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周王朝-宋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族谱
周王朝-宋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2015-03-08471

  宋国:

  宋国开国君主姓子,名启,是商王朝末代君主商帝辛子辛受(纣王)的同父异母兄长,即庶兄,在商王朝时期,他的封地在微(今山西潞城),故而也叫微子启。

  商王朝末期,纣王无道,子启曾屡次规劝纣王不听,于是逃离商王朝,并卷走了殷商宗庙里的祭祀器皿。后周武王攻灭商纣,微子启持殷商宗庙祭器投降,被周武王开释并复其爵位。

  到了周成王四年(公元前1100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0年),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杀了商纣王之子武庚之禄父之后,请封微子启于商王朝的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公爵,不仅负责管理殷商遗民,而且担负承续商祀的任务,为此创建了宋国。

  商丘,是帝喾的长子阏伯受封之地,即殷商一族的发祥故地,因此宋国保存的殷商文化最多,被人们视为是古代礼制的典范,受到诸侯们的尊重。一直到春秋晚期,孔子就曾专门赴宋国去学习商礼,故而商丘有“阏伯始封之墟,尼圣习礼之邦”的美称。

  微子启本为贤者,他汲取了前车之鉴,故而在宋国施政仁德,得到原商王朝遗民们的爱戴,以后的数代君主也持仁而治,使宋国逐渐强大起来。宋国在最强盛之时,疆域拥有今河南省东北部、江苏省西北部和山东省西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大国。

  在春秋早期的宋襄公子兹父执政时期(子兹甫,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欲兴霸业,可叹未成,还留下了不少被后人嘲笑的话柄,以及“仁义之师”、“立足未稳”、“半渡而击”等成语典故。

  在春秋中期的周定王八年(宋文公十二年,公元前599年),宋文公子鲍还曾一度灭掉了滕国(今山东滕州)、侵占薛国土地(今山东滕州),强盛一时。

  到了春秋晚期,宋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宋共公(宋恭公)子瑕就曾两次倡议召开“弭兵会盟”,并派遣大夫华元调解晋、楚两大国之间的矛盾,对中原局势相对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进入战国时期的宋悼公子购由继位之后,在战国七雄中齐国、魏国、楚国的不断逼迫之下,宋国已经迅速衰败,宋悼公只得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宋悼公元年,公元前403年)被迫迁都至彭城(今江苏徐州)。

  周昱王(周显王)十四年(宋桓侯七年,宋君剔成,公元前355年),宋戴公之子子文的后裔子剔成(戴剔成)废黜了宋桓侯后自立,史称宋君剔成。宋君剔成夺位后在国内大力实行政治改革,在二十七年时间内使宋国国力逐渐复强。

  到了周昱王四十年(宋君剔成二十七年,公元前329年),宋君剔成又被弟弟子偃驱逐到齐国,子偃夺位之后,自称宋王侯,但又怕其他大国征讨,遂自行从公爵直接降为“君”,史称宋君子偃。宋君子偃即位后颇有作为,在周慎靓王姬定三年(宋君子偃十一年,田齐宣王三年,楚怀王十一年,魏襄王嗣元年,公元前318年)起,曾两次指挥宋军击败了前来围攻彭城的齐、楚、魏三国联军,一时间,令其他诸侯刮目相看。宋君子偃遂得意起来,自称宋康王。然而,宋君子偃在执政后期,特别使在强敌环觑的时候,居然弃理国政,贪图享乐,荒淫无度,致使宋国上下一片混乱,宋国的灭亡自然是指日可待了。

  周赧王二十九年(宋君子偃四十三年,田齐⊥跏六年,楚顷襄王十三年,魏昭王十年,公元前286年),田齐⊥跆锏卦俅瘟合了楚顷襄王熊M、魏昭王魏o(魏彤),三国联军一鼓攻入宋境,击破彭城,宋君子偃在躲逃中被齐军杀死,宋国就此灭亡。之后,齐、楚、魏三国瓜分了宋国之地。

  历史悠久的宋国自(公元前1100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0年)微子启受封宋地开国,至公元前286年宋康王执政时期灭亡,共传三十二代君主,国祚八百一十四年(断代工程认为是七百五十四年)。

 

  宋襄公争霸:

  宋襄公子兹父(子兹甫)是宋国的第十九代君主(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九年(宋襄公八年,齐桓公四十二年,公元前643年),齐恒公姜小白被佞臣困于宫内活活饿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齐国内乱。齐恒公的长子姜昭被逼逃到宋国。以前,齐恒公曾将公子姜昭托付于宋襄公,现在,宋襄公也有意扶持他作齐国国君,于是,宋襄公通知各诸侯国,要大家一起发兵护送公子姜昭回国接替王位。

