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5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周王朝-徐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族谱
周王朝-徐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
2015-03-081046

  徐国:

  远古夏禹时期,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嬴若木被夏禹六年(公元前216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2055年)封于徐地(今安徽与江苏之间的洪泽湖中),建立了徐国,子爵。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国君皆为嬴姓。

  徐国,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属于东夷集团之一,国人主要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地区。

  商王朝灭亡之后,西周王朝建立。从周成王姬诵开始,直至周康王姬钊的几代中,西周王朝与徐国之间的战争是最非常频繁的。在“三监之乱”冢,徐国参与了以武庚禄父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势力的叛乱,顽强抵制周公旦的东征。当时,徐国君主驹王还起兵直接攻击周王朝,大军曾一直打到黄河边上,虽然最后被周公旦大东征大军击败,但徐国的后人大多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

  周公旦的儿子、鲁侯伯禽在代父接管鲁国之后,就经常不断地与徐国发生磨擦,这在史籍《尚书·费誓》中有记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

  一直到周穆王执政时期(公元前1022~前975年在位,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徐国才在国力衰竭之下臣服于周王朝。其时,徐国君主徐偃王嬴诞在位,他行仁义、结众心,颇得国内百姓们拥护,当时周边有多达三十二个诸侯国都派人向他朝贡。后来,他也乘周穆王姬满西巡之机举兵进攻周王朝都城镐京(宗周),却被周穆王及时回军打得大败,之后在彭城一带的山中(今江苏徐州)隐居下来。周穆王另外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徐国的疆域原先在邳州附近,后迁至泗县、泗洪一带,在徐偃王执政时期最为强盛,疆域扩大到整个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广大地区。彭城后来因徐国而改名,成为九州之一的徐州。

  著名的典籍《诗经·鲁颂·炯》一诗,是歌颂鲁国养马众多的篇章,其中描述了淮夷(徐国)地处江淮河网交错,在航运事业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在家谱文献《英山徐氏宗谱》中记载:第三十八世祖先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司辑,是管理航运和船舶的官员,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著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当时的徐国居然想以航运的优势和技术实力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此后,徐国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一直到春秋晚期的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三年,楚昭王五年,公元前512年)夏,吴王吴王姬光派出使臣,责令徐国(今安徽泗县)和其盟国钟吾国交出领兵在外的公子姬掩余和姬烛庸。而徐国和钟吾国依仗有强楚作为后盾,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了二位公子,让他们去投奔楚国。当时的楚昭王熊壬(芈轸)十分得意,还派出大员隆重迎接二位公子,并让他俩在养地(今河南沈丘)暂时居住。接着,楚昭王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位公子,企图利用这兄弟俩危害吴国。

  然而,这正好给了吴王阖闾出兵的口实。当年冬季,吴王阖闾发动攻击楚国潜邑、六邑之战,他派孙武、伍O率大军兴师伐罪,徐国被吴国彻底灭掉。

  徐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嬴若木于公元前216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2055年)受封建国,至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灭,共历四十四代君主,国祚长达一千六百四十九年(断代工程认为是一千五百四十三年)。

 

  徐国遗址:

  徐国在西周时期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他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目前,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如经济、生产方面的文字。但是从出土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历史。

  古代青铜器出土文物,主要从商朝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鼎盛期。青铜器的制作标志着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极其丰富的证实和弥补了传统历史文献资料确切性及不足之处。

  在西周金文中,曾有几次提到伐徐国、“孚吉金”的记录。“孚”就是攫取、掠夺的意思,“吉金”就是质量优良的青铜,徐国当时是淮夷部族中最强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因此周文中所指“淮夷”,大多指徐国。例如在《曾伯粟簋》的铭文中记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金道锡行”,表明当时的繁阳(今安徽芜湖繁阳镇)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

  在有名的《兮甲盘》铭记中,还记载有西周王朝颁布的“关市之征”,以及对南方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则即刑戴伐。”就是说周亡失规定徐国必须向周王室交纳吉金和财物,并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在周穆王执政时期,后人就发现有十五件器皿中镌刻有周王朝与徐国之间的战争记录铭文。在典籍《诗经·鲁颂·泮水》中,也记载了鲁公(鲁僖公)姬申发兵征服淮夷,之后建造富丽堂皇的泮宫、宴庆群僚的情况,并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为尾结之句,就是徐国战败后派遣使者来献珍宝、大龟、象齿、贡献优质的青铜器制品等。

  徐国在江淮一带经济发达,是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所以“征东夷”、“征东国”就成为西周立国之后的主要战事,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也都有文字记载。

