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我们祖国的各个民族简介服饰和图腾
族谱
我们祖国的各个民族简介服饰和图腾
2015-03-081193

 中国大陆认定的各个民族:

汉族

 

阿昌族

 

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藏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傣族

 

德昂族

 

东乡族

 

侗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赫哲族

 

回族

 

基诺族

 

京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拉祜族

 

黎族

 

傈僳族

 

珞巴族

 

满族

 

毛南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族

 

仫佬族

 

纳西族

 

怒族

 

普米族

 

羌族

 

撒拉族

 

畲族

 

水族

 

塔吉克族

 

塔塔尔族

 

土家族

 

土族

 

佤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仡佬族

 

裕固族

 

壮族

高山族各部:

阿美族

  人口约十四万人,自称是远古燧人弇兹氏后代伊奘诺美族的黑齿分支后裔,主要居住在花莲北部的奇莱平原至台东、屏东恒春半岛等狭长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区。阿美族能歌善舞,台湾较受欢迎的职棒、篮球明星有许多是阿美人。社会组织是部落,以男子的年龄大小组成严密等级,部落有头目负责,实施任期制和遴选制。阿美族的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天主教、基督教,祭拜受到普遍重视。阿美族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赘女方和为女方家庭干活。民族制品有制陶、藤编和织布等。

 

泰雅族

  人口约九万人,自称是远古帝喾之子河南沈丘晋阳叄星主司秋官实沈的后裔。居住在南投县埔里至花莲连线以北地区。埔里是台湾全岛地理位置中心,以盛产蝴蝶闻名于世。该镇周围虽是现存平埔族较为集中的地方,但该镇以北的南投县、台中县、花莲县、宜兰县、台北县的雪山山麓,生活着泰雅族。泰雅族人以狩猎及山田烧垦为生,民族性格剽悍勇猛。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神灵。民族喜爱的颜色是红色,衣服分为七个系列。工艺品以织布、藤编为代表。泰雅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较好、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排湾族

  人口约六万多人,自称是中华方舟大地湾三眼蛇分支的仇夷黑齿后裔,主要居住在屏东县的八个山地乡与台东大武太麻里乡。排湾族内等级分明,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等级,前三个为特殊阶层。宗教信仰为多神教和祖灵信仰。排湾族是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尤其是服饰是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最为华丽典雅的,以刺绣宗教信仰神灵为主,刺绣色彩以橙、黄、绿为主色。雕刻、陶壶、古琉璃珠是受到人们欢迎的珍品,其中陶壶是头目家族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手工艺品有藤编、竹编和月桃席等。

 

布农族

  人口约四万多人,自称是远古炎帝神农氏仲家凿齿分支的布依支后裔,主要居于中央山脉两旁、海拔1000~2000米的花莲、高雄至台东的山区,是典型的高山族。布农族分为卡社群、郡社群、卓社群、丹社群、峦社群和兰社群。以山田烧垦和游耕为生,对于农作的祭仪复杂和隆重,布农人相信,歌声越和谐、优美,天神越高兴,今年的小米就会丰收。宗教信仰是天神,手工艺品是藤编。只是在布农族的庆典活动中,没有舞蹈动作,只有炫耀武功的跳跃动作。

 

卑南族

  人口约一万多人,自称是上古帝喾之子商丘火星主司春官阏伯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台东平原的卑南乡一带,祖先包括石生的知本系统和竹生的南王系统,清朝康熙年间曾被册封为“卑南大王”,邻近的阿美族和排湾族都要向其纳贡。卑南族之所以有如此实力,是因为这一民族保持男子训练制度,流行的“少年猴祭、大猎祭”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民族内部设立祭师和头目,信仰传统宗教和天主教。手工艺品是藤编篮子。著名台湾歌手张惠妹,就是卑南族酋长的女儿,母亲是阿美族人,因此她还具有卑南族“公主”的特殊身份哩。

 

鲁凯族

  人口约一万多人,自称是古颛顼帝属下八恺之一黑齿蚩尤鲁山苗支三苗百步蛇的后裔,世代居台东县卑南乡、屏东县雾谷乡、高雄县茂林乡等地。鲁凯族是个内部制度严谨的部落社会,分为头目、贵族、勇士、平民四个世袭等级,等级可以随着婚姻而改变,社会内部重男轻女。宗教信仰为造物主和祖灵,其中头目家族起源传说的百步蛇,更是族人祭祀和敬重的对象。陶壶、琉璃珠、藤和竹器、刺绣是民族工艺品。

 

邹族(曹族)

  人口约七千多人,自称是古颛顼帝属下八恺之一邹屠氏陬訾氏后代祝融氏安人凿齿的后裔。1998年10月28日由原名“曹族”易名而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和南投县信义乡,称为北邹;南邹则居住在高雄三民乡和桃源乡。两族语言、服饰和社会组织大同小异,祭典仪式不同。全族分为大社、联族、氏族、亚氏族四个部分。历史上邹族曾经盛行男子集会所,少年必须进入夜宿会所,接受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狩猎的训练。宗教信仰为超自然的神。以狩猎为生的邹族人,皮衣和皮帽是族人节日时的主要打扮。手工艺品主要是皮革制品和藤编篮子和网袋等。

 

赛夏族

  人口约有七千余人,自称是古炎帝神农氏后代鬼猴夸父氏凿齿分支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新竹和苗栗县交界的山区。赛夏族又分为南北两支,各有一名头目,各家族的长老地位崇高。族内盛行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定为姓氏。其宗教信仰是超自然神和祖灵、矮灵,两年一次的矮灵祭是主要宗教活动,其它不同的祭祀由不同的姓氏主持。他们在建筑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竹制品,形成了鲜明的竹文化。

 

