,大联盟趋向巩固。第二段落,即尧、舜、禹在位的时期,……三大集群间的力量对比相对均衡,……呈现出北狄、东夷、西夏轮流主盟的态势;……‘古国’林立,大联盟自身的政治结构也渐次成熟,并已初具早期华夏统一国家的雏形。第三段落,从禹传位于启开始,接连发生一系列的‘夷夏交争’,其间后羿、逢蒙曾相继占据盟主的位置;直到少康、后抒时期,夏部族的主导地位与‘家天下’的局面最后形成,中原部落大联盟才从此寿终正寝,正式蜕变为夏王朝。”(同上:20.)该时代著名的大部落首领(或兼及中原部落大联盟盟主)中,黄帝、尧源自北狄集群,炎帝、共工(鲧)、禹源自西夏集群,其余源自东夷集群参上书:21.)其中,蚩尤、颛顼、伯益、祝融、后羿源自少昊集团,帝喾、舜、皋陶源自太昊集团。(参上书:199+381.)
144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2.
“伯为后世所加诸侯之称,或又写作柏。益又作翳、羿等,都是一音之转,不离‘燕’的本音。”(同上)
145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97.
146徐家保,徐振清撰修.锡山徐氏宗谱[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91.
147徐德忠等纂修.江西辽宁徐氏宗谱不分卷[M].木活字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714(清康熙五十三
年):1.
148徐书城纂修.吴江徐氏宗谱卷二[M].刻本.合肥:稻香楼,1792(清乾隆五十七年):2.
149徐氏宗谱第八届编委会编.四明细岭徐氏宗谱上册[M].宁波:出版者不详,2009:22.
所谓伯益之子若木大概是指从庞大的伯益部中分化、发展出的一支部落,因为,“在尧、舜、禹相继主盟的阶段,伯益部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部落群体。……这时伯益部的控辖范围,就相当于原少昊集团的分布区。”150在从伯益部分化而出之前,徐夷与源自西夏集群、北狄集群的部落之间的冲突与交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与传说中的涿鹿之战、鲧窃息壤、大禹治水有关。第一阶段,蚩尤部率领东夷集群战胜了以炎帝部为总代表的西夏集群,却被以黄帝部为总代表的北狄集群击败,北狄选择与东夷结盟,由颛顼部重新统领东夷诸部落,151其中自然包括徐夷。之后北狄集群联合部分东夷部落击败了西夏集群,建立了黄帝部主盟的中原部落大联盟。152第二阶段,尧部主盟期间,鲧部因治水不力被流放至羽山,153即《禹贡》所载古徐州境内盛产长尾雉之地,属于徐夷的活动地域;《史记?五帝本纪》记为“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154,源自西夏集群的鲧部“变东夷”,说明鲧部可能与当地的徐夷长期通婚,进而加入徐夷隶属的伯益部并渐渐被同化。第三阶段,舜部主盟期间,夏后氏联合伯益部治理水患。《尚书?虞夏书?益稷》记载禹和益(应指当时的夏后氏首领和伯益部首领155)乘坐四种交通工具营救民众、运送食材。156《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他们考察山川走向、矿产分布、动物
150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5.
151《逸周书?尝麦解》载:“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命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第3694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18-219.)“‘蚩尤’之名……急读曰‘鸠’,……‘五鸠’原是东夷少昊集团的核心势力(引者注:即《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载“五鸠”),当大规模部落战争到来之时,蚩尤以部落酋长兼‘五鸠’首领的身份而成为东夷军事领袖,于是也成为北狄、西夏集群的主要敌手。”(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1.)“‘鸟师’显然是指东夷部落武装,冠以‘司马’二字,也不过是用后世官职指称‘鸟师’本由军事统帅统领。……这里的少昊为东夷总名(在传说中则为神名),实际与黄帝结盟者应是颛顼。”(同上:230-231.)
152参见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31.
153《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刘歆编.陈默
译注.山海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266.)《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昔尧殛鲧于羽山。”
(杨伯峻编.春秋左传注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90.)结合“五帝”时代中原部落大联盟的权
力体制推测,应是担任大联盟盟主的尧部首领以鲧部首领治水不力为由,将鲧部从中原驱逐至羽山。
154司马迀.史记[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3.
