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管理员第1年

天下徐氏网  
加关注17

欢迎访问天下徐氏网,一个为徐家文化传承努力的编辑

搜索
首页 > 族谱 > 徐氏世系源流考序 郓城徐氏
族谱
徐氏世系源流考序 郓城徐氏
2020-07-29906

徐氏世系源流考序

旧序一

山必祖于昆仑之脉,千峰万岫皆其支也;水必祖于天一之精,千汇万川皆其派也:人必祖于有生之源,千子万孙皆其胤也。自上古迄于今,统宗衍派一览百世,绵绵无穷。孝子慈孙家藏珍玩,拟诸天球河图其宝过矣,非善继善述者孰能之。

淳熙乙已阳月西山蔡元定序。

   旧序二

   癸亥孟冬,自省旋郓,谒见族叔生亭公,谈及修谱一事,据言前经会议数次,因无人专司,以致延搁,今已无可再缓,命英倡议重修,英思维至再,义不容辞。遂邀集族祖耀山、则古、族叔品三、尚贤、族弟福泰、腾九诸君,会议重修。手续于甲子新正开召集会,到会者八十余村,乃汇集各村门谱,按支详叙,迄四阅月始脱稿,适生亭叔与燕珊公会晤,谈及苏省昆山旧族,北迁兖曹者甚众,燕珊公为苏之昆山族,寄居济宁甫四世,我族众多于有明开国初,由苏北迁,因流溯源允系一本遂有联谱之议。旋经生亭叔命英偕品三叔赴曹郡镇署与燕珊公接洽,联谱之议乃定,兹繕订告竣,行将付印。除燕珊、生亭两叔,自制专序外,命英笔纪巅末,英于四阅月中得展读吾族旧谱甚多,乃知尊祖敬宗,人人据此恒性惟或一村为一谱,或数村共一谱,一经析居百里外,则生气不通,遂致同宗路人矣,讵非憾事。于是按旧谱析出之村一一专函召集,共得村百有二十,计县九属,虽吾族析出者尚未全收,然较之数村一谱,则规模宏远矣。考徐氏谱所载,徐姓东海郡,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即以国为姓,历夏商周为诸侯,迨东周季年,徐偃王为楚所败,遂至失国,子姓宗族或逃于晋,或潜于野,苏乃徐国故址,以故苏省昆山徐姓最著,查我族各村旧谱,多系于明之初叶随大元帅天德公由苏北徙,亦多有身列行伍,建功立业屯田于此者,故屯户居多,间有自晋省来者,亦失国后逃于晋者也。天德公讳达,字天德,谥武宁,追封中山王,肖像有明功臣庙。我族众多,其近支徐姓之由苏而鲁,天德公之力居多焉。嗟乎,聚族成邑,聚邑成国,族乃国之起点。爱族即爱国之特性,况民国肇建以来,提倡人之爱群性,期副五族共和之宗旨,吾族又汉族中之一族设不能聚而睦之,负族也,兼负国矣!吾族中之贤而文者,皆当引为憾事,尚望后起之彦,体此意而扩充之则幸甚。

民国十三年甲子孟秋

                      清优廪生法政毕业子英敬序

 

序三

国无立国大纲,无以统天下化万民,族无统一世代无以分尊卑系族众,性不同理则一也。

考我族自伯益立祖,若木封徐,征国得姓以来,迄今已四千二百余载,虽一脉相承国无二徐,但由于年代久远记述无次,互立门派世代各异,致我血缘一统之族众却睹面视若路人,此诚我华夏大姓中原望族之奇耻大辱矣。痛哉,悲夫。

是以我鲁西南徐氏统系,在庚午联宗续谱之际,族内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使天下徐氏统一世代,这一圣洁而响亮之口号,和发自内心纯真之呼声,故族谱刚刚告成,即相继组成以我和以任弟为首的五人考查组,开展这一历史性的考查工作—稽考族史查清世代,当时的出访目标是砀山、皖南新安。

予古稀之人,深知此举责任之重大,但众愿难违,义不容辞,趁余霞未息,只好勉为其难。

好在续谱期间,从禋辑新安老谱中,已查处自伯益立祖,三十二传至偃王,八十三传至绲公,绲公为新安一世,九十七传至昶公,昶公为歙州一世,公四子培、堪、增、圭,以上九十八世,皆记述清晰历历在目。据记载,四公分四支,其后裔分迁六十九处,遍及全国。依此推想,可以断言,只要有一处世代延续至今者,整个世代即可接通,故而提出,出访新安的大胆设想。