雅美族

  人口约四千人左右,自称是远古蚩尤帝后代三苗方牙氏之三毛黑齿分支的后裔,主要居于距离台东外海四十九海哩的兰屿岛。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此族与菲律宾巴丹岛时有来往,生活习性、语言相近,古老传说中也有雅美族和巴丹岛来往的故事。雅美族是历史上唯一没有“猎头”习惯的高山族,由于居住海外,捕鱼业较为发达,全年的岁时祭仪也是由捕鱼活动为主。由于兰屿不仅炎热且位于台风的要冲,因此当地盛行地下穴居屋。社会内部没有头目,以各家族长老为主、血统家庭为主体。在少数民族中,雅美族是唯一具有冶金工业的民族。

 

邵族

  人口约二百八十余人,自称是古颛顼帝属下八恺之一蚩尤百濮部族凿齿的后裔,主要居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和水里乡顶村的大平林。2001年8月8日台湾行政当局将其定为高山族第十族。邵族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农耕和山林采集为生,农业作物主要是板粟、蕃薯和花生为主。杵音之舞是邵族在丰年祭中重要组成部分,“湖上杵声”成为日月潭八景之一。此外还有播种祭、狩猎祭、拜鳗祭、丰年祭等。宗教信仰是祖灵信仰,分为最高祖灵和氏族祖灵。族内的手工艺品为自己揉制的皮革和自己纺织的麻布。

  

  平埔族各部:

凯达格兰族

  凯达格兰族原来分布在台北盆地,自称是古颛顼帝属下八恺之一邹屠氏三苗百步蛇分支的后裔,主要社群有三十二个社,现存在台北附近有少数外,大都不明。

 

图片待帖

雷朗族

  雷朗族为台湾原住民之一支,自称是古颛顼帝属下八恺之一邹屠氏三苗百步蛇分支的后裔,曾被台湾当局归类为平埔族之噶璃葡族。主要分布在台北、中和、三峡一带,及桃园县一些地区。以鱼猎、种薯等方式维生,大至在大台北盆地西部、南部和桃园一带的水陆地域活动。大约在清朝乾隆时期前后,被陆续前来垦拓的福建移民所冲散,该族群现已绝迹,难觅影像,已经皆被汉民族同化了。

 

噶玛兰族

  噶玛兰族生活在宜兰平原,有二十个社,按服装颜色分为两个大支:一称白衣噶玛兰,以捕渔为主;一称乌衣噶玛兰,以农耕为主。现族人主要居住在宜兰、花莲沿海公路沿线。

 

道卡斯族

  道卡斯族的生活区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要社群有十六社,至今人口还有不少。

 

巴则海族(巴宰族)

  巴则海族活动区域以丰原为中心,共有十六个社,今主要分布在台中县、丰原及南投埔里镇一带。

 

巴布拉族

  巴布拉族是台湾少数民族之一。该族在荷兰侵略者霸占时期(公元1624~1662年)、郑成功执政时期(公元1670年)以及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都因发动大规模的反抗而被征讨镇压,造成势力大为衰落。由于原居区域的土地被占领,生活极其艰辛,各社自清道光年间起陆续移至埔里地区。巴布拉语发音的地名,可确定为沙鹿。巴布拉族包括东螺社(在今彰化县二水乡、田中镇、北斗镇、田尾乡、埤头乡与溪湖镇一部分)、二林社(今彰化县二林镇大部分、芳苑乡、竹塘乡等地区)、阿束社(今彰化县和美镇、伸港乡、线西乡)、猫雾捒社(今台中市、乌日乡)、马芝遴社(今彰化县鹿港镇、福兴乡、埔盐乡与秀水乡一部分)、眉里社(今彰化县溪州乡、埤头乡、竹塘乡的南部)、半线社(今彰化市彰南区)、柴仔坑社(今彰化市香山里)、西螺社(今云林县西螺镇)等。今巴布拉族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台中县大甲溪以南、大安溪以北的海岸平原,主要居住在南投县埔里镇。

 

 

图片待帖

巴布萨族(猫雾拺族、猫雾族)

  巴布萨族又称猫雾捒族、猫雾族,为台湾原住民,即当年荷兰侵略者所称的“虎尾垄人”,共有七个社团,主要分布在大肚溪以南至浊水溪之间的沿海区域,包括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西南边缘地带,包括:猫雾捒社(台中市南屯),马芝遴社(彰化县鹿港镇),眉里社(彰化县溪洲乡),半线社(彰化县彰化市);柴坑仔社(彰化县彰化市),阿束社(彰化县彰化市);二林社(彰化县二林镇);东螺社(彰化县埤头乡);西螺社(云林县西螺镇)等地。

 

和安雅族

  和安雅族,他们的活动区域在台中县雾峰乡以南,台南县新营镇以北的靠山平地,共有十三个社,主要居住在南投埔里镇。

 

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为台湾原住民,清朝时期称之为“平埔熟番”,是台湾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势力最强的一族,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到恒春半岛之间。公元十九世纪因汉族移民争地,部份西拉雅族人逐渐东迁移往台东、花莲一带,有相当的族人全部汉化,失去传统风俗及语言。西拉雅族人在近年来发起了“正名运动”,要求当局承认其原住民身分,台南县政府在2005年率先认定西拉雅族为“县定原住民族”。其本族主要有四大社:目加溜湾社(八掌溪下游到曾文溪下游),麻豆社(急水溪上游以南到曾文溪之间),萧垄社(曾文溪到盐水溪之间),新港社(盐水溪以南到二仁溪以北之间);除了四大社之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社团如大目降社、卓港社、大杰颠社、焦吧年社、芊匏社等。

 

 

图片待帖

水沙连族

  水沙连族为台湾原住民,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目前主要分布在日月潭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