155“古史传说多称禹为夏王朝的建立者,实际上他仍然是盟主,他在夏后氏世系上的位置应大致相当于商
人的契和周人的稷。”(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36.)“‘伯’为后世所加
诸侯之称,或又写作‘柏’。益又作翳、羿等,都是一音之转,不离(燕’的本音。……《史记?秦本
纪》……大业即益,‘业’、‘益’一音之转,业、益为名号,‘大’乃尊称;大费之‘大’也是尊称,
‘费’则为‘凤’的转音。……首领的称呼却可以传承,所以业、益、费皆可通转。……‘伯益’的定称
可能较晚才通行。”(同上:222-223.)
156“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江灏,钱宗
28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种类以及各地民俗与疆域,益负责分条记录考察结果。157伯益部与夏后氏的合
作无疑会深化徐夷与西夏集群的融合。此外,伯益部还收服、吸纳了一批源自
北狄集群的部落。《史记?秦本纪》记载益在“平水土”后“佐舜调驯鸟兽,鸟
兽多驯服”15S,“鸟”、“兽”分别象征信奉鸟图腾和兽图腾的部落,因为,东夷
集群普遍信奉鸟类图腾,而“北狄集群则多兽类图腾”159。与此同时或稍晚,16°
传说中的若木因其父益助禹治水有功而获得封地、建立徐国。虽然若木受封的
说法应属后人附会(彼时分封制还未形成161),但至少说明徐夷己成为相对独立
的地域文化共同体。
徐夷在血缘与文化上既继承了东夷传统又吸收了西夏和北狄因子,因此,
为了彰显徐偃王作为传说中的徐夷祖先及英雄的合法性与神圣性,不仅需要体
现徐偃王与鸟类图腾之间的特殊关系,还需要体现其与西夏集群、北狄集群的
图腾一一前者“在最高级的蛇若龙图腾之下从属着众多的鱼类、爬行类及两栖
类动物图腾”162,后者多为兽类图腾一一之间的特殊关系。徐偃王传说的第一
项功能“奇异诞生”已经以卵生的形式暗示了徐偃王与鸟类图腾之间的亲缘关
系。但是,在“父系家族制度逐渐确立的”163“五帝”时代,图腾是亲属、祖
先的观念已经“演化为保护本氏族、本部落或本地区的保护神观念”164。与此
相适应,第二、三项功能以幼小的徐偃王被抛弃后在神秘角色的帮助下破卵而
出的形式,暗示了图腾对徐偃王的保护;若立足于传说的结构来看,就是徐偃
王在成为首领之前接受并通过的考验。
第二项功能“接受考验”在各篇异文中均表现为被抛弃的形式,因为该功
能原本就是为下一项功能“通过考验”作铺垫的。变异性在于与该功能相关的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7.
157《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记载:“禹伤父功不成,……遂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
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
之,故名之曰《山海经》。”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6:158.
158司马迁.史记[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24.
159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44.
16°按《四明细岭徐氏宗谱》,若木在伯益治水之后受封(参见前文),即舜、禹之际。按《无锡野史》,若
木在启即位后受封,参见张永初主编.无锡野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1.
161分封制形成于商代,“商人在夏朝原始内外服制的基础上,实行了分封制”。徐义华.商代分封制的产生
与发展[J].南方文物,2009(04):79.
162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44.
163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46.
164何星亮.图腾与中国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43.
