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吉徐氏家訓、宗約
敬天
天者,理也。天理渾然在人心中,只要自家心上過得去,便合天理。世人全然不曉, 一味胡
行亂作,連自家的心都瞒味了。甚有一種凶暴之人,背理逆天,天如何容得?孔子曰:“獲罪於 天,無所禱也。”人於難鳴昧旦,時時刻刻,問心過得去,便是敬天。
敬祖
祖宗是我之所自出。四時祭祀,無非報本。祭品隨家贫富,只要一點敬心。雖疏食菜羹, 務要清潔。行禮不可草率,虚應故事。墳墓须時時看管,不可令牲畜、樵牧昨踐。若或不敬,是 焉忘本,祖宗必不庇蔭。
忠上
天下人民,對於所事之人,皆謂之上,皆宜劾忠。作官的,貪酷害民,便是不忠。做百姓的, 不肯纳糧纳税,不守本分,亦是不忠。貪酷害民的官,子孫必不昌。赖糧抗税、不安本分的百 姓,家道必不興。此不忠之報也。人不可不省。
孝親
人無父母,烏有此身?多少勤勞,多少爱惜,方得養育成人。若或不孝,天理難容。故不孝 之人,天必生不孝之子以報之。自古及今,昭昭不爽。諺云:“汝不孝親誰孝汝?養兒方知父母 恩。”此言有味,可以深思。
兄弟
兄弟一塊肉,同氣連枝,除却自己,無有親似兄弟者。倘有性情乖張,動不循禮,亦當念父 母分上,讓他幾分。若分分寸寸輿之計較,感情必傷。父母見其不和,雖日食膏粱,衣以錦繡, 亦無樂趣,即死亦不能瞑目於地下矣。况兄弟不和,其家必敗。推其不和之由,往往聽妻妾枕 畔之言,輿奸人挑唆,妻妾見小,奸人離間,從中取利。於此二者,均宜嚴防,自能友于兄弟,可 慰父母希望。古人有言,和氣致祥,不欺我也。
教子
小兒六七葳時,智識漸開,教之識字。七八葳即入校讀書,大則功名成就,小則識字明理。 世間第一要事,若父母有子,不教讀書,任其邪心野性,竟成惡人,做盗賊、犯刑患,皆由於此。 會幾見讀書明理之人,肯焉盗賊者乎?無論如何窮困,必須設法讀書。平日教之勤,教之儉,教 之早起宴眠。即有餘財,不令妄用。諺云:“習慣成自然。”若幼時姑息,不知教訓,後必亡身敗 家,反不若無子之焉樂也。
戒懲
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昔年友人完婚,其師命之曰:夫妻情好,緣分百年,當放得 長遠,不可一二年中便用盡了云云。開之令人悚然。少年血氣未定,宜以死生焉鑒,加意保養。 假使貪戀傷生,非獨不得終養父母,反貽哀戚,焉大不孝。且無子則焉絕嗣之鬼,至多悠之人, 生子精氣不足,難保長命,皆一時不謹之故也。至别家妻女,雖行止不端,切不可妄生奸心,致 損陰德。至宿妓尤屬不宜,花柳之鄉,多染贜病,往往累及妻子。萬惡淫焉首,古有明訓。天地 鬼神,時鑒臨之。
自反
人之相爭,相關無已者,只是看得自己是,看得他人不是。若能設身處地,將他比作我,將 我比作他,便知我亦有不是所在。昔范忠宣有言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人雖至明,恕已則 昏。”苟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聖賢地位也,豈僅息爭解關而已哉?
