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周王朝-齐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⑴
族谱
周王朝-齐国及其君主世系简要-⑴
2015-03-081333

  齐国:

  齐国,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历史上有“姜齐”和“田齐”之分。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太师姜尚于齐地,建立齐国,公爵。由于国君为姜姓,故称姜齐。不过,按照孔子在撰著《春秋》的记录,齐国是侯爵,而不是公爵:“武王伐纣,周得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于是有齐国。”

  齐国传至春秋早期齐桓公时期,国势达到颠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国,以后逐渐衰败。传至第三十二代君主齐康公姜贷,在周安王十一年(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和子十四年,公元前391年),田成子的四世孙田和为齐国执政上卿,发动政变,废齐康公,并于周安王十六年(齐康公十九年、田齐和子十九年,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边芝罘岛上,自立为齐国君主,并未更改国号,仍称齐国。同年,田和被周安王册命为诸侯,从此齐国国君改为妫姓田氏,是为田氏齐国,史称田齐。

  田氏齐国在战国时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并。自此秦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朝。

  汉王刘邦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建立汉朝,封长子刘肥为齐王,亦置齐国,成为 西汉王朝诸王国之一,与周王朝之齐国无关。

 

  姜姓吕氏齐国:

  吕尚,是上古时期的传奇人物,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竭力辅佐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两代君主,得赐先祖姓氏为姜姓,从此其所创建的齐国君主皆称姜姓。

  姜尚最终在商帝辛子纣三十年(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122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6年)辅佐周武王发动了击灭殷商王朝的著名“牧野之战”,辅佐周武王得天下后建立起西周王朝,受封齐公,后在周成王姬诵执政初期(公元前1103年,断代工程认为是1042年)被周公旦正式就封于齐地营丘,爵位为公爵,正式创建了著名的齐国。

  实际上,吕尚一族是炎帝后裔,本来就是姜姓。吕尚其人本为东夷族,冀州隰州临河县人(今山西吕梁石楼),其先祖为四岳,在舜帝执政时期为一方部落酋长,号称句龙,因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邑(今山西吕梁地区),因称吕氏。夏王朝以后,吕氏子孙繁衍分化,吕尚一家却逐渐穷落了。在归靠周文王之后,再次得以赐还远古帝王炎帝的姓氏,称姜尚,这不过就是君王政治的一种手段罢了,因为按周礼所制,子嗣三代之后不得再用祖姓。

  姜尚辅佐周武王伐纣时有一段小故事:出师前,祭祀们卜龟兆,结果显示不吉利,而且周武王在将都城由丰京(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迁至镐京(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之后,在联合八百诸侯举行著名的“孟津观兵”之时偏偏又赶上狂风暴雨骤至,联盟的诸侯们都感到非常恐惧,大家都认为此时出兵伐纣大大的不利。当时,只有姜尚认为到机不可失,坚决劝谏周武王起兵。如此一来,果然弄得商纣王措手不及,其时商军主力远在东海征讨东夷,临时拼凑的七万军队都是奴隶和罪犯,本僦对纣王暴政不满,于是纷纷阵前倒戈,周武王由此顺利地灭掉了商王朝。

  周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储存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添加封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这些主张也多出自姜尚。

  周王朝取代了商王朝后,周武王为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土,采取“封建亲戚,以屏藩周”的政策。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姜尚赴齐国地,溜溜达达走得很缓慢。这天,他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人对姜尚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而易失的。您睡得这么安稳,大概不是赴国的人吧?”姜尚听罢,赶紧敬谢店主人的良言,连夜起床登程。黎明时分,他来到营丘,随即就赶上莱国夷人进攻营丘,姜尚及时组织人马击退了莱国人。这件事说明,姜尚虽然是开国元勋,但他没有居功自傲,仍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姜尚治理齐国,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采取简单适宜的政策,充分利用傍海的自然条件开发鱼盐资源,发展工商业,使人民安居乐业,使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统观姜尚的一生,他算得上商未周初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齐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地区,东与纪国、莱国相邻,西南与鲁国相邻,北与燕国、卫国国相邻。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太公至国,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在经济上成了诸侯大国,辖今山东北部、河北东南部。

  周文王逝世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尊姜尚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召公]、康公封三位贤叔联合摄政,结果引发了“三监之乱”,管叔、蔡叔、霍叔伙同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作乱,淮夷、东夷也同时响应叛周,周天子乃使召、康二公命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获得掌控杀伐东方及北方其它诸侯国之特权,在政治上成了诸侯大国。

  姜太公逝世后,其子姜汲即位,是为齐丁公。齐丁公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颇受重用,又是周康王姬执政时期的顾命大臣。

  齐丁公逝世后,嫡子姜季子本该在其后受位,但他让位于其弟姜得(姜叔乙),自己则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章丘),成为后世崔氏一族的始祖。姜得成为齐乙公。

