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历史编年简录与年号-汉王朝-新莽时期
族谱
历史编年简录与年号-汉王朝-新莽时期
2015-03-08335

新莽王朝:(公元9~23年)。

  公元9年:己巳,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

  公元10年:庚午,王莽新朝始建国二年,王莽发动攻击匈奴之战。

  公元11年:辛未,王莽新朝始建国三年。

  公元12年:壬申,王莽新朝始建国四年,南夷民族发动反王莽之战。

  公元13年:癸酉,王莽新朝始建国五年。

  公元14年:甲戌,王莽新朝天凤元年。

  公元15年:乙亥,王莽新朝天凤二年,代郡(今河北蔚县)人民发动反王莽起义

  公元16年:丙子,王莽新朝天凤三年。

  公元17年:丁丑,王莽新朝天凤四年,八郡农民大起义,琅琊郡吕母发动“海曲起义”,绿林军大起义并发动“云社之战”,安西(今甘肃瓜州)爆发田仪陇西起义,南郡(今湖北江陵)爆发张霸起义,江夏郡(今湖北云梦)羊牧发动起义。

  公元18年:戊寅,王莽新朝天凤五年,东海郡爆发习子都起义,河北赤眉军大起义并发动“成昌之战”。

  公元19年:己卯,王莽新朝天凤六年,益州夷起兵反王莽。

  公元20年:庚辰,王莽新朝地皇元年。

  公元21年:辛巳,王莽新朝地皇二年,襄阳郡(今湖北襄樊)爆发秦丰起义,平原郡(今山东德州陵县)爆发迟昭平起义。

  公元22年:壬午,王莽新朝地皇三年。

  公元23年:癸未,王莽新朝地皇四年,绿林农民起义军发动“昆阳之战”(今河南叶县),汉更始帝刘玄发动击灭王莽之战。

  在王莽篡汉的整个历史时期前后,以西汉宗室为主体的刘氏宗亲反抗活动不断出现。

  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上》种记载:初始元年(公元8年),“期门郎张充等六人谋共劫莽,立楚王。发觉,诛死。”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中记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四月,“徐乡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起兵于其国”,并“举兵攻即墨”。其兄扶崇公刘殷“闭城门,自系狱”,即墨“吏民距快,快败走,至长广死”。王莽闻讯大悦,下令褒奖刘殷及“即墨士大夫”。“是岁长安狂女子碧呼道中曰:‘高皇帝大怒,趣归我国。不者,九月必杀汝!’莽收捕杀之。治者掌寇大夫陈成自免去官。真定刘都等谋举兵,发觉,皆诛。”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农历11月,立国将军孙建奏:“九月辛巳,戊己校尉史陈良、终带共贼杀校尉刁护,劫略吏士,自称废汉大将军,亡入匈奴。又今月癸酉,不知何一男子遮臣建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刘氏当复,趣空宫。’收系男子,即常安姓武字仲。”奏中还提到“前故安众侯刘崇、徐乡侯刘快、陵乡侯刘曾、扶恩侯刘贵等,更聚众谋反”。刘崇起事反抗王莽,实际上早在居摄元年(公元6年)。

  关于刘曾、刘贵造反之事,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中没有记载,但在史籍《汉书·王子侯表》中却有“陵乡侯曾……王莽元年,举兵欲诛莽,死”的记载,这说明刘贵之事即在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

  刘氏宗亲的这些反抗,实际影响并不大,但王莽为了“绝其萌牙”,还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西汉宗室。

  首先,王莽免除他们的官职,这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中有记载:始建国元年王莽即位时,便令“诸刘为郡守,皆徙为谏大夫”;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农历11月,又令诸刘“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其次是贬夺他们的爵位。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农历1月,“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次年令“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在史籍《汉书·诸侯王表》中,多见有“王莽篡位,贬为公,明年废”的记载,即指此事。西汉刘氏宗室的列侯爵位也被贬夺,但具体时间和过程,史家说法不同,须略加考证。

  在史籍《汉书·王子侯表》中,多有“王莽篡位,绝”的记录,“松兹侯均”条则明言:“王莽篡位,绝者凡百八十一人。”师古注曰:“此下言免、绝者皆是也。”据西汉成帝、西汉哀帝、西汉平帝诸王子条推算,其绝国之年大多都在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但在史籍《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中却记载:“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司马光综合上述记载认为:在始建国元年,诸刘氏王子、侯们还未被夺爵,只是在诸侯王降为公的同时被降为子爵,故在《资治通鉴》中的新朝始建国元年农历1月中记载:“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于是汉诸侯王三十二人皆降为公,王子侯者百八十一人皆降为子,其后皆夺爵焉。”

  东汉的班昭根据东观藏书作《汉书》诸《表》,他对“刘氏为侯者皆降为子”一事不会不知,所言王子侯“免”、“绝”于始建国元年,可能是将其后的爵视为新莽之制而非汉制。就历史事实而言,司马光不用班昭说是对的,而将降侯为子一事系于始建国元年则有商榷余地。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中的始建国元年农历4月栏下中记载:“徐乡侯刘快结党数千人起兵于其国。快兄殷,故汉胶东王,时改为扶崇公”。此处明言刘殷已改称“公”,刘快却仍称“侯”。因此在《汉书·王莽传》中始建国二年农历11月栏下记载了“孙建奏”,也称刘快及刘曾、刘贵为“侯”。