  在古徐国境地,有较多的青铜器出土文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据资料就有二十四件之多,主要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例如:《徐王鼎》、《吮儿钟》、《徐髂尹钲》、《义楚钟》、《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等,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商时期的《徐伯鬲》、周王朝时期的《徐偃侯旨铭》、《徐偃王壶》、《豆形兽尊仪》、《徐宝蕴》、《大徐王寿铭》、《徐冠卑》、《环头大刀》之刀头等。这些徐国器物大部分是徐国晚期的东西,而在徐国鼎盛期的西周,其器物想已在战乱中被掠夺、进献或散失,到目前为止尚不见闻世、发现、或批量出土。

  1965年,在山东省的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了《徐子氽鼎》,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重3.2公斤,铭文:“徐子氽之鼎百岁用之”,系徐子嬴氽的随葬之品,同时出土的还有铜箭头等。

  1979年4月,在江西省的宜春市靖安县出土了三件青铜器,都是徐国的遗物,其中有一件镌刻铭文十八字:“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就如现在火盘,雁和偃同音,古文字可以通借。

  1982年,在浙江省的绍兴市发掘出一座春秋大型墓葬,出土的六件青铜器中有三件铸有铭文,这三件有铭文的铜器是鼎、炉、缶。缶的肩部有—周铭文因残损未能释读。炉的底部有铭文三行其中有“徐王之”的字样。鼎的器盖与器肩各有相同铭文四十四字,标明徐肴尹自作汤鼎。据考古学家考证,肴尹可能是管理祭祀的官。

  关于青铜器,古代有“蚩尤作兵”的传说,东夷部落是蚩尤等的后裔,徐器制作曾经处于领先和承前启后的位置。徐器继承了商器的传统。例如:商器没有钟、只有铎,“铎”的形状与钟大致相同,但比钟小、口是向上的,有柄,执柄而敲鸣,如有铭文一般都刻在柄上。从西周时期开始,才出现了口径向下的钟。《徐髂尹征》自名“征城”,就是考古中的“句耀”。句耀,是铎的音变,在浙江省的绍兴市就出土有越器句镏,当系受徐国器皿的影响。

  徐国器皿也善于学习和模仿西周王朝的青铜器制作,仰慕西周的礼制和文明。在安徽屯溪、江苏丹徒等地,出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其造型完全不同于当时南方青铜器的制作风格,都带有棘刺类密集的变形动物纹及具有几何印纹、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说明徐国器皿的铸造中间有过渡,这是肯定的。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徐器铭文和《徐氏家谱》及其它杂史中得到一些印象。例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王朝、徐国、楚国设置的管理祭祀之官员。在典籍《逸周书·王会解》中记载有:“祝淮氏、荣氏”,其中淮氏即淮夷人,也就是徐国人,居然当上了周王朝的巫祝,可见徐国经济的发达所带来文化的进步,不然,周王朝不可能把祭祀这一神圣的职务轻易地授给一个淮夷人。这说明徐国是淮夷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政治体制分工,有专门管理祭祀的官员。

 

徐国遗址-徐王豹公(嬴泓显)墩

 

 

徐国遗址-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李洲坳徐国墓穴

 

徐国遗址-殉狗坑

 

徐国遗址-徐偃王城兵俑

 

 

徐国青铜-徐偃王蟠龙大盘

 

徐国青铜-汤鼎

 

徐国青铜-徐子嬴氽鼎

 

徐国兵器-徐王嬴义楚剑

 

徐国青铜-徐王嬴义楚H

 

徐国青铜-令尹烤炉盘

 

徐国青铜-三足尊

 

徐国陶器-徐偃王提耳罐

 

徐国陶器-瓠形双耳瓶

 

  徐国君主简要世系表:

  嬴若木:公元前2161~?年在位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2055~?年在位待考,徐国缔造者,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奄延:在位时间待考,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琛:在位时间待考,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铄:在位时间待考,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泓显:在位时间待考,徐豹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亮: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允迪: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绛: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敦: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旌: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颐: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睿: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Z: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靖: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云: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炎: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萧: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逊: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D: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振: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关: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兴: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表: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常: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蕃: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蕃畅: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广: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通: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绂:在位时间待考,徐公,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诞:在位时间待考,徐偃王,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宝宗: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迈: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修: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牟: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轨: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景: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浑:在位时间待考,徐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恕:在位时间待考,徐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衡:在位时间待考,徐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监:在位时间待考,徐伯,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 毅:在位时间待考,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嬴章禹:在位时间待考,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注:待本书理顺已收集的考证资料后,再予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