  齐乙公逝世后,其子姜慈毋即位,是为齐癸公。齐癸公史载无多,大约卒于周懿王姬啬┠辏传位于儿子姜不辰,是为齐哀公。齐哀公在位正是周夷王执政时期,纪国君侯在周夷王姬燮面前进谗言,结果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从此纪国成了齐国的大敌,后被齐国所灭。

  齐哀公被残忍地烹杀之后,其异母弟姜静被立为齐国君主,就是齐胡公。为了防备纪国暗算,齐胡公在周厉王十七年(公元前861年)将国都从营丘(临淄)迁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这个举措对齐国人震动很大,大家皆有怨言,因此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乘机与私党率营丘人杀死了齐胡公,将齐胡公之子驱逐出境,自立为君,是为齐献公。

  齐献公又把国都从薄姑迁回营丘,受到齐国民众的欢迎。之后,齐献公扩建营丘城,因新城滨临淄水,故易名为临淄,九年后齐献公逝世,其子姜寿继位,是为齐武公。

  周厉王三十七年(齐武公十年,公元前841年),是为“庚申西周共和元年”,自这一年起,中国的历史开始有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诸侯年代错乱,连司马迁的《史记》亦不能免。周宣王三年(齐武公二十六年,公元前825年),齐武公病逝,其子姜无忌继位,是为齐厉公。

  齐厉公即位后,昏愦暴虐,齐国人皆痛恨之,因此联络了齐胡公姜静之子,在周宣王十二年(齐厉公九年,公元前816年)杀死了齐厉公。但齐胡公之子亦皆战死,齐国人只好又拥立齐厉公之子姜赤继位,是为齐文公。

  周宣王十三年(齐文公元年,公元前815年),齐文公把参与弑杀父亲齐厉公、扶立自己即位的七十余臣民们全部处死,至此,长达四十余年的齐国宫廷内乱结束。周宣王二十年(齐文公八年,公元前808年),晋穆公取齐文公之女为夫人。周宣王二十四年(齐文公十二年,公元前804年),齐文公逝世,其子姜脱继位,是为齐成公。

  史籍对齐成公记载无多,周宣王三十三年(齐成公九年,公元前795年),齐成公逝世,其子姜购继位,是为齐庄公,由于后世还有一个齐庄公,因此史称姜购为“齐前庄公”。

  齐前庄公执政时期,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齐前庄公是个一心励精图治振兴齐国的人。有一次出游,他看到一只螳螂挡在自己的辇车面前,却不认识这是什么昆虫,便问车夫,车夫告诉他这个螳螂很自不量力,只知前进不知后退。齐前庄公想了想说:“如果它是人的话,一定是名勇士,我们要尊重它。”于是吩咐车夫绕开那只螳螂,留下了千古寓言“螳臂当车”。此后,天下英雄闻讯,纷纷前来投奔齐前庄公效力,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晏子。在前齐庄公执政的时代,齐国保持并扩大了强大的国势,在春秋时期的诸侯战乱中,都是齐国去打别国,而没有别国敢来攻打齐国。

  但前齐庄公又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当他去攻打莒国时,手下有个大将叫杞梁,论本领足能指挥数十乃至上百辆战车,可是齐前庄公不察其勇,仅让他和华舟合用一辆战车,把他当名小兵卒使用。结果杞梁感到委屈,便怄气在战场上一味拼杀,以显示自己的勇气和武艺,结果莒国虽然被打败了,杞梁却也战死了。

  齐前庄公还是个性情中人。当杞梁的尸体被运回来后,杞梁的妻子孟姜在路边哭泣。齐庄公心中感动,当即就准备下车祭拜。可是孟姜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如果无功,就不劳君王下车,如果有功,那么就应该正式祭奠,而不是在路边草草祭拜了事。齐前庄公抹不开面子,只能跟着孟姜去了她家,正式设了灵堂祭拜杞梁。

  周平王四十年(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公元前730年),齐前庄公逝世,其子姜禄甫即位,是为齐公(齐僖公)。

  周平王五十一年(齐公十年,郑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20年)冬季,齐公与郑庄公姬寤生结盟于石门(今山东淄博博山区),成为诸侯国之间互相结盟的开始。周桓王姬林三年(齐公十三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夏季,齐公又与鲁L公姬息姑结盟于艾邑(今山东蓬莱艾山)。其后的十数年间,齐公先后多次主持诸侯国会盟,平解了宋、卫两国之争;与郑、鲁两国联手,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伐宋国;以J侯不听从周天子之命而伐J国;出兵干预许国之乱,迫使许庄公出走后,立其弟姜郑为许国君主是为许叔;平定宋国的华督之乱;与郑国联合击败了狄戎;伐鲁国及伐郑国……等等,使齐国俨然成为一个诸侯霸主。