尽管方针已定,本组也认为是切实可行的,但接触实际,仍是困难重重,一是资金不足,深恐难以为继,存有后顾之忧。二是头绪繁多,如大海捞针,何时中了?正当愁城万里,举棋不定之时,真是遇难出神仙,以传故、广和为首的城内族贤们提出,经济上全力支持,直至成功;德真、隆广二君又及时献出砀山宗谱,原来该谱序言披露,彼处正有我欲求而未得之同治续修新安宗谱,这样既解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又提供出可靠的出访路线,真正是遇难呈祥了。

线索既得,获之何难?本人和以任、淑山两弟,毅然于四月初三日冒雨登程,出访砀山,在东海堂福贵公的大力协助下,请出该谱,经过认真查考、论证、分析、探讨,查明彼一世祖礼公,是于明万历年间宦迁砀山的,十八世传至福贵,而福贵公乃我系万世,这样我姓世系已全部接通。计自伯益公至我万世,共一百三十五代,自伯益立祖虞舜丙戊,至一九九二壬申年,共四千二百四十七年,至此考查工作圆满结束。诚我族一大幸事,值得庆贺,更值一提的是福贵、瑞堂二公,他们新安寻根,付出偌大代价,得来新安宗谱,为考本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全族都应感谢他们。

庆贺之余,冷静思考,倒觉得如得到这点收获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那将是不应该,至少是太短见了,我以为这只不过是在徐姓一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仅仅是收族前进中的一个起点罢了。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深望我族贤士辈出,有能当大事者,运用世系流源这条纽带,沿着联宗收族这条道路,向着徐姓统一世代,集收族之大成,这个伟大的目标,再接再厉,奋勇前进,直至胜利。是为序。

公元一九九二年壬申阳月

                                 一百三十七世孙星五于鲁郓 

 

鲁西南徐氏联谱统系之形成

早在清光绪十五年,我族有识之士效尼、则古、兰藻等老前辈,鉴于我鲁西南地区徐氏家族,星罗棋布,人丁繁多,如无谱牒联系,虽同宗若路人。于是设修谱初于八里河,到处走访论叙,互通辈次,当时尽管规模不大,但为收族联谱迈开了第一步。

民国十三年,又有耀山、则古、尚贤诸公,发起联谱设修谱处于郓城北关,当时行政上得到生亭、燕珊公的大力支持,而内务上则由我族名士子英公总裁其事,他提出收族之道在于联谱,并拟定行辈四十字,为阖族命名之标准,使族众长幼有序,尊卑分明。这次在上届修谱的基础上扩大到百二十村,实为族家联谱打下牢固的基础,在修谱史上是一大创举。

二十六年后,即五零年(应为一九五零年_打字者注),则有广昌、占琢、尚贤等倡议续谱,设修谱处于徐垓,实际上这次既修又联,续联结合的。是时总理其事者,正如效周公谱序中所言,外为广昌内为星五,后期又请来修谱元老子英公顾问指导,当时随形势可危,险象环生,但历经两年半的艰苦工作,终于圆满成功。值得一提的是由天章族贤介绍,请来新安老谱五大册内容丰富而详尽,有关我徐氏得姓由来及世系源流,尤为清晰,在修谱史上是一大收获。

十年浩劫灾难普降,族事划为四旧,四十年来未敢提起谱事,以致祖孙三代谱上无名者比比皆是,统系周围要求联谱之呼声也愈来愈高,九零年(应为一九九零年-打字者注)我富有族事优良传统的徐垓三徐庄,族贤德科、广勇等奋然发起续谱仍设修谱处于徐垓,又请来上届修谱承办,星五以任等共同参与,鉴于四十年来旧谱残存无几,定为重修。为保持统系完整,不仅接续允许上挂,为扩大联谱统系,不限原有范围,亦可外向扩展,故在谱事进行中,抽暇由星五、德科、修学赴障城,和彼负责人光泮、衍君等通过支派叙论,议定了辈次。谱事甫毕,族内有识之士又纷纷提出,能否使天下徐氏统一世代,统一称谓这一课题,这既是族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族事中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答复族众要求。谱事刚刚结束,又相继组成以星五以任为首的族史考查组,开展这一历史性的艰苦工作,为徐氏一统提出了大胆设想。

