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官方微信

  • 微博
  • APP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徐氏资讯徐国都城变迁考(一) 选自《徐姓祖陵文化》

徐国都城变迁考(一) 选自《徐姓祖陵文化》

   2016-01-01 IP属地 山东9850
核心提示:作者:徐玉华在远古洪荒的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大禹治水,百川纳海,兽归深山鸟归林,人亦安居乐业。因之,大禹
作者:徐玉华 
 
在远古洪荒的四千多年前,天下洪水泛滥,生灵涂炭。大禹治水,百川纳海,兽归深山鸟归林,人亦安居乐业。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世代传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佐禹治水,因功封国的伯益及其子若木和子孙治理徐国的业绩,历代文献史料中却极少提到,“徐国”则更是鲜无人知了。因历代史学家受“正统”观念束缚,认为只有夏、商、周、汉等朝代才是正统、正宗,是天意使然。而古之徐国,属夷人方国,不屑一谈,史籍文献从“正统”观念出发,置徐国于叛逆位置,而徐国的活动在当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故此史典既不能不提,又千方百计遮遮盖盖,混淆是非,偶需提及,亦是一笔带过,含糊其辞,不作传记。始作俑者,乃东周(春秋)时期的孔丘,他以述“仁”、“倡正名”为由,作《礼记》删《春秋》,修《左传》,(他一生大多数活动在东夷地区,徐国失国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对他认为超越名分的行为深痛恶绝。徐偃王为代表的徐国,“不安君臣本分”的作为,在他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因之,“正统观念”往往视夏、商、周以外的部落方国为“蛮、夷、戎、狄”。我们研讨徐国史,以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亦有使徐国史不至湮灭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献史料断断续续记载一些徐子、徐偃王、徐国的史迹,从夏封于徐开始,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特别是偃王治国,达鼎盛时期,《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划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徐国的崛起,足以证明徐国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同期的大小国相比,毫不逊色。笔者查阅文献史料,探讨的主题是:徐国都城在哪里?据考,徐国前期在今鲁南郯城、费县、泗水一带。后期,在西周步步紧逼和齐鲁协力征伐下,不断南迁。按《春秋》记载,是在鲁庄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六六八年开始退出鲁南,后迁到淮水中下游洪泽湖西北部一带。现在从五个方面分述于后,殷切期望得到专家、学者的指点。  
 
 一、因功封国 
“帝尧担任部落酋长的后期,天下洪水肆虐,浩浩荡荡,环山襄陵。尧舜命禹治水,伯益佐之,历尽艰险,疏竣导流,百川纳海,终定九洲,天下欣然”。(参阅《今日徐州》)然白驹过隙,世事沧桑,尧禅舜,舜禅禹,禹将老矣,欲禅益。“益坚辞不受,隐居箕山。禹崩,其子启‘代益为后’”(见《竹书纪年》)。为报答益先后为尧舜禹三朝元老之功德,“夏启封益次子若木为徐,是东方嬴姓徐,奄、郯、江、黄等部落国之祖。《左传》僖公十五年,称徐是‘诸夏’之一”(徐永生:《论徐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徐姓为伯益之后,伯益为黄帝七世孙,曾臣舜掌火,襄禹治水,所谓‘烈山泽而焚,禽兽逃匿,民得安居’舜念其功,赐姓嬴,夏禹受舜禅,以伯益为相,禹临终禅于伯益,因禹之子启贤,伯益俟启三年守丧期满,远走箕山而隐以避启。启即帝位后,念伯益之功,封其长子大廉于陆,为北方嬴姓之始祖,封其次子若木于徐,是为南方嬴姓之国,后为徐、奄、舒、莒、郯等国之始祖”。(徐枕:《徐氏历代宗系暨镇海徐氏家谱序》)。
 