  齐公生有两女,皆“绝色倾城”,长女嫁于卫国君主,即著名的卫宣姜,次女就是著名的鲁桓公夫人文姜。

  周桓王二十二年(齐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齐公逝世,其子姜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是后世齐桓公姜小白的哥哥。他在位时期,大力发展军事,齐国愈强,曾接连攻伐卫国、鲁国、郑国等诸侯国。但齐襄公荒淫无道,常杀戳无辜,还与其妹鲁桓公夫人文姜通奸,又数次谋杀弟弟姜小白,结果大失齐国人心。

  周庄王十一年(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郊外去打猎,发现一头野猪,他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反而引得野猪兽性大发,回头猛冲,齐襄公惊恐中遗失一了只鞋子。当晚,齐国大将连称就发动了兵变,却找不到齐襄公,一直搜见那只鞋子,才逮获了齐襄公。之后,其堂弟姜无知(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联手杀死了齐襄公,随后立姜无知继位,是为齐废公,由于后世还有两个齐废公,因此史称姜无知为“齐前废公”。

  齐前废公即位后,立即动手铲除其他王族贵胄,齐国大夫鲍叔牙与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姜小白只好逃奔莒国(今山东莒县),另一大夫管仲则偕公子姜纠逃奔鲁国。两个月后,齐国大臣雍廪杀了齐前废公姜无知与大夫连称,鲍叔牙偕姜小白抢先回到临淄(今山东淄博)继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重用鲍叔牙,并听从鲍叔牙的意见,不计前嫌任命曾辅佐公子姜纠的管仲为相国,把国家大家事委托于管仲,让其一展才华。管仲是一个匡世济时的良才。他认为君主要创建霸业,首先要能识贤、用贤,要防止小人的渗入。他建议齐桓公起用隰朋,宁越等五个人,同时悬榜国门,号召国人献计献策,招纳四方志士。在管仲的主持下,齐桓公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使齐国富强起来,为最后称霸尊奠定了基础。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占领了鲁国的遂邑。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和他同盟,使他的声誉鹊起。

  齐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刚继位的周僖王,赢得了周天子的欢心。他召集各国诸侯到北杏开会,被推举为盟主,后又在幽地与宋、鱼、卫曹等八国歃血为盟,齐国称霸的局面终于确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称霸后,齐桓公进一步治理好齐国,还帮助救周围弱小的诸倔敌国。他驱戎赶狄,平鲁伐楚,救卫助邢等功绩,极大地提高了威望。当时周王室想裁决一件大事,也要请齐桓公召集各会盟诸侯共同商议。

  但在管仲、鲍叔牙相继去世后,齐桓公却重用了易牙、竖刁等小人,让他们掌握了国政。在位四十二年后的周襄王九年(齐桓公四十二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被自己的宠臣易牙、竖貂禁闭在高墙中活活饿死。在准备发丧期间,他的五个儿子因争位而忙于内战争夺王位,六十七天后才得以下葬,至使齐桓公的尸体生蛆,蛆虫都爬出了窗外。齐桓公以后,齐国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国势急速衰退。

  齐桓公逝世后,其宠臣易牙、竖貂残酷杀害了齐国反对他们的群臣,立公子姜无诡即位。太子姜昭无奈,只好求助于宋襄公子滋甫(子兹父),宋襄公立即率兵攻打齐国。由于齐国人素恨易牙、竖刁二臣,于是里外应合,大军势如破竹,迅速攻至国都,杀了易牙、竖貂。之后,齐国大夫高子、国子将在位仅三个月的姜无诡处以绞刑,因其无谥号,史称“齐中废公”。之后,姜昭继位,是为齐孝公。但其余四各公子的追随者立即兴兵攻打已入齐国境内的太子姜昭,迫使其又逃回宋国。农历5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国众公子于[(今山东济南),太子姜昭遂得以入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即位,是为齐孝公。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急速衰落,齐桓公辛苦创立的霸业告终。

  齐孝公逝世后,其子被大夫卫开方所杀,公子姜潘乘机夺位,是为齐昭公。

  齐昭公在位期间,与晋文公姬重耳联师战楚国于城濮,晋文公会同齐、宋、鲁、蔡、郑、卫、莒八国之君盟于践土,结为同盟,共同对敌“荆楚之蛮”的楚国。周顷王姬壬臣六年(齐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年初,齐昭公逝世,其子姜舍继位,是为齐后废公。

  姜舍即位仅五个月,就被齐昭公之弟、叔父姜商人于农历10月所s,姜舍人自立为君,是为齐懿公。

  齐懿公即位后,首件“国事”就是尽夺邴氏之田,掘邴原之尸而刖之。他又怨恨管仲,因此又削其后裔的封邑。齐懿公还十分好色,大肆淫欲宫中,还夺取了自己的参乘(马车司机)庸职之妻。邴原之子丙戎怀忿恨在心,便和齐懿公的参乘庸职二人合谋,乘齐懿公出游时一举杀之,然后归告齐君祖庙,从容出逃。

