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政权时期:(公元386~534年)。
北魏道武帝拓跋·执政时期:
公元386年:丙戌,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建立北魏(代国)政权,史称道武帝,建元“登国”;北朝纪年正式开始。
公元387年:丁亥,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三年(北魏道武帝发动击破库莫奚族部落之战);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二年。
公元389年:己丑,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四年(北魏道武帝向西发动袭击高车之战、向北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西女地击败吐突麟、匈奴贺兰、纥突麟、纥奚等部之战)。
公元390年:庚寅,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五年(北魏道武帝联合西燕恭宗武桓帝发动攻击匈奴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之战)。
公元391年:辛卯,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六年(北魏道武帝发动大破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宸之战,随后发动攻击柔然部之战)。
公元392年:壬辰,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七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六年。
公元393年:癸巳,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八年。
公元394年:甲午,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九年。
公元395年:乙未,北魏道武帝拓跋·登国十年。
公元396年:丙申,北魏道武帝拓跋·皇始元年(北魏道武帝发动攻击后燕国之战)。
公元397年:丁酉,北魏道武帝拓跋·皇始二年。
公元398年:戊戌,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元年。
公元399年:己亥,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二年(北魏道武帝发攻击高车国之战;继而在今山西原平发动击破库狄部等三部之战)。
公元400年:庚子,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三年。
公元401年:辛丑,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四年(北魏道武帝持续发动袭击后秦高平公没奕干之战、攻击后燕国之战)。
公元402年:壬寅,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五年(北魏道武帝发动攻击黜弗部、素古延部诸部之战)。
公元403年:癸卯,北魏道武帝拓跋·天兴六年(北魏道武帝发动袭击高车国之战)。
公元404年:甲辰,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元年。
公元405年:乙巳,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二年(北魏与东晋之间爆发“徐州之战”)。
公元406年:丙午,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三年。
公元407年:丁未,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四年。
公元408年:戊申,北魏道武帝拓跋·天赐五年。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执政时期:
公元409年:己酉,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元年。
公元410年:庚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二年。
公元411年:辛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三年。
公元412年:壬子,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四年。
公元413年:癸丑,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兴五年(北魏离石胡出以眷等发动反北魏之战)。
公元414年:甲寅,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元年(柔然部落发动攻击北魏之战)。
公元415年:乙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二年。
公元416年:丙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元年。
公元417年:丁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二年。
公元418年:戊午,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三年(北魏明元帝发动攻击北燕国的“和龙之战”)。
公元419年:己未,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四年。
公元420年:庚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五年;东晋宋王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南朝刘宋王朝时期正式开始,东晋王朝历国祚一百零三年至此灭亡,两晋王朝共历一百五十五年。其后,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对峙的历史时期。
公元421年:辛酉,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六年。
公元422年:壬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七年。
公元423年:癸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八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执政时期:
公元424年:甲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元年。
公元425年:乙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二年。
公元426年:丙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三年。
公元427年:丁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四年。
公元428年:戊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元年。
公元429年:己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二年。
公元430年:庚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三年。
公元431年:辛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四年。
公元432年:壬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元年。
公元433年:癸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二年。
公元434年:甲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三年。
公元435年:乙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元年。
公元436年:丙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二年。
公元437年:丁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三年。
公元438年:戊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四年。
公元439年:己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五年,北魏灭北凉,统一黄河流域,五胡十六国历史结束,南北朝直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公元440年:庚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元年。
公元441年:辛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二年太建十二年。
公元442年:壬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
公元443年:癸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四年。
公元444年:甲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五年。
公元445年:乙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六年。
公元446年:丙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
公元447年:丁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八年。
公元448年:戊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
公元449年:己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十年。
公元450年:庚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十一年。
公元451年:辛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平元年。
公元452年:壬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平二年,北魏南安王拓跋·余承平元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执政时期:
公元453年:癸巳,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兴安二年。
公元454年:甲午,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兴光元年。
公元455年:乙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太安元年。
公元456年:丙申,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太安二年。
公元457年:丁酉,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太安三年。
公元458年:戊戌,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太安四年。
公元459年:己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太安五年。
公元460年:庚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元年。
公元461年:辛丑,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二年。
公元462年:壬寅,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三年。
公元463年:癸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四年。
公元464年:甲辰,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五年。
公元465年:乙巳,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六年。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执政时期:
公元466年:丙午,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天安元年。
公元467年:丁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元年。
公元468年:戊申,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二年。
公元469年:己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三年。
公元470年:庚戌,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四年。
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执政时期:
公元471年:辛亥,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延兴元年。
公元472年:壬子,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延兴二年。
公元473年:癸丑,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延兴三年。
公元474年:甲寅,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延兴四年。
公元475年:乙卯,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延兴五年。
公元476年:丙辰,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承明元年。
公元477年:丁巳,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元年。
