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历史编年简录与年号-十六国-前秦
族谱
历史编年简录与年号-十六国-前秦
2015-03-08410

前秦(氐族)时期:(公元350~394年)。

  前秦太祖惠武帝符洪执政时期:

  公元350年:庚戌,前秦太祖惠武帝蒲洪惠武元年;蒲洪字广世,原名良升,父亲蒲怀归为氐族部落小首领(小帅),其家世为西戎酋长,原无姓氏,后因家中池塘内生长有一种香蒲草,“长五丈,五节如竹形”,当地人们都称他家为“蒲家”,因此取姓蒲氏;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爆发“永嘉之乱”,族人推苻洪为监主,自称秦州刺史、略阳公,任冠军将军,兼管西部的事宜,后任龙骧将军、流人都督,居住在枋头;因苻洪对石勒次子石季龙多有战功,所以又被封为西平郡公,部下时有两千余人,再赐封关内侯,苻洪就担任了关内侯的领侯将,石遵即位后,听信谗言,免去了苻洪都督的官职,苻洪非常气愤,于是他投降晋朝廷,此时苻洪的军队已有十余万;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晋穆帝封苻洪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今河北高邑)、广川郡公(今河北枣强),当时有人奉劝苻洪称尊号,苻洪以以谶文有“草付应王”和他的孙子苻坚的背有“草付”二字而改姓苻氏,称苻洪,并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尚未成行,就被假归降的原后赵属下悍将麻秋毒杀;史书记载苻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终年六十六岁,是前秦国的奠基者。

 

  前秦世宗明帝苻健执政时期:

  公元351年:辛亥,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元年,苻健杀麻秋,自称大秦天王,正式建立前秦国,国号“大秦”,建元“皇始”,追封父亲苻洪谥号为“惠武帝”,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疆域东至大海,西抵葱岭,南控江淮,北极大漠,在东南方向则以淮河、汉水与东晋王朝为界。

  公元352年:壬子,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二年;前秦国大秦天王苻健自立为帝,史称世宗明帝,以汉族人王猛为丞相,与东晋王朝之间在今河南许昌爆发“诫桥之战”。

  公元353年:癸丑,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三年;前秦世宗明帝在今甘肃天水秦州发动攻击前凉国的“龙黎之战”。

  公元354年:甲寅,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四年;晋穆帝司马聃诏令大将军桓温率大军攻击前秦国,前秦世宗明帝采纳丞相王猛的建议,不直接与强敌对阵,来了一个全境坚壁清野,待桓温率晋军攻入潼关之后,因粮草不继只得退兵。

  公元355年:乙卯,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五年;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病逝。

 

  前秦厉王苻生执政时期:

  公元355年:乙卯,前秦厉王苻生寿光元年;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病逝后,其子苻生继位,改元“寿光”,史称前秦世宗明帝。

  公元356年:丙辰,前秦厉王苻生寿光二年;前秦厉王诏令洛州刺史邓羌发动歼灭前燕将令慕舆腾的“长卿之战”。

  公元357年:丁巳,前秦厉王苻生寿光三年;堂兄苻坚杀前秦厉王苻生自立。

 

  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执政时期:

  公元357年:丁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永兴元年;苻坚杀前秦厉王苻生自立,改元“永兴”,史称前秦世祖宣昭帝;随即发动攻击东晋平北将军姚襄的“三原之战”,继而在今河北保定发动追击并州刺史张平的“铜壁之战”。

  公元358年:戊午,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永兴二年。

  公元359年:己未,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永兴三年(甘露元年)。

  公元360年:庚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甘露二年。

  公元361年:辛酉,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甘露三年。

  公元362年:壬戌,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甘露四年。

  公元363年:癸亥,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甘露五年。

  公元364年:甲子,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甘露六年。

  公元365年:乙丑,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在今陕西黄陵发动攻击匈奴铁弗部的“杏城之战”,继而在今内蒙古五原发动“木根山之战”

  公元366年:丙寅,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诏令中书侍郎王猛在今湖北荆州发动攻击东晋的“荆州之战”。

  公元367年:丁卯,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三年;前秦国内部爆发苻氏家族之乱。

  公元368年:戊辰,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四年。

  公元369年:己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五年。

  公元370年:庚午,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诏令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王猛率大军攻击前燕国,袭破其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俘虏前燕幽帝慕容·ィ灭亡了前燕国。

  公元371年:辛未,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七年;前秦与东晋之间持续爆发“石桥之战”、“鹫峡之战”。

  公元372年:壬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八年。

  公元373年:癸酉,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九年;前秦世祖宣昭帝持续发动攻击东晋的“梁州之战”、“益州之战”。

  公元374年:甲戌,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年;甘、蜀地区农民张育、杨光等发动起义攻击前秦国之战。

  公元375年:乙亥,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一年;前秦世祖宣昭帝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前凉国,灭亡了前凉国,前凉末王张天锡被迫出降,后逃至东晋;继而在今河南淅川发动攻击东晋的“南乡之战”;又发动击灭鲜卑拓拔部代国的“石子岭之战”。