勸善詩坩後
父母
孝弟相連本一端,古人亚說可参觀。弟兄夫婦皆和睦,父母心頭自喜歡。 莫道形容似去年,今年親已鬓毛斑。却愁来日無多少,急早承歡向膝前。 欲把親恩數一回,天高地厚總難猜。我能數盡青絲髮,惟有親恩數不來。 人生養子最艱辛,養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親如爱子,世間不孝有何人? 父母如當有過時,必須幾諫莫遲疑。細將道理從容說,話到真情自改移。 一家内外盡相安,父母心頭自喜歡。媳婦賢良兒孝順,不清間處也清開。 但教雙親不凍餓,简人凍餓有何妨?况且頭上青天在,孝子終須有下場。
兄弟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些小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輿兒孫作様看。 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財物莫相爭。 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馬弟兄。 兄弟同居莫積私,恐無好日到他時。此中自有天公在,暗裹安排你不知。 莫聽旁人背後言,恐因間話起爭端。我今有個良方法,做啞装孽兩下安。 莫說是非莫罵人,歡歡喜喜在家庭。 一團和氣天開眼,勝念南無觀世音。 婦人大半爱分家,總說諸人欺负他。全仗男兒明辨理,連枝爱護自芳華。
婦人
誰家媳婦大如天,不受公婆半句言。你不敬親誰敬你,依然留輿後人看。 孝顺公婆在在宜,將來報應不差池。堂前椅子輪流坐,媳婦終有做婆時。 婦人總以忍為先,妯娌諸姑樂自然。識得逆来須顺受,不虧人處有青天。 贫富窮通總在天,終朝怨憾亦徒然。能從苦處求安樂,和氣致祥自古然。
兒女
爱兒爱女在心頭,從小須將野性收。試看家門親戚内,幼時嬌養大來愁。 年紀輕輕未長成,性情言語要和平。先從孝悌端根本,如此方纔是好人。 小兒最易害生靈,害了生靈罪不輕。家長時常须教訓,待人待物要慈心。
繼母
前母孤兒最可憐,後娘撫育要周全。須知戴孝披蘇日,他輿親生是一般。 不管前兒做壤人,只圖得菌好名聲。後娘如此心陰險,縱子焉非罪孽深。 你輿夫君是一人,前兒前女若親生。饑寒病苦都關切,他日方能孝你身。
行事
戒酒還當要自持,臨杯少飲最相宜。試看酒醉遭殃者,醒後災生悔已遲。 戒色應如臨大敵,存心常若鬼神隨。若然一步來行錯,奇禍奇窮悔莫追。 淫人只道人不知,那曉青天不可欺。焉君一一來記帳,非常惨報即相隨。 從來淫惡最難逃,即速回頭保守牢。更要勸人不二色, 一生清節是英豪。 戒財即是戒貪心,可歉財奴死守金。何不分些行善事,隨緣方便福來臨。 戒氣以忍最為真,心意和平大地春。莫道受辱非漢子,從來天佑噢虧人。
何事紛紛爭一墙,讓他幾尺殆何妨?萬里長城依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某相國因子舆 鄰人爭墙,以此戒之。
省察
心過多多不一端,各人檢點莫嫌煩。 一端改得一端好,無愧寸衷夢亦安。
人騎駿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常言飽暖生淫悠,又道饥寒起盗心。但能守富安貧苦,頭上青天不绝人。 十分智巧用三分,留下七分輿子孫。若把十分都使盡,兒孫多半不成人。 我會饒人不是癡,寬洪大量怨来稀。試將冷眼看螃螂,任爾横行到幾時? 禍福無非自己求,不安本分定多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强出頭。
交往
朋友本在五倫中,仗義竦財彼此同。如若家寒須盡力,千金一諾是英雄。 朋友之妻不可欺,虧心作去有天知。待當果報臨頭日,徒自捫心後悔遲。
節用
量體裁衣最得宜,銀錢不可不矜持。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 可憐世上守財奴,刻薄成家天理無。等到死時帶不去,子孫不久賣田盧。 打扮兒童捨得錢,衣裳鞋鞭揀新鮮。只圖好看撐門面,過費將他福折完。