公元478年:戊午,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二年。
公元479年:己未,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三年,南齐太祖高帝萧道成灭刘宋顺帝刘准政权,南北朝进入南齐与北魏对峙时期。
公元480年:庚申,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四年。
公元481年:辛酉,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五年。
公元482年:壬戌,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六年。
公元483年:癸亥,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七年。
公元484年:甲子,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八年。
公元485年:乙丑,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九年。
公元486年:丙寅,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年。
公元487年:丁卯,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一年。
公元488年:戊辰,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二年。
公元489年:己巳,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三年。
公元490年:庚午,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四年。
公元491年:辛未,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五年。
公元492年:壬申,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六年。
公元493年:癸酉,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七年。
公元494年:甲戌,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八年。
公元495年:乙亥,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十九年。
公元496年:丙子,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二十年。
公元497年:丁丑,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二十一年。
公元498年:戊寅,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二十二年。
公元499年:己卯,北魏献文帝元宏(拓跋·宏)太和二十三年。
北魏宣武帝元恪执政时期:
公元500年:庚辰,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元年。
公元501年:辛巳,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
公元501年:辛巳,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
公元502年:壬午,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梁武帝萧衍灭齐,改国号为梁,改年号为天监,南北朝进入南梁与北魏对峙时期。
公元502年:壬午,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
公元503年:癸未,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四年。
公元504年:甲申,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元年。
公元505年:乙酉,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二年。
公元506年:丙戌,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三年。
公元507年:丁亥,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四年。
公元508年:戊子,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元年。
公元509年:己丑,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二年。
公元510年:庚寅,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三年。
公元511年:辛卯,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四年。
公元512年:壬辰,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元年。
公元513年:癸巳,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二年。
公元514年:甲午,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三年。
公元515年:乙未,北魏宣武帝元恪延昌四年。
北魏孝明帝元诩执政时期:
公元516年:丙申,北魏孝明帝元诩熙平元年。
公元517年:丁酉,北魏孝明帝元诩熙平二年。
公元518年:戊戌,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元年。
公元519年:己亥,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二年。
公元520年:庚子,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元年。
公元521年:辛丑,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二年。
公元522年:壬寅,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
公元523年:癸卯,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四年。
公元524年:甲辰,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五年。
公元525年:乙巳,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元年。
公元526年:丙午,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二年。
公元527年:丁未,北魏孝明帝元诩孝昌三年。
公元528年:戊申,北魏孝明帝元诩武泰元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元年。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执政时期:
公元528年:戊申,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元年。
公元529年:己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
公元530年:庚戌,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三年,北魏长广王元晔建明元年。
北魏长广王元晔执政时期:
公元530年:庚戌,北魏长广王元晔建明元年。
公元531年:辛亥,北魏长广王元晔建明二年。
北魏节闵帝元恭执政时期:
公元531年:辛亥,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
公元532年:壬子,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二年。
北魏孝武帝元修执政时期:
公元532年:壬子,北魏孝武帝元修太昌元年,北魏孝武帝元修永兴元年、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
公元533年:癸丑,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
公元534年:甲寅,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北魏王朝分裂,分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
北朝东魏政权时期:(公元534~556年)。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执政时期:
公元534年:甲寅,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元年,迁都于邺城。
公元535年:乙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二年。
公元536年:丙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三年。
公元537年:丁巳,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四年。
公元538年:戊午,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元象元年。
公元539年:己未,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元年。
公元540年:庚申,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二年。
公元541年:辛酉,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三年。
公元542年:壬戌,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四年。
公元543年:癸亥,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元年。
公元544年:甲子,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二年。
公元545年:乙丑,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三年。
公元546年:丙寅,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四年。
公元547年:丁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五年。
公元548年:戊辰,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六年。
公元549年:己巳,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七年。
公元550年:庚午,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武定八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建立北齐政权(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东魏王朝就此灭亡。
北朝西魏政权时期:(公元535~550年)。
西魏文帝元宝炬执政时期:
公元535年:乙卯,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元年,迁都于长安。
公元536年:丙辰,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二年。
公元537年:丁巳,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三年。
公元538年:戊午,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四年。
公元539年:己未,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五年。
公元540年:庚申,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六年。
公元541年:辛酉,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
公元542年:壬戌,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八年。
公元543年:癸亥,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九年。
公元544年:甲子,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年。
公元545年:乙丑,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一年。
公元546年:丙寅,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二年。
公元547年:丁卯,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三年。
公元548年:戊辰,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四年。
公元549年:己巳,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五年。
公元550年:庚午,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六年。
公元551年:辛未,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十七年。
西魏废帝元钦执政时期:
公元552年:壬申,西魏废帝元钦元年。
公元553年:癸酉,西魏废帝元钦二年。
公元554年:甲戌,西魏废帝元钦三年,
西魏恭帝拓跋·廓执政时期:
公元554年:甲戌,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年,复改鲜卑族故姓,改元氏为拓拔氏。
公元555年:乙亥,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年。
公元556年:丙子,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西魏王朝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