  公元376年:丙子,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发动攻击东晋的“襄阳之战”。

  公元377年:丁丑,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三年。

  公元378年:戊寅,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四年。

  公元379年:己卯,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五年;前秦世祖宣昭帝发动攻击东晋的“彭城之战”,继而在今湖北郧西与东晋之间爆发“魏兴之战”,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

  公元380年:庚辰,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发动平定幽州刺史苻洛之战。

  公元381年:辛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七年;前秦与东晋之间在今湖北天门爆发“竟陵之战”,但进攻受阻,进攻江陵的军队也被东晋军队击退,前秦世祖宣昭帝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发动对东晋王朝的进攻。

  公元382年:壬午,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八年;农历10月,前秦世祖宣昭帝召集群臣,提出亲率百万大军一举灭晋,臣僚们大多不赞成,有的还极力谏阻,但前秦世祖宣昭帝执意不从,决定伐晋。

  公元383年:癸未,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十九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诏令骁骑将军吕光率军七万至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一带发动攻击西域的“龟兹之战”;前秦国与东晋之间爆发“淝水之战”,农历8月,前秦世祖宣昭帝以苻融为前锋都督,率步骑二十五万先行,农历9月,前秦世祖宣昭帝亲统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为后继,驻于益州、凉州、河北等地的前秦军队也纷纷出动,前秦世祖宣昭帝自傲为此举必胜,并打算统一六合后,让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作尚书左仆射,让谢安作吏部尚书、桓冲作侍中,甚至已经动手在长安为他们修建府第;当时东晋王朝由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谢安当国,他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都督谢玄指挥操练的北府兵为前锋主力,率水陆两军共八万迎敌;农历10月,两军会战于淝水(今安徽寿县瓦埠湖一带);前秦的先锋苻融当时先行攻占了东晋的寿阳(今安徽寿县),并把派来增援的东晋振武将军胡彬包围在硖石;胡彬的粮草快要用光,无奈中只好暗中派人带着书信向谢石求援,不料信使在半路上被前秦兵俘获,苻融马上派人向前秦世祖宣昭帝报告:“晋军现已缺少粮草,兵力不足,我们应该抓住这大好机会,立即发动进攻!”前秦世祖宣昭帝得报大喜,竟然脱离全线指挥位置,马上率轻骑八千人赶往寿阳与苻融会合,企图一举歼灭谢石率领的东晋军队;然而就在这时,前秦世祖宣昭帝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选择了被俘虏的东晋将军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到了晋军大营,做了表面上的警告并劝谢石趁早归降,暗中却提醒谢石说:“趁前秦百万大军还没有全部会集,赶紧迅速攻击,打败了他们的先锋部队,势必挫败他们的士气,这样我们就可以一鼓作气夺取胜利了!”谢石接受了朱序的建议,在农历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人开赴洛涧(今安徽怀定洛水入淮处)向前秦军将领梁成发起进攻,刘牢之率部奋勇向前,强行渡河,大破前秦军并斩了梁成、梁云兄弟俩,前秦军不得不向淮水一线溃逃,而谢石、谢玄却指挥晋兵节节进逼,直逼寿阳;前秦世祖宣昭帝与弟弟苻融登上寿阳城楼远望,看到东晋军阵严整,颇具规模,转而眺望八公山,只见草木摇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于是身经百战,投鞭断流的前秦世祖宣昭帝一下子感到的是莫大的惊虑与惆怅,他若有所失地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呀,谁说他们是弱旅呢?”脸上不觉露出了畏怯的神色,就这样,东晋军与前秦军隔淝水遥相对峙;秦军先锋虽然新败受挫,但兵力仍是晋军的数倍,而且主力还在不断到达,形势对东晋军队来说依然很严峻;东晋将帅经过精密策划想出了一条妙计:谢玄派了使臣告诉苻融说:“你们孤军深入,却在这淝水岸边扎营布寨,这虽可使我们长相对峙,但却不利于速战速决,如果你们稍微向后退一退,在岸边腾出一块空地作战场,让我们渡过淝水,与你们一决胜负,岂不是更好的策略?”前秦世祖宣昭帝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答应对手的要求也未尝不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便可以发动铁骑冲杀,杀他个措手不及,于是下令后撤,没想到前秦大军一退就乱了阵脚,朱序又乘机夹在前秦军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由于前秦军队大部分士兵是被强迫征来,无心与东晋作战,此时更是乱作一团,一发而不可收拾;谢玄则指挥东晋主力北府兵借机大举进攻,于乱军中杀死了前秦前锋主帅苻融,连前秦世祖宣昭帝也被乱箭射中,于是前秦的部队溃不成军,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遍地,不少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认为是东晋的追兵赶到了,更加慌不择路,日夜狂奔,溃散的秦军饥饿寒冻,死亡十之七八;前秦世祖宣昭帝后在慕容·垂的护卫下狼狈逃至淮北,沿途收集残兵,到洛阳时拢有余众十来万,直到年底,前秦世祖宣昭帝才回到长安,著名的“淝水之战”就这样以前秦国的惨败划上了句号,从此前秦国开始急剧走向下坡;随后,晋孝武帝继续诏令车骑将军桓冲再次发动攻击前秦国的“襄阳之战”。