 
另一说法,“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结果是启在其父禹的暗中帮助下杀掉了伯益,伯益失败后,其族曾向西退至偃师一带,此后陆续东迁或南迁,运奄氏东居曲阜为奄国,蜚廉氏居费为费国。是后来秦赵两国的祖先。南迁者为徐、英、六、蓼、群舒等国,其它如梁、葛、黄、薄姑、莒、江等国也是其后裔”(王云珠:《夷夏之辨异论》)。 
  
以上几种说法都是夏启封徐,也有文献说是夏禹九年封徐的。 
还有一说:“启不甘禹禅益,私结友党。禹崩,即杀益 ,而‘代益为后’。为稳诸侯,服民心,安抚夷人,妄称益归隐难觅,封其子若木为徐国君”。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江西临川草坪存《徐氏宗谱》:“徐氏出于颛顼之后,嬴姓,唐虞时为伯益其后,封于徐,子孙其后居东海郡,因以徐为姓……” 
九江《徐珑·徐氏宗谱》载:“吾徐氏之先祖伯益,其后若木,夏·仲康封若木子於徐,历夏商周三十二世为偃王诞,再传至十二世孙章禹,为阖闾灭。子孙因国为氏,散处徐、扬、闽、浙之地……”。故说徐氏乃“因功封国得氏为姓”。皆非遑议之论。 
二、建都鲁南 
徐国都城,据考:前期在鲁南郯城、费县、平邑一带,(约一千多年)后因故逐渐南迁,最后迁到淮河中下游,洪泽湖西北部一带(至失国约一百五十年)。 
徐国的地理位置 《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这里说的“海”指今黄海,“岱”指泰山,“淮”指淮水流域。“济东”指济水以东地区。《诗·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也是说明淮浦是徐国范围。“徐国地处山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大部,历史上属东夷活动的地区”(见徐永生:《徐国史研究》P22—23)。
 
 
关于早期徐国的地理位置和活动范围,山东学者李常松先生考证认为应在今山东南部的费县、平邑一带,与当时的鲁国相邻 (见1993年10月10日《临沂大众》报载《古代徐国的地理位置》)。 
“在夏商周时期,徐国曾多次遭受征讨,史书上曾有‘伐楚在炎’的记载(按‘楚’与‘徐’古时属同音异转之字,‘炎’即郯)。以后,徐国的范围逐渐向南迁移,至周初,才以今泗洪一带建立徐国”(见戴启汉《邳与徐国之关系》)。正如学者李白凤先生在《东夷杂考》(齐鲁书社出版)中叙述的那样:“徐夷所处的地方,大约相当于今安徽省泗县以北,到今江苏徐州一带,北邻大彭、郯、莒诸国,东南与淮夷毗邻,在商代时,一度强大到足以威胁成汤播迁。在周穆王时,徐偃王的势力强大到几乎席卷东南,弄得穆王也只好半公开地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徐绍贵、秦士杰《郯城徐氏的历史与发展》载《郯文化研究》第二期)。综上所述 ,徐国拥有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的淮、沂、泗、济流域的广大地区。
 
 
徐国的疆域 “徐虽称王,和夏商周一样,国的概念尚属初起,方国状态游动性极大,谈不上疆域,只能寻找活动的范围”(徐永生《关于徐国史》)。西周器《何尊》铭文有“惟武王既克大商邑,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当×民’。何尊铭中的国,写成‘ ’,《周早保卣》也是如此,意思是小圆圆为国家,四边四横为四方,右边是形象‘戈’,国家是用干戈战争拼打出来的……,夏商周三朝的国界是说不清楚的,王室直辖只有京畿附近几百里,四周诸侯只在完成贡赋,行政自主。(徐永生《徐国史研究》)徐国兴于夏初,早于西周,近几千年,疆域状态也如此。
 
 
标签: 徐姓祖陵文化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天下徐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验照 鲁公网安备3702110200101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033  |  鲁ICP备10203768号-64 |  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YB1370211001375
    商标注册证号:®第61593557号 |  法律顾问:刘国栋 律师1596542616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