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
鲁国,周王朝重要的姬姓诸侯国,开国君主为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旦。姬旦的原封地在周原(今陕西扶风、歧山二县之间),故称其为周公旦,简称“周公”。
商帝辛三十年(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122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八百诸侯灭殷商王朝,随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强化改造东夷民族,使之与华夏民族融合,周武王将弟弟周公旦重新封于庵地(今山东曲阜),改其地名称谓为“鲁”,赐公爵,周公旦正式建立了鲁国。但是,周武王并没有让周公旦到封地就任,而是让其留在都城镐京辅佐王政,于是,周公旦就让其长子姬禽前去就封。
周武王二十九年(公元前1104年),周武王病逝,继位的周成王年幼,仅十二岁,王朝由周公旦和召公]两位叔叔摄政。负责监管殷商遗民的周武王另外三个弟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不服周公旦,便伙同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花费了三年时间平叛之后,又用了两年时间东征,将武庚的封地及其故殷商遗民六族(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封至鲁国,交给长子姬禽管理,使这六族殷商遗民皆成为鲁国的臣民,周公旦还赐给姬禽很多典册文物、宝器和仪仗,使鲁国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据点之一。
由于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所以与姜太公的齐国一样,其政治地位较之其他的诸侯国为高,是整个西周及春秋早期的强国。
到了春秋初期,东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造成了纷乱割据的局面。其时鲁国君主为鲁孝公姬称,在位已经二十七年了,为了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鲁国曾多次战胜了齐、宋、郑等大国,并不断出兵侵犯杞国(今河南杞县)、邾国(今山东曲阜)、莒国(今山东莒县)等诸侯国,夺得大片土地,周围的曹国、滕国、薛国、纪国等小诸侯被迫服从于鲁国,并经常向鲁国朝贡。
鲁国最强盛之时,疆域辽阔,拥有今山东省南部、江苏北部,以泰山及汶水北岸与齐国交界。
到了春秋中期,鲁国贵族各家族势力坐大,政权逐渐转入贵族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分别是仲庆父(共仲、孟氏、庆父,孟孙氏之祖),季友(成季、公孙友,季孙氏之祖),叔牙(叔孙氏之祖),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姬允的后代,故称“三桓”,这三个家族势力庞大,完全把持了鲁国国政,公室的地位则十分微渺,由于国政三分,因此鲁国的国势开始衰退。
到了春秋晚期,鲁国的君主鲁昭公姬稠竟然被“三桓”势力驱逐出境,十分凄惨地死在晋国的乾侯境内(今河北邯郸成安)。
不久,“三桓”属下的家臣阳虎乘季平子逝世后季桓子年幼之机把持季孙氏家族,控制着“三桓”的幼子们,后来居然一度形成了“陪臣执国政”的局面,成为执政上卿。一直到了鲁定公姬宋执政时期,阳虎劫持季桓子失败,再欲挟持鲁定公和上大夫叔孙不敢,结果被孟孙氏家族击败,只得先出奔齐国,后转奔晋国。阳虎乱政得以平复后,“三桓”才重新掌权。
后来,鲁哀公姬将要求恢复君权,与“三桓”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直至兵戎相见,却终无所成,只能被迫流亡于越国,客死他乡。
在鲁昭公、鲁定公、鲁哀公这三君执政时期,正是儒家文化的定型和繁荣时期,其代表人物孔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相对平稳但失却古老礼制的社会局势,造就了孔子发奋研究以“克己复礼”为宗旨的儒学,终成一代大家,为封建社会制度的诞生提前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后继的战国时期蓄就了开篇——也正是后来二百五十四年的纷乱战国时代,才最终拉开封建制度社会的大门,最终彻底颠覆了周王朝的奴隶制度。
到了战国初期,鲁国政权逐渐回到国君手中,但国势已经大衰,这一历史时期的鲁国已经沦为一个疲弱的小国,但由于其声望仍在,也曾经联合了越国、韩国、魏国等诸侯国攻击过齐国边境。
在战国末年,位于淮水、汉水流域的楚国受到秦国的不断逼迫,国势逐渐东移。为了扩大领地,楚国加紧了对鲁国的攻伐。一直到周赧王五十九年(鲁顷公十七年,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熊完(芈元)派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率大军援赵抗秦,得胜后乘势东进攻破鲁国都城,将鲁顷公姬雠迁封于莒国故地(今山东莒县)。六年后春申君收回了莒地,废黜了鲁顷公,历史悠久的鲁国就此灭亡。
鲁国自周公旦于公元前112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年)受封建国,至公元前249年鲁顷公被废亡国,共传三十五代君主,国祚长达八百七十二年(断代工程认为是七百九十六年),比周王朝的历史还长十六年。
楚国春申君灭鲁国:
楚考烈王即位前后,战国七雄除了秦国之外,就数赵国最强,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数次大败秦军,完全阻止了秦国东进的战略意图,因此秦赵两国的矛盾就成为列国之间的主要矛盾。
到了周赧王五十五年(鲁顷公十三年,楚考烈王三年,赵孝成王六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赵丹误中秦国人的反间计,以仅能“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老将廉颇,结果导致“长平之役”的惨败,赵国四十余万兵卒被坑杀,赵国由此而遭到严重削弱。
周赧王五十七年(鲁顷公十五年,楚考烈王五年,赵孝成王八年,秦昭襄王五十年,魏安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秦军大将王龀加紧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不得已向魏安王魏圉求救。但魏安王惧怕秦国,只让大将晋鄙率军“持两端以观望”,却不敢进击秦军,邯郸危在旦夕。在这危急的时刻,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率门客来楚国求援,他希望当时楚国的新贵令尹黄歇能替赵国说话,并许诺事成之后将灵丘(今山东高唐)送给黄歇。黄歇正愁无处可以用兵,当即一口答应。第二天,赵胜率门客人宫游说楚考烈王。不料楚考烈王同样畏惧秦国,不想出兵,双方“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见此僵局,按剑登阶而上,胁迫楚考烈王与赵国联合抗秦,场面顿时剑拔弩张,变得紧张起来。此时,黄歇出面力主抗秦,并表示愿意亲率大军出征。楚考烈王见事已如此,只好与赵胜歃血定盟,让黄歇发兵救赵。与此同时,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也导演了一场“窃符救赵”的好戏,取代了晋鄙后进军邯郸。
周赧王五十八年(鲁顷公十六年,楚考烈王六年,赵孝成王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魏安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一场激烈的战斗在邯郸城下展开。楚、魏联军和赵军互相配合,内外夹击,一举击溃了秦军,邯郸之围随之而解。黄歇解邯郸之围后,留下大将景阳在中原参与合纵攻秦,自己则在楚考烈王的授意下,乘机率大军东进伐鲁。
