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官方微信

  • 微博
  • APP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徐氏资讯无锡三处徐氏遗迹:徐偃王庙徐孺子祠徐府庄 - 江苏宗亲图集

无锡三处徐氏遗迹:徐偃王庙徐孺子祠徐府庄 - 江苏宗亲图集

   2019-03-12 IP属地 山东27360
核心提示:徐偃王庙,在长广溪上石塘桥西。? 徐偃王,姓嬴,东周时徐国国君。徐国是夏商周三代的诸候国,立国于淮河中下游,今江苏泗洪一带,史称"徐戎"、"徐方",徐姓由此而来。? 图一 徐氏第一世祖伯益像 徐氏尊夏相伯益(图一)为始祖。伯益,舜臣,轩辕黄帝之玄孙,大业..

徐偃王庙,在长广溪上石塘桥西。

徐偃王,姓嬴,东周时徐国国君。徐国是夏商周三代的诸候国,立国于淮河中下游,今江苏泗洪一带,史称"徐戎"、"徐方",徐姓由此而来。


图一  徐氏第一世祖伯益像

徐氏尊夏相伯益(图一)为始祖。伯益,舜臣,轩辕黄帝之玄孙,大业之子,名大费,字伯益(史亦称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姓嬴氏,后相于禹,禹曾荐于"天让国",固辞避隐,风高万古。伯益有二子,长曰大廉,为秦祖;次曰若木(图二),为徐祖。禹的儿子启立,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江南泗州之徐城为徐子。若木,字子久,子爵,为徐氏得姓之祖。长子奄延,字征国,袭子爵。长孙,字贽中,继袭子爵。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以仁义待四方。


根据上述历史记载,故今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都有徐偃王后裔子孙。无锡长广溪上石塘桥西有徐偃王庙,浙江嘉兴府西北二十里许后礼乡有徐偃王墓。偃王三子,长宝宗,《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封偃王子宝宗为徐子;次宝衡,《竹书纪年》载:周穆王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诞公次子追封佑德侯;三宝明,封佑泽侯。至偃王下传十二代章禹,袭封徐子,周封为驹王。鲁昭公三十年(前513),为吴(阖闾)所灭。元《无锡志》载:"徐子章禹尝见执于吴。徐之宗族子弟,散之徐扬二州之间,即其所居,立先王之庙。无锡在禹贡为扬州之域,故世多徐偃王庙。"章禹子常华为周灵王上大夫;常华之子之问为周景王上卿;之问之子庠为周景王大夫;庠之子祁为周大夫;祁之子彦章,周封为云南侯;彦章之子懿,字伯章,袭云南侯。地方文献载:西周时吴国(今无锡一带)灾荒,徐偃王曾救灾放粮,故吴国和徐国有交往。春秋时吴余祭四年(前544),吴季札出使鲁国,过徐国见徐君。徐君以仁义著闻,季札与之交谈非常投机。徐君十分爱慕季札随身佩带的吴国宝剑,因限于出使的礼节,季札当时没有将宝剑赠给徐君。待季札完成出使命还国,过徐国赠剑,谁知徐君己死。季扎凭吊了徐君墓,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而去。今泗洪县留有"挂剑台"遗迹。《徐氏宗谱本源实录》载:章彦之子懿,字伯章,即吴季子挂剑徐君也。
西周时,徐偃王(图三),名诞,继承徐国国君。《徐氏宗谱源流序略》载"周天子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得八龙骑之西游,同王母宴于瑶池之上,歌讴忘归。四方诸侯之争辨者,无所质正,咸宾祭于徐,执玉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水经注》载:"偃王治国,仁义普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得朱弓,以为天瑞,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从者三十六国。"《徐氏宗谱源流序略》又载:"穆王闻之,命造父长驱而归,与楚连谋伐徐。徐之治天下以仁义务本,不忍兵其民,北走彭城武源山下而居焉,百姓随从之万有余家,悉称偃王。偃王死,名号其山为徐山,凿为室,以祠(祀)偃王。"这就是说:周王朝见徐国称王,势力扩展,便遣使至楚令伐之。徐偃王爱民不斗,遂为楚败。徐偃王不忍子民受难,于是"去之子孙,流散于徐、扬之间江南一带",自己弃国而走,隐至彭城(今徐州)的武源山下,百姓随从者万有余。

无锡长广溪上石塘桥西的徐偃王庙,建庙岁月已不可考。据宋景定四年(1263)尤栋记述:无锡徐偃王庙,大殿重修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殿南为轩,轩南为门,东西二序,殿后小室,为浮屠氏趺息地也。石塘山横其东,庙地有六十多亩。历绍兴、庆元,以至宝庆,藉僧人建阁以储梵典,辟轩以筵宾客,又累石堤百余丈建三桥:曰广济、曰保安、曰惠安。古时封君,皆有食邑,凡有功德于民者,生食其户数之禄,殁享其户数之祭,此里社(社神庙)之所由来也。吴人称社神为大王,故尊称徐偃王庙为大王庙,每年八月二日神诞,在庙前的大戏台演戏两天。旧时戏台临湖而立,飞檐翘角,大匾上书"望月楼"。?