两个其他成分,即“执行考验的角色”(简称“执行者”)和“执行考验的地点”(简称“执行地”)。“执行者”这一成分在现存异文中有四个表现形式:男性最高统治者的多名女性配偶之一(“徐君宫人”165、“古徐国宫人”166),受前者命令的人(“妃子……命手下”167),为男性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女性仆从(“徐国的宫女”16S),受男性最高统治者命令的人(“徐君……密令”169)。根据徐夷在“五帝”时代部落融合过程中的势力与地位判断,这些表现形式都是派生形式。
在中原部落大联盟建立之后,源自东夷少昊集团的“颛琐部逐步取代黄帝部的地位而上升为盟主”17°。伯益部作为颛顼部之后少昊集团后裔的领导者,在大联盟中仍保有强大的势力和较高的地位,从传说中禹、舜对益的态度里可见一斑。禹称自己若没有益的帮助是无法完成治水任务的。171舜同各部落首领商议由谁管理南、北方的鸟、兽图腾群体,众人一致推举益为合适人选,舜予以首肯,益谦让于他人,舜命益同他人一起担任该职。172鲧部在被流放至羽山后与当地徐夷长期通婚进而渐渐被同化,说明徐夷自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到‘五帝’时代末段,伯益部成为与夏人长期争衡的主要势力集团。”173总之,徐夷在部落融合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处于主动地位。相应地,传说中的徐偃王也应凭借先天的优势主动接受考验。不过,尚被束缚于卵中的徐偃王无法自主行动,而在徐偃王之父并未表现于文本叙述层面的情况下,与徐偃王关系最紧、最有资格代替徐偃王行动的就是徐偃王之母,即“生子者”。在“执行者”
165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郦道元撰.陈桥驿点校.水经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6.
166
干宝,陶潜撰.搜神记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
167麻承照编.东钱湖的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4.
168台州市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路桥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6.
169赵勇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泗洪县资料汇编[M].宿迀:泗洪县广播电视文化局,2009:104.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34.
171大费(引者注:伯益别称大费,参见前文脚注),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司马迁.史记[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24.
172《尚书?虞夏书?舜典》记载:“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江灏,钱宗武译注.今古文尚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1.)这段记载,从原始畜牧业的角度看,是舜让益掌管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但如前所述,若从部落融合的角度分析,则蕴含了伯益部收服、吸纳、同化来自北方、南方(原文“上下”所指,南北方位是相较于中原部落大联盟所处的黄河流域而言的)的信奉兽类、鸟类图腾的氏族部落。
173张富祥.东夷文化通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5.30
的四个表现形式中,能够同时表现“生子者”的形式是第一个(男性最高统治者的多名女性配偶之一)和第三个(为男性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女性仆从):但上一节己指出,这两个形式均为“生子者”的派生形式。不论是“生子者”还是“执行者”,其原生形式都有可能是徐夷中尚未婚配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年轻女子(例如首领的女儿)。两个成分的派生形式的产生原因也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执行地”这一成分有两个表现形式,仅有1篇泅洪县异文叙述为野外,其他异文皆叙述为水边,这也是该成分的原生形式,因为水在徐夷发展与部落融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类早期为便于生产与生活一般选择傍水而居石古徐州地处淮水北岸及黄海西岸,174徐夷在少昊时代和“五帝”时代皆在此地域活动;其中,祖居地及活动中心<今哪州市一带)位于淮水下游的两条支流沂水与泅水的交汇处一带。‘75王老师认为那州市岔河镇的十二进院落古城遗址和云坛山古墓遗址‘76就是徐夷聚居于此的遗迹。在十二进院落古城和云坛山之间,原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77连接两地(部分古河道保留至今,见图2. 2: 1中央有水之处),可见徐夷依然选择沿水聚居,此外,徐夷与西夏
174《尚书,虞夏书,禹贡》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徐州之域,东至海,南至淮,北至岱,·一淮、沂其又,淮水出胎替山,东入于海。沂水出艾山,西南入于泅。”艾南英辑.禹贡图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40-41.