本考察组开展以来,曾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走访过诸多族史轨迹,但都收效甚微,后在德真、隆广二君献出的砀山宗谱中,发现彼己寻根新安,接通世代,该体系又和我联谱范围徐桥联成一体,当即沿着这条线索,由本组成员星五、以任、淑山出访砀山。在福贵公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认真查考论证,圆满完成这一历史性的族事大业。计自伯益立祖至我统系兴字辈,共一百四十代,自虞舜丙戊至一九九二年壬申共四千二百四十七年。现经过整理已印订成册,命名为徐氏世系源流考,发给族众付诸实施,为天下徐氏一统,编织出一条坚韧的纽带。

后附我族联谱行辈四十字,及徐老庄、障城两体系行辈字,便于族众面叙时有所遵循。

鲁西南徐氏统系联谱行辈四十字:

世传永清万     德淑隆长兴   光裕承先志  守道昌季昆

东海华宗茂     南州士泽延   丰功铭金石  骏业耀丹青

徐老庄行辈二十字:

毓钟茂象炳  恩锡宝念功  尊孝佩宗祠  乃以圣贤隆

(德同象,淑同炳)

障城行字辈:

十七世荣奉传寰树,十八世茂殿太彰文,十九世光昭宏焕昌

二十世复翊庆自尊,二一世衍盛瑞由永,二二世玉序垂克新

二三世兴祥钟振崇,二四世元宪锡保深,二五世临汝念式效

二六世安绳先乃因,二七世尚隆仿希录,二八世精明若公金

二九世书铭裕全秀,三十世忠祯道远长,三一世镜善方宗志

三二世怀修占化仁,三三世斋诚廉节敬,三四世俊杰毅慎挺

三五世兰桂秉昭穆,三六世贤惠雅良恭,三七世勤俭守祖训,

三八世纯德绵家声  (十七世同清    十八世同万)

一九九二年壬申阳月

                            族史考察组撰序於鲁郓

 

 

序   四

徐氏中原望族也,隋大业昭修氏族大姓世胄为国之梁柱,凡三十一姓,徐氏首焉。八三年(应为一九八三年)全国人口普查,一百大姓,徐氏占第十一位,实属全国大姓。

梁太子家令,公出守新安,常款洽族弟绲公於廨中,谓此间山水极胜,后吾族有官是邦者可隶藉於斯绲公年五十致政遂家焉,传十五世昶公历官歙州刺史,为歙系一世,公四子,分四支,培、堪、增、圭,其后裔分迁六十九处,遍及全国。我砀山一世礼公,乃圭公二十世孙,至我世又十八传也。

慎终追远,报本求源,乃古教孝之道。八六年我和瑞堂叔为查清世代寻根新安,几经周折,请回新安明代宗谱,同年四月去梁山西北徐桥,经查对和鲁西南统系新安五大册,内容吻合遂连成一体。

据悉五零年接续联谱,当时虽有广昌、占琢、尚贤等倡议发起,又请修谱元老子英公,顾问指导,是时而立之年的星五即总理内务,不辞劳苦,走遍鲁西南,绘制成市县镇村徐氏居址地图。

收族之道在于联谱,这是伟大而明智的创举,也是修谱史上迈出了第一步,为后代子孙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九零年修谱定为重修,实施了续联结合的方针,年逾古稀的星五任总顾问不惜余力内外兼备,北去鄣城南联砀山,行程数百里完成修联谱。族众公论曰:外事靠族正,内务赖星五。

修谱告竣后,星五率考察组登程出访,终于考察清我族世代,汇编成世系源流考。

我体系族众,遍居苏、鲁、豫、皖四省,十五个市县,人丁十万余,世系源流尤为清晰,在我国任何姓氏是少有的。徐氏世系源流考,现已印制完毕,吾德遂素志,额首庆曰,后之祖贤,世世继起,而踵修之,则幸甚!

一九九二年壬申季秋            一百三十五世孙福贵敬序 

 

 

族  史  考  察  组

星五郓东徐庄、以任巨西南小徐营、福贵砀西北徐堤口、淑山郓西北徐楼、修学菏东北三徐庄、广和郓西南徐垓、传故郓城内。

                     承办人(略)

 

 

 

徐氏世系源流考

按新安禋辑徐氏宗谱载,伯益以前荒邈难稽,伯益以后有史可查,但他只续到九十八世,圭公在志导续编宗谱中续至一百十八世礼公,礼公乃迁砀一世,继传十八世至福贵公,福贵公乃我统系万世为一百三十五世,万世之后至我兴字辈共一百四十世。