焉善
自己知道自己錯,切莫游移憚改過。改得過時見得天,不然見天無閃躲。 畜生原是人来變,人畜輪迴古到今。不願披毛亚帶角,勸君休使畜類心。 婦女不必去烧香,只要誠心對上蒼。自有堂前活佛在,急宜顶禮獻膏粱。 菩薩本是軟心腸,不爱東西爱善良。孝敬雙親重夫主,此心勝似去烧香。 積財不如積德好,積德之人自温飽。而且後代子孫賢,天理從來不顛倒。 不能噢素奉長齋,特殺之端切莫開。就遇婚喪輿祭祀,也宜惻隱在心懷。
防火
火起無常勢莫當,時時刻刻要提防。堆柴積草虚空處,莫近茶爐舆竈旁。 早把廚房檢點清,何須消夜坐深更。缸中水少宜挑满,炭滓柴灰看菌明。 常恐家庭犯火星,總宜為善格天心。 一門孝友祥雲護,荧域回車百福臻。
此詩乃天籟,令小兒熟讀,形之歌泳,培養性靈,以属入德之門。雅俗所弗計也。慰園 老人集。
宗 約
一、婚姻
甲:嫁娶宜遵婚律,不得過早。
乙:凡議婚,宜察男女之性情,业家庭習慣相等,然後結親。不得徒慕富貴,貽終身之憂。
丙:結婚固由父母主持,然亦须商之族長,詳議可否?不可議及货財,致違男女之本願。女 家圖財而不擇婿,男家圃財而不擇婦,流弊滋多。
一、喪葬
甲:族中有喪不拘親疏。如無事故,得耗均應赴吊。臨喪舉哀,按照服制,立製孝服服之。 乙:族人书唁,主人待之以禮。不設酒肉,外客不在此例。
丙:葬必擇地,然不可泥風缢之說。朱子有言,水泉、風衊,皆宜預防。但求他日不焉道路、 不焉城郭、不焉窯寵,又焉耕種所弗及,斯焉佳壤。惟墳域不必太大。如能祖孫、父子同域固 佳,否則另選高燥之地亦可。倘有無力營葬者,合族代謀,以免暴露。
丁:古者喪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各有定期。今人往往以柩不速出焉孝。又或焉風水之 說所俣,遷延葳月,以致生死兩不相安。不孝之罪,莫此焉甚。擬以後葬期,無論如何,不准太 遠,以三個月焉限。如殁於冬日,地凍不宜啓土,亦可稍緩,但须通知族長,聲明理由。如有不 守規訂,故意遲緩,即由族長邀集族人,以家法重責,业一面勒令安葬。
一、嗣續
甲:不孝以無後焉大。如嫡室不能生子,不妨選置側室,以延嗣續。倘仍無嗣,則於近支擇 親且賢者,以焉之後。
乙:無嗣立後,宜遵宗法,先於同父周親内序立。無則從堂兄弟暨五服内兄弟之子擇立。 如均無人可立,亦准兼祧。
丙:異姓亂宗,例禁甚嚴。如有抱養異姓之子焉嗣者,除將抱養之子勒令歸宗外,仍將抱養 之父母懲以家法,以焉亂宗者戒。
丁:族人或膺差異地,或謀生他鄉,因而病故者,其子孫無論有力無力,均應早日扶襯回籍, 俾正首邱。但不得以三月之例限之。
一、祭祀
甲:祭祀规則,於宗祠章程内另訂之。
乙:祭田現在無多。此後凡富而有力者,或量力捐助,或有絕産亦儘數撥歸,以備將來族中 一切公益之用。
丙:景和祖到吉,即住永吉縣即吉林府之尚禮鎮九台二道溝。即於此建立宗祠,示不忘本。 丁:祭日亦於宗祠规則中规定之。
一、和族
甲:族中婚嫁、喪葬各事,實在無力者,由族長查明情形公議,由本族有力之家量焉資助,或 由宗祠公款内協濟以完成之。
乙:族中有事或犯禁戒,必先由族長評論是非,以了結之。若或不遵,即由族長招集阖族於 宗祠内,以家法治之。以期改過自新,仍敦和好。如理曲者桀驚不馴,再由族長送官懲治。
丙:族中有事,若不請族長評論,遽訟之於官者,即焉顯違家法,由族長招集族人於宗祠中 究治,亚鳴之於官,以違家法論。
丁:族中如有忤逆不孝者,其父母不能處罰,即由族長送官懲辦。
戊:有服尊長,無故欺凌卑幼,由族長察明罰款充公。無服者從重。如或不遵,公同送官。
已:族中如有引誘幼愚子弟睹博,避蕩及違法之事, 一經父兄控訴族長,立即查明引誘之 人,重責不貸。
庚:族中人類不齊,倘有不肖子弟不遵約束,膽敢欺凌鄉愚, 一經指控,族長立即招集族人 扭至祠堂重責,以示懲儆。
(徐鼐霖修《[吉林永吉]吉林永吉徐氏宗譜》 1929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