175“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泅、沂,东入于海。”(艾南英辑.禹贡图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22.)“沂、沐、泅河原是淮河下游的3条支流,..河古名栖水。‘·‘一从山东沂蒙山太平顶西麓发源后,..一由山区进入平原,又沿山东古大陆西缘南流经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鱼合县和江苏省沛县、徐州市,直至淮安市北会入淮河。……下游沂水、泅水交汇处的下}. .... r}(吴宗越编‘沂沐泅河览胜〔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6:1-2.)秦代置下郑县,东汉至北魏有下歼国和下邱郡,皆地处今圣时l,l市一带。参见张冠星,王朝堂主编.邱县志Ln1] .北京:中华书局,1995:62-63>
176据遗址附近碑文及王老师介绍,云坛山古墓位于郊州市岔河镇桥北、桥南村东的云坛山顶,因“坛”与台谐音,当地人俗称云台山.古墓高18. 5米,面积为650平方米,周围用大块石头垒砌而成,中填五色土<引者注:即((禹贡》所载“惟土五色”的古徐州贡品,参艾南英辑禹贡图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43.),东西南北均为26米,从盗墓洞可分土质为多种土质,并加石块填垒而成。十二进院落古城位于云坛山南侧山麓。两处遗址的年代上起龙山文化时期下迄春秋时期,参见附录二访谈记录(四)。
177这条南北向的河流后称“祠水”,参见附录二访谈记录(四),
集群的融合也与水有关。首先,治理水患、考察水系的合作加深了徐夷与夏后氏的联系;其次,夏后氏选择与伯益部合作的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伯益部掌握了水系、水文的相关知识,而徐夷熟知淮、泅下游流域的情况,在合作中应当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现存异文中仅有1篇将“执行地”叙述为野外,也许此形式出自某位讲述者的个人加工。
关于第三项功能“通过考验”的表现形式,需要结合与之相关的其他成分一一“帮助徐堰王通过考验的角色”(简称“帮助者”)一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该功能的表现形式有三个。一是被衔走后在温暖的环境下破卵而出,178相应“帮助者”的表现形式有三个一一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以及她养的犬龙 (化身为犬的黄龙)‘79、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以及她养的犬、男性最高统治者的无子嫡妻以及她养的犬。二是被衔走后在日出时分破卵而出,180“帮助者”的表现形式是所有人不明的犬。三是被衔走后破卵而出,181帮助者的表现形式与上一个相同。如前所述,徐夷在血缘与文化上既继承了东夷传统又吸收了西夏和北狄因子,且东夷为主,西夏和北狄为辅,否则徐夷也不会将现实中的首领和传说中的祖先及英雄冠以含有“燕”字古音痕迹的“徐堰王”之通称。而西夏集群与北狄集群相比,前者与徐夷有更深的交融,因为徐夷与鲸部长期通婚,又与夏后氏合作治水。所以,在帮助徐堰王通过考验时,象征东夷集群的鸟类图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其次是象征西夏集群的鱼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图腾,最后是象征北狄集群的兽类图腾。据此推测,“通过考验”这一功能
178独孤母有犬,名鹊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东归。独狐母以为异,覆媛之,遂蟒成少L。”(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水经注》犬名记为“鹊仓”,其余一致。“被独孤母的一只狗叼去。独孤母用火将血块烘暖,血块破裂而出一小孩子。”(台州市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路桥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6. )“国君的夫人名叫独孤母,从没怀孕生产过,……养有一只宠物猎犬,取名叫鹊苍。这日,猎犬鹊苍到那河边去走走,正好碰上那被人丢弃的圆圆肉团,便将它衔拖到家里,交给主人独孤母。独孤母左瞧瞧右望望,看勿出啥名堂,便以为是奇异之物,叫手下人升起火炉,搭起架子,将肉团搁在火上烘。烘了七日七夜,肉团里忽然爆出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麻承照编.东钱湖的传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64.) 179后鹊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84.)《水经注》记“实”为“宴”,其余一致。
180当时宫中的一条谁也说不清它的年岁的老黄狗,竟于夜深黎明前,将肉蛋神不知鬼不觉地含回宫中,还径直地放到后宫娘娘的闺房床前。曙光启明,肉蛋破了浆,其中是个鲜活的男婴。”赵勇主编.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泅洪县资料汇编【M].宿迁:泅洪县广播电视文化局,2009:104.