另考我族自征国得姓,其祖乃伯益,故应尊伯益公为徐氏之始祖。

始祖  伯益  名大费。舜时佐禹平水有功,封赢邑侯,娶姚氏生二子,长大廉,封陆氏,后为赢秦;次,若木。

二世  若木 夏仲康,封徐国君,都颍川,食采东海,生四子,分四姓,长征国,徐氏;此,终黄氏;三,季胜,马氏;四,简,赵氏。

三世 征国  夏袭徐国君,为徐氏得姓始祖。

四世  房  夏袭徐国君。

五世  仁  夏袭徐国君。

六世  豹  夏袭徐国君。以上皆葬东海郯城北七里。

七世  谦  夏袭徐国君。

八世  僉 夏袭徐国君。

九世  晔 夏袭徐国君。

十世  祖禹 夏袭徐国君。

十一世  济  夏袭徐国君。

十二世  宝  夏袭徐国君。

以上皆夏代为徐国君,宝下原有宽,而新安同治重修本无梁御史中丞王僧孺修定徐氏宗谱考证亦无,故从之。

十三世  兴 商袭徐国君。

十四世  强  商袭徐国君。

十五世  车  商袭徐国君。

十六世  能  商袭徐国君。

十七世  弘  商袭徐国君。

十八世  瑞  商袭徐国君。

十九世  侍  商袭徐国君。

二十世  世长  商袭徐国君。

二一世  恭  商袭徐国君。

二二世  详  商袭徐国君。

二三世  茏  商袭徐国君。

二四世  安  商袭徐国君。

二五世  忠  商袭徐国君。

二六世  超  商袭徐国君。

二七世  康  商袭徐国君。

二八世  渰  商袭徐国君。以上皆商为徐国君。

二九世  彦  商袭徐国君。与诸侯会周武王之师伐纣,纣亡,请立殷后武王义之封忠义侯。

三十世  训  周袭徐国君,成王封东平侯。

三一世  绥  周袭徐国君。昭王封列国侯,不受。隐於泗州平原东徐理山中,夫人姜氏生子诞嗣位。

三二世   诞 字子儒,袭徐国君。始生掌有纹,如偃字,长行仁义,东方诸侯尊为偃王,都泗州,以楚伐,去国,墓在嘉兴府。

三三世 宝宗  徐民共戴为国君,周共王复其封爵,都彭城,后改封颍川侯。

三四世  仁  周共王时嗣位。

三五世  宏  周孝王时嗣位。

三六世  希  周夷王时嗣位。

三七世  尪  周历王时嗣位。

三八世  恭  周宣王时嗣位。

三九世  畅  周平王时嗣位。

四十世  永   周平王时嗣位。

四一世  恕  周庄王时嗣位,无子传弟思。

四一世  思  一作恩,周厘王时嗣兄位。

四二世  强  周襄王时嗣位。

四三世  亘  周定王时嗣位。

四四世  章禹  周灵王时嗣位,至敬王八年为吴所执失国。

四五世  融  殉父国难。

四六世  简  周元王时佐越兵灭吴复国仇。

四七世  侨  周贞定王时为大夫。

四八世  满  周贞定王时为大夫。

四九世  觐  周考王时为大夫。

五十世  闵  周威烈王时为大夫。

五一世  杜  周安王时为大夫。

五二世  谐  周烈王时为大夫。

五三世  渊  一作潇周显王时为大夫。

五四世  垂  仕楚为大夫。

五五世  可  仕楚为大夫。

五六世  铣  仕秦为庄襄王相生二子,长曰仲,次曰矩,矩为高平派始祖。

五七世  仲  字景伯。

五八世  延  字方远。

五九世  由  字季卿。

六十世  该  字昌言,汉光禄大夫。

六一世   光  字子晖,汉下邳太守。

六二世   静  字君安,汉大侍农卿。

六三世  万秋 字兰卿,汉武帝时为益州刺史迁左丞光禄大夫。