旧徐偃王庙,塑有徐偃王像、神马和木雕放粮船。今存一块高2米、宽1米的碑刻以及石香炉等文物。此庙已于1995年重建,乡人仍称大王庙,香火不断,成为石塘桥一景。

徐孺子祠

徐孺子祠,在五里香塍坊外,今龚(廷祥)祠左,祀东汉南州高士徐   ,此祠于道光七年裔孙廷昌、元标、景元等奉檄建,咸丰八年(1858)经致仕在籍前吏部左侍郎侯桐等禀请督抚学三宪咨请列入祀典,春秋由地方官致祭。今祠的第一进已拆除,存三楹,建筑面积155.28平方米。

在惠山还有一处徐氏宗祠。据1921年徐振新著《惠山新志》一书载:徐祠,在宝善桥北堍,孙(继皋)祠之左,筹建中。《无锡指南》载:宝善桥孙宗伯祠右有徐祠。(此祠史阙,亟待考证补充)

徐氏曾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始建家祠于胶山南横塘里(徐巷),翌年建成,二间三进,厢房廊庑各二。系徐氏迁锡十八世孙瑞元、松元、庆元捐资而建。清道光七年(1827),徐氏后裔廷昌与各支宗彦、元标、景元等公议建徐氏统宗祠于惠山之麓,购祠基于绮塍街之圈门外,建祠屋七楹二进,殿堂门庑规模粗具。于道光九年(1829)十一月,奉祀夏相伯益公第七十世孙、东汉南州高士孺子公     之神位,为苏常两郡徐氏统族之祖。咸丰年间毁于兵燹,经裔孙以庄等捐复建享堂三楹。光绪十七年(1891)再经裔孙达先等捐复建门楼、厢房等。祠堂正面对锡山龙光塔、五里长街,东界龚廷祥祠,祠门大书"徐孺子先生祠"。?

徐氏惠山祠堂,一祀东汉南州高士孺子徐公 神位。

徐铉 (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江西南昌)人,徐偃王四十二世、汉武源侯黄公五传、徽猷侍制洵公之子。 家境贫苦,尝自稼穑,非其力不食。王勃名作《滕王阁序》,有"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句,典出陈蕃为豫章太守,特设一榻以待之,去则悬之,其见礼如此。南州高士十八世孙、南北朝陈吏部尚书孝穆公所撰的《东汉南州高士孺子公传》载:延熹二年(159),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书荐豫章徐?、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桓帝以安车玄?徵,徐?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经多次征聘,终不愿为官,故称"南州高士"。又尝为太尉黄琼所辟(征召),不就。及黄琼卒归葬。徐?乃负粮徒步万里赴吊,到墓下设鸡酒茅藉,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徐)?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途,容为设饮,共言稼穑之事。临诀,?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往吊之,置生刍(新刈之草)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小雅白驹》云:"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能,何以堪之。汉末盗贼纵横,共云相戒,勿犯徐先生境。湖州府城东孺山下,有孺子庙,因?哭友人冀州刺史姚元起于此。南昌府城东南二里,太守陈蕃建孺子亭(台),祠建于东湖,墓在进贤门外。据北宋曾巩(字子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清康熙五十六年秦道然书写的《徐孺子祠堂记》、《孺子先生墓碑阴记》载:"徐孺子墓在南昌城外,历白社之西。相传吴嘉禾中,?九世孙、太守徐熙于墓周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至拓跋魏时称之谓聘君亭,唐张九龄有墓碑勒于石上。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宋曾巩曾于湖之南小洲上得孺子宅,号孺子台,在遗址结茅为堂(祠堂),图徐?像,为文记其事。"徐?有二子,长胤,字季登,其高尚有父风;次曜迁,国子祭酒。南州高士徐?三十三传、陈吏部尚书徐陵字孝穆第十六世孙、宜兴令徐望字延休之仲子、北宋学士徐铉(图六),字鼎臣,为徐氏迁锡始祖。徐铉父徐望为宜兴县令时,地方上要为县令建造第宅,徐望没有同意,自己选择在无锡东胶山横塘里建了第宅,却一直没有住过。徐望次子徐铉,晚年迁居无锡东胶山横塘里(徐巷)父宅,即十笏堂。