  公元384年:甲申,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二十年;前秦国羌族首领、龙骧将军姚苌脱离前秦政权自立为帝,建立后秦国,史称武昭帝,建元“白雀”;鲜卑慕容部贵族慕容·泓建立西燕国,称雍州牧,建元“燕兴”,接着发动攻击前秦国的“长安之战”,不久即被部下所杀;晋孝武帝诏令梁州刺史杨亮发动攻击甘蜀地区农民起义军张育、杨光之战,继而诏令冠军侯谢玄发动攻击前秦国之战。

  公元385年:乙酉,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建安二十一年;后燕国发动攻击前秦国之战,晋孝武帝则发动攻击后燕国以援救前秦国之战;前秦骁骑将军吕光与前秦凉州刺史梁熙之间在今甘肃武威爆发“安弥之战”;前秦国至此已经四分五裂,被前秦征服的丁零部落、鲜卑部落、羌部落等各民族的贵族纷纷起兵反叛前秦:丁零翟斌起兵河南,鲜卑首领慕容·垂起兵河北,建后燕国,史称后燕世祖成武帝,建元“建元”;慕容·泓则起兵陕西华阴,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苌起兵渭北并建立后秦国,国号也叫“大秦”,史称后秦武昭帝,建元“白雀”;慕容·泓不久为部下所杀,其弟慕容·冲被拥为首领,率军进围长安,前秦世祖宣昭帝于农历5月留太子苻宏守长安城,自率数百骑出奔五将山(今陕西岐山),半路为后秦武昭帝姚苌擒住,在新平佛寺(今陕西咸阳彬县静光寺)被后秦武昭帝亲手缢杀。

 

  前秦哀平帝苻丕执政时期:

  公元385年:乙酉,前秦哀平帝苻丕太安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死后,镇守邺城的苻丕随即遭到慕容·垂的长期围攻,于农历8月弃城,率男女六万余口退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自立为帝,改元“太安”,史称“前秦哀平帝”。

  公元386年:丙戌,前秦哀平帝苻丕太安二年;前秦与后秦之间在年初爆发“胡汉阜之战”;当时的鲜卑慕容部的慕容·永被部众推举为大将军p大单于p河东王,率领部众继续东进,前秦哀平帝率兵阻其东归,双方在农历10月于襄陵(今山西临汾)激战,前秦军再次大败,前秦哀平帝逃奔河南,却被为东晋军队截获杀死;慕容·永遂称帝,建西燕国,史称西燕宗武桓帝,建都长子,建元“中兴”。

 

  前秦太宗高帝苻登执政时期:

  公元386年:丙戌,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元年;关陇氐人拥立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的族孙苻登称帝于⒑保今甘肃临夏),此后长期与后秦国之间拉锯战。

  公元387年:丁亥,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二年;前秦国的骁骑将军吕光平定整个凉州地区。

  公元388年:戊子,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三年。

  公元389年:己丑,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四年;后秦武昭帝姚苌在今陕西彬县、甘肃泾川之间发动袭击前秦国的“大界之战”;原前秦国三河王(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吕光脱离前秦国,建立后凉国,史称太祖懿武帝,建元“麟嘉”。

  公元390年:庚寅,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五年。

  公元391年:辛卯,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六年;前秦国与后秦国之间在今陕西西安爆发“马头原之战”。

  公元392年:壬辰,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七年;前秦国车骑大将军窦冲反叛前秦太宗高帝,随即发动反前秦之战。

  公元393年:癸巳,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八年。

  公元394年:甲午,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九年(延初元年);前秦国与后秦国之间在今甘肃固原原洲地区爆发“马髦山之战”,后秦高祖文桓帝姚兴与前秦太宗高帝亲率大军进行决战,结果苻崇兵败被杀,前秦政权历国祚四十四年就此灭亡。前秦国在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坚统治时期,重用汉族人王猛,实行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扩大皇权的中央集权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如恢复魏、晋时期的土籍,承认士族特权,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等,扩大了胡汉联合统治的阶级基础;前秦世祖宣昭帝提倡儒学,兴立学校,培养统治人才;前秦世祖宣昭帝还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修立亭驿,发展工商;在消灭前燕政权之后,前秦世祖宣昭帝实行徙民政策,将关东被征服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十万户徙至关中,充实近畿,便于控制,又将关中的氐族十五万户移至关东,分置于各要镇,用以加强控制新征服地区的人民;在前秦世祖宣昭帝执政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安定,国力达于鼎盛;但自肥水战败后,前秦世祖宣昭帝意志突变衰颓,使前秦国迅速走向败落和瓦解,中国北部地区再度陷于分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