六四世  充  字彦通,汉左曹给事。

六五世  安仁  汉谏议大夫,生二子,长曰丰、次曰霸,丰为北徐祖,霸为南徐祖。

六六世  丰  字仲都,汉司空掾。

六七世  明  字玄通,汉侍中。

六八世  迁  字少卿,汉侍中。

六九世  宣  字休璥,生二子,长曰琳,次曰瑞。

七十世  瑞  字元珪,汉,下邳太守,生二子,谟师、俭师。

七一世  俭师  字世节,汉,京兆尹,生二子,长曰述,次曰超。

七二世  超   字彦孙,魏散骑常侍,生二子,长曰崇,次曰统。

七三世  统  字曜卿,晋江阳太守,生三子,长曰环、次曰玑、三曰台。

七四世  台  字叔衡,晋丹阳令,生三子,长曰袆、次曰秩、三曰褚。

七五世  褚  字万秋,晋太子洗马,生二子,长曰宁、次曰恭。

七六世  宁   字安期,晋吏部尚书郎生五子丰之、实之、仁之、祚之、育之。

七七世  祚之  字兴民,晋秘书监生,生三子,钦之、尚之、羡之。

七八世  钦之   字真宇,宋丞相东莞公,生三子,佩之、逵之、迈之。

七九世  逵之   字幼道,宋中书侍郎尚武帝长女会稽公主生二子,淳之、湛之。

八十世  淳之   宋扬州刺史。

八一世  凭道  宋海陵太守。

八二世   超之  齐郁林太守梁天监初员外散骑常侍。

八三世   摛  字士秀,一字世绩,世居郯城,梁太子家令,拜新安太守,迁中庶子,进左卫将军卒,赠侍中太子詹事,谥贞子崇祀名宦,尚贤二祠夫人臧氏合葬。溪墓纪在歙有墓志图传子三陵   陡      

 

孝克,公后仍回郯,传五世未再续。

绲公,乃摛公五服弟,尊为新安始祖故另起

八三世   绲公  字仲文梁侍中,性淡仕宦,年五十致政后,游新安,乐山水之胜,遂家焉。往时,摛公宦新安,常款洽於廨中,每胜日寻芳辙曰,吾子孙或有宦是邦者,当聚族於斯。故从之及卒谥顷子,子三,君蒨、君敷、君宾。

八四世   君蒨   字怀简,梁湘东王咨议参军。

八五世   荣   字子德,陈通事舍人一名温见颜鲁公文集子一恕。

八六世   恕   字克己,隋尚食直长民部侍郎唐赠秘书,子一筠。

八七世   筠   字南美,唐春官尚书枝江,男子五:皎、昭、昕、晦、皓。

八八世   皎  字景融,唐左卫曹参军。子六:诩、谔、谧、  、讷、谥。

八八世   有功,名弘敏,以字行祖文远东莞县男父士安王屋令唐秋官侍郎封东莞县男赠司刑卿加越州都督谥中正崇祀海州安东诸邑乡贤祠子四:惀、恂、璟、愃。

八九世 诩  字择贤,唐许州司马,子二:仪、向。

九十世  仪  字行甫,唐祠部员外郎,子二:雅、粲。

九一世  粲  字宣枝,唐检讨户部郎中,子一,最。

九二世  最  唐海凌令长子晋唐光处齐淄明泗六州刺史。

九二世  宰  字舜均,唐大理评事,子二,商、宫。

九三世   商  字义声,一字秩卿,唐进士,咸通六年懿宗拜同平章事封东莞县子任吏部尚书进太子太保有传查续文献通考载公曾编徐氏家谱六卷 子五彦若、仁嗣、仁矩、仁范、仁勖。

九四世  彦若  字俞之,唐咸通进士,昭宗拜同平章事,封齐国公进太子太保,出为清海军节度使,卒于镇,子一绾。

九五世   绾  唐天佑初历司勋员外兵部郎中,子一,道远。

九六世   道远  性恬淡,嗜诗书,补博士弟子员值五季之世,屡应徽辟弗仕。子三:晞、瞬、昶。

九七世   晞  历官鸿胪寺少卿,子一,地。

以上皆唐书世表所载,以下属迁歙世系:    