  如若当时刘快等已降为子爵,则在《汉书·王莽传》的记载中,尤其是“孙建奏”中,就不应仍称他们为侯。因此,“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的说法恐怕不是在新朝始建国元年之事。在“孙建奏”中还提出了“诸刘为诸侯者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的建议,并得到了王莽的批准。“五等之差”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降侯为子”之事当是这一建议的结果,其具体实施应在新朝始建国二年农历11月以后。

  至于刘氏宗亲“子爵被夺”,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认为:“不知夺在几年。”清朝广西年间的国学大师王先谦则认为,由“‘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则知刘氏被夺爵在始建国二年,司马失考”。但孙建在始建国二年农历11月的奏中说,“诸刘为诸侯者当与汉俱废,陛下至仁,久未定”,显然当时尚未被夺爵,而在史籍《汉书·王莽传》中将“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一事系于新朝始建国二年农历2月下旬,在孙建上奏前,若子爵与公爵等爵位已经同时被王莽夺去,那么孙建的奏章便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王先谦的说法不能成立。

  在史籍《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记载的“刘秀诏曰”:“惟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其并复故国。若侯身已殁,属所上其子孙见名尚书,封拜。”诏中所谓“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当指诸刘子爵被夺而言。而在史籍《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又记载:“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严)尤”。注引《东观纪》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稿钱若干万。”刘秀的这位季父是舂陵侯刘敞,所讼“逋租”应是舂陵国欠刘敞的田租。

  根据这些史料进行考证,刘敞当时应已被降爵为子,“舂陵侯”云云,当系东汉史官以汉爵称之。然则在《东观纪》、《后汉书》中的这一记载告诉人们,刘敞的子爵至“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仍未被夺,故依旧食租。按饶尚宽编纂的《春秋战国秦汉朔闰表》记载,新朝地皇元年(公元20年)农历12月朔日干支是甲午,壬寅则是初九。这很可能是刘敞被夺爵的实际日子。刘秀在当时为已被夺爵的刘敞追索欠租,当然只能追索被夺爵以前的,而不能追夺爵以后的。因此,在史籍《东观纪》中称刘敞为“故舂陵侯”,在《汉书·王莽传下》中记载地皇三年王莽诏中也有“故汉氏舂陵侯”之称,表明其时已被夺爵。

  那么,刘敞为何在此日被夺爵呢?这个被如此精确地记录下来的日子有何特定意义?考察《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中的记载,在“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句下接着说:“及敞卒,祉遂特见废,又不得官为吏。”此处记载的“见废”二字显然不是指官职,而是指爵位。细味全句之意,应指舂陵侯家的子爵“见废”于刘敞死后。因此,上述日期应是刘敞的卒日,由于刘祉不得嗣爵,舂陵侯家便从此失去了爵位。王莽曾下令:“诸刘……勿解其复,各终厥身”。大概诸刘的子爵之位也适用“各终厥身”的原则。

  王莽真正实行五等爵制,始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当时,王莽镇压了刘崇、翟义的叛乱之后,以五等爵奖励诸将,“高为侯伯,次为子男”。其后又多次赐爵,如在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农历1月封王氏亲属,其中“小功为子”;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农历2月封五威将十二人“为子”;新朝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夏季授诸侯茅土,其中“子百七十一人”。诸刘降为子者凡百八十一人,应当不在此数中,而另为一类。王莽授诸侯茅土时,“以图簿未定,未授国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钱数千”,致使“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

  新朝天凤三年(公元16年)农历5月,王莽颁布吏禄制度,规定“今诸侯各食其同、国、则”,但因“制度繁碎”,“课计不可理”,“吏终不得禄”,诸侯食邑之制显然也未落实。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农历5月,王莽“更授诸侯茅土于明堂”,命其“各就厥国,养牧民人”,但都是空头支票。史称:“莽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是王莽所封五等诸侯大多无食邑。而诸刘为侯者原来都有食邑,孙建建议“以户多少就五等之差”,结果虽一律降爵为子,但原有食邑户数很可能得以保留,直至夺爵为止。

  事实上,王莽对西汉刘氏宗室在抑制的同时,又十分注意安抚。他曾下令:“诸刘更属京兆大尹……州牧数存问,勿令有侵冤。”让他们终身保持子爵和食邑,正是这一安抚政策的具体体现。但汉帝既已“禅位”,宗室的地位必然江河日下。这在史籍《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中注引《续汉书记载》:“王莽时,诸刘抑废,为郡县所侵。蔡阳国釜亭候长醉_更始父子张,子张怒,刺杀亭长。后十余岁,亭长子报杀更始弟骞。”在史籍《后汉书·刘玄传》中也记载:“刘玄字圣公……弟为人所杀,圣公结客欲报之。客犯法,圣公避吏于平林。吏系圣公父子张。圣公诈死,使人持丧归舂陵,吏乃出子张,圣公因自逃匿。”注引《续汉书》曰:“时圣公聚客,家有酒,请游徼饮,宾客醉歌,言‘朝亨两都尉,游徼后来,用调羹味’。游徼大怒,缚捶数百。”

  汉更始帝刘玄亦为西汉宗室,其父亲刘子张是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的孙子,与刘敞是同祖昆弟。但在王莽时期,他们显然与普通平民无异,连亭长、游徼这样的基层乡官都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任意凌辱。

  这说明,所谓“诸刘抑废,为郡县所侵”,也的确是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