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周王朝-晋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族谱
周王朝-晋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2015-03-08717

  晋国:

  晋国,西周至战国早期的姬姓大国,开国君主为周成王的弟弟姬虞,字子开。晋国诞生于周成王的一句玩笑话。

  周成王即位之时年龄太小,仅十二岁,王室由周公旦和召公]摄政,由此引发生了“三监之乱”的叛乱事件。当时,地处山西翼城的远古尧帝后裔建立的唐国也参加了叛乱。后周公旦在三年东征期间,不但灭了叛乱的纣王之子武庚,也镇压了许多参加叛乱的方国,同时也灭掉了这个古老的唐国。

  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93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与幼弟姬虞拿着梧桐树叶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手持的一种玉器),然后对姬虞说:“我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唐国做诸侯吧。”当时在身边的太史立即请周成王选择吉日立姬虞为唐侯。周成王不以为然的说:“我是同弟弟开玩笑呢。”但史官却认真地对周成王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周成王无奈,只好把姬虞封到唐国作了诸侯,侯爵,建都于翼(今山西翼城),这就是历史上“剪桐封弟”或“桐叶封土”的故事。在上古时期,弟弟被称作“叔”,故而姬虞又称唐叔虞。

  姬虞逝世之后,其儿子姬燮父继位,因迁建宫室于晋水旁边,故而更改国号为“晋”,姬燮父就是晋国实际上的第一任君主。

  在西周时期,今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为赤狄民族的活动范围,小方国林立。在晋国建国后之,逐渐兼并了周围的诸多小方国和部落群体,势力渐强。

  到了西周晚期期,晋国内部开始出现了公室与贵族之间的长期权利斗争,内耗使得国力无所发展。当时,晋国的第九任君主晋穆侯姬弗生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姬仇、姬成师。待到周宣王四十三年(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晋穆侯逝世后,晋穆侯之弟晋殇叔篡得君主之位,四年之后的周幽王二年(晋文侯元年,公元前780年),太子姬仇杀掉了叔叔晋殇叔姬殇,夺回君主位,是为晋文侯。

  春秋初年的周平王二十六年(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文侯之子姬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封其叔父姬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号称“曲沃恒叔”。以后,曲沃恒叔的势力迅速发展,甚至比晋昭侯还强大。于是,晋昭侯在翼城,晋恒叔在曲沃,二人各自为政,且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到了晋昭公的第四代孙姬缗(姬武)执政的周王三年(晋『疃十八年,公元前679年),曲沃恒叔之孙姬颀发动了著名的“灭晋称公”之战并杀了晋桓公,之后,姬颀的弟弟曲沃武公姬称将晋国公室里的宝器等尽数贿赂了周厘王,周王姬胡齐得贿大喜,遂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其为诸侯。从此,曲沃武公由此继晋,更号为晋武公。

  新建的晋国充满了活力,历经晋武公、晋献公二代君主的大力经营扩张,晋国先后灭掉了耿国、霍国、魏国、虢国、虞国、焦国、杨国、韩国、阳国、肥国、陆国、浑国、鼓国等十二个小诸侯国,并一举战胜了骊戎(今陕西临潼)、赤狄(今山西长治及山西、河北、河南交界地区),从此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在晋国强盛之时,疆境括有今山西省大部、陕西省东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河北省西南部,幅员辽阔。

  传至晋献公即位,他娶了父亲的小妾齐姜为妻,生有太子申生,后又娶回戎国(今河南一带)二女,姐姐大戎生了公子姬重耳,妹妹小戎生了公子姬夷吾。以后,晋献公伐骊戎(今陕西临潼),又娶骊戎二女,其姐姐生了公子姬悼子,妹妹则生了公子姬奚齐。

  晋献公特别宠爱骊戎之妹骊姬,言听计从,甚至听从了骊姬的谗言,杀死了亲生的太子姬申生,后又要杀掉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以立骊姬生的儿子公子悼子为太子。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闻讯后连夜逃跑了。

  公子重耳先后逃亡到卫国、宋国、曹国,但这几个国家都很势力,不肯收留他这个流亡公子。最后公子重耳逃到了楚国,楚成王芈f(熊恽)收留了他,并把他当作国宾善待,并用招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公子重耳也十分感谢和尊重楚成王,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次,楚成王在酒后开玩笑问公子重耳:“将来你回到晋国,怎样报答我呀?”公子重耳严肃地回答说:“大王您金银财宝多如山海,不用我来进献,如果托大王的福,我将来能主持晋国的朝政,一定和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将来两国之间不幸发生战争,两军相遇,我一定退避三舍(每舍为三十华里)。