九七世   昶  字秉弈,南唐时历官歙州刺史见治北七里皇呈于山川环蔚遂藉家焉,是为迁歙始祖,公四子,培、堪、增、圭。

九八世  培 字伯养,宋歙州录事,卒葬歙州,兰田上坞配程氏,葬皇呈干牛头墩,子四,寿明、福明、克明、祚明。后裔世居歙北徐村,为皇呈族世系。

九八世  堪  字子任,宋歙州市令,配胡氏,子二,德明、德亮,后裔四世分居歙南隐里石桥下,有迁东保,迁福州者。

九八世  增 孝友博学,隐居不仕,子二,德光、德辉。

九八世  圭  宋休阳助教,配汪氏合葬休邑东卿四都徐村,子五,文明、汝明、子明、道明、精明,后裔三世分居歙西路口为傅,溪族五世分居朱方。

九九世  文明  宋奉议郎。

一零零世  铨  宋淮安府同知,配吴氏。

一零一世  德元  失考。

一零二世  雷发  宋治平时为宝保议郎,迁居朱方,为朱方一世,子三,诚一、诚二、诚三。

一零三世  良材  一名上元,字国相,官职失载。

一零四世  逢吉  行郁一讳兴宋受封从事郎,配汪氏合葬金钗坞。

一零五世  思恭  字元实,宋濠州通判,配许氏合葬逢吉公墓。

一零六世  六  失讳,配许氏合葬金钗坞。

一零七世  念五  讳仪字,克瑞,配程氏合葬梅山。子二,文义、文礼。

一零八世  文义  字廷宜,号细石,配江氏合葬石碣头。

一零九世   伯五  讳存德,字本立,配郑氏,合葬柽萝园。

一一零世   千三  讳宗明,配吴氏。

一一一世   英豪   三子。

一一二世   太一  讳元亨,字湻荣,配罗氏合葬柽萝园。三子,润德、润真(出嗣太公)、润甫,居中门。

一一三世  润德  配汪氏,合葬柽萝园。

一一四世   伯初  配 〇氏,合葬柽萝园。

一一五世   鼎寿  配范氏,公葬柽萝园范葬金钗坞。

一一六世   应师  字伯仁,配刘氏,合葬西凤凰。

一一七世   肱  二子,长思聪,后无考;次司礼,宦迁砀山。

一一八世   礼  明万历间,功封句容,总兵昆山之乱,调驻镇守,后配砀山幕僚某氏之妹,后遂以砀山为家,为迁砀一世。二子,发、展。

一一九世  发  一子永澄。

一二零世  永澄。

一二一世  鸾  二子仲阳、仲随。

一二二世  仲阳  一子茂英。

一二三世  茂英   一子煌。

一二四世  煌  三子,禹垐、禹诚、禹坦。

一二五世  禹垐  二子,钧、链。

一二六世  钧  一子有威。

一二七世  有威  二子,干堂、相堂。

一二八世  干堂  四子,历登、先登、华登、舒登。

一二九世  历登  嗣子玉林。

一三零世  玉林  三子,秉臣、近臣、亮臣。

一三一世  秉臣  一子灿邦。

一三二世  灿邦   二子,百俭、百勤。

一三三世  百俭   二子,汉章出嗣汉文。

一二四世   汉文  三子,福柱、福超、福基。

一三五世  福柱   无出。

一三五世  福田  三子,德营、德平、德美。

一三六世  德营   三子,继敏、继海、继华。

一三七世  继敏   一子善凤。

一三八世  善凤一子玉凯。

一三九世  玉凯,一子基石。

一四零世   基石。

 

 

鲁西南徐氏统系联谱单位名单(略)

 

 

后       记

一、粤稽我族自有史以来,尚无那位先哲提出过统一世代、统一称谓这个口号,更谈不到有这方面的先例和经验致使我们无可借鉴,仅凭我们的浅见拙识,管见所及随取得这点成果,绝不敢肯定它是完整无缺的,只能算是一种尝试,一个起步,至于集收族之大成,则有待於我族后起之彦,能当大事者。

二、此次世系考查,一如既往仍本发扬祖功宗德为原则,本世系并非嫡系相传,但每代名字都实有其人,不敢虚诳。

三、本世系源流为天下徐氏所通用,非本统系私有但现时只能先在本系统内试行,随着联谱范围的扩大而扩大,以至于天下所有徐姓。

四、收族之道在于联谱,这是先辈们早已提出并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正如我在庚午重修族谱有感一文中所说,首先由全国各地徐姓,各自联成若干体系,其间再互相评定辈次,则天下徐氏之统一,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阖族规约补遗三则

一、  考本下发后,族众应按各自所占世代,分尊卑定称谓,原行辈四十字,可做命名之用,仍起作用。

二、考本系现时应用范围,应包括砀山体系,因已连成一体,同属鲁西南徐氏统系。

三、本考本和族谱同样贵重,应视为家族珍宝,如意保存,绝不许外传或出卖。

   懿行附录

一百三十八世厚斌,字光烈,以字行,现居台湾,原籍郓西红船徐庄,公身居要职,不忘闾里,荣归祭祖,树碑志墓,誉满乡里,尤热心族事,庚午重修族谱之际,慷慨解囊,献资两千元,堪称族人楷模!

  

 

电子版录制: 徐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