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宿迁市大运河文化资源调查表 (物质类) 泗洪具陈圩乡-编号1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尹笑非老师,是她将我领入了民俗学领域的大门。
从本科专业课《中国民俗学》的期中作业起,到上创项目论文,再到研宄生专业课《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的课程论文,尹老师指导我完成了各类课题,这次硕士毕业论文也是如此。从开题到撰写,再从修改到答辩,全都离不开她的悉心指导。她不仅关心我的学业,还关心我的身心健康,是一位真诚、善良、温柔、细心、有学问、负责任的导师。
第二,我要感谢本文涉及的所有访谈对象:邳州市的王如坤老师、镇江市润州区徐王庙的住持和香客及附近的村民,因为有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我才能顺利完成访谈,并且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尤其是王如坤老师,为我在邳州市的田野调查提供了热情而又细致的帮助,更让我领略到一位民间文化集大成者开阔的视野与坦荡的胸怀。我还要感谢邳州市文化馆、徐州市文化馆、宿迀市文化馆、泗洪县文化馆、泗洪县陈圩乡文化站、泗洪县半城镇文化站、镇江市润州区蒋乔街道办事处的诸位工作人员,他们向我提供了珍贵的地方史志资料以及访谈对象的联络方式。
第三,我要感谢文艺学专业的所有任课老师的倾囊相授,感谢负责研究生教务的陈老师的辛苦工作,感谢辅导员吴老师的无私奉献。
第四,我要特别感谢华东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钱老师,在我陷入情绪低谷时,拉住了我挣扎着求援的双手,倾听我的苦闷,缓解我的焦虑。
第五,我要感谢我的好友佩茹和圣兰,感谢我的室友小鹿和诗诗,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他们陪我完成了田野调查。一直以来,照料我的生活,理解我的选择,支持我的决定。他们无私的爱犹如寒风里的暖衣、长夜中的明灯,激励我冲破黑暗、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