  齐国人因为亦恨齐懿公骄恣,遂废其子不得即位,而从卫国迎齐桓公之子姜元继位,是为齐惠公。

  齐惠公在位期间,大夫崔杼曾得到宠幸,周定王八年(齐惠公十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逝世,其子姜无野继位,是为齐顷公。齐国大夫高氏、国氏等贵族怕受崔杼胁迫,便合力把崔杼驱逐出国,崔杼逃到了卫国(后来崔杼又扶立齐后庄公即位)。

  周定王十六年(齐顷公八年,晋景公九年,卫穆公九年,公元前591年),晋、卫两国联合攻齐国,晋景公姬A(姬孺)与卫穆公姬o逼迫齐顷公与晋国结盟。当时齐国、鲁国因边界纠纷,已经结成了世仇。周定王十八年(齐顷公十年,鲁成公二年,楚共王二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又撕毁与鲁成公姬黑肱缔结的盟约,并联合楚共王熊审进攻与晋国结盟的鲁国。年初,齐顷公率军南下攻鲁国龙邑(今山东泰安),当自己的宠臣卢蒲在战斗中逞能被杀后,齐顷公怒而攻至鲁国巢丘(今山东泰安),并击败了支援鲁国的卫国军队。 

  晋景公见联齐不成,遂应鲁、卫两国的要求,派上大夫邹克率兵车八百乘及戎人步兵联合攻齐国。齐顷公闻讯东撤,晋、鲁、卫三国联军尾追至糜笄山下(今山东济南峨眉山即全山)。在农历6月17日,两军列阵于马鞍山下(今山东济南)。齐顷公求胜心切,自恃齐军勇猛,蔑视晋军,马不披甲便领兵冲向晋军。激战中,晋军主帅S克中箭,力不能支,欲退回营,而当时驾车的驭者解张虽也负伤,但仍坚持一手驾车一手代S克击鼓指挥,并与车右郑丘缓协同作战,鼓舞晋军奋勇拼杀,结果晋军反败为胜,大败齐军。齐顷公引残兵而逃,“三周华不注”,差点被俘虏,幸得大夫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了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去取水,才得以逃走。晋、鲁、卫三国联军一直尾追,直至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城下,逼迫齐顷公割地求和,与晋国结盟。

  马鞍山之战后,齐国国势趋衰。齐顷公因此转变国策,变得低调内敛,尽力周济国内穷人、照顾鳏寡,在执政后期还甚得民心。

  周简王三年(齐顷公十六年,公元前583年),齐顷公逝世,其子姜环继位,是为齐灵公。

  齐灵公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俩相继辅政,国事清明。到了周简十六年(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这位齐灵公有个怪僻:喜欢看女扮男装。结果为晏婴所谏止。

  整个春秋初、中期,齐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扩张与战争的历史,诸如:

  周庄王八年(齐襄公九年,公元前689年),齐襄公姜诸儿击败鲁国的盟友纪国,不但报了齐哀公被纪国之君谗言害死之仇,还扫除了齐过向东方发展的障碍。

  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姜小白彻底吞灭了位于今天山东寿光西南的纪国,然后在今山东汶上北部吞灭J国,之后继续吞灭西面的谭国。在扫清周边障碍、吞并这些小国之后,齐桓公势力大增,开始向大国鲁国推进,与鲁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留下了千古寓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和成语“一鼓作气”、“毛遂自荐”。

  周王(周僖王)元年(齐桓公五年,宋桓公元年,陈宣公十二年,蔡哀侯十四年,曹庄公二十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又以强大武力与宋桓公子御说、陈宣公妫杵臼(妫处臼)、蔡哀侯姬献舞、邾安公曹仪父(曹克)、曹庄公姬射姑等诸侯会盟于北杏(今山东聊城东阿北部),接着南下吞灭遂国,迫使鲁国与齐国言和,盟于柯邑(今山东阳谷东北部)。次年联合了陈、曹二国伐宋国,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今山东鄄城),又次年,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城,成为称霸春秋的首任霸主。

  随后,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展开了一系列讨伐山戎、北狄、徐夷、荆楚的战争,以安定周室。

  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一年,燕庄公二十六年,卫懿公五年,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上伐山戎,救燕国,还顺手牵羊占领了燕国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接着又驱逐北狄,存邢救卫。

  周惠王二十一年(齐桓公二十九年,蔡穆侯十九年,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强迫楚成王熊恽(芈f)盟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召陵区)。此后,齐桓公多次大会诸侯。

  周襄王元年(齐桓公三十四年,鲁公九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卫文公九年,郑文公十二年,许公八年,曹共公姬襄二年,邾文公十四年,曹共公二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会盟鲁公(鲁僖公)姬申、宋桓公子御说、卫文公姬辟疆(姬毁)、郑文公姬d、许公(许僖公)姜业、邾文公曹蘧Z、曹共公姬襄等诸侯于葵丘(今河南民权),周襄王姬郑也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周襄王九年(齐桓公四十二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逝世,齐国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春秋中期以后的周定王十八年(齐顷公十年,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9年),齐、晋两军大战于(今山东济南),齐军大败,齐国的强国地位让位与崛起的晋国。不过,到了齐灵公、齐景公执政时期,齐国仍然是仅次于晋国的中原强国。