  公子夷吾则逃到了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公子夷吾夺取了王位,是为晋惠公。但晋惠公当政之后,不但不感激秦国,反而常常和秦国作对,两国还发生了战争。在晋惠公逝世死后,其儿子姬圉即位为晋怀公,仍与秦国不和,时常发生摩擦。

  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秦穆公嬴任好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取消了晋怀公的王位,到楚国接回流亡了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即位,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随后,晋文公积极树立国威,任用贤臣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摺Ⅰ愠肌㈣镏Φ热宋上卿,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努力整顿内政,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并注重加强军队,使得晋国的国力大增,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后来,晋文公大力平定了周王室爆发的“王子带之乱”,亲自率领兵马打败了王子姬带借来支持其叛乱的北狄军队,之后送周襄王复位,由此在诸侯之间获得了“尊王”的美名。

  周襄王十九年(楚成王三十九年,公元前633年),宋国都城商丘被竭力争霸中原的楚成王指挥的大军包围。第二年即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五年,楚成王四十年,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亲率大军援救宋国。为了报答楚成王在他流亡国外时给予的款待,在遭遇楚军之后下令军队连续退避三舍(每舌三十华里),之后巧妙地避开了楚军的锋芒,休整人马,在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布好阵势,诱敌深入,之后大败强大的楚国军队,史称“城濮之战”。周襄王当时见到晋文公送来的楚国战俘后很高兴,立即尊其为春秋盟首,晋文公由此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任春秋霸主。

 

  三家分晋:

  早在晋献公姬嬷钪凑时期(公元前676~前651年),鉴于父亲晋武公夺取君位的教训,使得他不再相信世家亲族,因此不但大量杀戮和放逐族人,更是任用异姓大臣来辅佐王政。然而,这最终导致异姓大臣在晋国的势力日益坐大,甚至大大地超过公室。到春秋晚期的晋昭公执政时期,晋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六卿专权局面,即知氏家族、中行氏家族、范氏家族、韩氏家族、赵氏家族、魏氏家族。到了战国时期晋哀公执政时期,晋国公室更加衰弱,君主反而要听命于臣子知氏、韩氏、赵氏、魏氏四家大夫家族,甚至经常向四大家族进贡,而这四家彼此之间也是矛盾摩擦不断。

  周贞定王姬介十四年(晋哀公姬骄二年,公元前455年),知氏家族首领、执政上卿智伯瑶要赵氏家族与韩氏、魏氏家族一样,将自己的邑地分割一大块给知氏家族,赵氏集团的首领赵襄子当然不干,严辞拒绝。智伯瑶大怒,遂自己率领中军,要韩氏家族的军队担任右路,魏氏家族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氏家族。赵氏集团的首领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至墙高城坚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在智伯瑶率领的三家兵马把晋阳城团团围住时,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无法前进一步。赵氏家族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晋阳城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诡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不就将晋阳城淹了吗?于是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大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正赶上雨季,水坝很快就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百姓们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军民因此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这句充满了野心的狂傲之语使得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缺暗暗吃惊。原来,魏氏家族的封地在安邑(今山西夏县)、韩氏家族的封地在平阳(今山西临汾),旁边够各有一条河流。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与晋阳同样的命运呢。就此,韩、魏两家对智伯瑶大起反感。

  晋阳城被水淹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本来就反感智伯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帐里睡大觉,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之声,随即营中大乱。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开始他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反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很快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将士们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联合起来灭了知氏家族,随后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陆续把晋国各封邑土地也都瓜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魏文侯四十四年,韩景侯七年,赵烈侯元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姬午正式承认了韩、赵、魏三家各为诸侯。于是,魏文侯魏斯、韩景侯韩虔、赵烈侯赵籍这三家分别在自己的邑地建国,并将剩余的其他晋国土地一分为三,仅将一座小小的绛城(今山西翼城)和曲沃二地留给了晋烈公姬止。

  周烈王七年(晋静公九年,韩懿侯六年,赵成侯六年,魏惠成王二年,公元前369年),三国又废黜了晋静公姬俱酒。不久,韩国联合赵国,与魏国之间爆发了“浊泽之战”,魏惠成王魏(魏婴)和赵成侯赵种干脆借机将被废黜了的晋静公及公室迁至屯留(今山西长治)。

  周昱王(周显王)十一年(晋静公二十年,赵成侯十七年,魏惠成王十三年,韩昭侯五年,秦孝公四年,公元前358年),韩昭侯韩武攻击秦国,顺势取了屯留,再迁晋静公于偏僻的端氏(今山西沁水端氏乡)。

  周昱王十七年(晋静公二十六年,韩昭侯十一年,公元前352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349年),韩昭侯就派遣亲信勇士韩琪勾结韩妃,弑杀了晋静公,随即毁灭了晋公室,史称之为“君悼公”,晋国就此正式灭亡。