周赧王五十九年(鲁顷公十七年,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黄歇攻破鲁国都城,将鲁顷公迁封于莒国故地(今山东莒县),任命荀况为兰陵令,掌管故鲁之地。
秦庄襄王元年(楚考烈王十三年,公元前249年),黄歇收回了莒地,将鲁顷公贬之为庶民并赶往卞邑(今山东泅水东南部),鲁国彻底灭亡。
通过援赵灭鲁,春申君黄歇在当时极大提高了在诸侯中的威望,从此,春申君和当时的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君”,名传遐迩,千古至今。
鲁国王陵:
关于鲁国主要的王陵之地,国家考古工作者已经完全探明,皆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区的鲁国故城西部,目前尚未开始发掘,据说处于国家文物管理局的严密保护之中。
鲁国故长城遗址
鲁国青铜-鲁公鼎
鲁国青铜-鲁侯鼎
鲁国青铜-大司徒
鲁国青铜-伯余S
鲁国青铜-鲁侯爵
鲁国青铜器-食簋
鲁国青铜-圆盍
鲁国青铜器-鲁侯熙铜盘
鲁侯熙铜盘铭文
鲁国青铜-貘尊
鲁国青铜-鲁侯尊
鲁国青铜-铜轮挂件
鲁国钱币-铜贝
鲁国钱币-大铜贝
鲁国文字-“辇”
鲁国兵器-金马蹬
鲁国兵器-青铜戈
鲁国兵器-盔
鲁国工具-鲁班锯
鲁国木器-鲁班锁(仿制复原)
鲁国玉器-云纹夔龙扇型
鲁国君主世系简表:
西周时期:
姬 旦:周文王之子,公元前112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年)受封庵地,改其名称为“鲁”,建鲁国,但未赴任,任命自己的儿子姬禽为鲁国君主,逝世后葬地待考。
姬 禽:周公姬旦之子,公元前1121~前?年在位待考,鲁禽公(鲁侯熙),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前?年在位待考,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酋:姬禽之子,在位时间待考,鲁考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熙:姬酋之弟,在位时间待考,鲁炀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宰:姬溪之子,在位时间待考,鲁幽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沸:姬宰之弟,在位时间待考,鲁魏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擢:姬沸之子,在位时间待考,鲁厉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具:姬擢之弟,公元前?~前856年在位,鲁献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濞:姬具之子,公元前855~前826年在位,鲁真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敖:姬濞之弟,公元前825~前816年在位,鲁武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戏:姬敖之子,公元前815~前807年在位,鲁懿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御:姬戏之侄,公元前806~前796年在位,鲁伯御,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称:姬戏之弟,公元前795~前770年在位,鲁孝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弗涅:姬称之子,公元前769~前723年在位,鲁惠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春秋时期:
姬息姑:姬弗涅之子,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鲁隐公,被兄弟姬允所杀,逝世后葬地待考。
姬 允:姬弗涅之子,公元前711~前694年在位,鲁桓公,被齐襄公姜诸儿所杀,逝世后葬地待考。
姬 同:姬允之子,公元前693~前662年在位,鲁庄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起方:姬同之子,公元前661~前660年在位,鲁闵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申:姬同之子,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鲁僖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兴:姬申之子,公元前626~前609年在位,鲁文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妥:姬兴之子,公元前608~前591年在位,鲁宣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黑肱:姬妥之子,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鲁成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午:黑肱之子,公元前572~前542年在位,鲁襄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稠:姬午之子,公元前541~前510年在位,鲁昭公,被“三桓”放逐,逝世于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葬地待考。
姬 宋:姬稠之子,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鲁定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将:姬宋之子,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鲁哀公,流亡越国,不知所终,逝世后葬地待考。
战国时期:
姬 宁:姬将之子,公元前467~前431年在位,鲁悼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嘉:姬宁之子,公元前430~前410年在位,鲁元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显:姬嘉之子,公元前409~前377年在位,鲁穆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奋:姬显之子,公元前376~前355年在位,鲁共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屯:姬奋之子,公元前354~前346年在位,鲁康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偃:姬屯之子,公元前345~前317年在位,鲁景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叔:姬偃之子,公元前316~前297年在位,鲁平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贾:姬叔之子,公元前296~前274年在位,鲁文公,逝世后葬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西。
姬 雏:姬贾之子,公元前273~前249年在位,鲁顷公,逝世于山东省阳谷县,葬地待考,鲁国被楚考烈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