  周灵王五年(齐灵公十六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姜环灭莱国,将疆界扩大到山东东部。此时的齐国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侧)。

周简王十八年(齐灵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54年),齐灵公逝世,在卫国的崔杼拥立齐灵公之弟姜光继位,是为齐后庄公。

  逃到卫国的大夫崔杼在拥立太子姜光即位之后,以功得志,以宿仇杀害了太傅高厚。而齐后庄公其人十分好色,在周简王二十四年(齐后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即与崔杼之妻棠姜有染,崔杼得知后大怒,竟然联合大舅子棠无咎将齐后庄公杀了,然后另立齐后庄公的弟弟姜杵臼为国君,是为齐景公。

  齐景公在位时有名相晏婴(晏子)辅政。史书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在史籍《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中都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喜欢打猎,箭法却不怎么高明,晏子曾劝谏过他。齐景公颇能纳谏,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齐国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曾豢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恃勇无礼而向齐景公进言翦除之,齐景公不知晏子有何能耐除去齐国最著名的勇士,于是饶有兴趣地答应了。晏子准备了两个桃子,诡言称给功劳最大的,交到三位壮士面前,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就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周敬王二十九年(齐景公五十七年,公元前491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姜荼为太子,并驱逐其他公子到东莱去。周敬王三十年(齐景公五十八年,公元前490年),齐景公病逝,姜荼即位,还是个娃娃,是为齐晏孺公(齐晏孺子)。

  一年还不到的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大夫田乞(陈乞)就发动了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邑,不久即s杀了幼君姜荼,还将姜荼的母亲芮子驱逐出境,然后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姜阳生为新君。姜荼在位仅十个月就被s,史称齐晏孺子。大夫田乞扶立姜阳生为国君,是为齐悼公。

  周敬王三十五年(齐悼公四年,吴王夫差十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吴王姬夫差、鲁哀公姬将联合两国联合攻打齐国的南部,当时齐国大夫鲍牧因原来就与齐悼公有矛盾,田乞就乘此战乱之机挑唆鲍牧杀死了齐悼公,然后,由田乞出面扶立姜壬为国君,即齐简公。从此,田氏家族成为齐国最大的专权世家。

  齐简公姜壬被田乞扶立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陈成子、田常、田成子)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齐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以借此除家族势力已经很难遏止的田恒。

  周敬王三十九年(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阚止在上朝途中遇到田氏族人田逆胡乱杀人,遂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由于阚止惧怕田氏势力,便在齐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一族。阐止的家仆陈豹为田氏同族,便将此计谋抢先告知了田恒。同年农历5月,田恒先发制人,率军入宫,劫持了齐简公。阚止率军反攻,却被田氏家军击败。其后阚止出逃,田氏家军穷追不舍,情急下阚止迷了路,结果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族人杀死。农历6月,齐简公与王妃在仓皇逃往舒州(今山东东平)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追上杀死。由于宰予支持田恒,在此次政变过程中被齐简公所杀。事后,田恒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田恒自任太宰。

  此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孔子的极大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因此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然后亲自入宫朝见鲁哀公,恳请鲁哀公发兵伐齐,以正礼秩。但孔子的提议根本就没有得到鲁哀公姬将与太傅季康子的支持,孔子十分恐慌,连声叹道:“吾道穷矣”,于是《春秋》一书绝笔。

  周敬王三十九年(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农历6月,田恒立齐简公之弟姜骜为君,是为齐平公,然后自立为齐国太宰(宰相),完全把持了齐国国政。从此,田氏家族专权于齐国齐平公、齐宣公、齐康公三代。在田常子为齐国宰相时,经常告诉齐平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

  齐平公逝世后,其子姜积继位,是为齐宣公。

  齐宣公执政时期,以田庄子(田白)为太宰,这时春秋时代已接近尾声,在周贞定王姬介十六年(齐宣公三年,公元前453年),发生了“三家分晋”的重大历史事件。

  周考王姬嵬元年(齐宣公十五年,公元前440年),田庄子病逝,其子田和继为太宰。田和执政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

  周威烈王十三年(齐宣公四十三年,晋烈公七年,公元前413年),齐国出兵伐晋国,毁黄城(今山东冠县),围阳狐(今河北大名)。

  周威烈王十四年(齐宣公四十四年,鲁元公十七年,公元前412年),齐国又征伐鲁国、葛国、安陵国,第二年又攻取鲁国一座城池。

  周威烈王十八年(齐宣公四十八年,鲁元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取鲁国之J邑(今山东泗水)。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元前405年),齐宣公病逝,其子姜贷继位,是为姜氏齐国的末代君主齐康公。 