  晋国自公元前姬虞于公元前1093年开国(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33年),至公元前369年晋静公被废黜,共历三十八代君主,国胙七百二十四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六百六十四年)。

 

  晋国王陵: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的晋国王陵在今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的故绛遗址内。这里埋葬着晋国第三代到十一代八个晋侯及其夫人,他们是晋武侯、晋成侯、晋历侯、晋靖侯、晋厘侯、晋献侯、晋穆侯、晋文侯(晋殇叔篡位,被晋文侯所杀,无墓)。此遗址内的晋侯墓多为“甲”字形。总长一般为二十五~三十二米,墓道长十七~二十米。墓室均为长方形,长五~七米,宽四~六米,深度随地形而定,一般为八米。随葬品以玉器数量最多,但以青铜器最为重要,还有礼器、车马器、兵器等。晋侯墓中的车马坑现已部分发掘,最大的坑中埋有马上百匹,堪与山东淄搏齐国王陵车马坑相比。

  春秋后期及战国时期晋国王陵在今山西省侯马市西北郊,汾、浍河交汇处的晋国新田遗址内。晋国自景公至恒公在此建都二百十六年。侯马晋国遗址面积三十三平方公里,自1956年开始探查和发掘。在浍河南岸的上马村和柳泉村一带,发现两处晋国古墓群,尚未发现晋侯墓。在山西省翼城市西北一公里的绛故城遗址内,有晋武公、晋文公、晋哀公的宗庙,此城自晋献公~晋成公在此建都八十三年,历八公。

北赵村晋国遗址墓地于1962年发现,当年试掘。1979年后又集中发掘过八次,后又延续发掘十年之久,共发掘晋国墓葬近千座。

  1984年,国家考古工作队探明了晋国王陵所在,但当时既未及时发掘,也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从1991年开始,国内盗墓风盛,由于山西省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居然变成煤炭探测队,其严重的渎职使这一批近三千年来无人知哓、从未被盗、一直保存最完整的西周诸侯王陵连续被盗,难以数计,更重要的是难以计算价值的西周珍贵文物和晋国公室重器被成批盗走,通过卖国贼们走私进入海外市场。现在,虽然有少部分流失出境的文物已经收购取回,但仍有不少重要文物外流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估量。

  1992~1994年,国家考古工作队再次分五批对北赵王陵进行了大规模的挽救式发掘,三年间共发掘出大墓十七座,其中晋侯墓八座,夫人墓九座,陪葬坑几十座,祭祀坑三十个,车马坑六座。各大墓中已被盗的有八座,未被盗的有九座。其中晋献侯墓是在1992年国家开始发掘后竟然再次被盗。

  据晋侯陵墓第五次发掘简报声称:北赵王陵现已发掘完毕,但整个晋国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所以,晋侯墓还有被发现的可能。

  迄今为止,中国的文物管理部门行同虚设,官员无技无能、无责任感,只会跟在盗墓人后边拾荒,一而再、再而三地大量丧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

 

晋国青铜-王赠成周鼎

 

晋国青铜-晋侯鼎

 

晋国青铜-赵简子鼎

 

晋国青铜-狮足鬲

 

晋国兵器-镏金青铜戈

 

晋国兵器-三棱青铜箭镞

 

晋国兵器-双翼青铜箭镞

 

晋国兵器-玉具青铜剑

 

晋国金器-扭丝镯

 

晋国金器-腰坠

 

晋国盟书-侯马盟书

 

晋国盟书-石鼓盟书

 

晋国盟书-咒语盟书

 

晋国钱币-空首尖足布

 

晋国钱币-耸肩尖足空首布

 

晋国青瓷俑

 

晋国青铜-编钟

 

晋国青铜-子犯钟

 

晋国青铜-车马栾铃

 

晋国青铜-W

 

晋国青铜-猪型W

 

晋国青铜-镏金W

 

晋国青铜-方

 

晋国青铜-缶

 

晋国青铜-觚

 

晋国青铜-豆

 

晋国青铜-猪盖B

 

晋国青铜-胡

 

晋国青铜-祭壶

 

晋国青铜-夔凤纹鉴

 

晋国青铜-连盆龙耳F

 

晋国青铜-龙尾F

 

晋国青铜-叫虎龙尾F

 

晋国青铜-链提盖壶

 

晋国青铜-鸟盖人足壶

 

晋国青铜-瓶

 

晋国青铜-三足跪俑盖酒尊

 

晋国青铜-三足祭酒礼尊

 

晋国青铜-祭尊 

 

晋国青铜-牛首尊

 

晋国青铜-兔型尊

 

晋国青铜-型尊

 

晋国青铜-庙龛型尊

 