徐氏惠山祠堂,二祀北宋东海郡开国侯鼎臣徐公铉(图四)神位。

图四 徐氏迁锡始祖徐铉像

徐铉(916~991),字鼎臣,广陵人,十岁能文,其兄弟三人咸以文章著名。初仕吴,为校书郎,继任南唐散骑常侍,升中书省事,历尚书右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晋吏部尚书。宋太祖有忠臣之褒。乾德五年(967),征为翰林学士,加给事中,兼散骑常侍。雍熙初擢工部尚书,累封东海郡开国侯。六十四岁始定居无锡东胶山南横塘里(徐巷)。徐锴(920~974),字楚金,徐铉之弟,五代宋初文字学家、篆书书法家,南唐李?见其文,任为秘书省正字,累官内书舍人。北宋为集贤殿大学士。著有《说文解字系传》、《说文解字韵谱》,还有《围棋义例》、《金谷园棋谱》等,是围棋的论著家。徐铉无子,以弟徐锴长子元   为嗣,元     字静庵,任常州府通判。孙?,字深明,任太医院院正。

徐氏惠山祠堂,三祀明举硕德经明科雪溪徐公绩之神位。

徐绩,字伯凝。明初,徐达率军破苏州,遣胡大海攻无锡。时吴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在无锡困守,后张士诚被擒,莫天佑抗明更烈,固守无锡城。徐达派使者招降,莫不听,杀来使。徐达愤怒,檄胡大海攻克无锡后屠城,民惧,死守益坚。张翼与儒生徐绩、徐续进见莫天佑,痛陈利害,天佑自缚降。张又缒城至明军,劝说入城毋惨杀,让市肆安宁,士民感德,当悬灯以迎。明军许之,遂使合城生灵得以保全。洪武三年(1370),三义士并举经明行修召用。张翼字飞卿,以老辞不起;徐续字仲祥,原为僧,逃去不知所终。惟徐绩应命为武冈知州,进顺德知府。太祖嘉其始终一节,赐玺书褒美,归老于家,卒年九十有七。入乡贤祠、全城义士祠。

惠山徐孺子祠联

(一)

抗节谢徵书,溯当时抱朴全真,直先韦袁李姜,无与汉廷玉帛;

      荐刍敦古谊,欣此日秋尝春祀,聿肇九诰十笏,克隆祖庙馨香。(孙冠英)

(二)

党禁祸并兴,独公丘壑全真,岂徒州牧名贤,景仰高风峻节;

        人文常继起,凡我燕尝罔替,从此香塍庙貌,允宜历劫重新。(孙其业)

(三)

  峻节继巢由,匿迹丘园,千秋如一辙;

高风追伊吕,娱情耕钓,异代溯同心。

徐 府 庄

徐府庄,明中山王徐达收租庄也。徐达(图五),凤阳人,明太祖洪武三年封魏国公,赐无锡县田八千三百六十亩。《无锡金匮县志》称:"故明魏庄田"是也。徐达三子增寿,封武阳侯,永乐追封定国公,其后裔自永乐至万历,有景昌、显宗、永宁、世英、光祚、延德、文璧继袭定国公。明万历间,徐府庄庄官恣横。田之高于民田二尺者二千余亩,旱则决塘引灌,潦则泄水民田,大为民病。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不畏强御,判民于庄田北筑新坝抵之,民困始解。《泰伯梅里志》载:"徐府庄旁有洗马湟及古井。"《锡金考乘》载:徐府庄"在镇巷,前明无锡有魏国公府官田,此其庄舍也。后临六箭河,地不甚广,有亭榭树石,位置都宜。今属秦氏。"清乾隆时秦瑞熙居此。


图五 中山王徐达像

《锡山徐氏宗谱源流世表集》载:夏伯益公第一百十二世孙徐达,惟勤子。徐惟勤,由丰城客凤阳,因家焉,以子徐达贵,诰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妻诰封一品太夫人。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少有大志,刚毅勇果。从太祖起兵为大将军,签枢密院事,从中书右丞传左相国。洪武元年晋右丞相,三年拜大将军、平章,晋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徐达在兵战间延儒士说古兵法,料敌制胜,忠勤仁厚,上托为股肱心膂、开国功臣第一。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为洪武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魏国公,谥武宁。徐达元至顺三年壬申生,明洪武十八年乙丑二月二十七日薨,享年五十四岁,即于是年四月十八日己酉日葬于钟山之阴,有御制神道碑,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妻诰封魏国夫人。子四,长辉祖,袭爵魏国公,相建文,战成祖,胜,建文命回兵勿战。成祖接位,终身不仕;次添福;三增寿,封武阳侯,建文时被诬而死,永乐追封定国公,谥忠愍;四膺齐。明洪武三年,曾赐给徐达无锡县田八千三百六十亩,设徐府庄,田在泰伯乡,收租庄在城中镇巷,徐氏子孙世守。

 
  • 微信

    微信扫码分享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天下徐氏网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并注明来源,谢谢配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点击验照 鲁公网安备37021102001017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033  |  鲁ICP备10203768号-64 |  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YB1370211001375
    商标注册证号:®第61593557号 |  法律顾问:刘国栋 律师15965426167
    回顶部