  齐康公即位后仍然以田和为太宰,自己什么事也不管,只是淫于酒色,田和与其他大夫多次劝谏无效,令诸大夫们忍无可忍。于是在周安王十一年(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齐康公被宰相田和放逐于临海的芝罘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连唯一的食邑也被田和收回,可怜齐康公身边只剩下一柄钭(大铜勺),便在海滩边的山坡上挖洞为灶,自己想办法弄螃蟹鱼虾煮来吃。此后,齐国上卿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并得到周安王正式封侯,是为田氏齐国太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姜齐”。

  七年后的周安王二十三年(齐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在凄凉孤独中病逝,姜氏齐国之祀彻底断绝。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曾用的钭为姓氏,沿传下一支钭氏。

  姜姓齐国自姜尚于公元112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年)受封建国,至公元前386年被田和取代,共历三十二代君主,国祚七百三十五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六百五十九年)。

 

  姜姓吕氏齐国君主简要世系表:

  西周时期:

  姜 尚:公元前1121~?年在位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前1015年在位,齐国缔造者,齐太公,逝世后葬地不下数十处,如葬于今陕西省宝鸡市歧山县辛店镇东北一公里处、葬于今河南省新乡市所辖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西部黄土岗、葬于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义牒镇等等,待考。

  姜 常涸谖皇奔浯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14~前976年在位,齐丁公,逝世后葬地待考,古传其葬于齐都镇西关南村南部,后经山东省文物工作队勘探,实为汉墓。

  姜 得: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75~前932年在位,齐乙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慈毋: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931~前880年在位,齐癸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不辰: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79~前868年在位,齐哀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 静: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67~前860年在位,齐胡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陈庄村东尧山西侧。

  姜 山: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59~前851年在位,齐献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 寿:在位时间待考,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850~前825年在位,齐武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无忌:公元前824~前816年在位,齐厉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 赤:公元前815~前804年在位,齐文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 脱:公元前803~前795年在位,齐成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春秋时期:

  姜 购:公元前794~前731年在位,齐前庄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禄甫:公元前730~前698年在位,齐公(齐僖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诸儿:公元前697~前686年在位,齐襄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无知:公元前686~前686年在位,齐前废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河店,待考。

  姜无诡:公元前643~前643年在位,齐中废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待考。

  姜 昭:公元前642~前633年在位,齐孝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 潘:公元前632~前613年在位,齐昭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 舍:公元前613~前613年在位,齐后废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商人:公元前612~前609年在位,齐懿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 元:公元前608~前599年在位,齐惠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无野:公元前598~前582年在位,齐顷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 环:公元前581~前554年在位,齐灵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孝陵村一带,待考。

  姜 光:公元前553~前548年在位,齐后庄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故城北郭,待考。

  姜杵臼: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齐景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淄河店齐桓公墓旁,待考。

  姜 荼:公元前489~前489年在位,齐晏孺公(齐晏孺子),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临淄市故城河崖头村姜齐公墓区,待考。

  姜阳生:公元前488~前485年在位,齐悼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临淄市故城河崖头村姜齐公墓区,待考。

  姜 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齐简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临淄市故城河崖头村姜齐公墓区,待考。

  战国时期:

  姜 骜:公元前480~前456年在位,齐平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临淄市故城河崖头村姜齐公墓区,待考。

  姜 积:公元前455~前405年在位,齐宣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临淄市故城河崖头村姜齐公墓区,待考。

  姜 贷:公元前404~前386年在位,齐康公,公元前391年被大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芝罘岛上,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老爷山顶。

  本书特按:

  要特别注意的是,自周文王赐还太师吕尚为姜姓之后,历代齐国君主皆为“姜某某”,只有其庶支后裔子孙中有称吕氏者,共有一百一十二个主支姓氏、以及一千四百二十余个衍生的其他姓氏。

  因此,今一些学者、机构、文献中称历代姜齐君主为“吕某某”,是完全错误的!

 

  齐国遗址:

  2005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盗墓贼于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义牒镇东南部大规模盗掘之后,才“发现”当地居然有西周贵族墓葬群和车马坑,九座西周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内多为一棺一椁,其中六座有青铜器随葬,有两座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引人注目。

  两座墓带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形制相同,南北朝向,位于夯土台基的北侧,其中一座棺上有髹红漆、绘黑彩的痕迹,人骨均已散乱,棺内出土玉佩、串饰等。器物箱内放置鼎、簋、盘、钺、矛、车马器和陶鬲等殉葬器物;墓道内均随葬两辆马车和一只狗。

  墓葬出土玉器十余件,青铜器五十余件,其中八件有铭文。青铜器铭文为确定墓主人身份提供最直接的线索,铭文内容中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等。

