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怪才:徐渭传
江兴祐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畸人怪才:徐渭传/江兴祐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2
ISBN 978-7-213-03800-6
Ⅰ.畸... Ⅱ. 江... Ⅲ.徐渭-传记 Ⅳ.K825.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12164号
书 名:畸人怪才:徐渭传
作 者:江兴祐 著
责任编辑:陈 雨
责任校对:叶 宇
制 作: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字 数:22.8万
版 次:2012年12月第1版
版 本:1.00
ISBN:978-7-213-03800-6
目 录
第一章 畸零身世
宦门庶子
神童之誉
生离死别
考取秀才
第二章 人海浮沉
入赘潘家
结社越中
祸不单行
失遇而返
第三章 上下求索
结庐穷巷
师从季本
诗慰逐臣
属意绘事
第四章 书剑奇情
结识唐顺之
献诗俞大猷
抗倭三战役
心系南词
第五章 戎幕生涯
犹疑入幕
捉刀献文
寄意《四声猿》
长诗献寿
第八次应试
第二次入闽
第六章 狂生末路
寄人篱下
九死九生
杀妻疑案
狱中七年
第七章 南北奔波
编纂县志
漫游江浙
作幕宣府
寄意翰墨
第八章 贫病残年
京师恩怨
杜门深居
贫病交加
回眸往事
第九章 身后声名
后 记
徐渭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总 序
万 斌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引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赵孟、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
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后 记
原计划于2005年年底交出的书稿,直到今天才杀青脱手,拖延时间长达一年半之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在于对资料的收集、比勘、分析、整合花去笔者不少的时间。尽管有关徐渭的传记已出版过几种,但在传主生命历程中的许多事件,多有相互抵牾之处,而对一些细节的叙述又往往语焉不详。现存的典籍如《明史》以及袁宏道、陶望龄等人所作的传记,大都是粗线条的,而与徐渭同时代或者稍后出现的记载,又大都相互矛盾或掺杂夸张虚饰成分,需要进行认真的考辨和厘定。其次,对引用典籍的解读也耗费了笔者不少的精力。这种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这就涉及到对具体事件中人物及行为的梳理,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如果说本书尚有价值可言,其价值就体现在上述两个方面。
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根据丛书体例的要求,这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徐渭一生命运多舛,遭遇坎坷,而又多才多艺,心怀壮烈。对这样的传主,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几乎不是本书所能完成的。因此,本书第九章采用以材料说话的方式来撰写,大量引征了几百年来人们对徐渭的评论,其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些理解的依据。读者或许能从中解读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徐渭历史价值的多种审视以及审视角度的转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前人及当代学者大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徐朔方先生的《徐渭年谱》为笔者查检资料提供了不少线索和便利。如果没有这些研究成果的铺垫,本书恐怕至今还没有脱稿。在此,笔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兴祐
2007年7月8日于杭州
参考文献
《徐渭集》,徐渭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明实录》,台湾史语所1962—1968年影印本。
《明文海》,黄宗羲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黄宗羲全集》(增订版),黄宗羲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绍兴府志》,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徐文长》,徐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
《徐渭》,何乐之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徐文长评传》,骆玉明、贺圣遂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徐渭》,李德仁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徐渭与心学》,张鉴著,线装书局2006年版。
《东方畸人——徐文长传》,丁家桐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朔方集》,徐朔方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绘画史》,潘天寿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徐渭画传》,周时奋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崔瑞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第八册),蔡美彪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明代海外贸易》,李金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代政治史》,张显清、林金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严嵩传》,张显清著,黄山书社1992年版。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徐渭论稿》,张新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佚名撰,《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第十六辑。
《筹海图编》,胡宗宪编,《四库全书》本。
《倭变事略》,采九德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明代戏剧研究概述》,宁宗一、陆林、田桂民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明代戏曲评点研究》,朱万曙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明代的宦官和宫廷》,温功义著,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胡宗宪评传》,卞利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明代内阁政治》,谭天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谭坤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晚明史》,樊树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徐渭》,紫都、马刚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徐建融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晚明思想史论》,嵇文甫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看了明朝就明白》,王春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陆王心学研究》,刘宗贤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