  然而,宋襄公在诸侯之间的威望不高,结果只有三个小诸侯国带来兵马响应他。于是宋襄公带领四国人马向齐国进发,齐国大臣见四个国家的兵马打来,就大开城门,迎接公子姜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在齐桓公执政时期是盟主国,称霸春秋,而如今宋襄公能够扶持齐孝公登上君位,遂沾沾自喜起来,萌发了取代春秋霸主地位的雄心。但这次响应拥戴齐孝公登位的只有三个小国,其他中原大国根本就不予理睬,可自己又没有实力去强迫他们,于是他就决定分别拉拢各国,借大国的声威去压服其他小国。

  宋襄公拉拢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南方的楚国,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夫们以后,首先反对的就是他的哥哥子目夷,他说:“宋国国力微弱,无力承受霸主的地位,弄不好还会招来灾祸啊!”但宋襄公不听大家的劝告,不自量力地于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十二年,楚成王三十三年,齐孝公四年,郑文公三十四年,鲁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向楚成王熊恽(芈f)、齐孝公发出邀请,要他们于当年的农历7月在宋国盂邑(今河南睢县)召开诸侯国会议,讨论订立盟约的事情。

  时间到了,宋襄公兴致勃勃的准备赴会,兄长子目夷又劝他说:“大王,你要多带些兵马,以防楚王不怀好意!”不料宋襄公却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带那么多兵马干什么?”会议如期举行,而宋襄公和楚成王都想当诸侯盟主,双方争执不休,但楚国实力强大,郑文公姬d就率先支持楚成王为盟主,其他诸侯国纷纷附和。宋襄公没有料到亲手组织的会议是这样一个结局,还想争辩,结果楚成王大怒,一声断喝,带来的多达数百人的侍卫军将领把宋襄公抓了过去,捆绑起来。后经鲁公(鲁僖公)姬申与齐孝公在一旁劝解,同意楚成王作诸侯盟主,楚成王这才释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宫后,憋了一肚子气,他恨楚成王,也恨与楚成王一个鼻孔出气的郑文公姬d。于是,他又决定先出兵讨伐郑国。

  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十三年,郑文公三十五年,楚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见势不妙,赶紧向楚国求救,楚成王遂带兵直攻宋国,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泓水之战”。

  当时,楚、宋两军隔泓水(今河南柘城)对峙,楚军在北,宋军在南。楚成王仗着兵强马壮人多,在大白天就强行渡河,准备向宋军展开进攻。这时,兄长子目夷对宋襄公说:“趁楚军还未全军过河,现在我们冲杀过去,一定能胜利”。可呆气十足、愚不可及的宋襄公却说:“不行,我们宋国是最讲仁义的国家。如今敌人渡河还没结束,我们就杀过去,那还算得上是仁义国家吗?”拒绝了子目夷的要求。这时,楚军已全部渡过河来,正乱作一团的排队摆阵,子目夷又对宋襄公说:“趁现在楚军立足未稳,我们杀过去,可能还能得到胜利,否则,我们就危险了!”宋襄公又斥责道:“你这个人太不仁义了,人家的队伍还没排好,怎么可以进攻呢?”再次拒绝了子目夷的要求。   

  待楚军排列好阵形,战鼓一响,大批的楚军如洪水般冲过来,丝毫不讲仁义地杀得宋军稀哩哗啦,尸横遍野,连宋襄公的大腿上也中了一箭,宋军大败,纷纷溃逃。由于宋襄公平时待人相当不错,于是在忠心的大夫们保护下得以脱身。

  宋军大败的消息传遍全国,人们议论纷纷,都埋怨宋襄公不该和楚国交战,更不该那样愚蠢地打仗。子目夷把这些议论报告了宋襄公,宋襄公却争辩道:“依我看,讲仁义的人就应该向我这样打仗才对。比方说,见到已经受伤的人,就不要再伤害他;见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要抓他作俘虏……”子目夷再也不想听他愚蠢的唠叨,气愤地说:“打仗就要消灭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你何必打仗,如果见到头发花白的人不抓,那就干脆让他把你抓走吧!”转身拂袖而去。

  宋襄公霸主没有当成,反而在盟会上受道楚国的当众侮辱,打仗又惨败,企图的霸业成空,遂伤势加重。如此过了一年,在周襄王十五年(宋襄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就忿忿然地去世了。

 

  宋国王陵遗址:

  宋国王陵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南一带。因年代久远,又地处黄泛区,早已淤埋于黄河泛淤层之下。现只存位于故城西北九公里宋大庄的宋国开国君主微子启的陵墓和其他王陵,俗称“三陵台”,具体墓主为谁,待考。

  近年来,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居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于2010年3月12日正式颁布之前,就违规“与国外学者合作”探察宋国故城遗址,不论如何,他们采用钻探结合第四系地层岩性对比分析、土壤及地貌调查、文化层单元划分及沉淀物土壤分析等技术方法,已探查出深埋于地下十多米的宋国故城轮廓。宋国故城位置的成功探测,为黄泛区内其他古都废墟的探测开辟了新途径。

  也许,宋国王陵在不久即会重见天日,展现出古老历史的绚丽;也许,宋国王陵就如同其他陵墓那样,永远处于“严密保护”之下,禁止任何形式的发掘,令过去了的历史亡灵继续安宁地沉睡。

 

宋国青铜-暗刻螭龙纹三足鼎

 

宋国青铜-夔龙三足圆鼎

 

宋国青铜-三足鼎

 

宋国青铜-夔龙纹扁壶

 

宋国青铜-晋国收缴的宋剑

 

  宋国君主简要世系表:

  西周时期:

  子 启:纣王子辛受之庶兄,宋国开国君主,公元前1100~?年在位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0~?年在位待考,宋微子启,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宋国故城西南,待考。

  子 衍:宋微子启之弟,在位时间待考,宋微仲,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稽:宋微仲之子,在位时间待考,宋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申:宋公之子,在位时间待考,宋丁公,迁都商丘,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共:宋丁公之子,在位时间待考,宋前愍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熙:宋愍公之弟,在位时间待考,宋炀公,被子鲍祀所杀,葬地待考。

  子鲍祀:宋愍公之子,公元前893~前859年在位,宋厉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举,宋厉公之子,公元前858~前831年在位,宋公(宋僖公),逝世后葬于河南永城市芒山镇僖山,待考。

  春秋时期:

  子 S:宋公之子,公元前830~前800年在位,宋惠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宋惠公之子,公元前800~前800年在位,宋哀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郑核伟Ч之子,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宋戴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司空:宋戴公之子,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宋武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力:宋武公之子,公元前747~前729年在位,宋宣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和:宋宣公之弟,公元前728~前720年在位,宋穆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与夷:宋宣公之子,公元前719~前711年在位,宋殇公,被堂兄子冯弑杀,葬地待考。

  子 冯:宋穆公之子,公元前710~前692年在位,宋庄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捷:宋庄公之子,公元前691~前682年在位,宋后愍公,被弟弟子御说弑杀,葬地待考。

  子御说:宋庄公之子,公元前681~前651年在位,宋前恒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兹父:宋前恒公之子,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宋襄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王臣:宋襄公之子,公元前636~前620年在位,宋成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杵臼:宋成公之子,公元前619~前611年在位,宋前昭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鲍:宋前昭公之子,公元前610~前589年在位,宋文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瑕:宋文公之子,公元前588~前576年在位,宋共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成:宋共公之子,公元前575~前532年在位,宋平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 佐: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前517年在位,宋元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头曼:宋元公之子,公元前516~前453年在位,宋景公,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战国时期:

  子 特:本名子得,宋景公养子,宋景公无子,以子佐曾孙即位,公元前452~前404年在位,宋后昭公,在位期间被司城子罕驱逐流亡于鄙,三年后复位,逝世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旧城区西北九公里处地下,待考。

  子购由:子特之子,公元前403~前396年在位,宋悼公,宋国衰落,迁都至彭城,在周安王十七年(韩文侯二年,宋悼公十九年,公元前385年),韩文侯率军破彭城,执宋悼公,之后不详,逝世后葬地待考。

  子 田:宋悼公之子,公元前395~前373年在位,宋休公,逝世后可能葬于江苏省徐州市西郊大彭山,待考。

  子辟兵:宋休公之子,降爵为侯,公元前372~前370年在位,宋后恒公,被其子子剔成夺位废黜,逝世后可能葬于江苏省徐州市西郊大彭山,待考。

  子剔成:戴氏,原名戴剔成,又名剔成肝、司城喜,字子罕,曾任宋国司城,因又称司城子罕,宋戴公之子子文之后,降爵为君,公元前369~前329年,宋剔成君,被其弟弟子偃驱逐至齐国,葬地待考。

  子 偃:子剔成之弟,公元前328~前286年在位,宋君、自封宋康王,齐、楚、魏三国联合灭宋国,宋君被齐国军队所杀,葬地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