  学者郑同修介绍,“丰”是西周小国,铭文显示其与齐国密不可分的联系。铭文中的“齐公”字样为金文资料中首次发现,“齐公”即指姜太公,由此有人认为其中之一为姜太公墓。

 

  妫姓田氏齐国:

  史书记载:“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田氏代齐,吕齐消亡,田齐兴盛。

  田氏,出于陈厉公妫跃(妫佗)之子陈完。陈完,妫姓,陈氏,其先为虞舜之苗裔。

  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121年,断代工程认为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找到了帝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世孙妫满之后,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并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敕封于陈地(今河南淮阳),建陈国。当时陈国的疆域被夹在郑、宋、齐、楚等大国之间,因此其虽为西周王朝重要的十二诸侯之一,在春秋时期常参与“五霸”主持的会盟,但却是一个弱国。

  到了春秋初期,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妫佗(妫跃)在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陈桓公逝世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君主,是为陈厉公。太子妫免的两个弟弟合谋报杀兄之仇,就在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趁陈厉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妫林和陈宣公妫杵臼。

  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就在周惠王姬阆五年(公元前672年)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妫御寇杀了。陈厉公有个儿子叫陈完(妫满的第十世孙),他与妫御寇的私人交情非常好。在妫御寇被杀后,陈完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姜小白接纳了陈完,还赐田与他,使为工正。陈完因避难到齐国后,不愿再用原来的国名为姓氏,而且在春秋时期“陈”、“田”二字古音近,故古书往往作田,遂干脆指齐桓公所赐之田为姓氏,改称田氏,史称田敬仲完,其行驶读音作chén(ㄔㄣ@),今读作tián(ㄊㄧㄢ@)亦可。

  田敬仲完下传五世至田无宇(田桓子),“事齐庄公,甚有宠”,田氏家族势力开始壮大。到了田桓子的孙子田乞(田子),事仕齐景公姜杵臼。齐景公逝世后,齐国的上卿(左、右相)国氏、高氏两大家族立齐晏孺子为国君。而田乞想立齐景公的另一个儿子姜阳生为君,于是他表面上与两位国相关系融洽,暗地里却对诸大夫们说:“高昭子这个人很危险,趁他还没有动手,我们先干掉他吧!”大夫们人人自危,所以都听从了他。得到众大夫的支持后,田乞联合了鲍氏家族首领鲍牧率兵进宫,攻杀高昭子。高昭子逃亡,与国惠子一联手起营救晏孺子。而齐晏孺子的军队很快被打败,田乞乘胜追击国惠子,国惠子逃亡到了莒国。田乞率军队返回,杀掉了高昭子。之后,田乞等人拥立姜阳生为国君,是为齐悼公。之后“田乞为相,专齐政”。

  到了田子的儿子田恒(田成子),与监止(监,一作“阚)被为齐简公姜壬的左、右相。此后田氏家族与阚氏家族相争政权,结果田常获胜,于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弑杀了齐简公,改立姜骜为国君,是为齐平公,从此田氏家族益专齐政。

  到了田恒的曾孙田和,为齐宣公姜积的国相。“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即在周安王十一年(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和子十四年,魏武侯五年,公元前391年),不久,通过魏武侯魏击的帮助,田和顺利地让周安王承认自己是诸侯,“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自此田氏代齐,成为大国,立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

  田和,史称齐侯太公和,是田齐的第一代齐国君主,亦称田齐太公。

  田氏立国时,历史已经进入战国中期。田齐太公之孙田齐桓公田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设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因此到了田齐威王田因齐、田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公元前356~前301年),稷下学宫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田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

  周昱王(周显王)十六年(田齐威王四年,魏惠成王十八年,公元前353年),齐国与魏国之间爆发著名的“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由于右著名军事家孙膑的指挥,齐军大败魏军。

  周昱王二十八年(田齐威王十六年,魏惠成王三十年,公元前341年),齐国与魏国之间爆发著名的“马陵之战”(今河南范县西南部),齐军再次大败魏军。

  周昱王三十五年(田齐威王二十三年,魏惠成王后元二年,公元前334年),田齐威王与魏惠成王魏(魏婴) “会徐州相王”,皆正式称王。不过,到了田齐威王执政晚年,齐国内乱再次爆发,国相邹忌与大将军田忌相互争政。周昱王四十七年(田齐威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以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在田齐宣王执政时期,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在孟轲(孟子)劝说下,田齐宣王于周赧王元年(田齐宣王七年,燕王哙七年,公元前314年)下令大将军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讨伐燕国,五十来天即克之,一度占领了燕国。从此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成为了燕国的仇敌。

  到了战国晚期,齐国仍保持着十分强盛的地位,与楚国、秦国等大国抗衡。

  周赧王十四年(田齐愍王元年,韩襄王十一年,魏襄王十八年,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田齐愍王田地联合了韩襄王韩仓、魏襄王魏嗣攻击楚国,大败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沙之战”。