晋国青铜-渡鸟尊(赵卿鸟尊)

本书按

西方动物学家以为已经灭绝了的渡渡鸟是毛里求斯岛独有生物,其实它原产中国,数千年前栖息在山西一带。

 

晋国青铜-食簋 

 

晋国青铜-掀盖盒簋

 

晋国青铜-匝腰食簋

 

晋国青铜-H

 

晋国青铜-提梁B

 

晋国陶器-三足陶罐

 

晋国陶器-瓦片档

 

晋国玉器-豆纹龟背佩

 

晋国玉器-龙人俑

 

晋国玉器-狗型俑 

 

晋国玉器-鸟型俑

 

晋国玉器-回首羊俑

 

晋国玉器-云纹虎佩

 

晋国玉器-狮型

 

晋国玉器-龙形

 

晋国玉器-螳螂

 

晋国玉器-双牛

 

晋国玉器-腰带扣

 

晋国玉器-帘型挂件

 

晋国玉器-人首神兽纹玉戈

 

晋国玉器-项饰物

 

晋国玉器-鱼坠项链

 

晋国玉器-阳璧

 

晋国玉器-环玉璧

 

晋国玉器-君主夫人佩饰

 

  晋国君主世系简表:

  西周时期:

  姬 虞:周武王之子,公元前1093~前?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33~前?年待考,唐叔虞,葬地待考。

  姬 燮:姬虞之子,在位时间待考,晋侯,葬地待考。

  姬宁族:姬燮之子,在位时间待考,晋武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服人:姬宁族之子,在位时间待考,晋成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 福:姬服人之子,在位时间待考,晋厉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春秋时期:

  姬宜臼:姬福之子,公元前858~前841年在位,晋靖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司徒:姬宜臼之子,公元前840~前823年在位,晋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 藉:姬司徒之子,公元前822~前812年在位,晋献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弗生:姬藉之子,公元前811~前785年在位,晋穆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殇叔:姬弗生之弟,公元前784~前781年在位,晋殇叔,被姬仇所杀,葬地待考。

  姬 仇:姬弗生之子,公元前780~前746年在位,晋文侯,葬于山西省曲沃县赵村。

  姬 伯:姬仇之子,公元前745~前739年在位,晋昭侯,被大夫潘父所杀,葬地待考。

  姬 平:姬伯之子,公元前738~前724年在位,晋孝侯,被于曲沃庄伯所杀,葬地待考。

  姬 郄:姬平之子,公元前723~前718年在位,晋鄂侯,葬于地待考。

  姬 光:姬郄之子,公元前717~前710年在位,晋哀侯,葬于地待考。

  姬 侯:姬光之子,公元前709~前706年在位,晋子侯,被姬称所杀,葬地待考。

  姬 缗:姬光之弟,公元前705~前679年在位,晋晋侯,被姬称所杀,葬地待考。

  姬 称:姬弗生曾孙,公元前678~前677年在位,晋武公,葬地待考。

  姬诡诸:姬称之子,公元前676~前651年在位,晋献公,葬地待考。

  姬奚齐:姬诡诸之子,公元前651~前651年在位,晋悼子,葬地待考。

  姬夷吾:姬诡诸之子,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晋惠公,葬地待考。

  姬 圉:姬夷吾之子,公元前637~前637年在位,晋怀公,葬地待考。

  姬重耳:姬诡诸之子,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文公,葬地待考。

  姬 欢:姬重耳之子,公元前627~前621年在位,晋襄公,葬地待考。

  姬夷皋:姬欢之子,公元前620~前607年在位,晋灵公,被大夫赵穿所杀,葬地待考。

  姬黑臀:姬欢之弟,公元前606~前600年在位,晋成公,葬地待考。

  姬 据:姬黑臀之子,公元前599~前581年在位,晋景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寿曼:姬据之子,公元前580~前573年在位,晋厉公,葬于山西省翼城县东门外。

  姬 周:姬欢曾孙,公元前572~前558年在位,晋悼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彪:姬周之子,公元前557~前532年在位,晋平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夷:姬彪之子,公元前531~前526年在位,晋昭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去疾:姬夷之子,公元前525~前512年在位,晋顷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午:姬去疾之子,公元前511~前475年在位,晋定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战国时期:

  姬 错:姬午之子,公元前474~前452年在位,晋出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骄:姬夷之子,公元前451~前434年在位,晋哀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柳:姬骄之子,公元前433~前416年在位,晋幽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至:姬柳之子,公元前415~前389年在位,晋烈公,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

  姬 顷:姬至之子,公元前388~前369年在位,晋桓公,公元前352年被韩昭侯就派遣亲信勇士韩琪勾结韩妃弑杀,葬于山西省侯马市新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