181有犬,名鹊苍,衔卵以归。遂生儿。”干宝,陶潜撰.搜神记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
的三个表现形式中,原生形式应是被衔走后在温暖的环境下破卵而出;“帮助者”的三个表现形式中,原生形式应是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以及她养的犬龙。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代表徐夷在参与部落融合之前的本部落的母系远祖,她通过加热肉卵(用某种有保暖作用的物件盖在肉卵上,或将肉卵放在火炉上烘烤)使卵壳升温,帮助徐堰王打破卵壳,这与母鸟孵化雏鸟极为相似,因此这位年长女性相当于孵化雏鸟的母鸟。徐堰王与鸟类都是破壳而出,再次体现了徐夷的鸟图腾崇拜,象征了经过部落融合之后的徐夷对东夷内核的坚守。衔卵的犬龙的真身是黄龙,即徐夷所融合的西夏某部落的图腾;外表是犬,即徐夷所融合的北狄某部落的图腾。犬龙是年长女性的所有物,这正符合西夏和北狄为辅、东夷为主的特点。“通过考验”的派生形式,不论是被衔走后在日出时分破卵而出,还是被衔走后破卵而出,均无法体现徐夷内部东夷传统对西夏、北狄因子的控制。至于演变原因,前者仅见于1篇泅洪县异文,可能是某位讲述者的个人加工,兼或受到了东明传说中关于日光的表述的影响;182后者也仅见于《搜神记》所载异文,可能是流传过程中的偶然省略。“帮助者”的派生形式中,首先,单纯的犬的形象无法体现西夏因子,犬龙演变为犬是幻想中的事物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取代;其次,所有人不明的说法无法体现徐夷内部东夷传统对西夏、北狄因子的控制,而且此说仅见于2篇异文,可能是流传过程中的偶然省略;男性最高统治者的无子嫡妻的说法则是男性特权阶级确立绝对统治地位及一夫多妻制形成之后的产物。
小结
徐堰王传说最初是流传于徐夷内部的祖先诞生传说,其中蕴含了徐夷源出东夷集群的文化传统,以及与黄河流域的西夏集群和北狄集群的文化交融。
第一项功能“奇异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徐夷的起源阶段,即少昊时代。该功能的原生形式是卵生,源于少昊时代徐夷的鸟图腾崇拜。与该功能相关的其他成分是“生子者”,原生形式是徐夷中某位尚未婚配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年轻女子(例如首领的女儿)。进入“五帝”时代后,徐夷的奠基阶段,即徐夷所参与
182 稿离国王侍裨有娠,王欲杀之。掉曰:‘有气如鸡子,从天来下,故我有娠。’”干宝,陶潜撰.搜神记
搜神后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4.
的部落融合过程,是第二项功能“接受考验”和第三功能“通过考验”得以产生的历史根源。“接受考验”的原生形式是被抛弃,与该功能相关的其他成分是“执行考验的角色”(原生形式是徐夷中某位尚未婚配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年轻女子)和“执行考验的地点”(原生形式是水边);“通过考验”的原生形式是被衔走后在温暖的环境下破卵而出,与该功能相关的其他成分“帮助徐堰王通过考验的角色”的原生形式是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以及她养的犬龙。究其原因,徐夷在血缘与文化上既继承了东夷传统又吸收了西夏和北狄因子,且东夷传统传统为主,西夏和北狄因子为辅;与此相呼应,第二、三项功能以幼小的徐堰王被抛弃后在神秘角色的帮助下破卵而出,暗示了东夷、西夏、北狄三方图腾对徐堰王的保护。徐夷在部落融合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处于主动地位;相应地,传说中的徐堰王也应凭借先天的优势主动接受考验。鉴于尚被束缚于卵中的徐堰王无法自主行动,而在徐堰王之父并未表现于文本叙述层面的情况下,最有资格代替徐堰王行动的就是徐堰王之母,所以“执行考验的角色”与“生子者”的原生形式相同。水在徐夷发展与部落融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执行考验的地点”的原生形式是水边。
后来,随着男性特权阶级的崛起、氏族部落体制的解体、原始社会的终结,“生子者”演变出两个派生形式:男性最高统治者的多名女性配偶之一,为男性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女性仆从;“执行考验的角色”演变出四个派生形式:男J胜最高统治者的多名女性配偶之一,受前者命令的人,为男性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女性仆从,受男性最高统治者命令的人。此外,由于某位讲述者的个人加工,“执行考验的地点”演变出派生形式:野外。又由于某位讲述者的个人加工 (兼或受到东明传说的影响)、流传过程中的偶然省略,“通过考验”演变出两个派生形式:被衔走后在日出时分破卵而出,被衔走后破卵而出。又因为男性特权阶级确立绝对统治地位和一夫多妻制形成,以及传说流传过程中的偶然省略和幻想中的事物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取代,“帮助徐僵王通过考验的角色”演变出三个派生形式:独居且无子的年长女性以及她养的犬,男性最高统治者的无子嫡妻以及她养的犬,所有人不明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