  周赧王十七~十九年(田齐愍王四~六年,魏襄王二十一~二十三年,韩襄王十四~十六年,秦昭襄王十~十二年,公元前298~前296年),齐国再次联合韩、魏两国发动“函谷关之战”,持续攻击秦国,一直攻入函谷关,逼迫秦昭襄王赢稷(嬴则)求和,退还以往攻占的中原诸国疆土。

  周赧王二十七年(田齐愍王十四年,秦昭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88年),田齐愍王、秦昭襄王并称东、西帝,随即又放弃了帝号。次年,纵横家苏秦、李兑联合了赵、齐、楚、魏、韩五国攻击秦国,由于各国皆各自心怀鬼胎,罢于成皋。又次年,田齐愍王灭了宋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田齐愍王十八年,燕昭王二十七年,秦昭襄王二十四年,韩王十二年,赵惠文王十五年,魏昭王十二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姬职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了燕、秦、韩、赵、魏诸国一起攻入齐国,燕军同仇敌忾,连下七十余城,一举攻入齐国都城临淄,当时齐国各城未被攻下者,只有莒城和即墨城这两座城高墙坚之城。田齐愍王仓惶逃入故莒国之地的莒城,镇守莒城的楚军将领淖齿受楚顷襄王之命率军救齐,被田齐愍王任命为齐国宰相。后淖齿戕杀了田齐愍王,欲与燕昭王瓜分齐国土地,旋即为齐国人王孙贾所杀,改立田齐愍王之子田法章为君主,是为田齐襄王。乐毅引兵东进围困即墨,城中居民推举田单为主将镇守即墨称,就此拉开了长达五年的相持战。

  周赧王三十六年(田齐襄王五年,燕昭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迅速收复失地。齐国虽因此复国,但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了。

  周赧王五十九年(田齐王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赢稷(嬴则)发动击灭周王朝之战,东周王朝国祚历五百一十五年,西周王朝国祚历三百五十一年,两周王朝国祚共历八百六十六年,至此彻底灭亡,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先秦时期。

  从秦王政十七~二十六年(田齐王建三十五~四十四年,燕王喜二十五~三十三年,韩王安九年,赵幽穆王六年~赵代王六年,魏景⊥跏三~魏王假三年,楚幽王八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在击灭韩、魏、楚、燕、赵后,开始最后对齐国用兵。当时齐军五十万列阵于国境西南方向以抗秦军,秦王却派遣大将军王贲远绕燕国之地,从北向东南突然攻入齐国包围临淄,五十万齐军远在西南成了摆设,秦军一举攻破空虚的齐国都城,俘虏了齐王田建,田氏齐国就此灭亡。

  田氏齐国自公元前379年田和代姜,至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共历八代君主,国祚一百五十八年。

  姜、田两齐历史一共历四十代君主,国祚八百九十三年整(断代工程认为是八百一十七年)。

  本书特按:

  所谓“先秦”,是一段历史时期的名词,专指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56年灭周王朝之后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之间的三十五年中原无主的纷乱模糊时段概念,而东、西两周以及春秋、战国的历代君主世系、历史纪年十分清楚,与“先秦”无任何瓜葛。

  因此,今有些学者、机构、文献滥用“先秦”概念,使其无限制地向战国、春秋、乃至西周时期延展,是完全错误的!

 

  妫姓田氏齐国君主简要世系:

  前世:

  陈 完:陈厉公之子,奔齐,改陈氏为田氏,亦称田敬仲,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稚:田敬仲之子,亦称田孟夷,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禾镏芍子,亦称田孟庄、田孟芷、闽孟克,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须无:田≈子,始为大夫,亦称田文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无宇:田须无之子,齐国大夫,亦称田桓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开:田无宇之子,齐国大夫,亦称田武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乞:田开之子,齐国大夫,亦称田子、田僖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恒:田乞之子,齐国大夫,亦称田成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盘:田恒之子,齐国大夫,亦称田襄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白:田盘之子,齐国大夫,公元?~前411年,亦称田庄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田白之子,齐国大夫,公元前410~前405年,亦称田悼子,逝世后葬地待考。

  田 和:田悼子之子,齐国大夫,公元前404~前384年,亦称田和子,公元前391年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

  田齐:

  田 和:公元前404~前384年在位,公元前386年被周安王列为诸侯,田齐太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青州市益都街道。

  田 剡:公元前383~前375年在位,田齐侯剡,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鼎足山,待考。

  田 午:公元前374~前357年在位,田齐桓公,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鼎足山,待考。

  田因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公元前334年称王,田齐威王,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牛山,待考。

  田辟疆: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田齐宣王,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牛山,待考。

  田 地: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田齐愍王,公元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稷山,待考。

  田法章:公元前283~前265年在位,田齐襄王,逝世后葬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稷山,待考。

  田 建: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田齐王建,公元前221年,秦灭齐,逝世后葬地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